[61] 十 力:指如來所具有的十種力用;一、知覺處非處智力,即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二、知三世業報智力,即能知一切眾生三世因果業報的智力;三、知 諸禪解脫三昧智力,即能知各種禪定及解脫三昧等的智力;四、知諸根勝劣智力,即能知眾生根性的勝劣與得果大小的智力;五、知種種解智力,即能知一切眾生種 種知解的智力;六、知種種界智力,即能普知眾生種種境界不同的智力;七、知一切至所道智力,即能知一切眾生行道因果的智力;八、知天眼無礙智力,即能以天 眼見眾生生死及善惡業緣而無障礙的智力;九、知宿命無漏智力,即知眾生宿命及知無漏涅槃的智力;十、知永斷習氣智力,於一切妄惑餘氣,永斷不生,能如實知 之的智力。

[62] 四 無所畏:與四無畏同。無畏是教化他人的心沒有懼怕。佛對眾生說法時有四種的泰然無畏。一、一切智無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我為一切智人而無畏心;二、漏盡無 所畏,佛於大眾中明言,我斷盡一切煩惱而無畏心;三、說障道無所畏,佛於大眾中說惑業等諸障法而無畏心;四、說盡苦道無所畏,佛於大眾中說戒定慧等諸盡苦 之正道而無畏心。

[63]此段藏文為:「得佛自在。具足智慧。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

[64] 十 八不共法:佛的十八種功德法,惟佛獨有,不與三乘共有,故云不共,即身無失、口無失、念無失、無異想、無不定心、無不知己捨、欲無減、精進無減、念無減、 慧無減、解脫無減、解脫知見無減、一切身業隨智慧行、一切口業隨智慧行、一切意業隨智慧行、智慧知過去世無礙、智慧知未來世無礙、智慧知現在世無礙。

[65] 善趣:六道之中,地獄、餓鬼、畜生、修羅,為四惡趣,而人、天為二善趣。又地獄、餓鬼、畜生為三惡道,修羅、人、天為三善趣。門:趣入,能使人趣入涅槃,故指經中法為門。

[66]此段藏文為:「得佛自在。具足智慧。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惡道:順著惡行而趣向的道途,如地獄、餓鬼、畜生等三惡道。

[67] 五道:為有情往來之所,故曰道。有五處:一地獄道,二餓鬼道,三畜生道,四人道,五天道。與五趣同。

[68] 示現:佛菩薩應眾生的機緣而化現種種的身相。

[69]藏文為:為。

[70] 應病與藥:譬佛對眾生種種之機,說種種之教,猶之醫應人之病而與藥。

[71]無量功德:藏文為大功德位。

[72]藏文有往昔之義。

[73] 佛性:佛者覺悟之義,性者不改之義,佛性即是一切眾生永不變異的覺悟之性。

[74]藏文為:并知如來恆常安住。

[75] 「常說眾生等。盡有佛性」:藏文為「於眾生中。皆有佛性。於尋常中。如是說云」。

[76] 摩訶薩:即摩訶薩埵,為大心、或大有情,指有作佛之大心願的眾生,亦即大菩薩。

[77]以上諸菩薩名後,藏文均有摩訶薩之謂。

[78] 諸天:指三界共有二十八天。在此三界二十八天中,只有欲界的四王天與忉利天,因依須彌山的地界而居,故稱地居天,夜摩天以上,都是凌空而處,故名空居天。請參見【附表三】。

[79] 優婆塞:華譯為清信士、近事男、善宿男等,即在家親近奉事三寶和受持五戒的男居士,為四眾或七眾之一。

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不殺生是不殺傷生命;不偷盜是不盜取別人的財物;不邪淫是不作夫婦以外的淫事;不妄語是不說欺誑騙人的話;不飲酒是不吸食含有麻醉人性的酒類及毒品。

[80] 優婆夷:華譯為清淨女、清信女、近善女、近事女等,即親近奉事三寶和受持五戒的女居士,為四眾或七眾之一。

[81] 天龍夜叉:諸天與龍神及夜叉為八部眾中之三者。天者,梵天帝釋等;龍者,難陀跋難陀等。夜叉:華譯捷疾鬼,這種鬼能夠在天空中飛行。

[82] 人非人:1.緊那羅的別名,因緊那羅似人而非人。2﹒天龍等八部眾之總稱,以彼等本非人而詣佛所皆現人體也。

[83]桓:音環。

[84] 釋提桓因:忉利天(三十三天)之主,簡稱釋帝,或帝釋。

[85] 天人:1.天上的人。2.天道與人道。

[86] 雨寶:(譬喻)妙法之德譬如寶。

[87] 天華:天上之妙華。又人中之好華如天物者亦曰天華。

[88]指大梵天。梵摩三鉢天:梵天,即色界之初禪天。此天離欲界之婬欲,寂靜清淨,故云梵天。此中有三天:第一梵眾天,第二梵輔天,第三大梵天。

[89] 妙天香:不可思議、無比等的天上之香。

[90] 供養:奉養的意思,對上含有親近、奉事、尊敬的意思,對下含有同情、憐措、愛護的意思。

[91] 無量:多大而不可計量。

[92] 圍遶:遶右旋而敬禮,即右遶三匝。

[93] 娑羅:娑羅雙樹。佛入滅處之林。佛在拘尸那拉城阿利羅跋提河邊的婆羅雙樹間入滅。

[94]藏文為:四月十五日,此處日期的差異可能來自漢藏曆法的不同。

[95] 涅槃:滅度、寂滅、圓寂、大寂定等,是超越時空的真如境界,也是不生不滅的意思。

[96] 如來應正遍知:又謂之如來應供等正覺。佛之三號。

如來:如來之義有三。謂法身、報身、應身也。金剛經云: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此法身如來也。轉法輪論云:第一義諦名如,正覺名來。此報身如來也。成實論云:乘如實道,來成正覺。此應身如來也。

[97] 攝受:又叫做攝取,就是佛以慈悲心去攝取眾生。

[98] 歸依:歸投依靠。

[99] 離:脫離,斷。

[100] 煩惱:貪欲瞋恚愚痴等諸惑,擾亂眾生身心,使之心煩意亂。

[101]安隱:指心的安樂。

[102]安樂:指身的安樂。

[103] 疑惑:疑理迷於事,不能決定是非者。

[104] 懺悔:懺是發露過去所作的舊惡,悔是知錯以後不會再作。

[105]藏文特指道的左右兩邊。

[106] 由旬:印度計里程的數目,每由旬有三十里、四十里、五十里、六十里的四種說法,但說四十里為一由旬者居多。

[107] 阿難:阿難陀之略。譯曰歡喜,慶喜。斛飯王之子,提婆達多之弟,佛之從弟,十大弟子之一。生於佛成道之夜。佛壽五十五,阿難二十五歲時出家,從侍佛二十五年,受持一切佛法,為佛執事弟子,以多聞第一著稱。

[108]藏文此處僅有如來之謂。

[109] 可意:適意。

[110] 大智:廣大之智慧。通達一切之事理者。

舍利弗:舍利華譯為鶖鷺,弗華譯為子,因其母之眼似鶖鷺,故被號為舍利弗,或舍利子,亦稱身子,為佛十大弟子之一,以智慧第一著稱。

[111] 餘念:心於所對之境不一,念餘事也。

[112] 威神:威勢勇猛,不可測度也。

[113] 神力:神通力。

[114] 自然:又曰自爾,亦曰法爾,任運天然。言離人為之造作法之自性自然也。

[115] 維摩:維摩詰的簡稱,華譯為淨名,淨是清淨無垢之義,名是聲名遠揚之義,相傳是金粟如來的化身,自妙喜國化生在此世上,以居士的身份輔助釋迦教化眾生。

[116] 聲聞緣覺:聲聞乘和緣覺乘。

聲聞乘:二乘或三乘之一,凡是聞佛音聲和修四諦法門而悟道的人,總稱為聲聞乘。聲聞乘修四諦法,自凡夫至阿羅漢,論時間,速者三生,遲者六十劫,其修行的方便有七(即七方便),得果有四(即四果)。請參見【附表四】。

緣覺乘:二乘或三乘之一,凡依十二因緣之理而起修和悟道者,總稱為緣覺乘。緣覺乘修十二因緣觀,自凡夫至辟支佛,論時間,速者四生,遲者一百劫,其修行重在悟證,悟所到處,便是證所到處,故無明顯的階位可言。請參見【附表四】。

[117] 龍神:龍能具不測之力用,故稱為神。八部眾之一也。

八部眾:天眾、龍眾、夜叉(華 譯勇健鬼)、乾闥婆(華譯香神)、阿修羅(華譯非天)、迦樓羅(華譯金翅鳥)、緊那羅(華譯非人)、摩羅迦(華譯大蟒神或大腹行地龍)。由於人類的眼睛不 能見到這些八部眾,所以又叫做冥眾八部。又因為八部眾以天龍為最殊勝,所以又叫做天龍八部,或是龍神八部。

[118]維摩:亦名無垢稱,藏文此處為無垢稱。

[119]邪:原文為耶。邪命:比丘不以乞食如法自活,作不如法之事而生活。

[120]座:原文為坐。

[121] 金華:金波羅華的簡稱,即是金色的蓮花。

[122] 大 千世界:是佛教說明世界組織的情形。每一小世界,其形式皆同,中央有須彌山,透過大海,矗立在地輪上,地輪之下為金輪,再下為火輪,再下為風輪,風輪之外 便是虛空。須彌山上下皆大,中央獨小,日月即在山腰,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頂,在忉利天的上空有六欲天,再上則為色界十八天,及無色界四天。在須 彌山的山根有七重金山,七重香水海,環繞之,每一重海,間一重山,在第七重金山外有鹹海,鹹海之外有大鐵圍山。在鹹海四方有四大洲,即東勝身洲,南贍部 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叫做四天下,每洲旁各有兩中洲,數百小洲而為眷屬。如是九山、八海、一日月、四洲、六欲天、上覆以初禪三天,為一小世界。集一千 小世界,上覆以二禪三天,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小千世界,上覆以三禪三天,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中千世界,上覆以四禪九天,及四空天,為一大千世界。因為 這中間有三個千的倍數(小千中千大千三種之千),所以大千世界,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以此一大千世界為一佛之化境。

[123] 琉璃:青色之寶石,七寶之一。

[124] 羅網:連綴寶珠為網。

[125] 浴池:為浴身所設之池塘。印度為熱國,故處處設之,以供澡浴之用。

[126] 八功德(): 具有八種好處的水,即一、澄淨,就是水澄清潔淨,沒有污穢。二、清冷,就是很清淨涼冷,沒有昏濁煩燥。三、甘美,就是水的味道,富有甜味。四、輕軟,就是 水的性質,輕浮柔軟。五、潤澤,就是滋潤滑澤,有益身心。六、安和,就是安寧和平,沐浴其中,安穩舒適。七、除患,就是喝了這種水,不但可以止渴,還可以 去餓。八、增益,就是喝了水,或者在水中沐浴,可以增長人們的善根。上述之八功德水,充滿於極樂世界的七寶池和須彌山與七金山之間的內海中。

[127]此處「與華平等。名為八功德。香水彌滿」:藏文無此數字之義。

[128] 優鉢羅華:花名。譯曰青蓮花,黛花,紅蓮花。

[129]原文此處有「波頭華」三字,藏文此處無此數字之義,大正藏亦校作刪。拘物摩頭:花名。譯曰地喜花,赤蓮花,白蓮花,青蓮花,黃色花等。睡蓮。

[130] 波頭華:梵語波頭摩,或云缽特摩,華言紅蓮華。

[131] 分陀利華:正開之白蓮華。

[132] 法眼淨:分明見真諦謂之法眼淨。通於大小乘言之。小乘為於初果見四真諦之理,大乘為於初地得無生法忍。

[133] 無生法忍:簡稱無生忍,即把心安住在不生不滅的道理上。

忍:忍就是把心安住在道理上而不再動搖的意思。

[134] 師子座:師子就是獅子,佛是人中師子,所以佛所坐的地方,或床或地,都叫做師子座

[135] 佛土:指一佛所住的國土,或一佛所教化的領土,有淨土、穢土、報土和法性土等的分別。

[136] 一闡提:是極難成佛的意思。有二種:一、不信因果,造五逆十惡,斷諸善根,墜入阿鼻地獄的人,此種人極難成佛,名斷善闡提;二、大悲菩薩,發一切眾生成佛,然後成佛之願,因眾生至多,時間至久,故此種菩薩,亦極難成佛,名大悲闡提。此處所指的一闡提是指斷善闡提。

[137] 方等經:大乘經的總稱。

[138] 一等:一樣平等。

[139] 三 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有淫食二欲的眾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至無間地獄皆屬之;色界是無淫食二欲但還有色相的眾生 所住的世界,四禪十八天皆屬之;無色界是色相俱無但住心識於深妙禪定的眾生所住的世界,四空天屬之。此三界都是凡夫生死往來的境界,所以佛教行者是以跳出 三界為目的。

[140] 大涅槃:成佛。

[141] 大菩薩:菩薩有大小。初心之菩薩為小。深行之菩薩為大。

菩薩:梵語菩提薩埵的簡稱,華譯為覺有情,就是覺悟的有情的意思,也就是上求佛道和下化眾生的大聖人。

[142] 善男子:佛稱在家出家之男女曰善男子善女人。善者,美其信佛聞法也。

[143] 娑婆:娑婆世界的簡稱,娑婆華譯為堪忍,因此世界的眾生堪能忍受十惡三毒及諸煩惱而不肯出離,故名堪忍世界,或簡稱忍土。

[144] 妙法:第一最勝、不可思議之法。

[145] 度:1.與渡同義,如舟子渡人過海的意思。2.出或離的意思,出是出離世俗,離是脫離生死。

[146] 一乘: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乘是車乘,以喻佛的教法,教法能乘載人至涅槃的彼岸,所以叫做乘。

[147] 三 乘:1.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聲聞乘又名小乘,其行人速則三生,遲則六十劫間,修空法,終於聞如來聲教,悟四諦之理,斷見思惑,可証阿羅漢果;緣覺乘 又名中乘,其行人速則四生,遲則百劫間,破無明,終於悟十二因緣之理,可証辟支佛果;菩薩乘又名大乘,其行人於無數劫間,修六度行,更於百劫間,值三十二 相福因,可證無上佛果。2.小乘、中乘、大乘。小乘即聲聞乘,中乘即緣覺乘,大乘即菩薩乘。

[148] 度脫:超度解脫生死之苦沙門。

[149] 三有:三界的生死有因有果,所以叫做三有。三有者,謂欲界、色界、無色界六道眾生,各隨所作善惡之業,即感善惡之報。因果不亡,故名為有。(六道者,天道、人道、脩羅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也。)

1﹒欲有,謂欲界天、人、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各各隨其業因而受果報,故名欲有。

2﹒色有,謂色界四禪諸天,由昔修習有漏禪定,報生此天,雖離欲界麤染之身,而有清淨之色,故名色有。(四禪諸天者,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也。)

3﹒無色有,謂無色界四空諸天,由昔修習有漏禪定,報生此天,雖無色質為礙,而亦隨其所作之因,受其果報,故名無色有。(四空諸天者,空處天、識處天、無所有處天、非非想處天也。)

[150] 下語:師家下教訓學人之語也。又謂呈露自己之見解,著於公案本則或頌下之語也。

[151]藏文此處有「語句亦善」。

[152] 具足:具備滿足

[153] 劫:梵語劫簸的簡稱,譯為時分或大時,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計算的極長時間。

[154] 作禮:敬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澄德 的頭像
    澄德

    福善書院

    澄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