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方廣經卷下()

 

爾時世尊為諸大眾重說偈言 

力士諸鬼神  畜生惡象王  婬女及惡龍

無量諸惡人  婆藪[295]阿闍世[296] 提婆殃崛魔[297]

身心起逆罪  應墮阿鼻獄  生信禮三世

十方無量佛  釋迦臨涅槃  為住無量劫

摩伽陀國人  悉發菩提心  皆由恭敬禮

十方三世佛  阿若憍陳如[298] 五百聲聞等

來世成佛道  皆由恭敬禮  十方三世佛

外道婆羅門  十仙大梵志  今得阿羅漢

乃往過去世  皆由恭敬禮  十方三世佛

自悟第一義  十方佛土中  一切菩薩眾

往生無量壽  皆由恭敬禮  十方三世佛

復次善見王  我昔作國王  名曰大仙譽

佛日未出時  供養出家人  五百婆羅門[299]

飲食及衣服  房舍及臥具  悉滿二十年

我時即告言  師等發菩提  是諸婆羅門

雖復受供養  實不信三寶  師便答我言

世間無菩提  及以無解脫  我等聞是語

實護方等經  斷是婆羅門  五百人命根

是人命終已  即墮阿鼻獄  既墮地獄已

即時發三念  禮是三世佛  敬信方等經

大士菩薩僧  作是三念已  即時出地獄

往生甘露鼓  受命十小劫  皆由生信心

敬禮十方佛  是諸波羅門  初謗墮地獄

後信便得出  況汝大菩薩  具足慚愧者

本自實無罪  為諸眾生故  懺悔四重禁

及以五無間  乃至一闡提  若有凡夫人

身犯如是罪  若能如是懺  除滅四重禁

五逆一闡提  必得成佛道  唯除不信者

若有信解心  恭敬禮諸佛  不成無是處

爾時善見王  及以三千人  同聲白佛言

若我等得佛  願度生死流  唯願天人尊

為我分別說  其有受持者  書寫及讀誦

功德為云何  佛言善見王  汝今當善聽

吾為汝說之  若人以七寶  供養千世界

施與一切眾  復能善說法  化得羅漢果

不如有一人  聞是諸佛名  乃至一念信

或復一時禮  其福復過彼  何況讀誦書

敬信禮拜者  功德不可量  若人能書寫

受持及讀誦  發心時禮拜  勝以起塔寺

遍千世界中  爾時大迦葉  阿難舍利弗

護塔金剛士  諸梵及帝釋  轉輪四天王

頭面禮佛足  同聲白佛言  如來去世後

我等當流布  教化諸眾生  護念禮拜者

得心常安隱  或犯破重禁  五逆謗方等

使得是佛名  安住清淨地  亦如善見王

來世見佛性

 

爾 時。釋 迦牟尼佛告諸大眾。汝等善聽。我今為汝說本因緣。我於往昔過無量劫。於妙光佛所。聞是十方三世佛名。心生歡喜。合掌頂受。在在處處。教化無量無邊眾生。聞 是佛名。爾時眾中唯有三千人共我法儀。生無量信心。從我禮拜是諸佛名。今睹現在十方悉皆成正覺。佛告大眾。諸善男子。欲滅四重無間重罪。謗大方等。一闡提 罪。皆由信心。復次善男子。若人不信輕呰不敬。則為謗此十二部經。及謗金剛色身。及謗大士文殊師利。及以謗此十方諸佛。是人定墮地獄而無虛也。何以故。而 不信故。謗正法故。謗上人故。謗一切十方三世佛故。定墮地獄。信是佛名至心禮拜。若不除滅十惡五逆及謗方等。無有是處。唯除不信者。斷善根人。一闡提者。 諸善男子。百億釋迦一一分身國土教化。末後釋迦則我身是也。爾時所將三千人等今皆成佛。初千人者華光為首。中千人者樓至為首。後千人者彌勒為首。是故汝 等。應當禮敬。如是十方三世諸佛名號之者。汝於來世。當為大眾。開闡道教。廣濟群盲。令出三界。寂然閑居。安處道場。如我無異。爾時陀羅尼菩薩即從坐起。 正衣服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云何奉持。云何修行。佛告陀羅尼菩薩。善男子。是經名為大通方廣。亦名懺悔除罪得福。如是受持。亦名三千人莊嚴 成佛經。如是受持。廣大無對。如是受持。普攝一切。如是受持。無量藏門。如是受持。金剛寶藏。如是受持。濟諸重禁。如是受持。陀羅尼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 所說。是經如是。唯大利益。無量眾生。滅罪成佛。是經即是。諸佛之母。菩薩之道。聲聞之眼。天人之舍。有如是等不思議事。我當受持。天上人中。在在處處。 廣宣流布。常使不斷。令得久住。佛言。善哉善哉。如是大士。總持無量一切大藏。當於來世。坐我坐處。行我行處。佛說是經時。無量菩薩住不退不動地。八萬聲 聞發大乘心。十千比丘得阿羅漢果。八萬四千天人得法眼淨。百千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佛說是經已。金華寶池忽然不現。佛攝光明。娑婆世界。高下不 淨。穢惡如本。人行惡故。地獄如本。說是經已。發向娑羅 。一切大眾歡喜奉行。

 

大通方廣經卷下

 

 

[295]婆藪:(人名),仙人名。婆羅門中始殺生祀天,生墮於地獄,經無量劫,由華聚菩薩之大光明力脫地獄,詣釋迦佛所。佛讚嘆之,為眾說其大方便力。見智度論三、方等陀羅尼經一。【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296]阿闍世:國王名,是佛住世時摩竭陀國的統治者,為太子時,聽惡友提婆達多的話,幽困父王頻毗娑婆。即位後,併吞小國,威震四鄰。但因害父罪,遍體生瘡,至佛所懺悔,痊癒後,即皈依釋尊,為佛門有力的護法。【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297]殃 崛摩羅尊者:殃崛摩羅尊者,未出家時,外道受教為嬌尸迦,欲登王位,用千人拇指為花冠,已得九百九十九,唯欠一指,遂欲殺母取指。時佛在靈山,以天眼觀 之,乃作沙門在殃崛前。殃崛遂釋母欲殺佛。佛徐行,殃崛急行,追之不及。乃喚曰:「瞿曇,住!住!」佛告曰:「我住久矣,是汝不住。」殃崛聞之,心忽開 悟。遂棄刃,投佛出家。【宋,普濟《五燈會元》】

 

[298]阿若憍陳如:(人名),舊稱阿若憍陳如,阿若居鄰,阿若拘鄰。新稱阿若多憍陳那。阿若名,憍陳如姓。阿若,譯作已知,無知,了本際。憍陳如,譯作火器。最初受濟度之五比丘上首。

 

[299]婆羅門:婆羅賀摩拏的簡稱,為印度四姓之一,華譯外意、淨行、淨志、靜志等,是奉事大梵天王而修淨行的種族。【陳義孝《佛學常見辭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澄德 的頭像
    澄德

    福善書院

    澄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