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方廣經卷中()

爾時世尊。讚虛空藏菩薩言。善哉善哉。能問如來。菩薩之事。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唯然。世尊。願樂欲聞。領納聽受。 

佛告虛空藏菩薩。復有四法。堅固其心。而不疲倦。何等為四。一者於諸眾生起大悲心。二者精進不懈。三者信解生死如夢。四者正意思惟佛之智慧。菩薩有此四法。堅固其心。而不疲倦。  

復有四法。所言決定。而無中悔。何等為四。一者決定説法。了知無我。二者決定說諸生處。無可樂相。三者決定常讚大乘。四者決定說罪福業。不失果報。是名為四。

復有四法。增長善根。何者為四。一者持戒。二者多聞。三者布施。四者出家。是名為四。

菩薩復有四法。無所怖畏。威儀不轉。何等為四。一者失利。二者惡名。三者毀辱。四者苦惱。是名為四。

菩薩復有四法。成就白法。何等為四。一者教人令信罪福。二者布施不求果報。三者守護正法。四者以大智慧。教諸菩薩。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善能了知從一地。至於十地。一者久種善根。二者離諸過咎。三者善知方便。四者懃行精進。迴向菩提。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善知方便。何等為四。一者順眾生意。二者於他功德。起隨喜心。三者有罪悔過。四者勸請諸佛。轉大法輪。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善化眾生。何等為四。一者常求利安眾生。二者自捨己樂。三者和柔忍辱。四者能除憍慢。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能世世不失菩提之心。何等為四。一者常憶念十方一切諸佛。二者所作功德等。以施之於一切眾生。常為菩提。三者親近善知識。四者稱揚大乘。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能具一心。而無雜行。何等為四。一者離聲聞心。二者離辟支佛心。三者求法無散。四者如所聞法。廣爲人説。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善求法寶。何等為四。一者於大法中。而生寶想。以難得故。二者於大法中。生救藥想。療眾生病故。三者於大法中。生財利想。以不失故。四者於大法中。生滅苦想。至涅槃故。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善出毀禁犯律之罪。何等為四。一者得無生法忍。以諸法無來故。二者得無滅忍。以諸法無去故。三者得因緣忍。知諸法因緣生故。四者得住忍。無異心相續故。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善障煩惱。何等為四。一者正憶念。二者障諸根。三者能得善法力故。四者獨處遠離故。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善能隨順。入諸大眾。何等為四。一者求法不求勝故。二者常生恭敬。心無憍[228]慢。三者為求法利不自顯現。四者教人善法不求名利。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善開法施。何等為四。一者守護正法。二者自益智慧亦益前人。三者常行善人之法。四者示人垢淨青白。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得先因力不失善根。何等為四。一者見他人闕不以為愚。二者於瞋怒人常修慈心。三者常說諸因緣。四者常念無上菩提。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不由他教而能自行六波羅蜜。何等為四。一者常以法施施導與人。二者不說他人毀禁之罪。三者善知攝法教化眾生。四者解達深法。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能捨禪定現生欲界。何等為四。一者其心柔軟。二者能得諸善根力。三者不捨一切眾生。四者常能善修智慧方便之力。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於佛法得不退轉。何等為四。一者雖受無量生死,不生厭離。二者常能供養無量諸佛。三者修行無量慈心。四者信解無量佛慧。是名為四。

善男子復有四法不斷佛性。何等為四。一者為諸眾生不退本願。二者受信施行。三者大欲精進。四者常能深心行於佛道。是名為四。

菩 薩摩訶 薩遊於三界。行種種行利益眾生。常修出世不斷佛性。說是大乘四法之時。四萬天人皆發三菩提心。二萬五千人得無生法忍。四萬八千菩薩得達法界忍善人佛慧。爾 時佛告虛空藏菩薩摩訶薩言。汝今應當受持是經。虛空藏菩薩白佛言。世尊當何名之。云何奉持。佛言。此經名為大通方廣。能破魔境。壞外道軍。消除煩惱。能解 五欲邪見繫縛。破三界獄。放諸生死。向涅槃舍。潤益久涸正因種子。雨大緣因六度法雨。增長眾生三乘芽華。成就一乘菩提極果。

善 男子汝 問經名。我說如是。汝當受持。爾時虛空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從過去無量佛所。無量會處無量眾中。聞種種法。種種事。種種相。種種乘。未曾聞此希有之法。希 有之事。希有之相。希有大乘。我常受持使不斷絕。世尊如來常住法僧不滅。三界眾生自生自滅。不見如來及以法僧唱言滅度。我等今者。承佛威神遊於三界。順俗 時宜假唱滅度。世尊我等今者於佛滅後。當與八萬久遠慧法身大士流通此經。使法界眾生受持讀誦。如說修行。一時成佛猶不放捨。

世 尊若善 男子善女人。於佛滅後濁惡世中。若有受持讀誦書寫經卷。得幾所福。佛言。善男子。若人以三千大千世界滿中珍寶以用布施。不如聞此經名。福勝於彼。復置是 事。若人以十千世界滿中珍寶以用布施。不如有人攝持經卷。福多於彼。復置是事。若人以十方世界滿中珍寶以用布施。不如有人書寫。大乘方廣經典乃至一字一句 或復一偈。福多於彼。復置是事。雖施無量國珍寶。不如至心讀誦一偈。復置是事。雖施十千世界滿中眾生命。不如至心解義一句。為人說一偈[229]之 義 福勝於彼。所以者何。財食布施是世間布施。長養性命不出世間。大乘法施。長養眾生菩提道根。能續三乘智慧。常命善男子讀持是經者。本雖惡人今是善人。 本雖苦人今是樂人。本雖縛人今是脫人。本雖未度今是度人。本雖無智今是論師。本雖有漏今是無漏。本雖凡行今是聖行。本雖失道今入聖道。身雖凡夫。讀持是 經。智同聖慧。本雖煩惱。讀持是經共諸佛如來同有涅槃。虛空藏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本是凡行今是聖行。本是煩惱。讀持是經。共諸佛如來同有涅槃。破 戒五逆誹謗正法。讀持是經。斷除煩惱同得涅槃。此義雖明。唯願世尊當為說之。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善問。我能善答。善男子。一切眾生以不值佛故。邪 見犯戒誹謗正法。若佛在世。終無犯戒誹謗正法。何以故。譬如長者唯有一子。愛之甚重。若父在時。日夜教令事事順之。其子孝順。受父教令都無所犯。若父遠行 不時來還。其子忘悟多有所犯。以不時來唱言死滅。悲啼[*]哭。復似起逆愁憒[230]失心。忘父本教似若不順。謂如謗法。其父久時遠行來歸。而子歡喜憶父本教受持不犯。以得見父信知不死。不名墮逆。捉父本敕[231]順 教而行。不名誹謗。善男子。長者即是如來。一子者即是一切眾生。令者即是教戒。遠行者即是餘化。不見父故。即是唱滅。愁惱故即是障蔽。不持故即是犯戒。唱 滅故即是逆罪。迷理故即是誹謗。如來世尊餘化迴來。眾生見之。即生信心。知佛不滅。佛為說法。還得本心。不名犯戒。以不知滅。不名墮逆。順教人行。於理得 解。不名謗法。善男子。讀持是經者。即能消除無量生死煩惱重惡之罪。聞是經名即得聞佛。見是經者。即得見佛。持是經者。即持佛身。行是經者。即行佛事。說 是經者。即說佛事。解是經者。即解佛義。若行佛事。善解佛義。如此之人。永無煩惱。何以故。得值是經。斷除煩惱。善男子。若八萬劫以為一日。以是三十日為 一月。十二月為一歲。以此歲數。過百千億劫。得值一佛。復過是數。得值一佛。此經難值。復過於是。得值此經。即值十方三世諸佛。是故智者。受持讀誦。書寫 解說。能除邪見無明煩惱結漏重罪。住於福田。能消世間無量供養。虛空藏菩薩白佛言。世尊辟支佛尚不能消世間供養。何況凡夫得消供養。佛言。善男子。辟支佛 不消供養。無有是處。雖不能說法度人。入禪三昧。從三昧起現大神通。度諸眾生。得消供養。

爾時虛空藏菩薩白佛言。世尊經中所說邪見破戒。不得共一國同住一河飲水。說戒布薩懺悔自恣[232]。 此人名為退失聖道。不入眾數。云何而言得消供養。若消供養。即與諸佛同受應供。過於羅漢辟支佛等。唯願世尊分別說之。我聞此已。亦為眾生。如佛解說。令得 度脫。佛告虛空藏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今者。慈悲具足。哀愍眾生。而問此事。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解說。善男子。此經境界。非聲聞 緣覺所知。亦非諸魔外道凡夫思惟境界。唯佛能知。汝亦得達。

善 男子。 我常為行菩薩道者。說施行檀。不觀好惡福田成就。而說是言。布施畜生得百福報。布施闡提得千福報。善男子。斷善根者死趣闡提。無慚愧者死趣畜生。畜生闡提 果報熟者。尚能受供種人福田。何況此人。以是義故。今此大乘大通方廣。威德力大不可思議。能使破戒五逆。誹謗正法。邪見煩惱。悉得除滅。能受供養。虛空藏 菩薩白佛言。世尊。諸佛如來不可思議。大通方廣威神之力亦不可思議。受持經者其人功德亦不可思議。佛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得不可思議無邊功德。爾時世 尊告虛空藏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我念往昔過去有劫名曰清淨。我於此劫供養九十二億那由他佛。以行小乘多諸過罪犯戒無量。是諸如來不見授記。復過此劫劫名 樂見。我於此劫供養四十二億諸佛如來。是諸如來亦不見授記。復過此劫劫名梵音。我於此劫供養二十二億諸佛如來。是諸如來亦不見授記。復過此劫劫名心喜。我 於此劫供養八萬四千諸佛如來。是諸如來亦不見授記。復過此劫劫名救苦。國名莊嚴。佛號大施。如來應供正遍知十號具足。我於此劫供養四十億佛。得聞此經煩惱 永除。自猶未睹。我於爾時。皆以一切供養之具而供養之。是諸如來亦不見與我授記。善男子。我於往昔若干劫中。供養若干諸佛如來。尊重讚歎煩惱得除。具足聲 聞威儀禁戒。淨修梵行學行布施。一切持戒及行頭陀。離於憍慢瞋恚[233]愚 癡。忍辱慈心如聞能說。懃行精進。一切所聞。受持不失。獨處遠離。入諸禪定。出禪定已。隨所聞慧。讀誦思議。是諸如來亦不見授記。何以故。所受禁戒多毀犯 故。深著聲聞二乘行故。不聞大乘方廣經故。以是義故。若諸菩薩摩訶薩等。應當遠離二乘之行。修集大乘方廣經典。則得授記。若我以一劫若滅一劫。說是佛名不 可得盡。善男子。我過是後。得見定光佛。為無量大眾說是大乘大通方廣。我於爾時。得聞得見彼佛所。受持讀誦思惟其義。即得無生法忍。定光如來即授我記。汝 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如來應供正遍知。是故善男子。受持是經疾至佛地。況消世間人天供養。善男子。是故大乘經典力施寶藏不可思議。惠施破戒貧窮依儀 寶珠。

善男子。 大乘如大海。小乘牛跡水。大乘如須彌。小乘蟻子城。大乘如日月。小乘打失星。是乘名大乘。不可思議乘。容受諸眾生猶如虛空中。一切諸乘中此乘為第一。如是 大乘者能出種種乘。小乘有限量。不能度一切。唯此無上乘。悉能度眾生。若行此無量。虛空之大乘。虛空無有量。亦無有形色。大乘亦如是。無量無障礙。一切諸 眾生。乘於此大乘。當觀是乘相。廣博多容受。若於無量劫。說大乘功德。及乘此乘者。不可得窮盡。一切諸乘中。大乘最為勝。至心受大乘。得趣菩提樹。無縛無 障礙。今此無上乘。能勝下劣乘。坐於道樹下。觀於十二緣。哀愍眾生故。為說大乘經。十方諸眾生。若乘大乘者。亦無有增減。容受如虛空。大乘叵[234]思議。神通大智慧。是故諸眾生。當懃修集之。一切諸天眾。天魔及外道。欲除煩惱縛。歸依於大乘。具足六神通[235]。三明三脫門。能壞魔外道。并及諸邪見。大乘最為要。能破諸煩惱。具足諸善根。是故大乘力。其實難思議。一切世間法。及以出世法。有學無學法。攝在大乘中。

若有眾生行惡道。親近邪見惡知識。

遠離此事歸大乘。若人不樂求大乘。

不能破壞煩惱結。欲求解脫學大乘。

若有大人解大事。聞說大乘心歡喜。

當知即是大乘人。得心寂靜具神通。

皆由大乘自莊嚴。若人有能行大乘。

是則不斷三寶種。若有趣向大乘者。

是人即得無量福。能到十方諸世界。

供養十方無量佛。如是大乘方廣經。

世間諸乘無能勝。具足威德破生死。

是故大乘難思議。得色得力得自在。

具足成就常法身。若有乘此大乘者。

是人受於無上樂。捨身自施修慈悲。

是故得此無上乘。持戒精進修梵行。

能以神通障日月。皆由久修大乘行。

自心懃修常精進。是人則得於大乘。

應有無量苦惱報。修集大乘得除滅。

若能安住大乘典。長受快樂如諸佛。

具足正念懃精進。獲四如意神通力。

依止正法及真義。皆由久修大乘經。

具足十力無所畏。相好莊嚴三十二。

金剛三昧一切智。皆由久修於大乘。

善 男子。 若有持此大乘經典一字一句乃至一偈。永脫諸苦難。終不墮惡道。得到安穩處。於後惡世時。若得是經者。我皆與授記。究竟成佛道。若持此經者。佛常近是人。是 人常近佛。是人護佛法。諸佛護是人。獲大神通慧。能轉大法輪。度諸生死趣。能破壞魔軍。我於定光佛。聞此方便經。住忍得授記。號為釋迦牟尼。於我滅度後。 若有學是經。我亦與授記。若人來世中。能解此經義。為諸愚者說。佛雖不在世。不斷於三寶。亦如佛現在。所以者何。我從無量佛受持此經。於末劫中為人廣說。 是以獲得三十二相[236]

 

[228]憍:驕傲。廣東音: 驕。(粵語:giu1。普通話:jiao1。)

 

[229]偈:頌,佛經中唱詞。

 

[230]:亂也。廣東音:繪。(粵語:kui2。普通話:kui4。)

 

[231]敕:命令,敕令。廣東音:斥。(粵語:tsik7。普通話:chi4。)

 

[232]恣:放縱,無拘束:恣意。恣肆。恣睢。恣情。恣行无忌。廣東音:志。(粵語:azi3dzi1tsi3tsi1。普通話:zi4ci1。)

 

[233]恚:怒:恚恨。恚怒。恚望。恚憤。怒恚。廣東音:位。(粵語:wai6。普通話:hui4。)

 

[234]叵:不也。廣東音:頗。(粵語:po2。普通話:po3。)

 

[235]六神通:﹝出法界次第﹞

瓔珞經云: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徹照無礙,故名神通。

〔一、天眼通〕,謂能見六道眾生,死此生彼,苦樂之相,及見一切世間種種形色,無有障礙,是名天眼通。(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也。)

〔二、天耳通〕,謂能聞六道眾生,苦、樂、憂、喜、語言,及世間種種音聲,是名天耳通。

〔三、知他心通〕,謂能知六道眾生心中所念之事,是名知他心通。

〔四、宿命通〕,謂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萬世宿命,及所作之事;亦能知六道眾生,各各宿命,及所作之事,是名宿命通。

〔五、身如意通〕,謂身能飛行,山海無礙,於此界沒,從彼界出;於彼界沒,從此界出;大能作小,小能作大,隨意變現,是名身如意通。

〔六、漏盡通〕,漏盡通者,漏即三界見、思惑也。謂羅漢斷見、思惑盡,不受三界生死,而得神通,是名漏盡通。(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見、思惑 者,謂意根對法塵起諸分別,曰見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對色聲香味觸五塵,起諸貪愛,曰思惑。梵語阿羅漢,華言無學。)【明,一如《三藏法數》】

 

[236] 三十二相:

三藏法數云:

一、足安平相 謂足下安立,皆悉平滿,猶如奩底也。

二、千輻輪相 輻即車輪中之輻,謂足下轂網輪紋,眾相圓滿,有如千輻輪也。

三、手指纖長相 謂手指纖細圓長,端直[*]好,指節參差,光潤可愛,勝餘人也。

四、手足柔軟相 謂手足極妙柔軟,勝餘身分也。

五、手足縵網相 謂手指中間,縵網交合,文同綺畫,猶如鵝王之足也。

六、足跟滿足相 跟,足踵也,謂足之踵,圓滿是足也。

七、足趺高好相 謂足之趺,高起如真金之色,趺上之毛,青琉璃色,種種莊飾,妙好圓滿也。

八、[*]如鹿王相 [*],股肉也,[*]如鹿王相者,謂足[*]漸次纖圓,如彼鹿王之[*],纖好第一也。

九、手過膝相 謂雙臂修直,不俯不仰,平立過膝也。

十、馬陰藏相 謂陰相藏密,猶如馬陰,不可見也。

十一、身縱廣相 謂身儀端正,豎縱橫廣,無不相稱也。

十二、毛孔生青色相 謂身諸毛孔,一孔一毛,生相不亂,右旋上向,青色柔軟也。

十三、身毛上靡相 謂身諸毫毛,皆右旋向上而偃伏也。

十四、身金色相 謂身皆金色,光明晃曜,如紫金聚,眾相莊嚴,微妙第一也。

十五、身光面各一丈相 謂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也。

十六、皮膚細滑相 謂皮膚細膩滑澤,不受塵水,不停蚊蚋。

十七、七處平滿相 謂兩足下兩手兩肩項中七處,皆平滿端正也。

十八、兩腋滿相 謂左右兩腋平滿而不窊也。

十九、身如師子相 謂身體平正,威儀嚴肅,如師子王也。

二十、身端直相 謂身形端正平直不傴曲也。

二十一、肩圓滿相 謂兩肩圓滿而豐腴也。

二十二、四十齒相 謂常人但有三十六齒,唯佛具足四十齒也。

二十三、齒白齊密相 謂四十齒皆白淨齊密,根復深固也。

二十四、四牙白淨相 謂四齒最白而大,瑩潔鮮淨也。

二十五、頰車如師子相 謂兩車隆滿,如師子王也。

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相 謂咽喉中常有津液,上妙美味,如甘露流注也。

二十七、廣長舌相 謂舌廣而長,柔軟紅薄,能覆面而至於髮際也。

二十八、梵音深遠相 謂音聲和雅,近遠皆到,無處不聞也。

二十九、眼色如金精相 謂眼目清淨明瑩,如金精色也。

三十、眼睫如牛王相 睫目旁毛也,謂眼睫殊勝,如牛王也。

三十一、眉間白毫相 謂兩眉之間,有白玉毫,清淨柔軟,如兜羅綿,右旋宛轉,常放光明也。

三十二、頂肉髻相 謂頂上有肉,高起如髻,亦名無見頂相,謂一切人天二乘菩薩,皆不能見故也。

【明,楊卓《佛學次第統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澄德 的頭像
    澄德

    福善書院

    澄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