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4.敘歎功德
彼時妙莊嚴王後宮八萬四千人,皆悉堪任受持是法華經。淨眼菩薩於法華三昧久已通達;淨藏菩薩已於無量百千萬億劫,通達離諸惡趣三昧,欲令一切眾生離諸惡趣故;其王夫人得諸佛集三昧,能知諸佛秘密之藏。二子如是以方便力,善化其父,令心信解,好樂佛法。
彼時妙莊嚴王後宮八萬四千人:淨藏和淨眼這兩位菩薩說完這話之後,在這時候,妙莊嚴王的後宮,有八萬四千的宮娥、婇女、妃嬪之類的,皆悉堪任受持是法華經:大家都一齊發心,都能受持這《妙法蓮華經》,都發菩提心了。
淨眼菩薩於法華三昧久已通達:這位淨眼菩薩,對於法華三眛,久已通達無礙。法華經三昧,就是權實不二的法門。
淨藏菩薩已於無量百千萬億劫,通達離諸惡趣三昧:淨藏菩薩呢?已經在無量百千萬億劫,通達離諸惡趣三昧;他能現一切色身,令一切眾生都離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惡道。欲令一切眾生離諸惡趣故:因為他想要使令一切眾生,都離開這三惡道的緣故。
其王夫人得諸佛集三昧:這位妙莊嚴王的夫人,就是淨德夫人,她 因為想要使令一切眾生都離開三惡道,所以證得諸佛集三昧。她一入這種三昧,諸佛就都現前了,都來集會了。諸佛現前做什麼呢?就在定中給她說法。能知諸佛秘 密之藏:諸佛所說的法,她都能明白;就是秘密不傳的這種妙法,她都懂了。
二子如是以方便力,善化其父,令心信解,好樂佛法:淨藏和淨眼這兩位菩薩,就像上邊所說的,用這種神通妙用的方便力量,以種種善法,把他父親也教化了。令他生出一種正信的心,信正法而不信邪法,歡喜來研究佛法了,對佛法特別地歡喜。
E5.俱詣佛所聞法供養見瑞
於是妙莊嚴王與群臣眷屬俱,淨德夫人與後宮婇女眷屬俱,其王二子與四萬二千人俱,一時共詣佛所。到已,頭面禮足,繞佛三匝,卻住一面。
於是妙莊嚴王與群臣眷屬俱:在這時候,妙莊嚴王和文武百官這些 個大臣,以及眷屬等,很多人一起來到佛所。淨德夫人與後宮婇女眷屬俱:淨德夫人和後宮這些宮娥婇女,一起也都到佛所了。其王二子與四萬二千人俱:淨藏和淨 眼這兩個兒子,和他們的眷屬有四萬二千人這麼多,一起到佛所。一時共詣佛所:這麼多人一起來到佛所。
到已,頭面禮足,繞佛三匝,卻住一面:他們到了之後,五體投地向雲雷音宿王華佛頂禮,然後向右來繞佛三匝,表示一心恭敬,退到一邊去。
爾時,彼佛為王說法,示教利喜,王大歡悅。爾時,妙莊嚴王及其夫人,解頸真珠瓔珞,價值百千,以散佛上,於虛空中,化成四柱寶臺,臺中有大寶床,敷百千萬天衣,其上有佛,結跏趺坐,放大光明。爾時,妙莊嚴王作是念:佛身希有,端嚴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
爾時,彼佛為王說法,示教利喜,王大歡悅:在這個時候,來了這麼多眾生聽法,這位雲雷音宿王華智如來就給妙莊嚴王說法,指示教化,令他得到利益,令他生歡喜心。這時候,妙莊嚴王聞法之後,非常高興、非常快樂。
爾時,妙莊嚴王及其夫人:在這時候,妙莊嚴王和淨德夫人,解頸 真珠瓔珞,價值百千,以散佛上:把頸項上所戴的真珠瓔珞這種寶貝,非常貴重、非常值錢;用這種最寶貴的瓔珞,拿下來供養於佛,散在佛上。於虛空中,化成四 柱寶臺:這些個寶物,在虛空中,當時就化成四個柱子的寶臺。為什麼說「四柱」呢?這就因為有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 學,佛道無上誓願成。所以由四弘誓願,而變成四柱寶臺。臺中有大寶床,敷百千萬天衣:在寶臺的上面,又有大寶床,這床是用七寶造成的。在這寶床上,又敷放 百千萬很多種天衣──「柔和忍辱」這就是衣。其上有佛,結跏趺坐,放大光明:在寶床上,有一尊佛結著雙跏趺坐,放大光明。
爾時,妙莊嚴王作是念:在這時候,妙莊嚴王就這樣想了。佛身希有,端嚴殊特,成就第一微妙之色:佛的身體真是少有,沒有人的身體有佛這麼莊嚴,真是特別的。這真是最第一微妙的色身,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
E6.佛授王記
時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告四眾言:汝等見是妙莊嚴王,於我前合掌立不?此王於我法中作比丘,精勤修習助佛道法,當得作佛,號娑羅樹王,國名大光,劫名大高王;其娑羅樹王佛,有無量菩薩眾及無量聲聞,其國平正,功德如是。
時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告四眾言:這時候,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告訴四眾說,汝等見是妙莊嚴王,於我前合掌立不:你們大眾,現在看見這位在我前邊合掌站著的妙莊嚴王了沒有?
此王於我法中作比丘,精勤修習助佛道法:這個國王,在我法之 中,他應該做比丘;他精進,非常地勤而不懶惰,修習助佛弘揚佛法。當得作佛,號娑羅樹王,國名大光,劫名大高王:他將來應該成佛,名號為娑羅樹王佛,國名 為大光,劫名為大高王劫。其娑羅樹王佛,有無量菩薩眾及無量聲聞:這位娑羅樹王佛,他有很多的菩薩弟子,又有很多的聲聞弟子。其國平正,功德如是:他將來 成佛這個國家,這大光國土,地平如掌。所得的功德,就是這樣的莊嚴。
E7.出家修行
其王即時以國付弟,與夫人二子,並諸眷屬,於佛法中,出家修道。王出家已,於八萬四千歲,常勤精進,修行妙法華經,過是已後,得一切淨功德莊嚴三昧。
其王即時以國付弟:妙莊嚴王聽雲雷音宿王華智佛這樣給他一說 法,他一想:「這國家真是麻煩事情太多了,我不做國王了,出家了。」即刻就把國家也不要了。國家交給誰呢?交給他的弟弟治理。與夫人二子,並諸眷屬:他就 和淨德夫人,以及淨藏、淨眼這兩個兒子,還有他的眷屬,於佛法中,出家修道:在雲雷音宿王華智佛的佛法中,出家修道了。你看,做國王都放得下,都要出家修 道;我們不要說做大國王,小國王也沒有做,連鄉長也沒有做,總想出家,還放不下,這個也捨不得,那個也捨不得。人家一個國家都放下了,都不要了,就出家修 道。
王出家已,於八萬四千歲,常勤精進,修行妙法華經:妙莊嚴王出 家之後,他在八萬四千歲這期間,晝夜六時都是修行用功,總也不懶惰。你看,八萬四千歲那麼長的時間都不懶惰,我們才修了幾個月,或者幾年,就退心了,比較 起來妙莊嚴王,那真應該生大慚愧!他修什麼呢?就依照《妙法蓮華經》來修行。過是已後,得一切淨功德莊嚴三昧:過了這時期以後,他就證得一切淨功德莊嚴三 昧,一切都清淨了;用這種清淨的功德,來莊嚴他的法身,得到這種的定。
E8.稱歎二子
即升虛空,高七多羅樹,而白佛言: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以神通變化,轉我邪心,令得安住於佛法中,得見世尊。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識,為欲發起宿世善根,饒益我故,來生我家。
即升虛空,高七多羅樹:妙莊嚴王出家修行,他得到一切淨功德莊嚴三昧的時候,即刻就踴身升到虛空中,距離地有七多羅樹之高,就是有五丈那麼高。而白佛言:對佛就說了。
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世尊!我這兩個兒子,他們在過去已 經大作佛事了,所以得到神通變化。以神通變化,轉我邪心:他用他的神通變化,來轉變我這種邪心,令我生出正知正見。令得安住於佛法中,得見世尊:使令我安 住到佛法裏邊,而明白佛法;因為這種關係,所以我現在才能見到世尊。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識:我這兩個兒子,他們就是我真正的善知識啊!為欲發起宿世善根, 饒益我故,來生我家:他們為了想要令我發起宿世所種的善根,為了對我有一種饒益,對我有一種好處,所以他們才來生到我的家裏邊。
E9.佛述行高
爾時,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告妙莊嚴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善男 子、善女人,種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識,其善知識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王當知!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以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大王!汝見此二子不?此二子已曾供養六十五百千萬億那由他恆河沙諸佛,親近恭敬,於諸佛所,受持法華經,愍念邪見眾生,令住正見。
爾時,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告妙莊嚴王言:在這個時候,雲雷音宿王華智如來,告訴妙莊嚴王說。如是!如是!如汝所言:是這樣的!是這樣的!正如你所說的道理這樣子。
若善男子、善女人:假使有修善的善男子和善女人,種善根故,世 世得善知識:因為在宿世種諸善根的緣故,所以在生生世世之中,都會遇到善知識。其善知識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他所遇到的善知識,能以大作佛事,有一切神通 變化,來指示眾生、教化眾生、利益眾生,令一切眾生都歡喜,令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使令入到無上正等正覺這法裏邊來。
大王當知:大王!你應當要知道,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最善的善 知識,這決定是有一種大的因緣;若沒有大因緣,絕對遇不著善知識的。遇不著善知識,就是遇到惡知識;惡知識就是叫你不明白,愈愚癡愈好,愚癡到連飯都不會 吃,好把你所吃的飯都留下給他吃。惡知識就是自私的,總要利益他自己。善知識正是相反,他是大公無私的,是利益眾生的。由這個,你就可以分別什麼是善知 識、什麼是惡知識?惡知識就是自私,善知識就是大公無私。
所以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以教化眾生的原因是什麼?就是因為想令眾生見佛聞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得到發無上正等正覺這個心。
大王!汝見此二子不:大王!你看見這兩個兒子嗎?此二子已曾供養六十五百千萬億那由他恆河沙諸佛:你這兩個兒子,他們過去已經供養諸佛,有六十五百千萬億那由他恆河沙數那麼多的諸佛。
親近恭敬,於諸佛所,受持法華經:他們親近這麼多的佛,恭敬這 麼多的佛,在這一些諸佛的道場,生生世世都是受持《妙法蓮華經》。你看,過去諸佛、諸菩薩都受持《妙法蓮華經》,我們現在如果不受持《妙法蓮華經》,那豈 不是自棄大利,把這個大利益都不要了?愍念邪見眾生,令住正見:你這兩位兒子,他們發願愍念有不正當知見的眾生,令他們生起正知正見的心。
E10.讚佛自誓
妙莊嚴王即從虛空中下,而白佛言:世尊!如來甚希有,以功德智慧故,頂上肉髻光明顯照,其眼長廣而紺青色,眉間毫相,白如珂月,齒白齊密,常有光明,脣色赤好,如頻婆果。
妙莊嚴王即從虛空中下,而白佛言:妙莊嚴王即從虛空中,七多羅樹這麼高的距離就下來,來到雲雷音宿王華智佛的座前,對佛就說了。
世尊!如來甚希有,以功德智慧故:世尊!如來是特別稀有的,很不容易才遇著佛。佛以所修的一切功德,得到一切智慧的緣故,頂上肉髻光明顯照:所以頂上就有肉髻相,常常放光,常常顯照這個世間。
其眼長廣而紺青色:佛的眼睛很長,又很廣大,是紺青色。紺,是「碧」,也就是有點青色的樣子。眉間毫相,白如珂月:佛的兩眉中間,有白毫相光,潔白如珂月,好像十五那個滿月似的。
齒白齊密,常有光明:佛的牙齒,非常的白,又非常的齊整而不疏 落,也常常放光,有一種光明。密,就是不疏。脣色赤好,如頻婆果:佛的嘴唇,也不需要擦口紅,天然就是紅色的,不用化妝品來化妝,好像頻婆果似的。頻婆 果,翻譯為相思果,它是紅色的。相思,就是兩個人這麼互相想。
爾時,妙莊嚴王讚歎佛如是等無量百千萬億功德已,於如來前,一心合掌,復白佛言:世尊!未曾有也!如來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議微妙功德,教戒所行,安隱快善;我從今日,不復自隨心行,不生邪見、憍慢、瞋恚、諸惡之心。說是語已,禮佛而出。
爾時,妙莊嚴王讚歎佛如是等無量百千萬億功德已:在這個時候,妙莊嚴王讚歎雲雷音宿王華智如來,像這麼樣無量百千萬億功德之後。於如來前,一心合掌,復白佛言:在雲雷音宿王華智佛的座前,就又一齊心,而合十爪掌,又對佛說了。
世尊!未曾有也:世尊!真是從來未曾有啊!這佛的相,是特別的 妙好。如來之法,具足成就不可思議微妙功德:如來所說的佛法,是非常圓滿,具足成就不可思議的微妙功德。教戒所行,安隱快善:教化眾生,使令眾生諸惡莫 作,眾善奉行,又使令眾生都安樂而隱逸,又快樂,時時都非常之好的。
我從今日,不復自隨心行:我從今天開始,不會再任性了,不會隨 著自己妄想心去做事,不會再跟著迷惑的心去行事了,不再迷了。不生邪見、憍慢、瞋恚、諸惡之心:以後也不生邪知邪見這種不正當的見解了,也不生憍慢的心, 也不生瞋恚的心,也不生愚癡的心了。一切諸惡這種心都不生了。
說是語已,禮佛而出:妙莊嚴王說完這話之後,向佛五體投地禮拜,就又退到一邊去。
D5.結會古今
佛告大眾:於意云何,妙莊嚴王豈異人乎?今華德菩薩是。其淨德夫人,今佛 前光照莊嚴相菩薩是,哀愍妙莊嚴王,及諸眷屬故,於彼中生。其二子者,今藥王菩薩、藥上菩薩是。是藥王、藥上菩薩,成就如此諸大功德,已於無量百千萬億諸 佛所,植眾德本,成就不可思議諸善功德。若有人識是二菩薩名字者,一切世間諸天人民,亦應禮拜。
佛告大眾:釋迦牟尼佛告訴法華會中的大眾,於意云何,妙莊嚴王 豈異人乎:在你們大眾的心中,你認為怎麼樣呢?我所說那位妙莊嚴王,他豈是旁人嗎?不是旁人哪!是誰呢?今華德菩薩是:就是現在這位華德菩薩。他以前就是 妙莊嚴王來著,他做過那麼一段的糊塗事,你們知道嗎?幸虧他有個好太太。他這好太太是誰呢?
其淨德夫人,今佛前光照莊嚴相菩薩是:那位淨德夫人,就是現在 於我的面前,這位光照莊嚴相菩薩。為什麼他要去給妙莊嚴王做太太呢?我告訴你們大家。哀愍妙莊嚴王,及諸眷屬故,於彼中生:因為他太可憐妙莊嚴王了,他 說:「他現在墮落得這麼樣子,他以前供養過我,那麼我成道了,現在我應該去度他!」一想,怎麼度他呢?做他的父親?他不聽話;做他的母親?他也不聽話;最 好就做他太太。這一切的男人,有很多歡喜聽太太的話,所以就去做他太太。又恐怕一個人力量不夠,所以叫那兩位同參:「我們作這一場戲,你們兩個人就去做他 兒子去。」所以叫淨藏、淨眼就做他的兒子,這母子一同齊心合力,來化導這個父親。他因為哀愍妙莊嚴王和所有眷屬的緣故,所以生在那個國家給他做太太。
其二子者,今藥王菩薩、藥上菩薩是:淨藏和淨眼這兩個王子,你 們知道他們是誰?就是現在的藥王菩薩和藥上菩薩。是藥王、藥上菩薩,成就如此諸大功德:這是藥王菩薩和藥上菩薩,他們所成就的,就像方才我所講的這麼大的 功德,真是不可思議。已於無量百千萬億諸佛所,植眾德本,成就不可思議諸善功德:他們已經在無量百千萬億諸佛的道場,種諸善根,植眾德本,成就這種種不可 思議諸善功德。
若有人識是二菩薩名字者:假如有人,不要說是知道這兩位菩薩旁 的事情,就單單聽見、認識他們的名字;識,就是誌之於心,永遠不忘的意思。若有能以把這兩位菩薩的名字記住了,永遠也不忘,一切世間諸天人民,亦應禮拜: 那麼這一切世間,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也應該禮拜這個不忘藥王菩薩和藥上菩薩名字的人。
有一個人說:「我記得藥王菩薩和藥上菩薩名,那麼他們應該禮拜 我,怎麼沒有人禮拜我呢?」他應該禮拜,但是他若不禮拜,你不能勉強叫人禮拜的。好像你們一切皈依師父的,應該孝順師父、供養師父;那麼你若不孝順、不供 養,我也不能說你們應該供養我,應該孝順我!我不能這樣講的。所以你記得藥王、藥上菩薩名,也不要爭眾生來禮拜你。或者他禮拜你,你都不知道呢!為什麼? 天上的人和一切鬼神,他見著你念藥王、藥上菩薩名,你心裏有藥王、藥上菩薩這個名字,記之於心;他看見你、認識你,他就給你禮拜。但是你沒有天眼通,你看 不見,所以他就拜你,你也不知道。最好你不要勉強人家來拜你,你如果功德不夠,受不了人禮拜的。
D6.聞品進道
佛說是妙莊嚴王本事品時,八萬四千人遠塵離垢,於諸法中,得法眼淨。
釋迦牟尼佛說〈妙莊嚴王本事品〉的時候,有八萬四千這麼多的人,得到法益,都能遠離塵勞和垢污,就是得到清淨了。所以這八萬四千人,在佛法裏邊得「法眼淨」,能知道一切世間法的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