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

化老和尚講述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現在講到〈如來壽量品〉。「如來」是佛的十號之一,有的不明白佛法的人,就說:「喔!那是如來佛祖啊!」他 以為這「如來佛祖」,是單單一位佛的名字;其實這「如來」,是所有佛的名字,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無論哪一位佛,都叫如來,都叫應供,都叫正遍知、明行足、 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都有這十個名號。

什麼叫「如來」?《金剛經》上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 去,故名如來。」他也無來、無去,所以叫如來。又有一個講法,就是「乘如實之道,來成正覺」。乘,就是如如的智;來,是如如的境。以如如之智,來觀如如之 境;境、智都如如,也沒有境,也沒有智,智境合一。「道」是因,「覺」是果;這叫因圓果滿,因也圓,果所以就滿了,所以這叫如來。

「如來」講起來,意思太廣泛了!就單講「如」字和「來」字,若 往詳細了講,也夠講幾年。這個「如」字,和「妙」字,意思是相同的,你不如就不妙,不妙就不如;你如了才能妙,你妙才能如。所以這「如來」也就是「妙 來」;妙來,就不是像我們人這麼來的。我們人呢?生,也不知怎麼生的;死,也不知怎麼死法。如來呢?生,他也知道怎麼生;入涅槃,他也預先就知道怎麼樣入 涅槃。一般證果的聖人,就已是生死自由,來去自如,更不要說如來這麼大的德行──如來是「富有萬德,蕩無纖塵」。

在《華嚴經》上,清涼國師讚歎如來說:

故我世尊,十身初滿,正覺始成,
乘願行以彌綸,混虛空為體性,富有萬德,蕩無纖塵。
湛智海之澄波,虛含萬象;皎性空之滿月,頓落百川。
不起樹王,羅七處於法界;無違後際,暢九會於初成。

所以我們這位佛,十種的身都圓滿了。在釋迦牟尼佛始成正覺的時候,他乘 著在因地所發種種的大願,願願成佛道、度眾生;虛空是沒有相貌的,沒有一個邊際的,佛的體性和虛空是一樣,成為一體了。佛富有萬德,這種萬德莊嚴,富貴到 極點了;那種清淨,一點塵埃都沒有。這是如來的境界。佛的這種智慧,好像大海一樣;在這智海裏頭,好像虛空包含萬象一樣。佛性就好像虛空的滿月,「皎性空 之滿月,頓落百川」,這都是讚歎如來。「不起樹王,羅七處於法界」,在菩提樹下不起座,卻能先後在法界七個地方說九會的《華嚴經》。佛不違將來這後際,在 最初成道的時候,暢談於九次法會之中。所以如來的境界是說不能盡的。

「如來」是佛的名號之一,又有「二佛」,又有「三佛」,又有本佛,又有跡佛。什麼是「二佛」呢?二佛,一個是真身的佛,一個是應身的佛。真身,是真如不變,不變隨緣,它是從體立名,是個體。應身,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這叫應身佛。

再舉出一個例子來說明,真身好像空中的明月,應身好像水中的月 影;因為有個真正的月,所以映到水裏頭,現出個月。可是水中的月也沒有去,那天上的月亮也沒有來。所謂「千潭有水千潭月」,一千個池子裏頭有水,它若清淨 的,就能現出一千個月。雖然是一千個月,並不是月的本體到水裏邊來了;雖然不是月的本體來,但是水池裏可有月。所謂「萬里無雲萬里天」,一萬里沒有雲,一 萬里都是青天。

如來亦復如是,釋迦牟尼佛雖然到這個世界來示生,可是他也沒有 生;雖然示滅,他也沒有滅。為什麼?因為他的本體沒有動。這是「不生示生,不滅示滅」的境界,釋迦牟尼佛那本體的法身──真身的佛,也沒有動。所以你不要 以為佛和我們眾生是一樣,佛到這世界上來,不是像我們這麼來的;釋迦牟尼佛在他母親腹裏,已經就為天龍八部、人、天而說法了。

三佛,也叫三身如來;佛也有三身,三身也就是三佛。三佛,是過 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過去是已成的佛,現在是方才成的佛,未來是沒有成的佛。沒有成的佛,現在也把他算上「佛」的數目裏頭,所以是三佛;三身如來,就 是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千百億萬化身釋迦牟尼佛。

(一)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毘盧遮那佛,翻譯為「遍滿一切處 的」。佛的法身無在、無不在──沒有一個地方他不在,沒有一個地方他在。那麼究竟是在、是不在?也是在、也是不在,這因為他是清淨的。有人說:「清淨法身 毘廬遮那佛,那我知道了!不乾淨的地方,一定會沒有佛的,因為他是清淨的;不清淨的地方,一定會沒有佛的法身了!」不是的!清淨、不清淨,這是在人的分 別;在佛的境界上,就是不清淨也變成清淨,清淨就更清淨了。你沒有聽《法華經》前邊那「三變土田」?那也就是把不清淨的地方都變成清淨了。所以這「清淨法 身毘廬遮那佛」,是遍滿一切處。

(二)圓滿報身盧舍那佛。盧舍那佛,翻譯為「淨滿」,也是清淨 的,這是圓滿報身。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始成正覺的時候,就現千丈盧舍那身,為這些個法身大士、大菩薩演說《大方廣佛華嚴經》;可是二乘人都看不見、也 聽不見。二乘人看見佛,就是丈六老比丘相。所謂「有眼不見盧舍那,有耳不聞圓頓教。」二乘人有眼睛可是有眼睛,他們甚至於都開了天眼,但是也看不見這個千 丈盧舍那身;他們有耳朵,也聽不見釋迦牟尼佛說這《華嚴經》。

有一次好像是果容,他就問:「二乘人都看不見這千丈盧舍那身, 我們也沒有開悟,連二乘的境界還不到呢!我們現在怎麼就可以見著《華嚴經》了呢?」這一個問,是很有道理的!因為二乘人的機緣還沒有成熟,所以看不見這大 乘的佛法──《華嚴經》他們看不見、聽不見。等釋迦牟尼佛入涅槃之後,大約六百年,龍樹菩薩把世間所有的文字都學會了,所有世間的書都看過;於是他就到龍 宮去,才把這部《華嚴經》從龍宮又取出來的。他到龍宮,並不是坐潛水艇去的;他是以證果聖人的境界,雖然到水裏頭,水也不淹他,水自然就開出一條路來,就 那麼妙的!比用潛水艇還有保障。到龍宮裏,見著《華嚴經》,把它記誦下來,才帶到世界上來;我們現在能見著這《華嚴經》,這都是機緣成熟了。

講到這個地方,有一個人聽我說龍樹菩薩到龍宮去取出的《華嚴 經》,說:「這種事情,我不相信!人不坐潛水艇可以到龍宮裏去?哪有這個道理!」當然你不相信!三歲的小孩子,就不會知道十三歲大孩子那種境界;十三歲的 大孩子,又不會知道二十三歲青年人的境界;二十三歲的青年人,又不會知道四十三歲壯年人的境界;四十三歲的壯年人,又不會知道八十歲老年人的境界。因為你 沒有這種的學識,又沒有這種的智慧,當然是不相信了;不單你不相信,很多的小孩子都不相信大人所做的事情。所以在你不相信之中,我也沒有法子叫你相信,就 因為你太小了!

在小孩子的時候,他不知道自己是小孩子;當他長大了,「啊!是 的,我那時候怎麼那樣好玩呢?我怎麼拿著泥巴就往口裏吃呢?」等他知道:已經把這個泥巴早都吃了!好像小孩子,無論見著什麼,都先要吃一吃;不管是什麼, 也不管是乾淨的東西,是不乾淨的東西,都一樣要吃。所以小孩子只知道吃,除吃之外,其他的道理知道得很少的。

你若想知道,就要來研究佛法;你把佛法研究明白了,不要我告訴 你,你不懂也會懂了。在你沒有研究佛法之前,你聽了,不知該信、不信。你信,對我也沒有什麼好處;你不信,對我也沒有什麼壞處。我是弘揚佛法的,你想研究 佛法;大家就要用時間來共同研究。等研究明白了,也沒有一個信,也沒有一個不信──等你長大了,就不是小孩子那樣了。那麼說這話,是給誰說的呀?你若想是 給你說的,就是給你說;你若沒有想給誰說的,那就是給他說的,他和你沒有什麼關係。你不要認為:啊!我不是個小孩子了!那你就是個大人嘛!大人就不應該不 明白小孩子所不明白的事情。

(三)千百億萬化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翻譯為「能仁寂默」。化身,也叫應身,這是應身如來。以「二身」來講,就是真身──這法身和報身合成一個,應身算一個。三身,就是法身、報身、化身。

現在講〈如來壽量品〉,如來壽量,就是如來的壽多少數量?如來 的壽,這個「壽」,和那個「受」是一樣的,所謂「壽者受也」。量,就是詮量;也就是來詮顯出它這個數量。那麼如來所受的壽量是多少呢?是沒有數量、數不過 來那麼多的那個量,所以這一品叫〈如來壽量品〉,這品是第十六。

2.廣開顯斷疑生信(分二)
1.誡信 G2.正答 G1(分三)
1.三誡 H2.三請 H3.重請重誡
今H1

爾時,佛告諸菩薩及一切大眾:諸善男子!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諦之語。復告大眾: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諦之語。又復告諸大眾: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諦之語。

爾時,佛告諸菩薩及一切大眾:釋迦牟尼佛在說完〈從地湧出品〉 之後,將要說〈如來壽量品〉之前,就在這個時候,佛就對所有在法會的諸菩薩及一切大眾;這大眾,就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八部、善男子、善 女人等等。就說,諸善男子!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諦之語:你們這麼多的好孩子啊!你們現在要清淨其心,收攝你的身心──也就是不要打妄想,不要生出一種疲倦 來;聽經的時候,要生出一種恭恭敬敬的心!最要緊的,你要相信,又要明白如來誠諦之語;如來所說的話,都是實實在在的,一點假的話也沒有。

佛告訴大家完了之後,大約就是看見法會裏邊,有人打妄想,心還沒有回來,所以沒有聽仔細。打什麼妄想呢?或者還想:「佛什麼時候講呢?」

佛現在就講了,就因為他盡掛著打妄想,佛講了也聽不見,他並不 是聾子。所以佛一看他打妄想了,就又再說一遍;復告大眾,汝等當信解如來誠諦之語:又告訴大眾,你們各位要特別的注意!聽著!佛要對你們說的話,都是真實 不虛的!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妄語者。佛對你們講的,是實實在在的!這又告訴了一遍「誠諦之語」。

大約其中還有沒有注意聽到的,又復告諸大眾,汝等當信解如來誠 諦之語:所以佛又給大眾再講一遍,你們這一些個大眾啊!你們應該特別的注意,相信如來所說的這個法。以前所說的方便法,是權巧方便來教化你們;現在我對你 們說的,是開權顯實了,把這個方便的法不用了,用這個真實不虛的法來告訴你們。所以現在我所說的話,才是真的!

2.三請

是時菩薩大眾,彌勒為首,合掌白佛言:世尊!惟願說之,我等當信受佛語。如是三白已。

是時菩薩大眾,彌勒為首,合掌白佛言:在這個時候,在法會中的 這一些個大菩薩裏邊,彌勒菩薩是上首;他是上座、也就是首座,也就是第一個座位。因為他是一切菩薩的上首,代表大眾,所以向佛合起掌,而對佛說,世尊!惟 願說之,我等當信受佛語:世尊!現在我們惟獨願意您快點說啦!我們現在這些個在法會的大菩薩,應該信受佛所說的話,我們一定不疑悔了!佛講什麼法,我們就 相信什麼法,我們絕對不敢再有懷疑的心了!請佛快點說了!

如是三白已:像這樣子,說了三次。因為說一次,佛還是默然,沒有開口;又說一次,這是比較又誠心一點、懇切一點了;那麼佛還沒有開口,還是默然在那地方坐著,所以又說了第三次。這叫三番羯摩,也就是三請──三次請法;請法,這表示至誠懇切。

3.重請重誡

復言:惟願說之,我等當信受佛語。爾時,世尊知諸菩薩三請不止,而告之言:汝等諦聽。

復言,惟願說之,我等當信受佛語:在三次之後,又說了一遍,這叫「再四」,這說了四次。彌勒菩薩說,惟願世尊為我們說,我們大眾現在決定要信受佛所說的法了!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三請不止,而告之言,汝等諦聽:彌勒菩薩和法會的大眾菩薩,四請釋迦牟尼佛說法;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知道這所有的大菩薩,三次來請法而不止;不止,就是第四次。佛對所有菩薩摩訶薩就說,你們各位菩薩,好好地聽著,注意聽!

2.正答(分二)
1.長行 H2.重頌 H1(分二)
1.正開近顯遠 I2.明三世益物 I1(分二)
1.出執近之情 J2.破近顯遠
今J1

如來祕密神通之力。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皆謂:今釋迦牟尼佛出釋氏宮,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如來祕密神通之力:佛這種祕密的行門、祕密的神通,這種祕密境 界的力量。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皆謂:所有一切世間的人和天上的人,以及阿修羅、天龍八部等,他們都是這樣地講。怎麼講呢?今釋迦牟尼佛出釋氏宮,去伽 耶城不遠:現在釋迦牟尼佛,他從淨飯王那個宮殿出來,去到伽耶城不遠的地方。坐於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那兒坐菩提樹下來修行,他坐了四十九天, 就成佛了,就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實不是!怎麼樣子呢?

2.破近顯遠(分二)
1.正明顯遠 K2.舉喻格量
今K1

然善男子!我實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

像我告訴你們這個樣子。你們各位善男子!我成佛以來,已經過無數量那麼多的大劫了,沒有邊那麼多的大劫了,一百個那由他,一千個那由他,一萬個那由他,一億個那由他劫,也說不完了這個劫,時間太久了!這個數目不知道有多少了,我只可以舉出一個譬喻來告訴你們。譬喻什麼呢?

2.舉喻格量(分三)
1.舉喻難問 L2.答其難知 L3.合顯長遠
今L1

譬如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為微塵,過於東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乃下一塵;如是東行,盡是微塵。諸善男子,於意云何?是諸世界,可得思惟校計,知其數不?

譬如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譬如有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那麼多個三千大千世界,這就是說,這時間長得沒有法子算得過來。

假使有人抹為微塵,過於東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乃下一 塵:再譬如有一個人。怎麼樣呢?把無數量這麼多的三千大千世界,就像磨墨似的,這麼樣把它細磨,磨成微塵了。一直向東方走,經過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這 麼多的國土,就放下一粒微塵。如是東行,盡是微塵:像這樣繼續向東走,經過五百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這麼多的國家,放一粒微塵在這兒;再過去這麼遠,又放一 粒微塵;這麼次第放下一粒微塵,把這所有的微塵都放沒有了。

諸善男子,於意云何:你們各位菩薩摩訶薩!你認為怎麼樣?這數目多不多?是諸世界,可得思惟校計,知其數不:像這樣的世界的,你們可以用心來思想,可以用你們最巧的算術師來計算,你們知道它數目有多少嗎?

2.答其難知

彌勒菩薩等,俱白佛言:世尊!是諸世界,無量無邊,非算數所知,亦非心力所及。一切聲聞、辟支佛,以無漏智,不能思惟知其限數。我等住阿惟越致地,於是事中,亦所不達。世尊!如是諸世界,無量無邊。

彌勒菩薩等,俱白佛言:彌勒菩薩和其他的一切的大菩薩等,同時對佛說,世尊!是諸世界,無量無邊,非算數所知,亦非心力所及:世尊!方才您所說的這些世界,有無量無邊這麼多,不是用算術所能算得出來,也不是一般人的心力所能想像得到。

一切聲聞、辟支佛,以無漏智,不能思惟知其限數:就是所有一切的聲聞和緣覺們,以他們沒有煩惱、無漏的這種智慧來思惟。他們雖然智慧很大,也無法知道它的數目和極限。

我等住阿惟越致地,於是事中,亦所不達:我們這一些菩薩眾,都是住到不退地了。阿惟越致是梵語,翻譯為不退。不退,就是位不退,不退於二乘的果位;行不退,也不退於二乘的這種行;念不退,也不退到二乘的這種念。我們在這件事上,對於這些世界的數目,也不明白、算不到。

世尊!如是諸世界,無量無邊:世尊!像您所說的這麼多世界,是沒有數量,也沒有邊際!

3.合顯長遠

爾時,佛告大菩薩眾:諸善男子!今當分明宣語汝等。是諸世界,若著微塵及不著者,盡以為塵;一塵一劫,我成佛已來,復過於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

爾時,佛告大菩薩眾: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告訴在法會中的這一切大菩薩眾,諸善男子!今當分明宣語汝等:你們各位善男子!你們不是不明白嗎?不要著急,現在我很清楚地來告訴你們!

是諸世界,若著微塵及不著者,盡以為塵:這些無數量這麼多的世 界,或者有放下一粒微塵的,或者經過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這麼多的國土,都沒有放下一粒微塵的。現在無論有下一粒微塵的和沒有放下一粒微塵的,再把這麼 多的所有世界,統統都把它們磨成為微塵。一塵一劫,我成佛已來,復過於此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由一粒微塵,就當作一個大劫來計算,我從成就佛道到現 在,已經超過那個數目,比這個數目都多了不止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

2.明三世益物(分二)
1.法說 J2.喻說 J1(分二)
1.正明三世益物 K2.總結不虛 K1(分三)
1.明過去益物 L2.明現在益物 L3.明未來益物 L1(分三)
1.益物之處 M2.拂跡中疑 M3.正明益物
今M1

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亦於餘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眾生。

自從是來,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說法教化:自從那個時候開始到現 在,我常常地就在這娑婆世界說法,教化一切眾生。我不單在這個娑婆世界說法教化眾生,亦於餘處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國,導利眾生:在其他的世界,在百千萬 億那由他阿僧祇那麼多的國土,我也給一般的眾生來說法。我用種種的方法,不怕苦、也不怕難,來教導利益一切眾生。導,是引導他;利,就是對他有利益。見著 這個眾生,我看他歡喜什麼,我就給他說什麼法。歡喜大乘,我就給他說大乘法;歡喜小乘,我就給他說小乘法;他是聲聞根性,我就給他說四諦法;他是緣覺的根 性,我就給他說十二因緣法;是菩薩根性,就說六度萬行法。遇著種種根性的眾生,我就給他說種種法;總而言之,都讓眾生各得其所應得的利益。

釋迦牟尼佛在數不盡這麼多的大劫以前,已經就成佛了;所以他所度的這一些個菩薩弟子,才有這麼多;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虛空,都是他的弟子。這是在《法華經》上,這叫「開權顯實」,說出他本來成佛的時間。

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典,最妙的,也是最多的,就是《大方廣佛華 嚴經》;這一部經是在龍宮裏,由龍樹菩薩背誦請出來的,我們現在才能遇著這一部經典。這《法華經》,現在講到第十六品,還有十二品,相信很快會講完了;如 果你們不怕大,不怕多,不怕不明白,我們接著就講《華嚴經》。你們若怕大,那就不要聽;你若怕多,也不要聽。你若覺得學佛法學少少的就夠了,那也就不要 聽。你若不怕學佛法多,就應該聽,要特別的用你那種般若的腦──也就是你自己那個電腦來記它,那麼不怕大,不怕多,也不怕時間久!你看釋迦牟尼佛成佛這麼 久了,數不過來這麼多的時間,他還不怕久呢!現在我相信,這個大的道場,就是預備做一個華嚴大道場。

現在這世界,講《華嚴經》,可以說是很少很少的,但是這《華嚴經》的妙處很多。我今天稍微講幾句讚《華嚴》的,這《華嚴經》若講起來,喔!那可是真不可思議!

我告訴你們,我沒有聽過《華嚴經》,因為沒有那麼多人會講。那 沒有聽過,怎麼講呢?沒有聽過,更不能不講;沒有聽過的事情多了!不講,那就永遠不會了,變成石頭人了!所以你們要是願意學佛法的,就是要把佛法吃飽了; 你若想吃飽,就是要吃華嚴的佛法。你若不吃華嚴,不見華嚴,就不知道佛的真富貴;佛的真正的富貴,是《華嚴經》!現在告訴你們一點,等我們大道場成就了, 我一高興,就把這個大的法、多的法,都傳給你們!

我再和你們講一個神話。我雖然沒有聽過《大方廣佛華嚴經》,我 講可是講很多次了,但不是現在講,是過去講的。為什麼我歡喜講它呢?因為我看那個文章太好了!尤其清涼國師寫的文章,我最歡喜;這些文章,和我非常有緣, 我讀一遍,就再也不忘了!因為不忘,我不用拿著本子的教授,看看本子,往那兒抄一抄;所以給你們講,還可以的。告訴你們一個神話,如果我忘了,清涼國師在 夢中就會告訴我,說那一句是那麼樣子;說是:「剖裂玄微,昭廓心境;窮理盡性,徹果該因」,我就想起來了!「剖裂玄微」,這個「玄妙」,本來沒有法子給它 破開,現在把它給破開了。「昭廓心境」,昭,把心裏的境界,都是照得清清楚楚的;廓,就是「空大」的意思。「窮理盡性」,窮理,把理都窮盡了;盡性,性也 透徹了。「徹果該因」,你看!那是「因果同時」,也沒有因,因就是果、果就是因。這可妙到極點!這個法說得──沒有法子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澄德 的頭像
    澄德

    福善書院

    澄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