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問阿難:汝云何聞?云何不聞?
阿難大眾俱白佛言:鐘聲若擊,則我得聞;擊久聲銷,音響雙絕,則名無聞。

佛問阿難:汝云何聞?云何不聞:你怎麼算是你的聞呢?怎麼又算是你的不聞呢?你說一說來聽一聽!阿難大眾俱白佛言:阿難和在會的大眾,一起就說了。鐘聲若擊,則我得聞:這個鐘聲一擊的時候,我們大家就聞見鐘聲了。擊久聲銷,音響雙絕,則名無聞:等打過鐘時間久了,聲音就消滅沒有了。音聲也沒有了,響也沒有了;雙絕,兩個都斷了,沒有了,這就叫「無聞」,沒有聞了。

所以阿難和大眾的毛病,就在「無聞」這個地方;以為沒有聲,就沒有聞了。其實沒有聲,誰又知道沒有聞呢?知道「沒有聞」,這就是個「聞」嘛!你若是沒有「聞」,根本你就不知道聞、不聞了!所以要點就在這個地方!

如來又敕羅睺擊鐘,問阿難言:爾今聲不?阿難大眾俱言:有聲!
少選聲銷,佛又問言:爾今聲不?阿難大眾答言:無聲!
有頃,羅睺更來撞鐘。佛又問言:爾今聲不?阿難大眾俱言:有聲!

如來又敕羅睺擊鐘:佛又叫羅睺羅擊一聲鐘。問阿難言:爾今聲不:問阿難說:「現在有沒有聲啊?」阿難大眾俱言:有聲:阿難和大眾都說:「有聲啊!」

少選聲銷:這個時間不是很多,很少的,這叫「少選」。不久,這個鐘聲沒有了。佛又問言:爾今聲不:佛問阿難:「你現在還聽見聲、聽不見聲呢?」阿難大眾答言:無聲:阿難和大眾都說:「沒有聲!」

有頃,羅睺更來撞鐘:歇了很少的時間,羅睺羅就又撞了一聲鐘。佛又問言:爾今聲不:佛又問阿難:「現在有沒有聲啊?」阿難大眾俱言:有聲:阿難和大眾都說:「有聲!」

佛問阿難:汝云何聲?云何無聲?
阿難大眾俱白佛言:鐘聲若擊,則名有聲;擊久聲銷,音響雙絕,則名無聲。

佛問阿難:汝云何聲?云何無聲:佛又問阿難:「你怎麼叫有聲?怎麼叫沒有聲呢?你把這個『有聲、沒有聲』的道理,講來給我聽一聽。」阿難大眾俱白佛言:鐘聲若擊,則名有聲。擊久聲銷,音響雙絕,則名無聲:阿難和大眾就對佛說:「鐘聲一擊,這就是『有聲』。擊的時間久了,鐘聲沒有了,音和響全都沒有了,這個就叫『無聲』。」

L2責其矯亂

佛語阿難及諸大眾:汝今云何自語矯亂?
大眾阿難俱時問佛:我今云何名為矯亂?
佛言:我問汝聞,汝則言聞;又問汝聲,汝則言聲。唯聞與聲,報答無定,如是云何不名矯亂?

佛語阿難及諸大眾:佛對阿難和在會的大眾又說了。汝今云何自語矯亂:你現在怎麼自己說得矯亂無章呢?你怎麼自己亂說話,一點都不合理呢?「矯亂」,就是不合理。

大眾阿難俱時問佛:大眾和阿難同時就都請問佛了。我今云何名為矯亂:怎麼我們現在說話不合理呢?我們怎麼亂說呢?

佛言:佛又說了,我問汝聞,汝則言聞;又問汝聲,汝則言聲:我問你聞不聞?你就說聞。我又問你聲不聲,你也說聲。惟聞與聲,報答無定:這個聞和聲,你又說是聞,又說是聲。究竟是聞、是聲?所以你這個回答沒有一定。如是云何不名矯亂:像這樣子,你又說是聞、又說是聲,沒有一定,為什麼你說這個不叫亂說,不叫「矯亂」呢?

L3破申正義

阿難!聲銷無響,汝說無聞。若實無聞,聞性已滅,同於枯木,鐘聲更擊,汝云何知?
知有知無,自是聲塵,或無或有;豈彼聞性,為汝有無?聞實云無,誰知無者?
是故阿難!聲於聞中,自有生滅;非為汝聞,聲生聲滅,令汝聞性,為有為無。

阿難!你這個「聲」和「聞」分別不清楚。我問你有聞、沒有聞?鐘響,你就說有聞;鐘 不響,你就說無聞了。鐘響了,又問你有沒有聲?你說有聲;鐘不響了,問你有沒有聲?你又說沒有聲。這個聲和聞,你分別不清楚了。你以這個「聞」就當了 「聲」了,以「聲」就當了「聞」了,這就是你不明白的地方!這就是你真正顛倒的地方!你為什麼連一個聞和一個聲都分別不清楚?

阿難!聲銷無響,汝說無聞:聲消滅了,沒有響了,你說沒有聞了。若實無聞,聞性已滅,同於枯木,鐘聲更擊,汝云何知:要是真的沒有聞了,聞性就應該滅了,就沒有聞性了。既然又有聲、又有聞,這個「聞性」沒有滅啊!如果聞性已滅,就好像乾的木頭一樣,鐘聲再擊的時候,你怎麼會又知道呢?你沒有聞性了,就應該不知道啊!

這一點,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注意的。主要就在這兒!這個「聞」,雖然鐘不響了,聞性沒有斷的、沒有生滅的。因為聞性是不生不滅的,聲是生滅的;有聲,也有聞;沒有聲,也有聞的。所以沒有聲了,他答說「無聞」,這是錯誤!他不明白、顛倒,也就在這個地方。

知有知無,自是聲塵,或無或有:你知道有聲、知道沒有聲,這當然是屬於聲塵的有或無。豈彼聞性,為汝有無:你或者說是沒有了,或者又是有了;聞性豈是這樣子呢?聞性豈是有聲就有,沒有聲就沒有嗎?有聲它也有聞,沒有聲也是有聞,聞性並不是生滅的。聲塵是有生有滅的,有聲音,它就有聲了;沒有響,它聲也就沒有了,這是有生滅的。這個聞性,可不會為你又有、又無。

聞實云無,誰知無者:如果實實在在你要說沒有聲就沒有聞性了,你要是這樣講的話,誰又知道那個「無」?知道「沒有聞」的那個,又是誰?知道沒有聞的,那就是你的聞性。你知道沒有了嘛!若是真沒有聞性了,你連知道都不會知道了。

是故阿難:因為這個,阿難哪!聲於聞中,自有生滅:這個聲,在聞中自己有生有滅。你聽見的聲,是有生有滅的;而你那個聞性,是無生無滅的。非為汝聞,聲生聲滅:可不是你那個聞性,有聲了,它就生了;沒有聲,它又滅了。令汝聞性,為有為無:這可不是因為聲生、聲滅,令你的聞性也隨著聲或者有、或者沒有了。不是的!就有沒有聲,聞性都是常在的。

L4責迷戒謬

汝尚顛倒,惑聲為聞。何怪昏迷,以常為斷?終不應言:離諸動靜、閉塞、開通,說聞無性。

汝尚顛倒,惑聲為聞:阿難你啊,對於自己的顛倒都不認識!所以我說,「真倒現前,汝尚不識」啊!你疑惑這個「聲」就是「聞」了,「聞」也就是「聲」了。這怎麼同呢?「聲」和「聞」是不同的。何怪昏迷,以常為斷:難怪你這麼樣子糊塗囉!難怪你這樣子不明白啊!這個真常不生滅性,你拿它當斷了。

我幾時對你說過「湛圓真心」會斷的呢?你以常為斷,本來是真常不變的道理,你卻說斷了、沒有了。你 說你太糊塗吧,為什麼這樣?就因為你連個「聲」和「聞」都分別不清楚。這兩種很淺的事情,你又說是「聲」、又說是「聞」,究竟是「聲」、是「聞」?所以難 怪你以常為斷了。我說這個真常之法、不生滅的真心,你卻以為這個不生滅的心斷了、沒有了。你為什麼這麼糊塗呢?

終不應言:離諸動靜、閉塞、開通,說聞無性:可是你始終不應該這麼樣說:離開「動靜」、「閉塞」和「開通」,說離開這些,「聞」就沒有「性」了。怎麼會沒有呢?聞性是常在的嘛!你以為它斷了,你太蠢了!太愚癡了!臺灣人講的:「太笨了,像個傻瓜一樣!」

K3引夢驗常(分二)
L1
驗夢不昧 L2決定性常
L1

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有人,於彼睡時,擣練舂米。其人夢中聞舂擣聲,別作他物,或為擊鼓,或為撞鐘。即於夢時,自怪其鐘,為木石響。於時忽寤,遄知杵音。自告家人:我正夢時,惑此舂音,將為鼓響。

在前邊是「驗聲知性」,驗這個鐘的聲,知道聞性應該是不生不滅的。聞性如果滅了,就不會再聞了;撞鐘續響,仍然繼續聽見,這是聞性沒有生滅;有聲、沒聲,聞性都是存在的。現在佛再給舉出來一種塵俗的事,來證明聞性是不生滅的。

如重睡人:就像睡得很重。怎麼叫「重睡」呢?就是你叫他,也叫不醒;他睡著了,有什 麼動靜,也不會醒的。可是雖然不會醒,但是他聞性還是存在的;有什麼聲音他還是有所覺,不過他有一種錯覺而已,覺得錯誤了。這個錯誤並不是聞性的錯誤,而 是第六意識這個獨頭意識,它發生一種錯誤的感覺。眠熟床枕:「眠」,就是躺到那個地方;「熟」,就睡得很熟、很熟睡的,也就是「重睡」。他在這個床枕上,睡得什麼事情也不知道了。

其家有人:在他的家裏邊就另外有人,於彼睡時,擣練舂米:正在他睡覺 的時候,漿洗衣服和舂米。「擣練」,是古來漿洗衣服的方法。漿洗衣服,底下有一塊捶棒石──我在小的時候,在中國還看見這種東西。把衣服放到這個地方,衣 服用層漿粉,然後拿兩根棒槌,這棒槌是木頭造的,「乒乒乓、乒乒乓」就這麼打這個石頭,這麼一打,它就光了,就看著很好看的,並且也容易洗,這叫「擣 練」。

「舂米」,你們都知道六祖大師在黃梅那個地方舂了八個月的米。舂米用碓,手扶著,腳踩這個碓,就可以把米的穀皮子都給舂去了。擣練和舂米,這是中國這個老法子,印度大約也是這個老法子,他們也都知道的。所以佛那時候,也舉出舂米和捶棒槌來作比喻。

其人夢中,聞舂擣聲,別作他物:睡覺這個人他在夢裏邊,就聞有舂米的聲,又有捶衣服的聲。他在睡夢中,聽是聽見有聲音,可是生了一種錯覺,他就當作了一種旁的東西。當作什麼東西呢?或為擊鼓,或為撞鐘:或者他聽著好像擊鼓;或者他又聽著舂米的聲好像撞鐘的聲。即於夢時,自怪其鐘,為木石響:在這個夢裏邊的時候,他自己就很奇怪的,說:「這個鐘,怎麼樣是木頭和石頭的聲音?」

因為在夢中只有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就又叫「獨頭意識」;這獨頭意識,它在夢中發生一種作用。我們每 一個人做什麼夢,都是這第六意識作怪,它來支配你做一切的夢。這個人為什麼他聽著這個聲音,就認為是鐘聲和鼓聲呢?本來不是鐘聲,也不是鼓聲,他就發生這 種錯覺,以為是鐘聲、鼓聲了,所以他說:「喔,這個鐘怎麼變成木頭和石頭的聲響了呢?」他認為很奇怪。

講起來這個夢,這是第六意識在作怪;所以你在白天遇著什麼境界、什麼事,晚間就會做什麼夢。有的修 道的人,也把意識修得能出玄入牝。怎麼叫「出玄」呢?就是從頭頂上出去一個人,可以到旁的地方去。可是這個境界並不是真的,這是一種陰神;因為它出去了, 有一種知覺力,就叫「神」了。

以前有一個老道,這個老道修行很用功的,但是他的脾氣很大,一遇著什麼事情,就發脾氣了;這發脾氣就屬於一種瞋恨心。他自己覺得自己有了功夫,很了不起!他說他能一睡著了就出神;這就是好像做夢似的,但是他自己知道,也記得很清楚。

這個老道遇著一個和尚,兩個人就論道起來。這個老道說:「我們道教可以修成仙,成了仙就可以長生不 死,永遠都存在的。你佛教有什麼本領呢?釋迦牟尼佛都一樣死的!我們道教的祖師爺李老君,青牛西去,過函谷關之後,就不知到什麼地方去了,就失蹤了。雖然 一般人傳說他失蹤,其實李老君上天了!所以我們道教的功夫,可以出玄入牝。」這個和尚說:「你怎麼樣出玄哪?」他說:「我躺著睡著了,到任何的地方去都可 以的。」和尚說:「那好,你現在就睡,你出一個神我看看!」

這個老道躺著就睡,一睡,果然就出來一個神。什麼神呢?在頭上出來一條蛇。這條蛇就從床上爬到地 下,到外邊一個很髒的水池子裏頭去喝了一些水,又順著那個水池子走。這個和尚就用一根草葉擺到水池子邊上,又插上一根草在這個地方。這條蛇一看這個草葉, 嚇得慌慌張張就往回跑,跑回來,就醒了。喔,嚇得通身出冷汗!

和尚問他:「你出神都到什麼地方去來著?」「我到天上,到天河那個地方。」他看那個不乾淨的水池子 是天河,他上天去了。所以他說:「我到天河那兒,飲一些天河的甘露水。我又往那邊一走,看見一個金甲神在那個地方站著,拿著一把刀要殺我,我趕快回來。」 和尚說:「喔,原來如此,你到天上去來著?」然後就告訴他說:「我看見的情形,和你所見的完全不同。」老道說:「你見著什麼?」

「我看見你是一條長蟲,一條蛇從你頭頂上出來。為什麼出來一條蛇?你這個人大約平時脾氣很大的,盡 發火,所以你的火性不化,變成蛇了。蛇心裏也毒,你這個瞋恨心,這個瞋毒會變成蛇的。你到外邊廁所那個地方,又是屎尿,又是不乾淨的水,你以為那就是天河 水,就是甘露水了,你到那兒喝了很多!我放一根草葉,又放一根草,你認為這根草就是一個金甲神人,這草葉就是一把刀想要殺你。你就趕快跑回來,又鑽回你頭 裏邊去了。我就看見這個情形了!」這個老道一想:「這豈不是所修的完全都錯了嗎?」於是,就拜這個和尚做師父,跟著和尚去修佛法去了,把以前的功夫都放下 了!

有的人在夢裏邊說是會出神,這是屬於一種陰神的。這陰神,你若有慈悲心,就是和你這個人的樣子是一 樣的;如果你是瞋恨心重,或者貪心重,那就不同樣的。所以我們人,一念的瞋心起,八萬障門開啊!只要你有一念的瞋心、一念發脾氣的心起來,八萬個業障的門 都開開等著你去。這個老道,因為他瞋心太重了,所以就變蛇;幸虧遇著一個和尚把他度了,皈依佛法,大約將來就不會墮落蛇身。

於時忽寤:重睡這個人,正在夢中,忽然間就醒來了。這回他不重睡了,大約因為舂米的聲音太大了,捶棒槌的聲音也很響的,把他從夢中驚醒過來了。遄知杵音:「遄」,就是很快的。很快他就知道這是舂米的音,不是鐘響。

舂米,在中國有很多方法,有用水力的、有用人力的。在我大嶼山那兒也有碓,我也舂過米;不過有的時 候舂一、兩個鐘頭,就有其他人來替換,不是常常舂的。在雲門山大覺寺,就是虛老在儒園那兒造的那座寺院,寺院裏頭舂米就是用水來舂的;利用流水的那股力量 來舂米,不要人力去舂。舂的米,廟上自己夠用;所有附近鄉村的人,也都到那個地方去舂米,所以那兒很方便的。

夢醒了,他就知道這是舂米的音。自告家人:我正夢時:他自己就告訴家人說了,頭先我睡覺的時候,就做了個夢。夢什麼呢?惑此舂音,將為鼓響:做夢的時候,就有一種錯覺;錯覺,就覺得疑惑,就變了。這一有了錯覺,就變得不明白;不明白,就把舂米的音聲,以為是鼓響了。

前邊那兒說是「鐘響」,這個是說「鼓響」;這一樣的,鐘也就代表鼓,鼓也就是代表鐘,沒有什麼大的關係。 我們講經,要把經文看活動起來,不要看得死死板板的;講經就是講它那個理,你把理通了,它的文字上有多少出入,都不要緊的!

L2決定性常

阿難!是人夢中,豈憶靜搖、開閉、通塞?其形雖寐,聞性不昏。縱汝形銷,命光遷謝,此性云何為汝銷滅?

阿難!你現在明白不明白呢?是人夢中:這個在做夢的人。這個做夢的人,不知道是誰呢?不知道是不是你、是不是我、是不是他呢?豈憶靜搖、開閉、通塞:「搖」,就是動。這個做夢的人在夢中,他豈是還記得說:「喔,現在是靜,或者是動?」他還記得「動靜」和「開閉」嗎?他還記得「通塞」嗎?在夢中,他沒有分別這是靜搖、開和閉、是通、是塞的,沒有這些個分別心了!

其形雖寐,聞性不昏:他的形體雖然睡覺了,他的聞性並沒有昏沈。在夢中,並沒有斷他 這個聞性,他的聞性還是依然存在的。那麼依然存在,為什麼他聽見舂米聲和捶衣服的聲,認為是鐘鼓呢?因為在他沒有睡,平時他聽,覺得有響動的聲音,就是鼓 和鐘的聲音。所以他在夢中,在他八識田裏頭,就把鼓、鐘這種聲現出來了:「這大約是鼓響、是鐘響!」就生了一種錯覺。

我們所有的人有這種顛倒的情形,也就像在夢中,把一切的聲音都覺察錯誤了;覺察錯誤了,所以就生出 一種顛倒的想。就像方才所講的這個道士,這道長(老道,他們都叫「道長」)以為他出神到天上去喝天河水了!殊不知喝的是廁所水,不是人家的小便,就是大 便!你說,他若知道這個情形,不作嘔那才是怪了!不過當時他不知道,所以就像狗吃屎似的,也就隨便吃了。當時他沒有想到是大、小便而吃了,也就覺得「得其 所哉,得其所哉」,醉飽而歸!他覺得到天上去飲天河水,這等於赴宴一樣,等於有人請客一樣。這都是一種錯覺!

前邊這一段文說的,身體雖然睡覺了,可是聞性並沒有昏沈、沒有睡覺。這是講在夢的時候,聞性不斷,是永常的;不單夢的時候不斷,就是到死的時候,它也不斷。所以說,縱汝形銷,命光遷謝,此性云何為汝銷滅:就 算你的身體死了,你那個生命沒有了,你這個能聞的聞性,它怎麼會跟著你一起就都沒有了呢?它不會沒有的;就是死了,這個「性」都不會斷的!「命光」,就是 生命。「遷」,這個生命並不是一定就斷了;就是這個人死,這個生命又遷到旁的地方去了。就好像人住旅館,這個旅館的房子壞了,又搬到另外一個旅館去,這叫 「遷謝」。「謝」,就是把這個軀殼不要了,在這兒謝了。

K4申迷教守(分二)
L1
普申迷常故墮無常 L2教令守常必成正覺
L1

以諸眾生,從無始來,循諸色聲,逐念流轉,曾不開悟性淨妙常。不循所常,逐諸生滅,由是生生雜染流轉。

在前邊這一段文所說的,你即便死了,身體變壞,命光遷變了──也就是你這個人死了,你生命也沒有了;可是你這種聞性不能消滅。

所以現在這一段文又說,以諸眾生從無始來,循諸色聲:所有的眾生從無量劫、無量劫以前到現在為什麼不成佛?為什麼不了道?也就因為順著色塵跑、順著聲塵跑,跟著聲塵、色塵去流轉。逐念流轉:隨著念頭的流轉,轉來轉去的,就認假為真,跟著聲塵、色塵去轉,盡是為這個假的,而把真的就耽誤了。曾不開悟性淨妙常:所以到現在也沒有開悟,也不明白「性淨妙常」這種微妙而真常的道理。

不循所常,逐諸生滅:「逐」,就是追逐。不跟著、不順著妙常的道理,而違背妙常的道理了,追逐著一切生生滅滅的法。你說世界上什麼不是生滅法?有形有相,都是生滅法;無生滅法,是無形無相的。可是一般人,都是著住到這有形有相的,而把真正妙常的道理忘了,就跟這生滅跑了!

由是生生:由這個,所以就今生又有來生,來生又有來生,再來生、再來生,這叫「生生」。由是生生,幹什麼呢?雜染流轉:「雜」, 就是夾雜,不純一了;「染」,就是污染,不潔淨了。「雜染」,就是混合到一起了!混合到什麼一起呢?混合到流轉一起。什麼叫「流轉」呢?就是「生死」;生 了又死,死了又生。今生姓張,來生姓李,再來生又姓牛,再來生又姓馬,再來生就姓豬去了。你不要以為都不是這個「人」!那個老豬,也是這個老李;這個老 李,又是那個老牛、老馬;都是這一個「人」轉來轉去。因為是那個「性」,不是那個「身」,

這麼樣子,你就不明白,就不認識了。你不認識,那麼我認識不認識?我認識!我認識你是老豬、是老 馬、是老牛。你做馬的事就變馬,做豬的事就變豬,做狗的事就變狗,做牛的事就變牛。這個豬若再做人事,或者有了一點功,就又會變人,又會跑到「老人」這個 地方來了!這個流來流去,所以就叫「流轉」。

六道輪迴,有的時候生到天上去了,天福享盡,又墮地獄了;地獄受苦受了了,又生到人間來了,或者又 托牛變馬做畜生。你看那個人不近人情、不懂人性,你不要問他,他前生一定是個畜生;若不是畜生的話,他不會不懂人情,也不會不近人情的。所以你遇著不近人 情的、很愚癡的人,你就拿他當畜生看,沒有錯的。

但是你拿他當畜生看,你可不要輕慢他!你不要說:「喔,你原來是隻豬來著!你是隻牛來著!」你不要 看他這樣子。他即使是豬、牛,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當作佛;他現在愚癡,不知道修行,他如果發了勇猛心,或者在你以前成佛都不一定的。所以他就是畜生,你 也不要輕慢他。因此常不輕菩薩才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這個「汝等」,就是包括一切眾生都在裏邊了。所以你若是沒有得到慧眼、佛眼的人, 不應該輕慢眾生;你若是得到佛眼的人,更不會輕慢眾生了。一切眾生,都是過去生的父母、未來的諸佛;我們過去的父母,生生世世那不知有多少!所以這一切眾 生都是過去生的父母、未來的諸佛。

我們現在這個盂蘭會,這個機會很好的,這麼多人來超度!又因為有這個法會,把這些個牌位立在這兒,沒有送他們去往生,叫這些鬼都在這兒聽聽經。聽完了經,他們最低限度都托生去做一個很有地位的人,他們將來都會護持佛法的。

L2教令守常必成正覺

若棄生滅,守於真常,常光現前,根塵識心應時銷落。想相為塵,識情為垢,二俱遠離,則汝法眼應時清明,云何不成無上知覺?

若棄生滅:假設你棄捨了生滅心,不用你分別的識心來修道。守於真常:你用你真實的、妙常的心,用你真心和常住的這種性。常光現前:你用你真心和妙常的這種性,久而久之,你就會生出一種常光來;這種光,也就是你自性的光。自性的光明現前了,根塵識心應時銷落:你這時候,六根、六塵、六識這種的心,同時也都沒有了,同時就都消滅了。「銷落」,也就是消滅。

想相為塵:「想」,這種妄想;「相」是相分,相分是外邊有為法。這種妄想和相分是有形有相的,這有為法打成一片了,就叫個「塵」。識情為垢:你 在分別的識心上,又生出來一種情感;有一種情感,就有了染污。染污,它的根本就是「情」!中國人最受害的,也就是這個「情」字!無論什麼境界一來了,就生 出一種情。這個情的問題,把人都害死了!害得醉生夢死,都因為這個「情」!你一生了情,因為有這個「情」字了,所以就不潔淨,就有染污法了;染污法一生出 來,就得不到清淨了!

二俱遠離:「想相為塵」和「識情為垢」這兩種應該遠離開它。也不要有妄想,也不要著住到第八識的相分上。第八識有見分、有相分,「想相為塵」,這是著住到相分上了;「識情為垢」,又著住到見分上了。你能遠離情、想這兩種,則汝法眼應時清明:你那法眼就會開了。這「法眼」,不一定說是「五眼六通」那個「法眼」;你開開智慧的思想,這也叫「法眼」。你若能正式開你的法眼,遍觀三千大千世界,盡虛空、遍法界這一切的法寶,那更是妙了!你的法眼應時清明,就是你即刻心裏就不糊塗了,心裏就有真正的智慧了。云何不成無上知覺:你怎麼會不得到你「無上」這種的智慧、這種的覺悟呢?這一定會得到的!你只要遠離你「想相」的這種塵、「識情」的這種垢,離開這兩種,你就會開法眼,就會得到真正的智慧!

現在這幾句經文雖然不多,我們每個人都要特別注意的!你不要再著到這個「情」上了,著到這個「愛」 上了,再著到這個「妄想分別」上了!這些都要離開的,聽見了沒有?這很重要的!你不要拿它馬馬虎虎的。現在不要睡覺!你一睡覺,這個經若聽不著,那可真錯 過機會了!這很要緊的,每一個人都把它寫到你自己心裏頭那個心板上,「中懷銘刻」,你不要忘了它,要永遠把這幾句經文都記得!

「想相為塵,識情為垢,二俱遠離,則汝法眼應時清淨,云何不成無上知覺」,這幾句經文很要緊的,你 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記得!我或者將來出題目考這個,我現在先告訴你們了。你只要把這幾句經文能夠寫出來,或者背出來,我就算你合格!不單單〈楞嚴咒〉,這是 一路一路要增加的,一天比一天要增加你們的負擔。你不要以為我和你們玩,現在不是和你們開玩笑的!你馬虎一點也不可以的!

──原卷四終

I2證釋別有結元疑(分二)
J1
阿難別索結元 J2如來證無他物 J1分三
K1
就喻索元 K2引人合喻 K3哀求指示
K1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雖說第二義門,今觀世間解結之人,若不知其所結之元,我信是人終不能解。

阿難聽見佛前邊所說這種種的道理,現在他又生了懷疑了。所以在這個沒有理由上邊,他又想出理由來了。所以阿難白佛言:世尊!如來雖說第二義門:就是兩種的決定義,一個用生滅心修行,一個不用生滅心來修。今觀世間解結之人,若不知其所結之元,我信是人終不能解:我現在看一看世間所有解開扣的人,假設不知道所結的扣在什麼地方,我相信這個人始終解不開這個扣。為什麼?他不知道結扣的本源在什麼地方,他連個地方都找不著,怎麼能知道解扣呢?「所結之元」,就是結的扣在什麼地方。

K2引人合喻

世尊!我及會中有學聲聞,亦復如是。從無始際,與諸無明俱滅俱生。雖得如是多聞善根,名為出家,猶隔日瘧。惟願大慈,哀愍淪溺,今日身心云何是結?從何名解?亦令未來苦難眾生,得免輪迴,不落三有。

阿難是一個真坦白者,所以他自己就非常天真,像個小孩子天真爛漫。世尊!我及會中有學聲聞:證到三果,沒有證四果以前,都叫「有學聲聞」;到四果,就是「無學位」了。我和現在會裏頭這所有的大眾,所有這些有學的阿羅漢,亦復如是:也就像解結似的,我們現在不知道所結的結在什麼地方,從什麼地方結成的結?前邊您說從六根,六根究竟從哪一根開始?哪一根是最終的呢?我們現在還都不知道。

從無始際:從無始劫以前到現在,生生世世,生了又死、死了又生。今生就做這個事情,來生又做那個事情。今生要信佛了,來生我又不信了;或者今生我不信佛,來生又信了。或者我信佛,而認得不清楚,就忽進忽退,馬馬虎虎地。所以與諸無明俱滅俱生:和 「無明」合夥了,和無明和合到一起,分不開家了。我們說是父親、母親或夫、婦是最親了,這都不是的!和什麼最親、最接近呢?和無明最接近!這個「無明」和 你,就好像身和影似的;你走到什麼地方,它跟到什麼地方,一時一刻都離不開的,那真比新婚夫婦都親密!所以你可以說,和這個「無明」永遠離不開的;這叫無 始以來,與諸無明「俱滅俱生」。

你說,這個「無明」,真是比任何人都近!為什麼?它和你俱滅,又和你俱生。你看,夫婦也沒有說丈夫死了,太太就跟著死了!或者偶爾有這麼一個,這是例外。唯獨這個「無明」,它和你俱滅、俱生,這真是和你同禍福、共存亡!你有什麼,它都和你分一半的,如影隨形。

你們每一個人都知道什麼叫「無明」了,你們現在都明了沒明啊?你若明了「無明」,就再不要和它這麼 接近、這麼親密了;你若不明白,那就要趕快想法子。你明白無明了,那就有一點辦法;不明白無明,那你永遠都是凡夫。明白無明,你不被無明的境界轉了;中國 有這麼一句話「半仙之體」,那你就是有半個神仙這麼個程度、這麼個身分了。可是你要真明白!你不要又好像明白、又不明白,又悟明、又沒有悟明,不要這個樣 子!

雖得如是多聞善根:我雖然得到像這樣子「多聞」的這種善根,名為出家:我這個「多聞」,也是善根的一種,可是我雖然稱為「出家」,猶隔日瘧:但 是我還有一天明白,有一天就不明白;有一天悟明了,就有一天沒有悟明。好像什麼呢?就好像得隔日瘧。這「瘧」,廣東話叫「打擺子」,中國北方話叫「發瘧 子」。怎麼叫「發瘧子」?怎麼又叫「打擺子」呢?這是一種病的名稱。這個病,今天好了,什麼病也沒有了,明天又發作了。它到什麼時候發作,一定的,譬如明 天十二點鐘發作,明天十二點鐘它一定發作了;後天又不發作,等再大後天又發作了,又是隔一天。隔一天發作一次,這就表示什麼呢?表示他這個無明,今天沒有 無明了、好了,頭腦很清醒的,沒有question(問題)!等明天,怎麼樣啊?無明又生出來了,又蠢蠢欲試了!

我相信不但阿難有這個毛病,就是我們現在在座哪一個,都有這樣的毛病。今天想發菩提心修道,專心致 志打坐,無論是有什麼境界也不管它,都放下了;等到明天,又放不下,又拿起來了。拿起來什麼呢?平時所有執著的這一切東西。拿起來,又放不下了;想要放 下,手都顫顫的,也放不下了。你看,這真是可憐哪!這就叫「隔日瘧」。我們要把隔日瘧這個病趕快治好了。怎麼樣治好呢?你就喝多一點智慧水。你有了智慧, 自然就看破了;看得破,就放得下;你放得下,就得到自在了!

為什麼你有病?就因為你覺得這個身體是我的,這個身體真好。你說:「我生得相貌也美貌,身材又夠, 一切一切無論哪方面,都是具優越的條件。」自己有一種優越感;這就是執著這個身,放不下、看不破。將來這麼美貌的一個身體,到死的時候一樣是臭的,一樣沒 有人接近了;無論你怎麼美貌,也是沒有人接近了。所以這一點,應該把它看破了,不要做隔日瘧這種病的呻吟了。

唉,阿難太可憐了!廣東話叫可憐兮兮的。惟願大慈,哀愍淪溺:我願世尊發大慈悲心,哀憐而愍念我們這一些個沈淪而陷溺的眾生。今日身心云何是結?從何名解:現在我的身心,我這六結──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是從什麼地方開始的?到哪一根是個終了的?我一定要解結。好像解繩扣似的,這有六個結,我不能在中間解,我一定要從一頭開始來解這個結!可是哪個地方是我的結呢?從哪個地方,我開始把它解開呢?

亦令未來苦難眾生:世尊哪!我現在請求這個方法,不是為我自己,我也是發菩薩心哪!我為未來的苦難的眾生得免輪迴。他們知道解結的方法了,也不落三有:也都不會落到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的苦了。欲界、色界、無色界,這是「三界」,又叫「三有」,就是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我們現在的眾生,都叫「三有的眾生」。

K3哀求指示

作是語已,普及大眾,五體投地,雨淚翹誠,佇佛如來無上開示。

作是語已,普及大眾:阿難說完了前邊這話之後,和在法會的一切大眾五體投地:就是兩隻手、兩隻足,加上一個頭,這五體都投接於地。雨淚翹誠:你 們大家看看這阿難,多沒有出息!從這經典一開始就哭了,連這一次,大約六、七次了!左也是哭、右也是哭。你看我們現在聽經的人,有一個哭的沒有?沒一個哭 的。這是不是都比阿難強得多?阿難和釋迦牟尼佛問答來辯論、研究佛法,就哭起來;這回哭得更厲害!「雨淚」,淚落得就像下雨似的,大約把臉都洗得很乾淨 的。用眼淚洗臉也用不少的,所以像雨那麼多嘛!那雨,你看,一下下很多的!他現在眼淚流得像下雨似的。

「翹誠」,怎麼叫「翹」呢?就是站起來腳尖踮地,把腳跟提起來拔高身體,這麼樣。「翹誠」,就很誠 心的。因為在後邊人又多,或者有人擋著,就把前邊腳尖著地,後邊腳跟起來了,中國話叫「掄掄腳」。這大約和女人著高跟鞋那個樣子是一樣的,但是他沒有高 跟,是用腳尖踮地的,這叫「翹」。所以現在女人著高跟鞋,多數因這個字來的。由這個字看來,阿難那個時候,聽佛法都翹起來腳來聽。現在女人著高跟鞋走路, 也翹起腳,所以一走路,好像釘釘子似的,叮叮叮!佇佛如來無上開示:「佇」,也就是站那個地方等著。等著如來「無上開示」,這開示,沒有再比它高上的。

方才我說每一個人比阿難好得多,你不要就以為自己真的比阿難好得多了。其實我講真話告訴你們,這就 是諷刺你們。為什麼諷刺你們呢?說:「你這個做師父的,還要諷刺我們?」不諷刺你們,你們不發心的。阿難為什麼哭呢?他因為對法的希望、求法這種心太懇切 了!他覺得已經證到初果了,還對佛法不清楚,所以他就生慚愧心,痛哭流涕的!

我們現在為什麼沒哭?我告訴你們,你們根本就拿佛法不當回事的!說:「不是的!我現在天天 Study very hard(非常用功)!」這不算的!因為你沒有把你的真心放到佛法上;你若把真心放到佛法上,或者你天天哭都不一定的。現在我有一個徒弟好哭的,他說: 「那我understand(明白)了!我就可以說我不明白佛法,就天天哭!」你好哭的人,又不應該哭,又應該頭腦清醒一點!學佛法,不好哭的人,應該生 慚愧心:「啊,我為什麼對佛法也不明白呢?」要生慚愧心。你能生出慚愧心,痛哭流涕,好像阿難似的,也就有辦法了。你現在沒有痛哭流涕,那還沒有到火候 呢!火候還不夠。你們哪一個好哭的人,以後就天天試一試哭一哭;你若不好哭的人,就不必勉強。若是真好哭的人,又不可以哭了。佛法就是這樣子,太過者,要 把它損一點;不及的,又要添上一點,這就是中道。也不要太過,也不要不及,這就是「中道了義」。

J2如來證無他物(分三)
K1
長行 K2偈頌 K3敘悟性 K1分二
L1
諸佛同證 L2如來詳釋 L1分三
M1
愍眾摩頂感佛 M2諸佛放光灌頂 M3聞佛同音告示
M1

爾時世尊,憐愍阿難,及諸會中諸有學者,亦為未來一切眾生為出世因,作將來眼。以閻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難頂。即時十方普佛世界六種震動。

爾時世尊,憐愍阿難及諸會中諸有學者:「爾時」,當爾之時,就是阿難請示佛無上開示的時候。佛憐愍阿難,又憐愍會中所有學者──就是三果、二果、一果阿羅漢。亦為未來一切眾生為出世因:那時所謂的「未來」,就是現在。也為我們現在這時候的一切眾生,作出世的一個正因。世間,就是一切眾生的世間;出世,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這是出世法。現在為的是出世的因,作將來眼:作將來一切眾生的眼目。

以閻浮檀紫金光手摩阿難頂:佛用像南閻浮提這種檀金樹的紫金光手摩阿難的頂。佛教摩頂的道理,就是表示一種慈悲愛護。即時十方普佛世界六種震動:在這個時候,這十方所有有佛的世界六種震動。我以前曾經講過,有種種不同的情況,有的修道人開悟、成佛了,大地有六種震動;有的是佛想要說無上的妙法,這個時候也有六種震動;有人證果,在這末法的時候也有六種震動。所以這六種震動不同。

還有,天魔外道想要陷害世人,地也會震動;不過這不一定是六種,它多少種都不一定的。好像現在菲律 賓發生地震,報紙上說是死四百多人。我相信不止四百人,最低限度也超過五、六百人以上。這一種的情形,就是眾生的業感,有天魔外道來破壞這個世界,令這個 地方有天災人禍發生。可是如果在菲律賓當地,有大德的高僧,或者有證果的菩薩、羅漢在那個地方住,這種災難就可以避免。因為有大德行的人到那最危險的地 方,他也能逢凶化吉,遇難呈祥,就是再危險的事情,也都能變成平安無事。

究竟這「六種震動」是什麼呢?六種震動有「震、吼、擊、動、涌、起」。震、吼、擊,是屬於聲的; 動、涌、起,是屬於形的,就是形相,它有形狀,你可以看得見的。「動」,是動彈,它就來回這麼的動一動。「涌」,它是往上涌,地就往上涌、往上漲了。涌、 起,有什麼分別呢?「涌」,它是一股一股的這麼往上涌;「起」,它是慢慢地往前起。「涌」,就好像漲潮的海水,只是不向岸上涌,就一股涌上來了;「起」, 好像你坐電梯,一按那個電扭,你在電梯裏頭,自己也覺得往上起。地有的時候也會這樣子,這個地是一個大電梯,這大電梯往前一升,就升起來幾百丈高。

那麼震、吼、擊,是屬於聲的。震,就是地震了,這一震,它有響動的 響聲出來的。有一天,我們三藩市這兒也地震來著。那個窗戶、門,通通都說話了,都講:「危險哪!危險哪!」窗戶、門都嘁嘁喳喳、嘁嘁喳喳講話。那個時候, 這 Marsh Brown(瑪許布朗)大約就害怕了,我看她趕快就那麼合起掌來了;以後有好多人,也就隨著合起掌來了。前幾天就有這麼一回事,記得嗎?這個「震」,它 有動境,而那「吼」,簡直地就有聲出,就像獅子吼那麼吼。「擊」,就是地裂開了,然後兩塊又往一起撞擊,就好像擊鐘這麼擊,這個地對著地來互相撞擊;它裂 開了一道,然後回來又撞。

震、吼、擊、動、涌、起,這六種震動表示什麼呢?為什麼在經典《楞嚴經》這地方,佛一摩阿難的頂, 就大地六變震動了?因為現在佛要說最要緊的法,十方諸佛也都異口同音來讚歎,所以這時候,就有這個情形!這也就表示六根得到解脫,這六結完全都解開了!阿 難請問六結的起始點和終點在什麼地方;佛現在將要說這個道理,所以就摩阿難頭,大地就有這六種震動了。

M2諸佛放光灌頂

微塵如來住世界者,各有寶光從其頂出。其光同時於彼世界來衹陀林,灌如來頂,是諸大眾得未曾有。

微塵如來住世界者:好像微塵數量那麼多的佛,住在每位佛的國土裏邊。各有寶光從其頂出:這 樣多的佛,每一位佛各各都在頭頂上放出來一種寶光。這個光,有的是紅色、有的是白色、有的是黃色、有的是青色;青、黃、赤、白這種種的光,從頂上放出來。 為什麼微塵數諸如來從頂放光呢?這表示這一種法是最高無上的,是一種極頂的妙法──大佛頂的法,所以每一位佛都從頂放光。

其光同時於彼世界來衹陀林:微塵數如來從頂放出來的光,就在一個時候,從每一位佛自己住的那個世界來衹陀林。是什麼來衹陀林呢?是這個光來衹陀林,並不是佛來到衹陀林。佛的光來到衹陀林,灌如來頂:這恆河沙數微塵數如來,每一位如來就有一股光放出來,就好像現在探照燈往空中那麼探。佛的光放出到這兒,每一股光,都是灌釋迦牟尼佛的頂。「灌如來頂」,就是灌釋迦牟尼佛的頂,所以這也表示「佛佛道同」,你也是說這個法,我也是說這個法,互相是通著的。

佛有光,他們的光是通著的,佛的心也都互相通著的。就是我們人,也是人的心和心都是通著的。你在無 形中,沒有告訴他,例如你心裏不滿意這個人,那對方他知道的。這知道,不是他的心知道,而是他那個八識田裏邊有一種靈感,他的靈感知道。可是他這靈感知 道,他自己在他的分別心上,並不知道。這是在八識裏頭他知道,有一種感覺的力量。

為什麼有感覺力量呢?因為人與人之間,都互相是通著的。現在的科學發達,人人都知道現在有無線電 報,電報很快的,在很遠的地方打,這個地方就知道了,電報就給送到了。我們每一個人和每一個人的心,都互相有電波的;可是你凡夫肉眼看不見這種的情形。你 若是真正得到那圓融無礙的佛眼了,每一個人和他的心念你就知道了。為什麼他心念一動,你就知道了?就是他那兒發一個電波,你這兒自然就知道了。你若是開佛 眼或者開慧眼的人,都可以看得見的。

每一個人和每一個人之間都有電波的。你一生個念,不滿意這個人了;這個人有一個反應,他這電波也就 收到了,他心裏感覺對你也不滿意了。有的人對人有好感,對方也知道;不過這感應的力量沒有這麼快,它要慢慢地、慢慢地。所以你想要感化一個人,令對方發 心,你就要用種種的好心來感化他,令他一點一點地就覺悟了,他也自然就有好感了。人與人之間,心裏頭互相有無線電的電波;現在我講,有的人或者會不相信, 但是這是真的。你將來真正開佛眼,你對我所講的道理,就不會懷疑了!就認為:「喔,那時候我不相信,原來這是真的!」那時候就知道了。所以「灌如來頂」, 這表示「佛佛道同、光光相照」,所說的頂法是一樣的。

是諸大眾得未曾有:在會的這一些大眾,一看這種情形都不明白了:「啊,怎麼十方微塵 如來都放光照著我們這位佛,這是什麼道理啊?」你看,十方微塵如來放的光,你說有多少道光?那簡直沒有數量那麼多,數不過來了!但是它還都一點也不雜亂, 清清楚楚地來照如來頂。所以大眾中,當時就開佛眼的,好像證初果、二果、三果的人都不懂了,就甚至於四果阿羅漢也不明白了:「喔,怎麼這麼多的佛放光來照 我們這位佛呢?」為什麼不明白呢?就因為他們從來就沒有見過這種的境界,所以說「得未曾有」。

M3聞佛同音告示

於是阿難及諸大眾,俱聞十方微塵如來,異口同音告阿難言:善哉!阿難!汝欲識知,俱生無明,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

於是阿難及諸大眾:在這個時候,阿難和所有的大菩薩、大阿羅漢、大比丘,哦,這麼多人!這一些個人,這時候都變成一個人了;這一個人,也就是這一些個人。俱聞十方微塵如來:在同時就聽見十方世界好像微塵數那麼多的如來,異口同音告阿難言:嘴 雖然不同,不是一個口,但是音聲都是一樣的。說什麼呢?告訴阿難以下幾句話;這不單是告訴阿難的,也是告訴你、我現在聽經的。你聽《楞嚴經》,在這個地 方,這幾句話是最要緊的;這緊要的關頭,也就是生死的關頭!你把經典這個地方明白了,你生死就會快了了;你若不明白經典的道理,那還要加功努力來修學研 究。

接下來的經文,佛告訴阿難:「善哉!阿難!汝欲識知,俱生無明,使汝輪轉生死結根,唯汝六根,更無他物。」這話說得多透徹!這話說得多明白!可是我們現在真明白了嗎?若真明白,就得到解脫了。沒有明白嗎?你就要研究,來把這個理弄清楚了。

十方微塵數這麼多的如來,異口同音,告阿難就說了,說什麼呢?頭一句先讚歎一下,讚歎他說:善哉!就好像對這小孩子說話,說:「你是個好孩子,你真好啊!你真聰明!」你讚歎他,把他的注意力就給吸引來了;一吸引來,你告訴他真話了。

善哉!阿難:好得很哪!阿難你真好啊!這佛,哈哈,也來給阿難戴高帽子!你最聰明了,阿難!為什麼你最聰明呢?汝欲識知:你想要知道這真正的道理;什麼真正的道理呢?俱生無明:這與生俱來的無明。你一生來就有這種無明了,這叫「俱生無明」,也就是「生相無明」。使汝輪轉:這 種無明使令你輪轉,在六道輪迴裏頭出頭沒,在這兒生了,到那兒又死了;到那兒死了,到這兒又生了。或者今生做一個西方人,來生又做一個中國人,再來生做個 日本人,再來生做一個印度人,再來生又跑到南非洲去做一個黑人。你說,誰叫他去做的呢?誰叫他去做日本人?誰叫他去做中國人?誰叫他去做西方人?誰叫他去 做東方人?誰又叫他去做南方的人?誰又叫他去做北方的人?這不是旁人,就是你這與生俱來的無明;因為有無明就起惑,起惑就造業,造業就受報。

好像今生,我羨慕非洲那個地方鑽石很多,黃金海岸那個地方比美國都富足,現在沒有人開發,我若托生 到那個地方做人去,開發那個地方,你說我是不是就發財了呢?是不是我就成了世界的富翁了呢?有這一念的妄動,死了,果然就跑到非洲去,要開發那個黃金海 岸,要開發那個鑽石的礦。歡喜到美洲的,也跑到美洲;歡喜到澳洲,就跑到澳洲去;歡喜到歐洲,跑到歐洲;歡喜到亞洲,跑到亞洲。這四大洲,隨你造什麼業, 就受什麼報,就跑到那個地方去做人;做完了,也不知道怎麼來的?死的時候,又不知道到什麼地方去?發財的夢做了一輩子,也沒有做醒。你說,這可憐不可憐 的?這個發財的夢始終也沒有醒,到死了,又放不下他開的那個礦;開礦的願力還沒有了,但是壽命沒有了,就又死了。

阿難!你想要知道俱生無明,使汝輪轉的生死結根:「結根」,就是生死的根源、根本。你這生死的根源結成結了,你沒有能得到解脫。解脫生死的這種根本是什麼?唯汝六根,更無他物:沒 有旁的東西,就是你這六根哪!就是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作怪啊!就是你眼、耳、鼻、舌、身、意叫你死、叫你生的,你知道嗎?這沒有旁的東西啊!旁的 東西都不負責任的。你這生生死死,令你顛顛倒倒的,就是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為什麼?你眼睛見色,就被色塵轉;耳朵聽見聲,就跟著聲塵跑了 ──耳朵不是見著聲,耳朵見著聲,那要六根互用了!耳朵是聽著聲。鼻嗅香,跟著香塵跑;舌嚐味,就跟著味塵跑;身覺觸,就跟著觸塵跑;意緣法,就跟著法塵 跑了。你說,你統統有多少東西?這麼多跟著六根跑,就分了六個股份去!就好像一家公司有六個股東,他拿一點錢,他也拿一點錢,結果就把這個公司搞得關門 了。這就是這一生搞來搞去,搞得就死了,這叫「公司歇業」了,就關門。然後這幾個還有點本錢的,就商量商量:「我們再開另一個公司去!」於是就跑到旁的地 方去,另組織一個新旅館。住到旅館裏開另外一個公司,又還是辦這些個事務;這六個董事坐到 office(辦公室)裏頭,殊不知想往好了做生意,結果也沒有做好,又停業了。這生生死死的問題,也就是由這個地方來的。

前邊不說「不隨」?你不要隨那分別心去跑去,你不要隨你六根、六塵和六識去跑去!你不要循著它們, 那麼你回頭是岸。「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這也就是說:你回頭了,這就是覺岸,就是覺悟的一條路子。你若不回頭,那就越迷越深、越深越迷,欠了人很多債 務,總也還不清這帳目。所以我們現在對六根認識了,就應該不要認賊作子囉!不要再在六根門頭轉來轉去了!要回來!要回來!回到什麼地方?回到 Buddhist Lecture Hall(佛教講堂)來。

汝復欲知,無上菩提,令汝速證安樂解脫寂靜妙常,亦汝六根,更非他物。

在前邊這一段經文,說讓你生了死、死了生,起惑、造業、受報,都是這六根。那你不要討厭這六根,你 不能說:「你這六個東西這麼樣壞!我把眼睛挖出來,丟得遠遠的!把耳朵割下來,也把它扔到一邊去!我把鼻子也割下來,舌頭也割下來,甚至於把我身粉身碎 骨,我都不要這個身!我把心也磨成粉,撒到虛空去,叫它回歸太虛空去!」這又錯了!你修道的人,不能生瞋恨心!雖然眼、耳、鼻、舌、身、意對不住你,對你 好像做生意一樣,它們都把錢帶到自己腰包去了,你還不能辭退它們。為什麼?它們現在雖然是不好,只要它們一變,就會幫你的忙了。怎麼變呢?它們如果不帶腰 包的時候,就可以幫你賺錢了;你這六個夥計,也都是可以幫你做工的。

現在這一段文就說了,你開悟,得到「常、樂、我、淨」這種的好處,是因為誰呢?你要多謝哪一個呢? 也就是這「六根」,沒有旁的東西。所以這也就像什麼呢?我平常沒對你們講嗎?水可以變冰,冰又可以變水;它也可以變對人有害,也可以對人有利的。所以你不 能放棄,說我這眼睛、耳朵都不要了!那你不要眼睛,你就是個瞎子;不要耳朵,你是個聾子;不要鼻子,那是個怪物;不要舌頭,你不會說話;不要身體,那你更 什麼也沒有了,變成一個「頑空」;你不要你意識,那也是不可以的。

所以現在十方諸佛,又對阿難說,汝復欲知:你還想要知道,知道什麼呢?知道怎麼樣解結的方法,是不是啊?我們要注意這兩段經文。這幾句話,不是單單釋迦牟尼佛說的,這是十方微塵數如來、無量無邊那麼多的佛說的。你阿難哪!善哉!你真是個最好的人了!你真是一個最好的修道人了!你還想要知道什麼呢?知道無上菩提:沒有再比它高尚的菩提了。這個「菩提」,是個「菩提心」,不是個「菩提果」,不能當證果那個「菩提」講。這就是一個菩提心,你還要發無上菩提心,得到無上的菩提果;這裏邊,包含著菩提果。

令汝速證:「令」,使令你,就是叫你。「速證」,速,就是很快很快的。這個快法,大約每一個人都可以明白的,每一個人都著急要成佛去,所以就要快一點證得這個果位。證得什麼果位呢?安樂解脫寂靜妙常:涅 槃有常、樂、我、淨四德(四種德性),「安樂」就是「樂德」,「解脫」是「我德」。因為你有「我」,就得不到解脫;你得到解脫,就應該沒有「我」了;得到 真我,解脫假我。「寂靜」,就是清淨的「淨德」。「妙常」就是「常德」。這是「常、樂、我、淨」涅槃四德。你要得到無餘涅槃「常、樂、我、淨」這四種的好 處,亦汝六根,更非他物:也是用你的六根,沒有旁的東西。就是你的六根,你現在明白了嗎?阿難!

可是十方如來說完這個道理了,阿難還是不明白,他這糊塗上來,就人家講得怎麼明白,他也糊塗。怎麼搞的?生、死也是這六根,得到解脫、證果也是這六根?究竟這六根怎麼能做壞事,又能做好事呢?他不明白!

這人都可以做好人、做壞人嘛!你今天發了善心幫助人,說是我願意幫助一切的貧人,有錢就拿出來做布 施。到明天,你沒有錢了,說:「喔,我昨天錢都布施給人了,今天沒有錢用了!我拿起槍打劫去!」又做壞人了。你說,做壞人是哪一個?也是這個人!做好人是 哪一個?也是這個人嘛!所以我平時對你們講,做鬼也是這一個,做佛也是這一個。

你說美國人都不信佛?這個是不信鬼,信佛!美國人很多人信佛,不信鬼。尤其某某國的佛堂,根本就不 要提一個「鬼」字。為什麼他不敢提「鬼」字?我告訴你,就因為他就是鬼!若一提出來這個「鬼」字,他就現了原形,本來面目露出來,被人都認識了:「喔,原 來你就是鬼啊!」所以他不敢提「鬼」的。為什麼我常常講「鬼」?你不信鬼嗎?我專講鬼!因為我不是鬼,所以我就敢講鬼。他是鬼,怕鬼,所以他就不敢講鬼! 有這個道理。

你若信佛,就不應該不信鬼。為什麼?佛就是鬼成的嘛!你做好了,就是佛;做不好,就是鬼,沒有旁的。這也就是:你生死,也是這六根;你得證菩提,也是這六根,並沒有變嘛!

如果沒有鬼的話,那也就沒有佛,也沒有人了,什麼都沒有了,這個世界就毀壞了。所以你若說我單信佛 不信鬼,那是最蠢了!這種人,那簡直的,就佛出世都不能教化了!為什麼?佛所說的經典,佛明明白白的說有鬼,怎麼你不信鬼呢?說:「那其他的宗教,也有的 是講鬼神。」你不能因為其他宗教講鬼神,就不信鬼神了。為什麼他講呢?的確有的,所以他才講。你不能說:「我就因為他講的有鬼、神,我就不信他那個宗 教。」這簡直自己認為是很聰明,其實這種人,那簡直的是死腦瓜骨,腦筋太死板、太笨了!為什麼太笨?他自己認為是聰明,實際上他對佛的道理一點都沒有會 得,沒有明白呢!不要說對佛講的道理,就是對人生,他都沒懂呢!所以這樣的人是很可憐的。

L2如來詳釋(分二)
M1
阿難未悟述問 M2如來詳釋除疑
M1

阿難雖聞如是法音,心猶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輪迴,安樂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阿難雖聞如是法音,心猶未明:阿難聽見十方微塵數的如來和釋迦牟尼佛異口同音說,生死的根源,就是六根;菩提涅槃安樂妙常,也是這六根,沒有其他的東西。他雖然聽見這樣的微妙不可思議的法音,心裏還是沒有明白,於是就稽首白佛:「稽首」,就是向佛打問訊,中文叫「作揖」。他作個揖,對佛說了。云何令我生死輪迴:為什麼這個使令我生死輪迴──生了死,死了生,在這輪迴裏轉來轉去,和安樂妙常:這「安樂妙常」,也就代表「解脫、寂靜」,這都包括在內了。同是六根,更非他物:完全就是六根,不是旁的東西?這個道理,我不清楚。

M2如來詳釋除疑

佛告阿難:根塵同源,縛脫無二。識性虛妄,猶如空華。
阿難!由塵發知,因根有相,相見無性,同於交蘆。是故汝今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佛告阿難:佛告訴阿難,說是根塵同源:這六根、六塵和六識,它們都是從一個地方來的。若沒有六根,也沒有六塵;沒有六塵,也沒有六識;所以有一就有三,三也就是一、一也就是三。縛脫無二:「縛」,是結,就是纏縛。纏縛,就是那個結好像結成一個疙瘩似的。「縛脫無二」,本來是沒有兩樣的。你不明白的時候,就是結,就是結成一個結;你若明白了,就是解脫,就得到解脫了;這在你自己的運用而已,所以說「縛脫無二」。

識性虛妄,猶如空華:這六識的性也是虛妄的,沒有一個自體、沒有一個形相的,好像空 中華一樣。前邊不有一個人有眚目?那個眚目的人看虛空,瞪發勞相,就有空華了。這六根、六塵、六識,也就像那空華是一個樣的道理。它並沒有真實的東西,所 以好也是它,不好也是它。像你這一個人,你願意做一個善人,也是這個人;你願意做一個惡人,也是這個人;「善、惡」不過名稱不同,他本來是一個,就是這個 人!而六根、六塵、六識,也都是虛妄的,和「空華」是一樣的。

阿難:佛告訴阿難,說是由塵發知:因為有這六塵,你就發出一種分別的知見了。因根有相:因為這六根,就發生一種六塵的相。相見無性,同於交蘆:「見」, 也就是知。這個「相」(相分)和「見」(見分),都沒有自性的。為什麼沒有自性呢?你因為有六根對著六塵,發生一種前塵的相;這種「相」並不是實在的,是 虛妄的,所以這個「見」也是虛妄的,好像一種交蘆。這種交蘆,它是一個根長了兩個梗(兩個梃子),它必須要有兩個梗才能立得住。若有兩個,它就好像有似 的;若只剩一個了,它就倒了,也就沒有了。說到六根和六塵,也和交蘆是一樣的,必須要合起來,才能發生六識;若不合,就單單一個,它立不住的。

這種交蘆雖然看著它是一種植物,看著像有形相,實際上它中間是空的,這表示是虛妄的。它必須要兩個在地下生著,才能立得住;若是單單一個,它就會倒了。因為只剩一個,它不能立著,一定要有兩個,所以叫「交蘆」;六根對六塵發生六識,和這交蘆是一樣的性質。

是故汝今知見立知,即無明本:因為這個,所以你阿難現在在這個知見上,再立出來一個知見;本來這個知見就錯了,你又在這個知見上立一個知見,這就是無明的根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你能在這知見上沒有知見,不存知見的這種心,就合乎道、合乎法了,這就是涅槃,也就是無漏的真淨。云何是中更容他物:你怎麼在這個「沒有知見」上,再可以存留一個其他的東西呢?這地方是清淨本然周遍法界的,你為什麼還想在這上邊加上一點東西,在這知見上再加上一個知見呢?這也就好像前邊「本覺必明,妄為明覺」的道理是一樣的。

K2偈頌(分二)
L1
標頌 L2正頌
L1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當爾之時,釋迦牟尼世尊知道阿難對於這個答覆還沒有明白,所以就用偈頌重複說一次這個義理。偈頌是有一定的句子的,或者五個字、或者七個字、或者六個字。

L2正頌(分二)
M1
祇夜頌前 M2伽陀開後
M1

真性有為空 緣生故如幻 無為無起滅 不實如空華
言妄顯諸真 妄真同二妄 猶非真非真 云何見所見
中間無實性 是故若交蘆 結解同所因 聖凡無二路
汝觀交中性 空有二俱非 迷晦即無明 發明便解脫

真性有為空:真性沒有一切的虛妄,所以就是真性。可是這個虛妄是依靠著真性生出來的。這有為法,是由真空裏頭生出來的,所以才叫「有為」;可是這個有為法,也是空的。緣生故如幻:因為這個有為法須有一種緣,它才能生出來;由這個緣生出來,還由這個緣滅;當體即空,本來就是空的,所以說「如幻」,是虛幻的。

無為無起滅:說有為法是空的,無為法是不是空的呢?無為法也是空的。無為,它無起滅,也沒有一個生起、也沒有一個滅。既然沒有生起、沒有滅,豈不也是空的呢?就是空的。不實如空華:它的體性沒有實在的,就好像虛空華一樣的。

言妄顯諸真:為什麼要說妄呢?就是為顯著一切的真,才說妄。真、妄是對立的,是對待 法;既然是對待法,這不是究竟的法。永嘉大師證道歌上說:「真不立,妄本空,有無俱遣不空空。」「真不立」,真也沒有了;「妄本空」,妄本來就是空的。雖 然妄本來是空,但是真也不是有的,真也是沒有一個,什麼叫「真」呢?沒有一個真的存在!「有無俱遣不空空」,也沒有有、也沒有無,不空也要空。也就是說的 這個道理。

所以說「妄」,是為的想要顯出來這個「真」的。妄真同二妄:可是你一說出來這個真的 和妄的,這兩個都變成妄的了,都不是真的了。若真的,根本怎麼會有個妄呢?沒有,什麼都沒有的;那是一個真空法界,一真法界。那個真如的法界是什麼也沒 有,一法不立。這個妄和真,一有了妄,你說真,由真也變成妄了,真也不是真,本來那個真的就變成妄了;所以就「同二妄」,這兩個都是妄了。為什麼都是妄 呢?是對待法了。佛法到極點是絕對的,沒有對待的。這個真和妄,還是有對立的;所以一有對著,這兩個都變成妄了。

猶非真非真:所以才說,也就好像是真,但不是「真」的本體了。一說出來有一個名稱,那已經就落了第二,不是第一。云何見所見:那麼「猶非真非真」,你怎麼可以說你有一個「能見」和「所見」呢?這能見的「見分」,和所見的那個六塵的「相分」(塵相),這都不可以說的,沒有了。

中間無實性,是故若交蘆:真和妄,和六根、六塵、六識這中間,都沒有一個實在的性質。因為這個,所以說它就好像交蘆一個樣的。

結解同所因:你不明白的時候,就好像結成了一個扣子,不能自由,不能得到解脫。你若明白了,就得到解脫了。這個「解」和「結」都是一樣的,你不明白,就是結;你明白,就是解脫了,就得到解了。聖凡無二路:怎 麼叫「聖人」呢?就是他明白道理了,把天地間的萬事萬物一切都明照了、明瞭了;所以他有這種聖智,有大智慧了。怎麼叫「凡夫」呢?就因為在不明白的時候, 背覺合塵,這就是凡夫。那怎麼成聖人呢?就是背塵合覺──和塵相違背,就合這個「覺悟」了。你若是和覺悟不相合,那就合塵了,與塵相有為法合而為一,就不 是無為法了。這「聖凡無二路」,本來聖、凡沒有兩條路的。怎麼說沒有兩條路呢?一個「迷」、一個「悟」,迷、悟的根本都是一個的。這是說,法究竟到極處, 「掃一切法,離一切相」,一切法都沒有了,把相就都離開了。

汝觀交中性:阿難!你仔細看一看這交蘆中間的性。交蘆中間有什麼性呢?什麼也沒有,也沒有一個「空」,也沒有「有」。空有二俱非:你說它是「空」,它又有個東西存在;你若說它是「有」,它又不實在,就不是實實在在能立得住的。交蘆,就表示有為法、無為法都不存在了!所以你應該要明白迷、悟都是在你六根上。

迷晦即無明:你迷了,不明白的時候,沒有覺悟,在這真空裏頭你晦昧為空了。也就是變成在這「空」裏邊,生出一種的迷性來,生出一種晦暗來,所以這個「無明」,也就是在這個地方生出來的。無明依著你常住真心性淨明體上,就因為有個「迷」、有個「晦」,所以就生出「無明」來了。發明便解脫:你若是「發明」──沒有無明了,就發揮出來你本有的覺性了;你發現你本有的覺性,這就是解脫了。

以前有一個參禪的和尚,他聽說有一個很有道德的高僧是開悟的,就向這位高僧去請開示。在佛教請開 示,一定要鄭重其事的,不是就這麼隨隨便便的:「我問你一個問題,怎麼樣子講啊?」不是這樣子。這為的求了生死,所以要把這件事情看得很重的。於是就要穿 起袍,搭上衣,拿起具;去到那兒,先要展大具,把具打開鋪到地上,跪下,要叩三個頭;叩三個頭之後,再長跪合掌。那麼合起掌來跪到那個地方,然後有什麼不 明白的問題,才可以請問的。

這個老修行請問什麼呢?他請問這個上座師怎麼樣才能得到解脫。上座,就是老資格了,受戒的年也多, 一切的資格也很老了。他長跪合掌,就問:「請問上座,我得怎麼樣才能得到解脫呢?」這位上座老資格的老和尚,就問他說:「誰綁著你呢?」就這麼說一句話, 這個請開示的因此就開悟了。

他是不是因為老和尚說這一句「誰綁著你呢」,就開悟的呢?也可以說是由這一句話開悟,也可以說不 是。怎麼說「也可以說是,又可以說不是」呢?凡是理論,你可以把它講成兩面;這個「兩面」,並不是說是:「喔,這個太滑稽了,沒有一定的宗旨!」不是的! 因為這是講個理,你只要把理路講通了,就可以了。怎麼說「也是這個老和尚說這一句話就開悟」呢?因為這個上座看他的因緣。他來求解脫,那麼老和尚說「誰綁 著你呢」;老和尚知道說這一句話,他即刻就會開悟明白了,所以就這麼樣答覆他。有的時候,就是雖然想要他開悟,他也不開悟。所以,這可以說是這位上座老和 尚說這一句話,令這一個參禪的學者開悟了,這是因為老和尚說話的關係。

怎麼又說「不是這個老和尚說這一句話就開悟了」呢?因為這個老修行平時也用功的,他用功用得時間久 了,理路想不通;雖然想不通,但是他每一天用功,就一天比一天地智慧會增加。他沒有正式開悟,但是也接近開悟的時候了。因為上座和尚講這麼一句話,他遇有 這種因緣,就豁然開悟了!所以,這也可以說他自己開的悟;不過碰見這個因緣,因緣和合,這麼一點,他就開悟了。

所以在中國有這麼一句話,說是:「悶坐十年山,不如名師點一竿。」說住十年山,不如遇著明眼善知 識,就是開了佛眼的善知識。這種善知識,他會看因緣的;你因緣到什麼時候,他就跟你說什麼法。所以你就算住十年山,也不如遇著明眼人指你一條明路;點一 竿,就表示指你一條道路。所以在佛教裏頭,親近善知識最要緊的。在和尚裏邊,真正明眼的善知識很少的;說是「善知識」,但是不一定是明眼的。什麼叫「明 眼」?方才我沒講嘛,就是開佛眼的。你不要以為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開佛眼並不是證果,但是這宿世都有善根的。為什麼能開佛眼?一定要專修〈大悲法〉; 這四十二手大悲的手眼,你若誠心去修,都可以開佛眼的!這就是開佛眼的一個門徑。

好像我們這個果某,他就是在生生世世對〈大悲手眼〉這〈四十二手〉,是特別的專心去修去,所以他才 可以開佛眼的;如果他出家,那麼度的人會很多的。可惜啊,這看將來的因緣怎麼樣!我們每一個人要想開佛眼,就要專心致志修這〈大悲法〉,要特別用功,一天 也不要間斷。最要緊的,不要抽香菸。抽菸,就不能修這種法;你一修這種法,那個護法善神就會責怪你的,所以不要太馬虎了!我希望我們每一個人對這〈大悲四 十二手〉特別注意,一天也不要間斷!一天不要間斷,都要修幾年的功夫,才能有成就。但是如果你在前生修過的,那就會比較快了,很快也會開智慧眼。

M2伽陀開後(分二)
N1
正以開後 N2別彰勝義
N1

解結因次第 六解一亦亡 根選擇圓通 入流成正覺

解結因次第:解開結,需要按照次第來解。次第怎麼樣解法呢?它原來又怎麼樣結到一起 的呢?最初就是如來藏本來是不生滅的,可是因為迷晦,晦昧為空,在這時候就生出來一種無明。如來藏性是不生滅的,因為依真起妄,生出來生滅的心了,就生出 來這個「識」。不生滅的如來藏和生滅的無明,變成第六意識、第七識、第八識。這第八識,它原來就是誰呢?就是那個如來藏性,也就是那個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因為依真起妄了,在第八識這個如來藏上邊,就變成阿賴耶識了。阿賴耶識,就是這第八識,又叫「含藏識」。

有這個含藏識(第八識)了,又生出來五陰。五陰,就是色、受、想、行、識。這一開始,是從第八識上 開始;識陰再往上增加,就是行陰了。行陰就是第七識,第七識是「末那識」,又叫「傳送識」;它是傳達報告的,它將第六識這個意識,傳到第八識裏邊去,這就 是行陰。行陰上邊就是想陰,想陰就是第六意識。前五識,就是「眼、耳、鼻、舌、身」識,都屬於受陰。色陰,就是五根六塵。受、想、行、識那四陰,每一陰算 一個結。第五陰──這個色陰算兩個結,因為它比較粗。所以「六結」就由第八識那兒開始,第八識、第七識、第六識,然後到第五識這個受陰,乃至色陰。

因為有這「五陰」,所以就生出「五濁」。這五濁和六根混合到一起,所以就生出來種種的障礙了。現在 要想解,先要不跟著色陰跑,把色陰這兩個結解開了;然後受陰、想陰、行陰、識陰。這樣六結都解開了,這叫「解結因次第」。因次第,因為色陰是屬於一種粗的 結,其餘受、想、行、識,就都很微細的。

為什麼先從裏邊往外邊來,從第八識上開始呢?因為我們一受生,就先有識,所以先有第八識。從第八 識、第七識、第六識、前五識。因為色、受、想、行、識這五陰和八識結成生死的結,一開始是從第八識開始;要解,就要從色陰上先解。好像什麼呢?就好像脫衣 服。在外邊脫去一件,裏邊又露出一件,再脫一件;一氣脫到裏邊,把衣服都脫光了,這個人把結也就解開了。講是這樣講,實際上你一根解了,那五根之結也就都 會沒有的。所以說六解一亦亡:六解──這六種的塵(六種的結)都解開了,「一」也沒有了。這在後邊還會有詳細的解釋。

根選擇圓通:在修行入手的法門,由什麼地方修呢?也在六根門頭來修。六根門頭,就是 眼不隨色轉、耳不隨聲轉、鼻不隨香轉、舌不隨味轉、身不隨觸轉、意不隨法轉,把六根門頭的境界都變回來。要迴光返照、不向外去照去,收攝身心、反求諸己。 這六根,修行要選擇一個圓通的根,前邊不講六根各有一千二百功德嗎?你看看哪一個根是圓滿的?好像耳根就是圓滿的、舌根也是圓滿的、意根也是圓滿的,眼 根、鼻根、身根這三根就都不圓滿。所以你現在修行,要選擇一個圓滿的根而用功修行。這個地方,也就釋迦牟尼佛暗中表示:就是耳根圓通。不過佛沒有明講,就 是叫阿難自己去選擇,自己去認識。所以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入聖人的流了,然後可以成正覺。正覺就是佛,就是成佛了。「入流」,是入聖人的法性流,逆凡夫六塵流。

N2別彰勝義

陀那微細識 習氣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 我常不開演
自心取自心 非幻成幻法 不取無非幻 非幻尚不生
幻法云何立

這個法,釋迦牟尼佛好少講的,「我常不開演」,我平常都不演說這個法。你想一想,釋迦牟尼佛對著那些個大阿羅漢、大菩薩、大比丘,這種法,都很少講的。我們現在,你說多便宜,在這兒,就這麼隨隨便便,就聞見釋迦牟尼佛所說這樣的妙法。

陀那微細識:「陀那」是一種微細的識,比八識又細一層,它又叫「淨識」,又叫「白淨識」,就是一個淨的種子。這個淨識,它是非常微細微細的。習氣成暴流:我 們的生死,都是由這地方來的。在這微細識,依真起妄,就生了一念的無明──習氣就是無明;這個無明一生出來,就好像暴流似的。什麼叫「暴流」呢?水流得太 急了,什麼也擋不住,這叫暴流。那什麼又叫暴流呢?就是我們這個「生死」,我們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又做人、又做畜生,又生天、又墮地獄,轉來轉去的,沒 有停止的時候,就好像暴流的水一樣的,所以這叫「習氣成暴流」。

真非真恐迷:「真」,這個真法;為什麼我不說這個真正微妙的法呢?我為什麼不趕快把它說出來呢?「恐迷」,我就恐怕人認真作妄,將妄又認作真了。好像那個「覺」上,他一定要加個「明」,弄得就迷上加迷,做一個迷中輩人。所以我常不開演:我時時都不講「真」這種的妙法。我給你們小乘人只講小乘的道理,真正大乘的妙法我從來就不講的。為什麼不講?就因為你們這一班的小乘人,還都不夠程度,沒有迴小向大呢!所以我向來都不講的。

自心取自心:怎麼叫自心取自心呢?眾生不明白見分和相分都是唯心所現。「三界為識, 萬法唯心」,他不明白萬法唯心的這個道理,就著住到見、相二分。見分,就是自己能見的這個見,是八識裏頭的。相分,是外邊這種塵所生出來的一種相。這個相 分和見分本來都是虛妄的,都是由自心生出來的。那麼一般人不曉得迴光返照,而向外馳求,著住在這些塵的境界上,這叫「迷真逐妄」,把真的迷了,跟著妄的 跑。你要是知道萬法唯心,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就明白這見相二分都是由自心生出來的。你若明白自己這個常住真心性淨明體,就不會向外跑,就回來了。若「自 心取自心」就非幻成幻法:因為眾生迷真逐妄,本來不是虛幻的,而生了一種迷惑,變成虛幻了。

不取無非幻:你若能以「不取」,不取什麼呢?不取虛妄的相。這個「不取」,很要緊的。我們一般人為什麼被六根、六塵所迷呢?就因為取見、相二分,執著到這上頭,認為我所見的這「見分」和外邊那「相分」都是實有的;而不知道這是虛妄的,應該不取。你若不取,就沒有幻了;連非幻都沒有了。非幻尚不生:這種虛幻不實在的(非幻),尚且根本就沒有地方生了;沒有地方生,幻法云何立:怎麼會又有這虛妄的幻法呢?就沒有了!

是名妙蓮華 金剛王寶覺 如幻三摩提 彈指超無學
此阿毗達磨 十方薄伽梵 一路涅槃門

是名妙蓮華:這有個名字,叫什麼呢?叫「妙蓮華」。「妙」,就是微妙。蓮華是出污泥而不染,雖然在淤泥裏生出來,可是它清淨沒有污染;它又華果同時,所以「是名妙蓮華」。金剛王寶覺:金 剛是一種最堅最硬的,這就表示我們人的智慧;這個「智慧」,是真正的智慧,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破的。「王」,就是以「自在」為義,他很自在的。什麼叫「寶 覺」呢?就是我們的真心。這個名字,也叫「金剛王寶覺」。就前邊,你若能以不取見、相二分,返本還原,回到如來藏性上,轉識成智──這個識一轉過來,就變 成智慧。所以現在轉過來了,變成妙蓮華,也變成金剛王寶覺。

這又有一個名字,叫如幻三摩提:這「三摩提」,也是梵語,翻到中文就叫「等持」。等,是平等;持,是執持;言其他平等執持這個定力和慧力。有智慧才能解這六結,有定力才能不生這六結;所以「如幻三摩提」,叫「如幻的等持」。彈指超無學:怎 麼叫「彈指」呢?你看見了沒有?(上人彈指)。一彈指頃,是一彈指的時間,言其很快的。在這一彈指的時間,就超過有學位,而到無學位。什麼叫「無學位」 呢?就是四果阿羅漢。初果、二果、三果,這都叫「有學位」。這是說在彈指這麼短的時間,就超過到無學的果位上,證四果阿羅漢了。

此阿毗達磨:「阿毗達磨」就是「法」。就是這個方法、這種法。十方薄伽梵:什 麼叫「薄伽梵」呢?在〈楞嚴咒〉上,也有這個「薄伽梵」。「婆伽梵。薩怛多般怛囉。南無粹都帝。阿悉多那囉剌迦。波囉婆悉普吒。毗迦薩怛多缽帝唎。」那個 「婆伽梵」也就是這個「薄伽梵」。薄伽梵,是在咒裏頭佛的一個名字。佛的名字,這為什麼不叫「佛」,叫「薄伽梵」?這是佛和鬼神用的。你一說「佛」,或者 這個鬼還不知道;你若說「薄伽梵」,他知道了,這是佛。為什麼不把它翻譯過來呢?就因為這「薄伽梵」有六種的意思,沒有法子翻;若翻成中文,只有一種意 思。六種的意思是什麼呢?

(一)自在:言其觀自在菩薩是個自在菩薩,這是個自在佛。

(二)熾盛:言其佛的光很熾盛的;佛的這個性是自在的,佛的光是熾盛的,周遍法界,所以叫熾盛。

(三)端嚴:佛時時都是很端嚴的,不懈怠、不懶惰。我們每一個人聽經,都要端端嚴嚴的,不要那麼懶懶惰惰、懈懈怠怠的。懈怠,就是很懶的,怠惰自甘,那就不勤力。

還有講到「端嚴」,我們聽經時,一定要坐得正當一點。不要這麼樣坐著,也不要這樣子,也不要這樣子 (上人做各種姿勢)。這聽經,必須要畢恭畢敬。要怎麼樣子呢?就像對著佛,佛來親口對我們說法呢!佛到這個地方來給我們做見證,我們信佛,對著佛就應該恭 敬佛;不應該對著佛,還這麼很懶惰的。聽經不可以睡覺的,不可以躺那個地方的;你就看經,也不可以躺著看的。

我以前不講過?你躺那兒看經,來生會變蛇的。為什麼?那個蛇盡躺著走路,總在那地方躺著,牠站不起 來的。你看佛經,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坐在那兒;或者書放到桌子上,恭恭敬敬地看。你有一分恭敬的心,就增加你一分的智慧;你有十分的恭敬心,就增加你十分的 智慧;你若是有百千萬分的恭敬心,那增加你百千萬分的智慧,增加你的善根。對佛經一定要恭恭敬敬地,《金剛經》上不說?「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 那經典在什麼地方,什麼地方就有佛的。你若是生出一種恭敬心,就有感應;你沒有恭敬心,就沒有感應。

好像我有一個皈依弟子,他也沒有見過我,就對著我那一本書的相片,就天天念「南無度輪法師」。念到 七十多天,他就看見那張相片公然就有個人走出來,給他摩頂,他從此以後病就好了。這是什麼呢?這也叫「感應道交」,他有一種真誠的心,感應得那一張死相片 都變成一個活人了!這就是由於他有恭敬心的關係。所以我們人看經,你不是說你不開智慧?「啊,我看了好多經,沒開智慧!我學好多佛法,也還這麼蠢呢!記憶 力也不好,念〈楞嚴咒〉,念一遍也記不住,念兩遍忘得更快了!我沒念的時候,還記得幾句;念完一遍,都忘了!」什麼道理呢?就因為你沒有恭敬心。

你躺那地方,就看經、念咒,將來一定都會變蛇的。為什麼?說:「喔,這佛法怎麼還害人的呢!佛法是 叫人生善根,增長福慧的,怎麼還令人去墮蛇身呢?」因為你對佛法不恭敬。你第一、要生一種信心,第二、要有一種恭敬心。我們現在聽經,以前我不管,以後的 時候,每一個人都要端然正坐,要坐好一點;也不要講話,也不要東張西望的,要畢恭畢敬地這麼聽經。就像釋迦牟尼佛在這兒給我講經,阿難尊者也在旁邊,同我 坐到一起。不但阿難尊者,諸大菩薩、阿羅漢都在這兒,我就像在靈山的法會一樣的。你有這種心,那你就不愁不開悟了!

說:「阿難尊者聽那麼多,還沒開悟呢!我現在聽,就會開悟了?」哈,你怎麼知道阿難尊者沒開悟?或 者他故意這麼裝出來沒開悟,好讓佛說這部經典給我們現在人聽。所以阿難尊者早就已成佛了,不要說開悟,不過他示現做當機眾,好像他不明白似的。實際上,阿 難尊者,對佛所說的法都記得清清楚楚的,佛說的道理,他怎麼會不明白呢?他一定明白!但是他就為你、我現在愚癡眾生來請法,來做個模範,做個榜樣。你不要 以為:「啊,我比阿難或者會聰明些!」不是的。

這個「薄伽梵」,我方才講到幾個意義上呢?講到「端嚴」上了。

(四)名稱:就是這個名, 人人稱讚的、人人都恭敬的。

(五)吉祥:very luckylucky

(六)尊貴:非常尊貴,很高貴的。

「薄伽梵」有這六種意思,所以就沒翻過來。這是「五不翻」之中的「多含不翻」。

一路涅槃門:這個法門,是十方的佛都是從這路上成佛的,都是從這條路去的。一路涅槃門,這是到涅槃的那一個門徑。

K3敘悟性

於是阿難及諸大眾,聞佛如來無上慈誨,衹夜伽陀,雜糅精瑩,妙理清徹。心目開明,歎未曾有。

於是阿難及諸大眾:在釋迦牟尼佛講「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這個重頌之後,阿難和一切的大眾,聞佛如來:聽見釋迦牟尼佛這無上慈誨:再沒有比這個再高上的慈悲教誨。

衹夜伽陀:「衹夜」,是梵語,此云「重頌」。前邊那個文,一趟一趟、一行一行的,這 叫「長行」;現在這叫「重頌」,它是有一定的字句,或者五個字、或者六個字、或者七個字、或者四個字。好像《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 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也是頌。這經上前邊那一段文都是重頌;「重頌」,就是長行意思還沒有說完全,再用偈頌重說一遍。「伽陀」,就是「孤起頌」。怎麼 叫「孤起頌」呢?它就和前邊的文也不相合,和後邊的文也不太相合,它孤然間就起來了,這叫「孤起頌」。雜糅精瑩:「雜糅」,也就是摻雜;「精瑩」,這個法說得又精妙、又瑩潔。妙理清徹:這種微妙的理,說得非常徹底。

心目開明:阿難和大眾心裏都比以前明白得多了,心和目都開明了;就是心也比以前明白得多了,眼睛看得也比以前明朗得多了。言他這個心和目,比以前增加他的智慧了。這個「目」,也就是「智慧眼」,開智慧眼了。歎未曾有:大家都非常的感歎:「啊,這個法這麼妙啊!從來都沒有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澄德 的頭像
    澄德

    福善書院

    澄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