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合草木各有差別(分三)
1 正合眾生蒙潤不自知 N2 明唯有如來如實知之 N3 舉喻帖合眾生不自知
今N1

其有眾生,聞如來法,若持讀誦,如說修行,所得功德,不自覺知。

其有眾生,聞如來法:假設有這一類的眾生,聞佛所說的法,若持讀誦,如說修行:若是受持、讀誦經典,就依佛所說的方法去修行。佛教你怎麼樣修,你就怎麼樣 修;教你怎麼樣行,你就怎麼樣行;要依法修行。所得功德,不自覺知:他依照佛所說的法修行,可是所得到的果報、功德,他自己還不知道呢!佛法是大同小異, 好像現在我們在這兒聽佛法的人,和以前大不相同,完全都改變了,自己還不知道怎麼改的呢!

怎麼生長的?怎麼把毛病都沒有了?這毛病都跑到什麼地方去了呢?現在再找這個毛病也找不著了!這也就是「不自覺知」的道理。

2 明唯有如來如實知之

所以者何?唯有如來,知此眾生種相體性,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眾生住於種種之地,唯有如來如實見之,明了無礙。

所以者何:所以然的原因是什麼道理呀?唯有如來,知此眾生種相體性:唯有如來才知道這一類眾生的「種、相、體、性」這四種法。「種」是佛種;就是眾生本身 的種子。看你種哪一個種子!是佛的種子、菩薩的種子、聲聞的種子、天人的種子、人間人的種子、畜生的種子、餓鬼的種子、地獄的種子;這十法界的種子,你種 到哪一界裏,就生哪一界去,這就是「種」。「相」是在外邊所對的,也就是色,這屬於外的。

「體」是身體,這是屬於主旨,身體都有所主宰。「性」這是屬內的,是在裏邊的。這就是四法。

還有「三法」,就是聞法、思法、修法。前面我講四法、三法、二法、一法時,沒有解釋,現在解釋一下。

聞法,我們現在聽經聞法,這就是聞法,這又叫聞慧,聞的智慧;你聽經聞法得多了,不知不覺就生出智慧。好像有人會講「十住」了,有人也會講「十地」了;如 果你沒有聽聞佛法,我相信你怎麼樣聰明,也不會講這「十住、十地」,根本你就不知道!你學佛法,就開了智慧,這叫聞慧。

思慧,就是打坐,也就是參禪。禪那是梵語,翻譯為靜慮;把念慮都靜了、沒有了,這是思慧。先要有聞慧,然後才發思慧;思,是思想,就是要研究它一下;研究,是道則進,非道則退,這叫思慧。

修慧,你思想明白了,就要去修行;修行就是要用功,一時一刻也不可以懶惰,「朝於斯,夕於斯」,早晨勇猛精進,晚間也要勇猛精進;一天到晚,只有一個勇猛 精進的心來修行,這叫修慧。你修行,也要有智慧;沒有智慧,你盲修瞎煉。人家修,往佛道上走;你修,卻往地獄裏頭走。越修離地獄越近,那就是盲修瞎煉。這 聞、思、修三慧,叫三法。

還有二法,是什麼呢?就是「因、果」。還有一法,你們也聽得很多了,不過現在我相信誰也猜不著什麼叫一法。這一法,就是一切種地的法,也就是一地;一地,也就是實相。這個實相,你們大家都知道了!

所以這叫一法。四法、三法、二法、一法,一法、二法、三法、四法,這來回念,把這個法明白了,就容易修了!

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念,就是用心來念。念什麼事呢?念佛事。思什麼事情呢?思法事。修什麼事情呢?修僧事。就念佛、念法、念僧,思佛、思法、思僧,修佛、修法、修僧。

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怎麼樣念呢?怎麼樣思啊?怎麼樣修啊?就是念茲在茲,一時一刻一秒也不要忘了佛法僧。你也要知道怎麼樣想法,這個想,是思想;在思想方面,你就要平心靜氣,不要打妄想,就思惟佛、法、僧的道理。然後,就修佛、法、僧這個法門。

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以什麼法念呢?以正法念。以什麼法思呢?以正法思。以什麼法修呢?以正法修。你用什麼法修就得什麼法;用佛法就得到佛法,用魔法就得到魔法。所以你修什麼法就得什麼,如是因、如是果。

眾生住於種種之地:眾生雖然居住到種種的境界上;唯有如來如實見之:眾生處在這種種的境界卻不能自知,只有如來才能那麼實實在在地見到,明了無礙:明了, 明明了了,就是徹始徹終、徹內徹外。始,是一開始。徹,是通徹、徹悟,大徹大悟,徹底暸解了;徹悟,就是不必再用功了,完全都明白了,作完了!明了,始也 明白了、終也明白了;內也明白了、外也明白了!明白暸解始終內外生死的一切。

我們人,明白是明白,明白一個開始,就不明白一個終點;明白終點,就不明白開始;這始終不能完全明白。就好像你明白「生」,知道怎麼樣生了;你又不知道怎 麼樣死,死怎麼樣死法?你知道了怎麼樣死,又不知道怎麼樣生;所以「生、死」你不完全了解。這個徹內徹外,內裏邊也明白了,外邊也明白,這叫明了無礙,沒 有一切障礙了。你不明白,就有障礙;你若明白了,就沒有障礙了!所以唯有佛,才能真正明了、才能真正無障礙。所以有偈頌說: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災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願消業障、報障、煩惱障這三障,還有一切的煩惱。願得到智慧,才能真明了;若得不到智慧,就不會真明了。普願這世界一切的災障,如颶風、水災、地震,都沒有了。又願生生世世常常修行菩薩道。所以我們這兒,我相信三藩市不會再有什麼麻煩的。

3 舉喻帖合眾生不自知

如彼卉木叢林諸藥草等,而不自知上中下性。

佛明暸無礙,這一切的眾生得到佛之法雨的滋潤,還不自知呢!如彼卉木叢林諸藥草等:也就好像花草、樹木叢林、諸藥草等,和那一切的藥品、一切草一個樣。而不自知上中下性:他自己不知道分出來有上、中、下這種性質。

2 結釋

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佛知是已,觀眾生心欲而將護之,是故不即為說一切種智。

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如來知道這眾生的心性,本來具足有真如實相。這一乘的法,一同修行證得之妙理,所以叫一味之法。

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所謂的解脫相,本來沒有一個解脫相,也沒有一個離相,也沒有一個滅相;這是因為眾生的執著,而說出來一個解脫相、離相、滅相。你 想一想,既然解脫了,怎麼還會有個相呢?有相,就談不到解脫;既然離相了,連離相的離,也應該沒有。為什麼又說出一個離相呢?就因為你若不說出這個離相, 說眾生本來就沒有相的,他就不相信;所以說一個離相。滅相,也是沒有相了。

總而言之,這是掃一切法、離一切相。掃一切法,一法不立;離一切相,一法也沒有。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究竟到什麼地方去?到涅槃的常、樂、我、 淨。這個寂滅相,也是沒有相;若有個相,也就不是寂滅了;連一個滅也沒有了。所以最後說,連個空相也沒有,連空也無。

佛知是已:佛知道「寂相、離相」這一切相、這一切的法之後,觀眾生心欲而將護之:本來是無法可說、無相可得;但是眾生的心裏邊還有個貪欲。如果最初就對他 們說什麼也沒有,一法不立、萬法皆空,眾生會不相信這個法;不但不相信,而且還要譭謗佛法,說既然一切法本空,又說什麼法呢?所以佛觀一切眾生的心欲,給 他說真的法,他不能接受。他因為有很多的習氣毛病,必須要漸漸地令他毛病除去,才會相信;你如果要他一下子除去這所有的毛病而歸於空了,那是辦不到的事 情。

所以為了一方面護持這個佛法,就是佛護這種實法、這種實教;另一方面也要護持眾生,令眾生不生譭謗心。是故不即為說一切種智:因為這個,所以佛就不即刻說 真實的實相法。不是即刻就說,要等一等。一切種智,這也就是實相的般若;實相的般若智慧,也就是這一切種智。佛看眾生的因緣和他的根性還沒有成熟,所以就 等著,而不說這實相的般若。

2 結歎述成

汝等迦葉,甚為希有,能知如來隨宜說法,能信能受。所以者何?諸佛世尊隨宜說法,難解難知。

汝等迦葉,甚為希有:釋迦牟尼佛說,迦葉!你們這一般的聲聞眾,都是很少有的、很稀有的。為什麼稀有?能知如來隨宜說法,能信能受:因為你們能明白如來隨順眾生的機宜、隨順眾生的根性、隨順眾生的因果,而給他說佛法;能令一切眾生相信領受。

所以者何:所以然的原因是什麼道理呢?諸佛世尊,隨宜說法,難解難知:因為諸佛所說的法,是無上甚深又微妙,所以不容易明白,也不容易知道。

2 重頌(分三)
1 頌法說 I2 頌立喻 I3 頌法合
今I1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破有法王 出現世間 隨眾生欲 種種說法
如來尊重 智慧深遠 久默斯要 不務速說
有智若聞 則能信解 無智疑悔 則為永失
是故迦葉 隨力為說 以種種緣 令得正見

爾時:在這個時候,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釋迦牟尼佛以大慈悲心,教化眾生,所以再把這個義理重複用偈頌來詳細說一說。

破有法王,出現世間:破有,什麼是「有」?因果不亡是有;這因果不會沒有的,這叫「有」,但是佛可以把因果破了。怎麼破呢?就是你若學佛了,把你以前所種 的種種因果,從此都可以停止了。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在眾生的境界上來講,這因果總是有的;你現在修佛法,到成佛果之後,能超越因果,就再沒有因 果了。成佛之後,就無因無果,破除以前不能停止的這種因果。現在你學佛法,以後成佛了,因果可以停止了,這叫「破有」。

「法王」是法中之王,也就是說法之王。你們將來出家了,要學說法,也要像法中之王,要學佛陀八音四辯的音聲。佛是法中之王,我們現在講經說法,這也是替法 中之王來說佛法。佛為了「破有」而出現於世間。雖然說「破有」,可是不能遽然間就把「有」完全都破了;還要隨眾生欲,種種說法:眾生歡喜什麼,首先你就要 得到他的歡喜。得到他的歡喜,所以才復說種種法:這法不是一種,是種種說法。佛說法一代時教,分為五時八教。五時,是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 華涅槃時。八教,是頓教、漸教、秘密教、不定教,以及藏教、通教、別教、圓教。依照八教,順著五時來說種種的法,這叫種種說法。

如來尊重,智慧深遠:尊重,也就是將護。如來因為尊重佛法,尊重實相的般若智慧;這個實相般若,就是甚深的智慧、甚深的般若。所以「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 波羅蜜多時」,這是深般若,不是淺般若。因為這個實相的智慧、實相的般若,太高深、太廣大了;因為它高深,所以一般智慧淺的人,就達不到這種境界;因為它 廣大,所以小乘人就不對機了。

佛一看這些個人,都是小乘人,不能為他們說大乘的佛法;所以久默斯要,不務速說:久,由華嚴時到法華涅槃時,經過三十多年;在這三十多年,也不說實教,只 說權教。這實教,就是實相般若,講「唯一佛乘,更無餘乘」的道理。這個道理很久很久也不說;不說什麼呢?不說這個要緊的法門。這要緊的法門要留著,為什麼 要留著?如果說真實的智慧、說實教的這種法,眾生不但不相信,反而會生出一種譭謗心,所以佛就很久很久,都保留著這種法不說。不務,就是不想;務,就專 務。這殊勝的法門不想很快說,可見佛這種忍耐力是很夠的。

有智若聞,則能信解:為什麼不說?因為人沒有智慧。假如是有智慧的人,聽見這種實相般若的法,他就可以生出一種信心,明白佛說的是大乘佛法,他就會開悟了!

無智疑悔,則為永失:對沒有智慧的人,你給他講真法,他反而對法疑惑。你給他講大乘佛法,說人本來也沒有縛,也不需要求解脫;本來也沒有合相,所以也不需 要離相;本來也沒有生相,所以也就不需要說滅相了。你這麼樣說這種根本的道理,無智的人就不相信、聽不懂了;所以這才用權巧的方便,說種種的譬喻,令眾生 明白。無智,是沒有智慧的人,就是愚癡的人。你給他說的實法,他也懷疑「不知是不是這樣?

有沒有這個道理?這簡直是太空洞了!怎麼說什麼也沒有呢?什麼沒有,那不完了嗎?」你和他一講「終歸於空」,他就覺得那學個什麼?他又無所學了!他一生了 疑惑心,這就斷大乘的種子;斷大乘的種子,就是斷佛的種子;斷佛的種子,也就是斷眾生的種子了;這叫永失。

是故迦葉,隨力為說:因為緣故,所以迦葉你應該要明白,如來是隨著方便權巧的力量來說法;以種種緣,令得正見:用種種方便權巧的法,來說種種的譬喻、種種的因緣,使令一切眾生都得到正知正見,而沒有邪知邪見。

2 頌立喻(分二)
1 頌無差而差 J2 頌差而無差 J1(分二)
1 超頌能潤無差 K2 追頌能生所生受潤差別
今K1

迦葉當知 譬如大雲 起於世間 遍覆一切
慧雲含潤 電光晃曜 雷聲遠震 令眾悅豫
日光揜蔽 地上清涼 靉靆垂布 如可承攬
其雨普等 四方俱下 流澍無量 率土充洽

迦葉當知:迦葉!你們都應該知道,譬如大雲,起於世間,遍覆一切:如來說法像天空裏邊的大雲一樣,在虛空裏邊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慧雲含潤:雲,就 是佛所說真實的智慧之雲,這是智慧雲。含潤,是這智慧雲裏頭所含著雨,能普潤一切眾生的心;電光晃曜:佛放無量的光明,猶如電光晃曜一樣;雷聲遠震:佛說 法的音聲,猶如雷聲遠震一樣;令眾悅豫:令一切的眾生心裏,都生出一種快樂、歡喜。

日光揜蔽:佛這種的智慧光明,把旁門外道九十五種的邪光都給遮蓋住了,都不顯現、都沒有光明了。若沒有佛的智慧,外道各講各的道理,好像也很有道理似的; 可是由佛的佛法一來比較,把外道那種邪的智慧、邪的光明,都給遮蓋住了。地上清涼:這也是譬喻,譬喻佛以清涼的智慧,來破除世上九十八種的熱惱;熱惱,也 就是煩惱。靉靆垂布,如可承攬:靉靆,就是雲彩。這雲彩盛濃;盛,是茂盛;濃,很厚的。垂,就垂下。垂布,就雲彩濃厚得向四處散垂下來。這些雲彩很厚,就 好像你一伸手,就可以搆著雲彩,和雲彩接觸上了似的。

其雨普等,四方俱下:佛的智慧法語,普遍來滋潤一切眾生;這也譬喻佛八音四辯,普應群機。流澍無量,率土充洽:流澍,就下的雨;無量,沒有數量。率土,就 所有的國土、所有的大地。在《四書》上有這麼一句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普天之下,都是國王的領土;濱,是有水的地方;這四 海之內,也都是國王的臣民。這就是所有有土地的地方,都蒙受到雨水;也就是所有的眾生,都得到佛法的滋潤一樣。

釋迦牟尼佛讚歎迦葉及一切的聲聞弟子,是非常稀有的,因為他們都歡喜聽聞佛所說的法,來學習佛法。怎麼叫稀有?稀,是稀少,就是很少有。在這個世界上,人 類是很多的,聽法的人卻是很稀有。也好像,若是作戲、演電影,也很多人都會去看戲、聽戲、看電影;或者賭博場,也是很多人都會去賭。我們這兒講經,講來講 去,就是我們這一些個人。有的時候還來聽法,有的時候就不來了;所以你能知道到這兒來聽法,這個人就是很稀有。這你就明白這是稀有了;這「稀有」兩個字, 就這樣講。你看!你們這一些個人,有的天天去做工,有的去讀書,有的去做種種的事情,有的管理家務,有的是做外邊的事情,晚間都趕來聽法,這也都可以說是 特別稀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澄德 的頭像
    澄德

    福善書院

    澄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