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欣遇久住

爾時,窮子雖欣此遇,猶故自謂客作賤人。由是之故,於二十年中,常令除糞。

爾時,窮子雖欣此遇:這時候,這個窮子雖然很快樂的、很歡喜遇著這種的奇緣,但是猶故自謂客作賤人:他還認為自己不是真正長者的兒子。這是譬喻在這時候, 二乘人雖然很高興遇著大乘的佛法了,但是他還認為自己是個小乘人。賤人,言其小乘人不是大乘的根性。由是之故,於二十年中,常令除糞:因為這種緣故,所以 這個窮子在這二十年的時間裏頭,常常除糞。這是譬喻除去見惑和思惑之糞,這是需要二十年。

「二十年」還可以譬喻「無礙義、解脫義」這兩種──在思惟道中,有九種無礙,又有九種解脫,再加上一種見諦、一種無礙,這合起來是二十。

4 領付家業喻(分二)
1 領家業 N2 付家業 N1(分二)
1 心相體信 O2 命領家業
今O1

過是已後,心相體信,入出無難,然其所止,猶在本處。

過是已後:過了除糞之後,就是修到見思二惑除淨了。然後,心相體信:這個二乘人對於修道也有所得了,也相信大乘法了。入出無難:這時候覺得修大乘佛法也不 是什麼困難了。然其所止,猶在本處:可是他所住的地方還在本處。這說的二乘人雖然知道大乘佛法,對於自己也有份;可是自己還住在小乘這個地方,還是捨不了 小乘的教,還是在那個小乘的境界上,不容易改變他的思想。這就是人的習慣不容易更改,不容易改變的。

你看佛教化眾生,希望眾生迴小向大,修習大乘法,眾生還不願意改。所以佛在講演《法華經》的時候,一開始就有「五千退席」,五千比丘都跑了;由此可以知 道,佛法是不容易聞的,不容易修行的。佛悲心切切來教化眾生,希望眾生個個都成佛;可是眾生總好像往下墜似的。佛用佛法來提拔眾生、教化眾生、度脫眾生; 眾生總是往後退,總是說自己不可以成佛,這也叫猶在本處。這個「本處」,就是還在他二乘那個地位、那個境界上。

2 命領家業(分二)
1 命知家事 P2 受命領知
今P1

世尊!爾時長者有疾,自知將死不久,語窮子言:我今多有金銀珍寶,倉庫盈溢,其中多少,所應取與,汝悉知之,我心如是,當體此意。所以者何?今我與汝,便為不異,宜加用心,無令漏失。

世尊!爾時長者有疾:世尊!在這時候,這位長者有病了,自知將死不久,語窮子言:這位長者自己知道不久就要死了,就這個窮子說;這是說佛教化眾生之機將要 畢了,將要入涅槃了!就對二乘人說,我今多有金銀珍寶,倉庫盈溢:我現在所有的法寶,諸禪、解脫等等的,是無量,內外盈溢充滿。其中多少,所應取與,汝悉 知之:所有的法寶有多少,現在已經都傳給你們了;所以你們所應該修的,你們自己就應該去修。對這個大乘的佛法,你己經都知道了。我心如是,當體此意:佛自 己認為,我這個心,就是要把我所有的法寶都交給你們了;你們應該可以體會我這個意思。如是,就交給你們。

所以者何:所以然的是什麼緣故呢?今我與汝,便為不異:佛說,我現在與你們沒有什麼分別;你們都是佛子啦!都是我的真正的兒子一樣。宜加用心,無令漏失: 你們應該要特別注意、特別用心,不要再失去大乘的教理,不要失去菩薩道;你要心心念念來弘揚佛法,不要把佛法斷滅了!

2 受命領知

爾時,窮子即受教敕,領知眾物,金銀珍寶,及諸庫藏,而無希取一餐之意,然其所止,故在本處,下劣之心,亦未能捨。

爾時,窮子即受教敕:當爾之時,這個二乘人就領受佛的大乘教法、佛的這種命令。領知眾物:於是他把這一切的寶物、財產就都接受了。領知,就是接受。金、 銀、珍寶,及諸庫藏:金,譬喻中道理;銀,譬喻真諦理;珍寶,譬喻佛一切的智慧、功德。以及諸禪、解脫、三昧等等的法門,這叫「庫藏」。而無希取一餐之 意:在這時候,這個窮子不像以前就為著得到小乘這個除糞的價錢,做一天,就有一天的飯吃,就得少為足。這個時候,他的心量就大了起來了,不是單單為小乘法 而修道,是為大乘法了。

然其所止,故在本處:然而這個窮子所住止、所居止的地方,還是在二乘的境界上。因為他總以為是大乘菩薩而不是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雖然在方等會上,佛「彈 偏、斥小、歎大、褒圓」──彈偏,佛說證到偏真理的小乘,是不對的;斥小,呵斥小乘人,說小乘人是焦芽敗種;歎大,讚歎大乘的法;褒圓,褒獎圓教,說圓教 是最最妙的大乘法門、圓頓的教法。雖然二乘人聽見佛以前說過這種種的法門,讚歎大乘;但是他還自認為自己是小乘,所以「故在本處」。

下劣之心,亦未能捨:二乘人得少為足的心,就是證到「偏真」那種有餘的涅槃,他就認為是可以了。也沒有能捨去、放下他這個小乘的心理,而勤修大乘的法門;還沒有發這種的心。

2 付家業(分二)
1 正付家業 O2 得付歡喜
今O1

復經少時,父知子意漸以通泰,成就大志,自鄙先心。臨欲終時,而命其子,並會親族、國王、大臣、剎利、居士,皆悉己集,即自宣言:諸君當知,此是我子,我 之所生,於某城中,捨吾逃走,竛竮辛苦五十餘年,其本字某,我名某甲,昔在本城懷憂推覓,忽於此間遇會得之,此實我子,我實其父,今我所有一切財物,皆是 子有,先所出內是子所知。

復經少時:又過了一個很少的時間;這就是由阿含時到法華時,經過這些個時間。佛成道後,先說《華嚴經》,這是華嚴時,「譬如日出,先照高山」;之後講《阿 含經》,這是阿含時,就譬如巳時,「次照幽谷」。太陽先照高山,幽谷的地方照不到;次照幽谷,高山一樣也可以照得到。所以佛在華嚴法會中,是教法身大士、 教菩薩;等阿含時,這菩薩也都參加這個法會。經過方等時,到般若的時候,叫「轉教付財」。

轉教,就由小乘教轉到大乘教上;付財,就是將要把佛所有的家業都交給弟子,可是還沒有正式實行呢!到法華會上,這才正式付財;所以「復經少時」,就是經過華嚴、阿含、方等、般若這些個時候。

父知子意,漸以通泰:佛知道二乘人的意思,他們漸漸都知道大乘的佛法了,也不驚、也不怖了!最初的時候,一聽見大乘佛法,以為是魔王說法;現在時間久了, 他心通泰了。通泰,就是明白了,心裏也明白大乘的佛教怎麼樣修行了。成就大志:都存要修行大乘的佛法、要求佛道的心了。自鄙先心:他知道自己以前那種小乘 的境界,是太沒有價值了!太可憐了!所以現在才三請大乘的佛法。

臨欲終時:這位長者不久就要圓寂了;這是譬喻佛因為化緣已盡,所度的眾生,已經度完;度完了眾生,無機可度,所以就將要入涅槃了!而命其子:就命令這個窮 子,也就是這位二乘人。並會親族、國王、大臣、剎利、居士:叫他的兒子,請所有的親戚;親族,就是他方的菩薩。請十方的菩薩到這法會來作影響眾,來影響一 切的聽眾。什麼是「國王」呢?佛說的三藏十二部經,部部不同,都是第一;每一部都是屬於一國,每一國都有國王,所以這十二部經就有很多的國王。「大臣」也 就是等覺的菩薩,「剎利」是十地的菩薩,「居士」是十住、十行、十迴向的菩薩。皆悉已集:大家都聚到一起了。

即自宣言:這位長者在這集會中,就宣說,諸君當知:諸君,就是前邊所有親族、國王、大臣、剎利、居士。佛對這一些個法身大士、等覺的菩薩、十地菩薩,以及 十住、十行、十迴向位這一些個菩薩就說了,你們應該知道,此是我子,我之所生:這二乘人,也是佛的真子。從大通佛那時候,我就教化他們佛法,令他們明白佛 法;這等於由我生出來的一樣。

於某城中,捨吾逃走:這個窮子,以前在某一個城裏,他捨棄我這大乘法,就逃走了,而修習小乘的佛法。竛竮辛苦五十餘年:竛竮,就是很辛苦、很孤獨的樣子; 所有的行李也沒有多少,就是很窮的樣子。這「五十餘年」,就表示在五道裏頭,由凡夫到佛,經過「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這五十二個 位子。也表示「天、人、地獄、餓鬼、畜生」這五道眾生;阿修羅在這五道裏頭都有,所以這兒沒有講。

其本字某,我名某甲:我這個兒子,他本來叫什麼什麼名字,我自己是某某名字。昔在本城:在以前我本來所住的城裏,懷憂推覓:因為這二乘人跑了,不學大乘的 法;所以我心裏就有所懷念、有所憂慮。我看這大乘法,人不相信,就不得不再找個方便權巧的法門。推覓,就是尋找。忽於此間遇會得之:忽然就在這個地方,我 就碰見他了!碰見這二乘人了;於是我就設方便權巧的法門來教化他。

此實我子,我實其父:現在這二乘人,也是佛的真子;不像以前,在方等會上、般若會上、阿含會上,都沒有說二乘人是佛子。佛也的的確確是二乘人的父親。

今我所有一切財物,皆是子有:佛說我現在所有的一切財物,就一切的法寶、功德法財、智慧種種的,都是給二乘人了!二乘人也都是佛子了,將來都成佛。先所出 內,是子所知:我以前所出內;「出」什麼呢?出小乘;「內」什麼呢?就歸於大乘。就是佛在往昔所說的法,由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乃至於到法華 涅槃時;在往昔所說的小乘法,現在已歸於大乘法,迴小向大。這些二乘的佛子也都知道,現在都完全明白了。

2 得付歡喜

世尊!是時窮子聞父此言,即大歡喜,得未曾有,而作是念:我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此寶藏自然而至。

世尊:摩訶迦葉等這四大弟子,又稱了一聲世尊!是時窮子聞父此言:在這時候,這個二乘人、這個窮子,聽見佛這樣一說,給二乘人都授記作佛。即大歡喜,得未 曾有:即刻就都生大歡喜;他們從來也沒有得到這種的快樂、這種的歡喜。現在真慶幸自己特別幸運、特別有這種好的機遇。而作是念:他就作出這種的想念。

我本無心有所希求:我本來沒有心行菩薩道而得到做大乘的菩薩,也沒有希求而就做了佛的真子,沒有這種心、沒有這種希望。今此寶藏自然而至:可是現在佛所有 的寶藏,這種智慧、功德、法寶的法財,一點也沒有費什麼力量,也沒有怎麼樣受到困難,自然就都得到了;這真是特別幸運了!真是遇著好的機會了!

2 法合(分三)
1 合父子相失相見 L2 合追誘齊教取意 L3 合領付家業歡喜
今L1

世尊!大富長者則是如來,我等皆似佛子;如來常說,我等為子。

世尊:這四位大弟子,都稱一聲世尊,說大富長者則是如來:我們所譬喻的這位大富長者,就是佛。我等皆似佛子:我們這一切的聲聞眾,現在才知道是「似佛 子」。本來佛子就是佛子,為什麼說一個「似」字?似,就是好像,並不是真正就是佛子。菩薩是真佛子,聲聞就是「似佛子」;所以現在這些聲聞,他還不知道自 己就是行的菩薩道。所以說自己皆似佛子。如來常說,我等為子:世尊如來在方等會、般若會、阿含會、華嚴會,常常都這樣講;說一切眾生皆是佛子,都是佛的兒 子。

2 合追誘齊教取意

世尊!我等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諸熱惱,迷惑無知,樂著小法。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蠲除諸法戲論之糞,我等於中,勤加精進,得至涅槃一日之價;既得此 已,心大歡喜,自以為足,便自謂言,於佛法中勤精進故,所得弘多。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弊欲,樂於小法,便見縱捨,不為分別,汝等當有如來知見寶藏之分。

世尊:這四大弟子又稱了一聲世尊。我等以三苦故,於生死中,受諸熱惱:我們就以這三種苦的緣故,在這兒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死、死生,輪迴不息;在三界 火宅裏頭,受五蘊火所燒的熱惱。這三種苦,就是身上所受種種的苦。這個身本就苦了,有身就有苦,又受種種的苦,所以這叫苦苦。那麼在苦苦,身體漸漸的就衰 老了;人漸漸衰老,這叫壞苦。壞苦遷流運行不停,這變成一個行苦。遷流,好像從這兒搬到那兒去,從那兒又流到那個地方去,這種的運行,所以叫行苦。

迷惑無知,樂著小法:都是認賊作子,背覺合塵,所以說迷惑無知。無知,就是沒有智慧;沒有智慧,就是愚癡。為什麼沒有智慧?就因為被這無明煩惱迷惑得太深 了!本來有一般的講經法師,這個「樂」字讀「勒」音,這是讀「要」音。樂,是好樂、歡喜;歡喜著住到小的法上。小的法是什麼呢?就是小乘法;歡喜這小乘 法,不明白大乘佛法。

今日,世尊令我等思惟:今天在這法華會上,世尊在這時候,令我等再詳加考慮,蠲除諸法戲論之糞:把以前所學的小乘法蠲除;以前所學的小乘法,都叫「諸法戲論之糞」,也就是見思惑的這種煩惱。

我等於中,勤加精進:我們這些聲聞人,在小乘法裏邊,勤加精進,天天修行。我們因為懼怕這個生死、怕這個苦、怕這個無常,所以就很用功來修行。得至涅槃一 日之價:只為了得到這個「偏真」的有餘涅槃、不究竟的涅槃;這就好像做工的人得到一日的價錢。既得此已,心大歡喜,自以為足:既然得到這個偏真的涅槃了, 心裏就生出一種歡喜來;自己就得少為足了,得未曾有,以為這個就是這樣了。所以修行、參禪,你若有一點境界,就更應該往前去精進。便自謂言:所以自己就說 了,於佛法中,勤精進故,所得弘多:我們這些個人,是在佛法裏很精勤的、很精進的緣故,所得的這可太多了!其實這才是得到佛法的一點點哪!

然世尊先知我等,心著弊欲,樂於小法:雖然是這樣子,可是世尊以前已經就知道我等心裏所執著的,是一種世間粗弊的五欲──以為財、色、名、食、睡是好東 西,就著住這種粗弊的五欲上,歡喜著住到小乘的法。便見縱捨,不為分別:佛看我們只知道好樂小乘法,所以隨便就縱捨。縱,就放縱開來;捨,就不講大乘佛法 了!不分別演說大乘佛法怎麼樣子可以成佛、行菩薩道教化眾生、淨佛國土,不講這個了!不為分別大乘的境界了。汝等當有如來知見寶藏之分:不給分別說,你們 將來都有如來的智慧與知見這種寶藏;所有的佛的寶藏都是你們的,都是你們這一班聲聞人的。因為佛知道我們是歡喜小乘法,所以也就不分別,以前就不告訴我們 都是真正的佛子。

3 合領付家業歡喜(分二)
1 合領家業 M2 合付家業
今M1

世尊以方便力,說如來智慧,我等從佛得涅槃一日之價,以為大得;於此大乘,無有志求。我等又因如來智慧,為諸菩薩開示演說,而自於此無有志願。所以者何?佛知我等心樂小法,以方便力,隨我等說,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

世尊以方便力,說如來智慧:世尊縱捨大乘,不為我等分別;以方便權巧的力量,來說如來方便權巧的智慧,也就是說小乘的道理。我等從佛得涅槃一日之價:我們 這一些聲聞眾,跟著佛學佛法,得到偏真有餘的涅槃;也就好像做工的人得到一天的代價,以為大得:以為這回可得的太多了!於此大乘,無有志求:我們小乘的 人,對於大乘的妙理,沒有志向想來求取。

我等又因如來智慧,為諸菩薩開示演說:我們又因為佛在演說般若的時候,以佛的般若智慧,來加被須菩提和舍利弗,來為菩薩開演大乘的佛法。雖然佛是加被舍利 弗和須菩提(空生)能說大般若;可是舍利弗和須菩提兩個人,以為這不是自己的力量,這是佛的加被、是佛的力量,使至他們才能說這個般若法。所以而自於此, 無有志願:就是說的須菩提和舍利弗,沒有志願自己去行菩薩道。

所以者何:所以然的緣故是什麼道理呢?佛知我等心樂小法,以方便力,隨我等說:因為佛知道我們小乘人的心裏,是歡喜著住到小乘法上,所以用方便權巧的力 量,隨我們的根性,而為我們說法。而我等,不知真是佛子:而我們這些二乘人,自己不明白大乘的道理,不知道自己雖然是聲聞人,原來也就是真正的佛子。

2 合付家業

今我等方知,世尊於佛智慧,無所吝惜。所以者何?我等昔來真是佛子,而但樂小法,若我等有樂大之心,佛則為我說大乘法,於此經中,唯說一乘,而昔於菩薩 前,毀訾聲聞樂小法者,然佛實以大乘教化;是故我等,說本無心有所希求。今法王大寶自然而至,如佛子所應得者皆已得之。

因為我們小乘人在以前,不知道小乘人也是佛子;今我等方知:我們等到這法華會上,才完全知道,世尊於佛智慧,無所吝惜:世尊於佛真實的智慧,本來也不是捨不得教我們這些二乘人。所以者何:所以然的原因是什麼道理呢?

我等昔來,真是佛子:我們這一切二乘人,雖然在無量劫以前,已經就受過佛的教化,大乘種子已經種下,所以我們本來就是真正的佛子,就好像那個窮子捨父逃逝 一樣。本來是他的真兒子,但是自己不敢認這位父親;我們也是這樣,現在才知道。而但樂小法:我們不知道修大乘法,而只好樂這小乘的佛法。

若我等有樂大之心,佛則為我說大乘法:如果我們二乘人,有好樂大乘佛法之心的時候;佛就會和盤托出所有的大乘佛法、大乘的妙理,都會跟我們講。於此經中, 唯說一乘:在這《法華經》裏所說的,說唯一佛乘,更無餘乘;就說成佛的道理。而昔於菩薩前,毀訾聲聞樂小法者:而以前在方等會、般若會的時候,佛「彈偏、 斥小,歎大、褒圓」,就訶罵這二乘人,說你們這一些學聲聞的,這是偏見,這都是沒有出息的人──就是沒有什麼前途、沒有什麼光明;說這一些個聲聞就好像焦 芽敗種一樣,就著住到小法上了!然佛實以大乘教化:然而佛實實在在的,為實施權,是因為大乘才說小乘。現在到法華會上,開權顯實,把權教小乘法都廢棄不要 了;把權法放到一邊,顯露出真實的妙理來。

是故我等,說本無心有所希求:因為這個,所以我們自己就說了,本來自以為是小乘人、是小乘的根性,佛是深深知道我們歡喜小乘的佛法;今法王大寶,自然而 至:佛觀眾生的機緣,是哪一種的根性,說哪一種的佛法。這個根性有的成熟,有的沒有成熟。現在到法華會上,這個法王也就是佛;大寶,就是所有一切的佛法。 佛開權顯實,為唯一佛乘,分別說聲聞、緣覺、菩薩三乘;現在到法華會上,又匯三歸一,把三乘都匯為一佛乘;所以這叫自然而至,也一點力量都沒有費,就得到 佛的家業、得到佛整個的法寶。如佛子所應得者,皆已得之:好像佛子所應該得的這種財產,也就是這個法寶,現在統統自己都得到了。

2 重頌(分二)
1 頌法說 J2 頌喻說
今J1

爾時,摩訶迦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等今日 聞佛音教 歡喜踊躍 得未曾有
佛說聲聞 當得作佛 無上寶聚 不求自得

在當著這四大弟子摩訶迦葉、目犍連、迦旃延、須菩提等,現在單單說摩訶迦葉:這大迦葉就是代表那四位了,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他願意再說一說這個道理, 所以用四個字一句的偈頌,把所說的意義再重說一遍;就是把它再說詳細一點,也可以說,再把它說簡單一點。怎麼叫說詳細一點呢?就是前邊說得很簡單的,現在 又詳細說一說;怎麼叫說得簡單一點呢?就是前邊說得詳細,現在重頌上就說得簡單一點。那麼你歡喜詳細的,聽著那個意義就詳細了;你歡喜簡單的,聽了重頌之 後,意義就簡單,所以這是應眾生的根性而說這個重頌。

我等今日,聞佛音教:摩訶迦葉就說,我們今天聽聞佛所說的聲音和教化眾生的教理,歡喜踊躍,得未曾有:我們都歡喜得跳起來了,就因為歡喜太厲害了!從來就 沒得到這個法寶,我們現在已經得到了。什麼是從來未曾有的法呢?因為在以前,佛沒有給聲聞人授記;現在佛說聲聞,當得作佛:聲聞人也都有機會作佛了,將來 都可以成佛。無上寶聚,不求自得:沒有比這個再寶貴的、再有價值的了;這種的無上的法寶,沒有求,自己就得著了。

2 頌喻說(分二)
1 頌立喻 K2 頌法合 K1(分四)
1 頌父子相失 L2 頌父子相見 L3 頌追誘僱作 L4 頌領付家業 L1(分四)
1 頌子背父去 M2 頌求子中止 M3 超頌其父憂念 M4 追頌遇到父城
今M1

譬如童子 幼稚無識 捨父逃逝 遠到他土
周流諸國 五十餘年

譬如童子:這就好像一個小孩子似的。幼稚無識:在年幼的時候,沒有什麼知識,捨父逃逝,遠到他土:這個「捨」是捨棄、離開,離開他父親,跑了!為什麼離開 他父親呢?就因為小孩子不懂事情,所以就跑了,到其他遠的國家去了。周流諸國,五十餘年:從這一個國流浪到那一國去,從那一國又流浪到另一國;就像流水似 的,從這個河流到那個江裏去,從那個江又流到另個海裏去,這麼流。「周」是周遍,他所有的國家都到過了,走了五十多年。這「五十餘年」就是表示六道。本來 「五十」說的五道,因為修羅在每一道裏都有,所以這兒沒有修羅;就說是「五道」,有天道、人道、地獄、餓鬼、畜生,這五道,其實還是六道。

2 頌求子中止

其父憂念 四方推求 求之既疲 頓止一城
造立舍宅 五欲自娛 其家巨富 多諸金銀
硨磲瑪瑙 真珠琉璃 象馬牛羊 輦輿車乘
田業僮僕 人民眾多 出入息利 乃遍他國
商估賈人 無處不有 千萬億眾 圍繞恭敬
常為王者 之所愛念 群臣豪族 皆共宗重
以諸緣故 往來者眾 豪富如是 有大力勢

其父憂念,四方推求:他的父親生了一個兒子,本來預備養老來著的;現在這兒子跑了,他 就憂愁了、想念了,所以到各處去找。憂愁得一天比一天就老了,想念得一天比一天面上就有皺紋了,這是父母憂心子女的表現。這一些聲聞人,就好像小孩子,離 開佛跑到外邊去;佛就想要度這一些聲聞人,於是各處找所應度的眾生,所以這也就好像其父憂念似的。求之既疲,頓止一城:因為各處去遊走找兒子,尋找的時間 久了,也疲倦了,所以停留在一個城裏邊;這就表示佛各處找眾生來度,到娑婆世界就頓止了。

造立舍宅:在這城裏邊就建造很多的房子。五欲自娛:五欲,是財、色、名、食、睡,這是地獄五條根。說是佛也談五欲,以五欲自娛嗎?不是的。這「五欲」是譬 喻眾生在五道裏頭;佛要度這五道的眾生都成佛,所以就好像以五欲自娛似的。你不要有誤會,說釋迦牟尼佛都要著住到五欲上,那我為什麼要離開這五欲呢?

其家巨富:佛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巨富的人。多諸金銀、硨磲、瑪瑙、真珠、琉璃:很多的金銀,有硨磲、瑪瑙、真珠、琉璃的寶貝,有多少?沒有數量那麼 多。又有象、馬、牛、羊,輦、輿、車、乘:輦,是皇宮的車,但不是皇帝坐的,是娘娘坐的;這個「輦」大約比坐現在這種的自由車還舒服,因為它用人來抬著 的,所以也沒有顛簸的苦惱。顛簸,就是這個輦不會跳起來。中國北方的鐵車有一礅,車往前就一顛一顛的,人坐在裏面,覺得很不舒服,把你屁股都礅得直痛,比 坐禪還痛得厲害;這個輦,沒有這種的毛病。「龍車鳳輦」,皇帝坐的就叫「車」,娘娘坐的就叫「輦」。輿,也是個車的名字。車,就一般的車。

乘,四匹馬拉的一輛車,叫「一乘車」。這個大富長者,輦輿車乘都很多,因為他有錢,所以什麼都有。

田業、僮僕,人民眾多:有田產,又有僮僕;所有的人民,也都非常之多。出入息利,乃遍他國:他的錢,出入的財產,在其他的國家也都有。商估賈人,無處不 有:商,是走路做生意的,這叫「行商」;賈,讀成「古」音,是「坐賈」,坐那地方做生意的賈人。這行商坐賈的生意人,所有的地方都有。千萬億眾,圍繞恭 敬:有千萬億這麼多人,圍繞恭敬。常為王者,之所愛念:常常為其他的國王之所愛念;就很愛念他。群臣豪族,皆共宗重:大臣和豪族,大家都共同來恭敬他,來 崇拜他。以諸緣故,往來者眾:以這種種因緣的緣故,所以來往的人,都非常多。豪富如是,有大力勢:他的豪富是這樣子,還有大勢力。

這一段偈頌,大意就是說:佛具足諸法,所以佛是諸法中王;佛有種種的法寶,所以一切的大菩薩、聲聞、羅漢都恭敬圍繞他,佛的地位是最尊貴的。又有十方諸佛也都來擁護這位佛,十方的菩薩也都來護持道場,所以佛轉無上的妙法輪,來教化無邊的眾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澄德 的頭像
    澄德

    福善書院

    澄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