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頌諸子索車喻

爾時諸子 知父安坐 皆詣父所 而白父言
願賜我等 三種寶車 如前所許 諸子出來
當以三車 隨汝所欲 今正是時 惟垂給與

這一班小孩子,從火宅跑出來之後,也沒有回頭看看這個火宅,這火著的是怎麼樣子?第一件事,就向他父親提出來要求,就要這個車。因為他父親說是有車在門外邊,他們到門外邊也沒有看見車,所以就向他父親提出來要車。

爾時諸子:當爾之時,這一切小孩子,知父安坐:他們看見父親安坐師子座,在那兒端然正坐,這正是好的機會。什麼好的機會呢?要車的機會!正應該是這個時 候。因為看他父親在那兒坐著也很高興,很歡喜的;這小孩子看見父親這樣歡喜,於是就向父親要車,要這羊車、鹿車、牛車。這是比喻什麼?比喻正是要說《法華 經》這大乘法的時候;這一切眾生,就都希望得到大乘法。皆詣父所:皆,就是完全;「詣」就當「到」字講。這些小孩子看見父親在那兒坐著,於是就都到父親面 前去,想領這個車。「咸以恭敬心,皆來至佛所」,那麼一切的眾生都以最恭敬的心,到佛的地方來了。這「皆詣父所」,就是都到佛的地方。

而白父言,願賜我等,三種寶車:這些小孩子就對父親講,你頭先說有三種的車,有小的、有中等的、有大車;現在我們出來,就是想要這個車。如前所許:就像你以前答應我們的。這「如前所許」是什麼呢?

就是說這些個人的執著還沒有斷,執著以前所說的小乘法、中乘法,而懷疑現在所說的大乘法,這叫「執昔而疑今」;執著以前所學的東西,所以對於現在所說的大 乘法,生了一種懷疑。佛當時住世說法那麼久,最後說《法華經》;這一些弟子,在心裏邊都生出懷疑,沒有表現出來。以佛這種的威德,一般的眾生還生一種懷 疑;難怪現在我給你們說《法華經》,說了也不信,馬馬虎虎的,覺得或者是有點意思,所以就聽一聽。本來認為這佛法不知道是真的、是假的?但是又有這麼多的 道理講;所以這就是有一半信心、又有一半的疑惑心,將信將疑。

各位!你們所以與法得不到相應分,也就是因為這一點:沒有能真正的深入,沒有真正生出信心。真正生出信心的人,要把自己以往的知見完全改變了它;如果不改 變以前的知見,還是用以前那種邪知、邪見,那你不要說學這一生的佛法,你就是生生世世學佛法,也不會明白佛法的。所以你學佛法,必須要生出一種真正的信 心。

諸子出來:這些小孩子都從火宅出來了,當以三車:這「出來,當以三車」,就是應該以三乘法來給眾生。隨汝所欲:佛以前曾經說這種三乘法,隨個人的歡喜就能 得到證果;聲聞、緣覺、菩薩,你願意證什麼果都可以。現在在這法華會上,又說三乘法都是方便法;這三乘既然是方便法門,那麼現在一定還另有一種大乘的法, 應該賜給眾生。今正是時,惟垂給與:所以才說現在正是我們想要修習大乘法的時候,所有的眾生都希望佛以大乘的佛法來教化眾生。

3 頌等賜諸子大車喻

長者大富 庫藏眾多 金銀琉璃 硨磲瑪瑙
以眾寶物 造諸大車 莊校嚴飾 周匝欄楯
四面懸鈴 金繩交絡 真珠羅網 張施其上
金華諸瓔 處處垂下 眾綵雜飾 周匝圍繞
柔軟繒纊 以為茵蓐 上妙細氎 價值千億
鮮白淨潔 以覆其上 有大白牛 肥壯多力
形體姝好 以駕寶車 多諸儐從 而侍衛之
以是妙車 等賜諸子

長者大富:什麼叫「長者大富」呢?因為佛是世界上最尊、最貴、最富有的一個人而成的佛。他尊,是貴為天子──尊貴可以做天子。他富,富有四海,在印度他可 以做國王;那麼出世,他修行,得到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所謂「三覺圓、萬德備」,所以說是富有。

庫藏眾多:「庫」是倉庫,是用來裝寶物的房子。「藏」就是把它藏起來;收起來它,不要叫人看見。庫,是可以看見的;藏,是藏到地裏邊,這謂之「寶藏」;就 把所有的珠寶,都藏到地裏頭了,這叫藏。這「庫」就譬喻我們的六根。我們這六根裏邊,藏著如來藏性,也就是佛性;佛性在六根門頭就顯現這種寶貴的覺性。這 個「藏」就譬喻「萬行」,萬行都如寶藏一樣。這六根也可以說是六度;以六度的法,來莊嚴萬行的果德。所以說每一個度裏邊也具足萬行,每一個行裏邊也具足六 度,萬行都是有連帶關係。一切的法裏頭,也具足一切行;一切行裏邊,也具足一切法。這是法也無量,行也無量。無量行來修無量法,無量法來成就無量行,所以 六度萬行,這表示「庫藏眾多」。

金、銀、琉璃、硨磲、瑪瑙:金就是金子,銀就是銀子,硨磲是一種石,瑪瑙是一種海底的寶貝。這四種的寶貝,是世界上最值錢的寶貝,這就是譬喻佛的四種智 慧;這四種的智慧,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是無價的珍寶。四種智慧就是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以眾寶物,造諸大車:這世界上,不止這四種寶物,還有其他寶貴的東西很多很多的;很多,所以佛所有的法,不僅僅四種的智慧,而且有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 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八正道,這很多很多的。以這種種的法門,來造成一個大乘的法;這大乘佛法、大乘佛乘,是由一切法所成就的,所以說「以眾寶物,造 諸大車」,造成的這輛大車。

莊校嚴飾:莊,是莊嚴;校,是互相鉤連著。嚴飾,那麼看著很美麗的。這就是佛這大乘法照天照地,所以好像莊校嚴飾,在這世界上是最美麗的。周匝欄楯:在這 輛車周圍又有欄杆,這欄杆也是裝飾這大車的一種美麗的表現。四面懸鈴:四面懸鈴鐺。金繩交絡:這金繩也可以說是金鏈,用金子造的一條繩子,就是互相連貫起 來,把它織成一個羅網。

這個「周匝欄楯」是譬喻陀羅尼。陀羅尼是梵語,翻譯為總持。總,是總一切法;持,是持無量義。總一切法,是大乘、小乘都包括在內了;持無量義,這所有一切 法之中,就有無量義,這無量義也都在這裏邊包括了。所以這叫總持,因為陀羅尼能以奉行眾善、遮持諸惡,把一切惡都可以遮蓋住了。這個「周匝欄楯」,也就譬 喻總持法。這「四面懸鈴」,是譬喻四無礙辯;「金繩交絡」,譬喻四弘誓願。這四弘誓願,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 願成。這四弘誓願,一切諸佛、一切菩薩、一切聲聞、緣覺,都在這四弘誓願裏頭包括著。

第一,眾生無邊誓願度。所以你不是唸一唸「眾生無邊誓願度」就可以了,要怎麼樣子呢?要自己迴光返照。想一想我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度了沒度呢?我如果度 了,又要沒有度。為什麼?如來度一切眾生,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說那我度了,像沒有度似的;我沒有度,也像度了是一樣的嘛!這又不同了。你可以度了眾 生,而不執著度眾生的相,你把它再放下,可以;但是你不可以沒有度,你就說你度了,不可以這樣說。你度了,可以說是沒有度,你不執著。你沒有度,說我已經 度了,不可以這麼樣說的。所以佛令一切眾生得到滅度,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佛是成佛了,度了眾生,還說自己沒有度眾生;我們現在沒有成佛,沒有度眾生, 不可以說是已經度了眾生。

什麼叫眾生?就是眾緣和合而生,由種種的因緣,幫助他生出來的。有多少的因緣?有十二種的因緣;這十二種的因緣,都是幫助你生的。這十二種因緣,就是無明 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有這麼多的因緣,所以叫眾生。眾生,不單單說人是眾 生;就是最小的螞蟻、蚊蟲,乃至於那種種的細菌都是眾生之一。既然是這樣子,我們不要向外去找眾生來度;就是我們自性裏邊,這眾生也就無量無邊;就是在我 們每一個人的身體裏邊,也就有無量無邊的眾生。

現在科學這麼樣進步,醫學這樣的發達,可以證明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大的蟲子。在這大的蟲子身上,就有很多很多小的蟲子。有多少呢?這可沒有任何的科學和醫 學證明得出來;因為沒有數目。在我們血裏,也不知道有多少蟲子;在我們肉裏邊,也不知道有多少蟲子;在我們五臟六腑裏邊,都有很多很多的眾生。因為我們吃 的是眾生。吃的什麼眾生?吃豬肉,就是豬的眾生;吃牛肉,就是牛的眾生;吃羊肉,就是羊肉的眾生;吃魚肉,就是魚肉的眾生;吃雞肉、鴨肉、種種的肉,就有 這種種的眾生。你在吃肉的時候,你不知道在這個肉裏邊,就含藏著牠這種眾生的菌;所以你吃了牠,就有這種的種子到你身上了。你吃哪一類的眾生多,哪一類的 種子也就多;哪一類的種子多,很容易和哪一類的眾生,就作為一家人了,和牠成結為眷屬。因為你和牠的因緣太深、太深了,所以就不能和牠離開;於是你吃豬肉 吃得多了,就有機會變成豬;吃牛肉吃得多,就有機會變成牛。

吃米,是不是有機會變成穀子呢?米是個無情的,眾生的生命是有情的。你要是吃有情的眾生,就會變成有情的眾生;你若吃無情的,這不單不會去變米、變草、變菜,而且它還是真正幫助你法身慧命的。所以你不要擔心吃米會變成米,這不會的。

那麼吃其他眾生,怎麼就會變其他眾生了?其他眾生是有氣血的,有氣血,就氣和氣合、血與血合;你多了,就變成那一類了。所以說度眾生,你要是不吃哪一類的 眾生,就是度了哪一類的眾生了。你不吃牛,就把牛的眾生度了;你不吃羊,就把羊的眾生度了;你不吃豬,就把豬的眾生度了。「度」,就是把牠這個輪迴給停止 了,度過苦海,令牠登到涅槃的彼岸了。「法師!你講這個,我真不相信!怎麼不吃什麼,就把什麼度了呢?我不吃,旁人還吃呢!那怎麼可以把牠度了?」你現在 就管你自己!旁人是沒有明白,你是已經明白了。沒有明白的人,就做糊塗事;明白的人,就不應該做糊塗的事,所以你不要管旁人。

談到這個問題上,從前有個吃肉的人,他死後就到閻羅王那兒去了。到閻羅王那兒,他在生前所吃的豬肉、羊肉、牛肉,這一些個眾生就到那個地方和他算帳去。

豬說:「這個人在生的時候,吃了我一磅肉。」羊就說吃牠兩磅,牛就說吃牠三磅,雞說:「他不只吃我一磅、兩磅、三磅,他把我整個身體都給吃了!我現在要吃他!」

這個人自我辯護,就對閻羅王講道理說:「我吃這個肉,我本來不想吃,但是街上有賣的。他賣,我就買來吃囉!這個罪,是賣肉應該有的;我這個吃肉的,不應該有罪。」

閻羅王就把賣肉的又傳來了,「你是賣肉的嗎?你賣肉是有罪的!」

賣肉的人說:「我是賣肉的,可是他若不買,我怎麼會賣呢?我賣肉的原因,就因為他要買肉,所以我才賣。」

買肉的人說:「那他若不賣,我怎麼會買呢?」

賣肉這個人和買肉這個人就說:「這個也不怪你、也不怪我,我賣你就買,你買我就賣;那我們兩個人都沒有殺豬,這是殺豬的人才犯罪。」

於是就把殺豬的人也給提出來了!閻羅王就問他說:「你是殺豬的,你這個罪很大啊!」

殺豬的說:「不錯!我是殺豬的。他若不吃,我怎麼會殺呢?」

這買肉的就說:「你不賣,我不買。」

殺豬的就說:「你若不吃,我也不宰。」究竟這是怪誰?

你說這糊塗官司,閻羅王都沒有法子判定了,斷不清楚。各講各的道理,吃的就說因為有賣,我才買來吃;那賣的說,因為有宰豬的,我才來賣;宰豬的人說,如果沒有人吃,我怎麼會宰呢?每一個人都有道理,可是這都是造罪業的道理。

閻羅王一聽,說:「好!那麼一推六二五,你吃牠一磅的豬肉,你去做豬,還牠一磅豬肉;吃牠兩磅羊肉,你去做羊的時候,還牠兩磅羊肉;你吃牛肉三磅,也就還 牠三磅;你吃這整個的雞,等你做雞的時候,也就被他吃了!這個是最公平的。」三個一想,也只可以這麼辦了;所以這個官司就算完結。

你看!吃哪一類眾生,就和哪一類眾生結下緣,就有這種因緣了。又有幾句話:

肉字裏邊兩個人,裏邊罩著外邊人;
眾生還吃眾生肉,仔細思量人吃人。

那個「肉」字裏邊是有兩個「人」字,裏邊罩著外邊的人;眾生還吃眾生肉,仔細思量是人吃人啊!人吃豬,豬吃人。

《楞嚴經》上不說「羊復為人」?羊既然可以為人,豬也可以為人,牛也可以為人;不過,你沒有得到天眼通,看不清楚,你就認為豬就是豬、羊就是羊、牛就是 牛。等時間一轉變,一眨眼的時候,就好像變戲法似,身體都變了,靈性也就都搬家了!由人身上的這個靈性就搬到豬身上去了;豬身上,又搬到牛身上去了;互相 遷移,互相搬家。搬來搬去,也不知道究竟要到什麼地方去?你說危險不危險?所以度眾生,就要先和眾生來脫離關係;你不吃什麼,就把什麼眾生度了。四弘誓願 裏邊,講「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自性裏邊有無量無邊的眾生;你先把自性的眾生度了,然後才能度外邊的眾生。你裏邊的眾生沒有度完,外邊眾生也是度不盡 的。你雖然度眾生而又不要執著這種度生之相,要「度生離相」,度眾生而無度眾生之相。

第二,煩惱無盡誓願斷。我們的煩惱,想不生,它又生,想不起煩惱,煩惱又來了;在不知不覺,無明會現出來。講《心經》講到二十種的「隨煩惱」,無緣無故, 煩惱就生出來了,這叫「煩惱無盡」,沒有窮盡的;所以要誓願斷。我們所用的錢,若像煩惱那麼多就好了!隨時用、隨時有,也不必去做工。可惜所用的錢就沒有 煩惱那麼多!煩惱無盡,我們所用的錢都有盡的;你一用,它就了了,就沒有了。可是有人認為煩惱是最好的,發起脾氣來,他認為比吃一頓餃子總好得多。這奇怪 不奇怪?生起煩惱,把自己的功德法財都給燒去;所以佛教一切眾生,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要斷的。

第三,法門無量誓願學。你去年學《楞嚴經》,今年又學《法華經》、《心經》、《金剛經》、《地藏經》這麼多經,現在又講《華嚴經》。每一部經有每一部經的 道理,你說這個道理有多少?有恆河沙數那麼多,有微塵那麼多!你看,《華嚴經》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那麼多的品。微塵數倒是多少啊?就是微塵那麼多;你 若能數過來微塵數是多少就是多少,數不過來也不要問我,因為我和你也是一樣的。這是法門,大乘法、小乘法,四諦法、六度法、十二因緣法、三十七道品法,這 多少法啊?八萬四千法門。我們一天學一種法門,就要學八萬四千天。我們的壽命有多少天呢?一年三百六十天,十年就三千六百天,一百年才三萬六千天;那麼學 不完,就死了。學東西、學智慧、學知識,怎麼能學得完?學不完!學不完,就不要學了吧?學不完,也要學!你若不學,根本你就一個也不懂,所以要學。

這個世界上,文字有多少種類?每一個國家,有每一個國家的文字;每一個國家,有每一個國家的語言。譬如某一個人,在大學裏得到一個語言的博士;你就得到一 個語言的博士,最多你學到三十國的文字、或者四十國、或者五十個國的文字,還有一百多國家的文字!你得到一個語言的博士,也不過就幾十國,沒有完全都學通 了;你說,世界哪一個人,說全世界的語言他都會、他都明白?沒有這麼一個人!不要說旁的,就是一個語言的問題就這麼困難,何況文字呢!每一個國家,有它每 一個國家的文字;這文字也千變萬化,都是不容易學的。所以莊子才說:「吾生亦有涯,而知也無涯」,我這個生命,有一個邊涯、段落,不是沒有完的,是有完的 時候;可是知識是沒有邊際的──他這個「知」是個知識,不能當智慧講;知識沒有邊涯的,你以有限的年齡,來學無窮的知識,根本就達不到目的,所以說「殆而 已矣」!

我們現在學佛法的人,學一點,還有很多,學一點,還有很多。我告訴你們,為什麼要打坐呢?也就是學我們本有的經典,本身的智慧。本身自性裏邊,有無量的經 典,有無量的智慧,有無量的法門,八萬四千法門都在自性裏頭包著呢!不過你這個自性,你不會利用它,你盡向外邊去找,不知道迴光返照;所以講《心經》的時 候,不說「迴光返照觀自在」?你觀看你自己這個「自在」,看你自在、不自在?你若自在了,就會生出深般若,照見五蘊皆空了。「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 蘊皆空」,把五蘊照空了,其餘的法也都了了!所以你天天要靜坐一個時候,這就是迴光返照。那麼勤學法門,又要勤修法門,又要修;不是學完了,就放到一邊 去,不管它了!你會了一個法門,就要照著修行;依法而修,這叫「法門無量誓願學」。

第四,佛道無上誓願成。這世界上任何的事情,也沒有成佛最高尚了。成佛,這世間、出世間最尊最貴的,所以說「世尊」是世、出世之尊。成佛了,那才是一個究 竟的歸依處、歸宿。你沒有成佛,在這九法界裏都是糊塗人;你成佛之後,才是一個真明白人。所以才說「佛道無上誓願成」,我發誓願一定要成佛;不單我成佛, 而且我還要度一切眾生皆共成佛道。

這四弘誓願是多偉大!「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這不是叫人家斷煩惱,說:「你學佛法,有這麼多煩惱,你還發這麼大脾氣!你這學佛法,學到什麼地方去了?」不是去管人家的,你管你自己。

學佛法的人,就是照顧自己;你自己管自己,不要去管人家的閒事。所謂「他不好,他不對,他的冤孽他的罪」,你不要到他那個不好的公司,去參加一個股份。你 知道他沒有賺錢,為什麼你還要去虧本?你還去做這不賺錢的生意!你看見人家有煩惱,就應該想這煩惱是不好的,應該斷了它。不要看見人家衣服:「哦!你那衣 服那麼髒!」但是沒有看見自己的衣服更髒;盡給人家去洗衣服,把自己就忘了。所以「佛道無上誓願成」,你要自己給自己洗一洗你那個心,洗心滌慮,把你的妄 想都掃出去;不要叫那妄想,盡在自己的心裏頭跑來跑去的。

什麼叫「妄想」呢?凡是你所不願意的,這都是煩惱妄想;凡是你所願意的,這是快樂的妄想。這一些個妄想,不是願意、就是不願意,願意也是妄想,不願意也是 妄想,那怎麼辦呢?怎麼辦?放下嘛!你若放下,也沒有願意,也沒有不願意,這就是中道了義。也不生煩惱,也不生憂愁,也不要好像發顛狂了,跑到跳舞廳去跳 舞,這是一種狂的快樂,又是不合乎中道了。天天這麼平平穩穩地守住中道,有一天你就開悟;開悟,就會成佛了!這是「佛道無上誓願成」。四弘誓願是最要緊 的,所以說是「寶繩交絡」,好像用金子造的繩這麼互相連結起來。四弘誓願,你要勤修,不要忘了它!時時都要本著四弘誓願去修行。

真珠羅網:用金繩織成羅網,你說這個網值錢不值錢?這是表示什麼呢?表示佛的慈悲;言其慈悲的門非常之多,是無量無邊的,就好像網孔一樣。這個羅網的孔很 多,以前不講過大梵天王那個網羅幢嗎?這個羅網,和那個是差不多的;在每一個網孔裏,鑲著一粒珍珠,珍珠就放光;這一個光就照著那個光,那個光又反射照這 個光,互相輝映、互相照耀。這種光,就表示佛的智慧。佛是慈悲門多,智慧也是一樣多,所以這「金繩交絡,真珠羅網」,就譬喻佛的慈悲和智慧。張施其上:這 也就是譬喻佛大慈悲覆護一切眾生,所以叫「張施其上」。

金華諸瓔:是譬喻四攝神通。這四種攝的力量,要看你怎麼樣子做;你往真了做,就力量大一點;你做得不太真,力量就小一點。四攝法,也就是四種的力量。什麼四種力量呢?

第一種攝法,就是布施。你布施的力量要做到真誠,不是出於勉強。為什麼要布施?因為一切眾生都有一種貪心,所謂「欲令入佛智,先以欲鉤牽」。你想叫他得到 佛的智慧,先一定要給他一點好處;這個「欲鉤」就是給他所願意的。你給他所願意的什麼,就要作布施;所以行菩薩道的人,就要作布施。布施什麼呢?什麼都要 布施。有人要你的頭,你把頭布施給他;有人要你的手,把手布施給他;有人要你的頭、目、腦、髓,都發一種布施心去。這種布施心,就要先沒有「我」。為什麼 你能布施呢?你沒有「我」,就可以做布施。你若一有了「我」,「啊?給他?我布施給人家,我自己怎麼辦呢?」那麼就不能布施了。要把「我」忘了,忘人、無 我,我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應該行布施;菩薩發心,要行大布施。

第二種攝法,就是「愛語」。就是說出來的話,令人人都歡喜聽,誰聽見這個話,誰就非常開心的;開心,就是很快樂的。不是說出來一句話,好像放槍的子彈,比 子彈都厲害;說出一句話,比刀都鋒利,把人割得周身都痛了!這就不是愛語。說出來話,令人人都歡喜聽,這是愛語;愛一切的人,令一切人都歡喜,這叫「菩薩 有一種愛語」。切記不要說出話,令人生煩惱;令人生煩惱,那就不是愛語,而是變成恨語了!說出一句話,人家就恨你,說你真討厭!怎麼講這個話!你前邊走, 人家在後邊就用手指頭指你說:「這個人,真不會講話!」這就不能做菩薩了。做菩薩,要令人家歡喜,無論任何人,一見著你都高興;菩薩行菩薩道,對一切眾生 都有緣。

第三種攝法,就是「利行」,就是去利益人,行利益人的事情。

第四種攝法,就是「同事」。你就想要度某一種人,你先一定要和他做一個好的朋友,令他歡喜,那麼慢慢可以把他度了!

處處垂下:到什麼地方都垂下來,就表示無所不度。到所有的地方,都來行這種四攝法,行這種菩薩道,這叫處處垂下。

眾綵雜飾:眾,就是很多;綵,是有彩色,就是很多的顏色聚集到一起;雜飾,來裝飾這個車。周匝圍繞:在這輛車上這種的莊嚴,都非常的美妙。柔軟繒纊:這也 就是前邊在長行說的「綩綖」兩個字,所以「柔軟」。柔軟,就是很柔軟;繒纊,就是這種的綢子和緞子。以為茵蓐:以這柔軟的綢子和緞子,來當作這個褥子。

上妙細氎,價值千億:最好的這種毯子,很值錢的。這是說的什麼?這是譬喻我們用這種觀照的智慧來修行,得到一切的禪。鮮白淨潔:沒有一切惡,這叫鮮白;廣 作一切善,這也叫鮮白。淨潔,也就是很乾淨、潔白。鮮白淨潔,就是守戒律,不犯戒;你如果犯戒了,就談不到鮮白淨潔了。所以你要首先修戒律,你戒律精嚴, 不犯你所受的戒。以覆其上:這表示你修行,在你修行的行門裏,是應該先要守戒律的。

有大白牛:大白牛,就是譬喻無漏的智慧。我們人,哪一個人能無漏了,哪一個人就有大白牛了!就有大白牛的智慧了!肥壯多力,形體姝好:這是譬喻我們心能具足一切萬法。以駕寶車:用大白牛駕這個寶車;這是譬喻以無漏的智慧,來修大乘的佛法。

多諸儐從:雖然修大乘佛法,可是也要有方便的法門;這就是譬喻方便波羅蜜。這方便法,正是幫助大乘法的;這就是說你修行,雖然修無漏的智慧,也還要用很多 很多其他各種的方法來幫助。你修無漏的智慧,你有貪心,也就有漏了;你有瞋心,也就有漏了;你有癡心,也就有漏了;你有慢心、有疑心、有邪見,也就有漏 了。你想修無漏的智慧,必須要把貪、瞋、癡、慢、疑、邪見都去盡了;這方便法門,把你種種的毛病先要去了,然後才能得到這無漏的智慧。所以「多諸儐從」就 是前邊那個「僕從」,這「僕從」就是方便波羅蜜。外道和二乘都是用這方便法。「儐從」譬喻果地的神通,證果了,有神通了;有神通,就有一種妙用,能役使遂 意;你想做什麼,就遂心如意。而侍衛之:侍衛之,就是保護你、幫助你。

以是妙車,等賜諸子:長者以這種最寶貴、最微妙的車,來送給這所有的小孩子。這就是譬喻佛用大乘的法,來教化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依大乘法修行,將來得證佛果。

4 頌諸子得車歡喜喻

諸子是時 歡喜踊躍 乘是寶車 遊於四方
嬉戲快樂 自在無礙

諸子是時,歡喜踊躍:這一些小孩子,在得著寶車的時候,都非常地高興,歡喜得跳起來。乘是寶車,遊於四方:於是就都坐到這寶車上,到所有的地方去教化眾 生,各處去遊玩。嬉戲快樂:坐在這車上,好像非常好玩似的,非常快樂。自在無礙:都得到自在無礙的境界。

這就是說的我們眾生得到大乘法,知道大乘的境界不可思議、妙不可言,所以歡喜踊躍了。「乘是寶車」,就是依照大乘法來修行,「遊於四方」,到所有的佛法裏 邊去,把所有佛法都通了;譬如四諦法、六度法、十二因緣法,種種的佛法都瞭解了。也修四無量心、四無礙辯,也有四念處、四正勤,什麼法都具足了。在這大乘 法裏邊,具足一切法,三十七道品等;你所有的法都具足了,所以在這裏頭好像好好玩似的。

「嬉戲快樂」,一天到晚,以這個法來作為自己的精神食糧。「自在無礙」,覺得特別的快樂,特別的沒有障礙了。

2 頌法合 分二 K1 頌合總喻 K2 頌合別喻
今K1

告舍利弗 我亦如是 眾聖中尊 世間之父
一切眾生 皆是吾子 深著世樂 無有慧心
三界無安 猶如火宅 眾苦充滿 甚可怖畏
常有生老 病死憂患 如是等火 熾然不息

告舍利弗:佛就告訴舍利弗,我亦如是:我,就是佛、世尊。我也就像這個火宅中的長者一樣。眾聖中尊:我是一切聖賢裏邊,最尊貴、最高的。世間之父:我是世 間所有眾生的父親。一切眾生,皆是吾子:所有的眾生,也都是我的兒子。可是這一些個兒子,深著世樂:他們現在都執著這世間的快樂,都是認苦為樂了。無有慧 心:沒有智慧的思想。三界無安:他不知道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裏邊,沒有一個是安樂的地方;猶如火宅:就好像火宅一樣的。眾苦充滿,甚可怖畏:所有這 三苦、八苦、無量諸苦,都充滿這三界,這是非常可怕的。可怕什麼呢?很容易就墮落到三惡道裏邊去了。常有生、老、病、死:常有生、老、病、死苦。

我們不要以為我們做人,這就很快樂的。你生的時候,就很苦。小孩子一出生,不就哭起來了?那哭的聲音是說「苦哇!苦哇!苦哇!」就叫起苦來了。可是苦,誰 叫你來的?你自己無緣無故造了業,就跑到這個地方來了。生了是苦,好像生龜脫殼似的,像烏龜,把蓋子給活揭下來。死的時候,就像活牛剝皮一樣。你到老的時 候,所有的眼睛、耳朵都不幫忙了,你就有醫生,也沒有法子叫你永遠不死。醫生也不過是治療這個皮毛,根本也不會叫你不老;你到死的時候,他也沒有方法說是 打個什麼藥針,一定叫你不會死的。為什麼要這麼多醫生呢?這些醫生都是治不能死的病;不死的病,他可以治;死的病,沒有任何的醫生能治的。是這個病應該好 的,他可以治好;不應該好的,都死了。如果死的病可以治好,世界上不應該有死人;到老的時候,還是一樣死。為什麼這個世界還要醫生呢?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回事嘛!真的、假的,假的、真的,真真假、假假真,在裏邊這麼混合著。你一定說是怎麼樣,怎麼樣也不怎麼樣;你一定說不怎麼樣,不怎麼樣 也怎麼樣。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回事!所以說,一定要死的人,沒有哪一個醫生可以把他治活了的。說現在可以換心,可以換什麼;你換來換去,將來還是死的,不 會永遠都存在的。若有這麼一個方法,可以治得人不死,那這個世界就沒有了!人若不死,世界也沒有了;為什麼?留這麼多人在世上,你說這些人在什麼地方住? 除非開闢虛空,作第二個住所,但是這不容易的。所以我認為,人若都不死,就都死了!

憂患:這一些個憂患。如是等火:像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這麼多的苦,熾然不息:熾燃,就著得越著越旺,越燒火頭越大; 所以前邊不說「綩綖不斷」嗎?這也就是這個眾生的業,一天比一天就增加,所以三界這火,一天比一天著得也高。不息,沒有熄的時候。

我講經,方才我講的道理,是真的。你想一想,哪一個人,會永遠不死呢?沒有的。

2 頌合別喻 分四
1 頌合長者見火喻 L2 頌合捨几用車喻 L3 頌合等賜大車喻 L4 頌合無虛妄喻
今L1

如來已離 三界火宅 寂然閒居 安處林野
今此三界 皆是我有 其中眾生 悉是吾子
而今此處 多諸患難 唯我一人 能為救護

如來已離,三界火宅:佛已經離開這燒得這樣旺盛的火宅──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火宅。寂然閒居:寂然,是非常的寂靜;佛是無所事事,悠閒自在,也不需要去勞動,在那兒住著。安處林野:在這個好像世外桃源的林野之中修行,清靜快樂。

今此三界,皆是我有:我雖然出了三界火宅,但是現在這三界都是屬於佛的,所以說「屬於一人」嘛!都是佛所有的。其中眾生,悉是吾子:在這三界裏邊,所有眾 生都是我的兒子。而今此處,多諸患難:現在在這三界裏邊,這麼多的禍、憂患和困難的事情,這麼樣危險!這麼多的毒蟲、猛獸!唯我一人,能為救護:只有我這 世尊,才能救護這一切的眾生。

佛說我們一切眾生,都是佛的兒子;可是有的眾生,就不認爸爸,就謗佛、謗法、謗僧;你說,這是不是忤逆不孝的兒子?「佛說我們是他的兒子,這也不一定是這 樣子!」那麼佛不是你的父親,究竟誰是你的父親呢?說我有父親,不需要再多一個父親。你那個父親是世間的,由業報所生的父親;佛是出世間清淨大慈悲父,是 一個清淨無染的一個父親──你若能認識你這個父親,將來你也就得到清淨無染污了,沒有這麼多的垢穢了。所以我們自己不要跑到外邊來,連自己的父親都不認 了!《法華經》後邊會講到,說窮子跑到外邊,不認得自己的父親了。我們現在也都是窮子跑到外邊,我們父親叫我們回家裏去,但我們還說:「喔!這不是我的父 親!」不認識自己的父親了!

2 頌合捨几用車喻 分二 M1 頌合捨几 M2 頌合用車
今M1

雖復教詔 而不信受 於諸欲染 貪著深故

雖復教詔:佛雖然用種種的方法,來教化一切的眾生。而不信受:可是眾生也不生出信心來,還是像沒有聽見佛的教化時一樣的。什麼原因不相信呢?於諸欲染,貪著深故:因為這一切的眾生,對所有的欲,貪著得很深的緣故。

欲有很多種,有的人就貪到財欲上,想要得多一點的錢;有的人就貪到色欲上,歡喜得到美色;有的人就貪著到名的欲上,願意得一個好的名,願意成一個世界很有 名的人;有的人就著住到食欲上,歡喜吃好的東西。有的人就想做世界的領袖,有這種領袖的欲;有的人就歡喜做國家的元首,有這種元首的欲。國家的元首,就是 或者做皇帝,或者做總統;你看看有多少人去競選?這都是有一種元首的欲。

這種種的欲,把他智慧就給遮蓋住了;念茲在茲,就想把他所希望的這種欲成就了。念茲,念念不忘這一件事;在茲,也對這件事是特別注意的。「染」就是把智慧 給遮蓋了。有這種種的欲,就沒有真正的智慧了;沒有真正智慧,就會做出糊塗事情來,盡做出一些愚癡的事。又因為著住到欲上,所以說「貪著深故」,他貪著世 間的名、利益、色、食,這種種的問題,和做領袖這種的欲,就把人的頭腦給支配昏了;支配昏了,佛對他說法,他也就不相信了。好像一般人吃迷魂藥,這也是一 種欲,他吃得把這個理智、這種真正的智慧、真正的理性都失去了,天天都在醉生夢死裏邊過生活;好像喝酒喝醉了,又好像作夢似,究竟做什麼事情,連他自己都 不知道!這都是被這個「染」、這個「欲」所遮蓋住了,所以智慧也就不現前了。

2 頌合用車

以是方便 為說三乘 令諸眾生 知三界苦
開示演說 出世間道 是諸子等 若心決定
具足三明 及六神通 有得緣覺 不退菩薩

以是方便,為說三乘:佛因為眾生著住到欲染上太深,所以不得不把真實的法收起來,而說方便權巧的法門,就為說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這三乘,這叫「捨經用權」。經,就是「經常之法」;捨經常不變的法,而用權巧方便的法門;用權智,而不用實智。

方才所說這一些個青年人,都用迷魂藥吃得迷迷糊糊,以為這就到了虛空裏。有的人到這兒來對我講,說他到過虛空;你說這愚癡不愚癡?他還說有個師父幫他證明,說他已經得到虛空了。這簡直的真是像我以前講的:

懵懂傳懵懂,一傳兩不懂;
師父下地獄,徒弟往裏拱。

到虛空,並不需要吃什麼藥;你吃什麼藥到虛空,若沒有那個藥,又不空了。究竟這是空、是沒有空呢?這根本就是自己欺騙自己,自己頭腦太愚癡!這一類的人, 你對他講:「你沒有到虛空裏!」他不相信的。那一個懵懂的師父說:「你是到虛空裏了!」他相信了。你說,這可憐不可憐?這真正所謂「拿著糞,給他油餅,他 也不換」;拿著糞要吃,說這個糞比什麼都香,就是這一類的人!你說這個人是聰明、是糊塗?不是我比喻這個例子太過,這個比那個還厲害!因為他根本就把人性 都沒有了!他不知道做人應該有真正的智慧,他信這種虛妄不實的境界。這是太可憐的!

所以佛遇著這一些個人,沒有辦法了;就說:「我現在有比你吃的藥還妙的,你不單吃了可以到虛空,不吃就回來了;你若聽我的話、信我的法,你永遠在虛空裏, 不會回來了。」這些貪著染污法的眾生,就相信了,相信佛說的四諦法,相信佛說的十二因緣法,相信佛說的六度萬行法,都相信了!所以佛為說三乘。

令諸眾生,知三界苦:佛要使令一切眾生,知道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都是苦的地方,沒有好的地方。開示演說,出世間道:所以就開示眾生,又給眾生演說這 出世的妙法。世間,有「器世間」、「有情世間、「正覺世間」。器世間,就是眾生的依報;有情世間,就是所有的眾生;正覺世間,就是有佛的時候。那麼這個世 間法、出世間法,也就是世、出世間法,都是佛所說的。

是諸子等,若心決定:這所有的眾生,假設他的心選擇決定了哪一種法。具足三明:什麼叫三明?(弟子無人回答。)啊!把「三明」都不記得,變成「三糊塗」 了!變成「三不明」了!三不明怎麼辦呢?不要擔心,不要憂愁,我現在再講給你聽,你就明白了,就不會糊塗啦!這有過去明、現在明、未來明。

(一)過去明,就是宿命明;知道前生的事情如何如何。「我前生原來是個做什麼的來著?喔!是個讀書的。得到博士學位後,讀書累得吐血死了。真可惜!剛剛得 到博士,病也來了,就死了!在死的時候,生了一個覺悟的念頭;哦!這太苦囉!我來生要學佛法,修行了。」所以今生就遇著這一個法師,來聽這個經。是這麼回 事啊!聽明白經,又出家了!這是一個。

又,「喔!原來前生我是一個放羊的,趕著一幫羊,在山上放羊。自己覺得放羊沒有什麼大意思,莫如去學佛法。殊不知也遇不著佛法,等到死了,也沒有懂佛法; 所以發願說,來生我等青年的時候,我就要遇著佛法,來聽經聞法修行。」所以今生又遇著佛法了!或者前生是個男人,歡喜女人,今生變了女人;或者前生是個女 人,今生又變成男人,這都是宿命。你明白你自己的,也明白其他的人,這就是宿命明,又叫過去明。

(二)現在明,就是漏盡明;漏盡,就是得到無漏了。聽過經的人,都會懂得這無漏;沒有聽過經的人,什麼叫無漏?我再給你們舉出一個很淺近的比方。茶杯底下 沒有窟窿,它就不漏;如果底下有個窟窿,裝茶它就漏了。我們不懂修道的人,都是有漏的;除非你修行得道了,才無漏了。把你那個漏給不漏了,這叫現在明,也 就是你真正得到智慧了。

怎麼會無漏呢?就有真正的智慧,才會無漏;怎麼會有漏?就是愚癡。什麼叫漏?你歡喜吃東西,這是漏;你歡喜喝咖啡,這是漏;男人歡喜女人,這是漏;女人歡喜男人,也是漏。那什麼是不漏啊?修行嘛!

這根本沒有第二個問題;就是第一個,就要修行!你修行,就會無漏;你不修行,就有漏。「那我寧可有漏,我也不修行!」那也最好了,你歡喜,那當然就是好了嘛!你歡喜有漏,就漏去囉!看漏到什麼地方去?

漏到豬裏邊去,漏到馬裏邊去,漏到牛裏邊去,漏到地獄裏邊去,漏到餓鬼裏邊去,隨你自己選擇這一條路。「喔!有這麼危險?」你才知道啊!可是現在才知道, 還不太晚!你還可以回頭修行,不到那些個地方去;就到佛的地方去,菩薩的地方去,聲聞、緣覺都可以,沒有什麼困難的。只要你肯修行,就會無漏了。

(三)未來明,就是天眼明,無論障內的物可以看見,障外的物也可以看見。障內的物,就是這房子裏邊的東西;房子外邊的東西,就是障外的物。不單能看障外的物,還能看天上的物,而且還能看他方世界的物。

及六神通:什麼叫六種神通?究竟這天眼、天耳,能有什麼作用?天眼通,能看見你自己身體裏邊有什麼。前邊我不說「自性眾生誓願度」?你自己身體裏邊有多少 眾生,你可以數得過來,可以看得見。我不說醫學發明數不過來嗎?你若得了天眼通,你自己可以數得過來,所以你就可以度你自己的眾生。你把你看得見的,就一 個一個度!度一個就了一個,度兩個就了兩個。一般人講天眼通,一定說看天上的東西;這不單單看天上,看你自己的肚皮裏邊,你吃多少粒米都可以數得出來。你 一天吃的什麼東西,到肚子裏頭,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都知道了,真正知道你有沒有消化力。

你若得到天耳通,不單能聽到天上人說話,也可以聽見你肚子裏邊那蟲子叫。那個小菌不是?它說話呀!甚至於聽見花和樹說話的聲音。想要把花草割下來的時候, 你若有天耳通,就聽見它們在害怕叫:「唉呀!唉呀!不得了!這會兒我要死囉!」你聽見,你可不要討厭有這麼多聲音,簡直真討厭了!你也可以不聽;你若不歡 喜聽、不歡喜看,可以的,隨你自己便的。

天眼通,比愛克斯光鏡子還照得清楚;天耳通,比醫學上用的聽診器什麼的,還聽得清楚。他心通,是在其他的人還沒有講出來的話,甚至於他自己想要說而沒有說 出來口,在肚子裏邊和心裏邊收藏著;這個時候,若有他心通的人,就可以知道他心裏想的是什麼?想要說的是什麼?起的什麼念?起了多少種的念?他的念,好像 水波浪,前念跟著後念、後念跟著前念,前念過去、後念來了,後念過去、後念又來了;這心念的什麼,他都知道。

以前有這麼一個阿羅漢,他得了六種神通,他就有他心通。他帶一個徒弟去行腳。什麼叫行腳?就是拿著東西,到各處去朝山、拜山。那麼所有的衣單、行李,所應該用的東西,也就是所謂的 sleeping bag(睡袋);那些個東西,就要做徒弟的來揹著。

在途中,揹揹,這個徒弟心裏就想了:「我將來一定要行大乘法,要行菩薩道,修這六度萬行,來普度一切眾生。」他這個師父一看,知道這徒弟要行大乘的菩薩道 了,他自己還是個羅漢境界,他徒弟的願力超過去他了!於是就叫他徒弟把這衣單、行李交給他,他自己來揹著。他徒弟說:「我來揹著吧!」他說:「不要!我現 在就要自己揹著。」

揹著走了一個時期,他的徒弟又想:「這菩薩道很難行的,舍利弗都不能行菩薩道,何況我呢?還是不要行菩薩道好囉!」不要行菩薩道了,他師父一看,「他又從 那個大乘的心、那個願上,又跑回來到小乘的願,又不發大乘菩薩的願了!」這羅漢就說:「還你拿著這衣單了!」他徒弟也不知道為什麼;好像這種的情形有很多 次,這個徒弟就問師父說:「為什麼你等一等又自己揹,等一等又叫我來揹?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他師父說:「因為你發心行菩薩道,想修六度萬行;我現在還是個小乘人,所以我應該揹這個衣單。你等一等又把大乘的願收回來,又不發大乘願了!你又覺得舍利 弗都不能行菩薩道,何況你呢!你也不肯發菩薩心了!所以,我這個衣單還要你拿著。你和我是一樣的,你也是小乘人,我也是小乘人,當然我做師父的不能給徒弟 拿著衣單;所謂『有事弟子服其勞』,有什麼工作,應該徒弟做的。『有酒食,先生饌』,要吃好東西,這要師父先吃的。所以我才又交給你!」他的徒弟一想: 「哦!發大乘心,連師父都不要他做工了!這個大乘心是好的,將來還一定要發大乘心!」

舍利弗怎麼樣不能行菩薩道呢?因為舍利弗是聲聞乘,他發心要修菩薩法,行大乘的菩薩道。你若不發心,就沒有人來試驗你;你若發心發得不真,也沒有人管你, 也沒有人來試驗你。你若一發心,發真了,真正發菩提心了,這天龍八部或者其他的菩薩,就要來試驗試驗你,來考試一下。好像你想要入大學去讀書,也要有個考 試,你考合格了,才可以入;不合格呢?你要再重考過。那麼舍利弗發心行菩薩道,菩薩就要布施,若自己有什麼,有人需要,就作布施;如果你不能滿人的願,就 不能叫菩薩。

舍利弗行菩薩道的時候,有個人在那兒一邊走,一邊哭,哭得很悲傷的。舍利弗一看,這慈悲心動了!菩薩要同情、憐憫一切眾生,對一切眾生都要慈悲,要解除一 切眾生的痛苦、悲哀,於是就問:「你哭什麼啊?」他說:「唉!我呀!我母親得了一種病,要找活人的眼睛才能給她治這種的病。這活人的眼睛,我到什麼地方去 可以得到呢?我想沒有活人的眼睛,我母親的病就不會好;一定要有這種東西,她的病才好。我到所有的藥舖裏,都沒有活人的眼睛賣。你說我不哭,怎麼辦呢?」

舍利弗一聽,哦!他母親有病,他想要活人的眼睛來治病,這是一種孝心啦!這個世界上真是沒有哪一個藥材店,可以買這活人的眼睛。我反正有兩隻眼睛,我可以 布施一隻眼睛給他。於是發了慈悲心,用手把自己的眼睛挖出來一隻,說:「好了!你現在拿我這個眼睛,回去給你母親治病去囉!我幫助你,你不要哭了!」

這個人拿起來這個眼睛看一看,就給摔到地下;那眼睛摔得就好像放爆竹似的,就爆開了,沒有了!舍利弗說:「為什麼你把我眼睛給摔到地下?」這個人說:「你 這個眼睛又臭又騷的,沒有用的。我所需要是右眼睛,你現在挖出來的是左眼睛,這不同的。你左右也不問清楚就挖出來;那根本就沒有用!你如果真想幫助我的 話,請把你右眼睛也布施給我!」

舍利弗把左眼睛挖出來,已經痛得忍不住了,如果右眼睛再挖出來,這不瞎了嘛?沒有眼睛了!於是就說:「那不行了!我不能再布施給你右眼睛了。你到旁的地方去找去吧!」

這個人說:「哦!原來你發菩薩心,就是發一半,不是整個的菩薩心。你布施眼睛,只可以布施一隻,另一隻眼睛就不肯布施了。好了,那你還要再等一等囉!」說 完這話,這個人騰空而起;原來是個天人來試驗舍利弗,說:「你這回沒考上,再等幾年再說了!」這也就好像人想要去大學讀書,考試不合格,還要等一等。

有宿命通,宿是宿世、前世;宿命通,就是明白前生是做什麼的──是善人?是惡人?是中國人?或者是西方人?「啊!我前生是中國人,不過生到美國來了。到美 國來幹什麼呢?前生我發願,說是美國那地方沒有佛法,我要到那地方去托生;這樣英文也不要學了,中文學一點,可以就會了。哦!原來是這麼回事。」「啊!我 前生就是佛教徒,發願弘揚佛法,所以到西方去做西方的人。一方面可以做美國人,又聽說美國那地方很富有的,那麼度一度那一些的富有人,也可以在佛教裏有多 一點的供養。」於是就跑到美國來投生來了。這個攀緣心,你說多大!這也是一種攀緣心來做美國人,你不要以為是你這個願力很大的。

所以,現在又見著一個中國的法師,這是前生的緣,今生又遇到一起了;這一點一點學佛法,有的就學得很快,有的就學得很慢。有的學佛,聽很久的佛法,只知道 會聽而不會行,以為佛法是佛法,我是我,沒有和佛法合成一起。有的人就能身體力行,實實在在去做,實實在在去修行,也不怕苦,不怕難,這麼樣修習佛法。或 者有的人前生是印度人,說是我們佛教應該向西方去推行,於是今生也就來到美國出生。

神境通又叫神足通、如意通。如意通,就是遂心如意,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你想吃蘋果,就有個蘋果來;你想吃橘子,就有個橘子來;你想吃油餅,就有油餅;你 想吃餃子,就有餃子。總而言之,你想什麼,就有什麼。如意,就是你願意怎麼樣,就怎麼樣;甚至於你說,我願意有很多錢,這錢也就來了!如意通就能這麼樣 子。

如意通,你願意在水裏,也淹不死你;你願意在火上走,也燒不死你;那才是真正的如意呢!不是說就點上一堆火,從那火裏走過去;你就在那火裏打坐,火也燒不 壞你。你有如意通,你有神境通,就能入水不溺,入火不焚了。並不是說我到日本去學一個法,回來就可以在火上走路,燒不壞腳。燒不壞腳,那不算什麼出奇;你 若能坐到火裏,在火裏栽蓮,就生出一朵蓮花來,你能坐到那蓮花上,那才是真的!要不然,你就在火上走一走,那有什麼用?沒有用處!我們這個世界上,要是各 處都有火堆,你能在火上走也燒不壞,其他人就不能走,這還有點用處;可是現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像唐玄奘去取經路過火燄山的情形。那火燄山都是火,不能走過 去;你要是可以過這火燄山,那也算一點本事。

人不怕火,不怕水,這都是神足通,才有這種境界;至於說人不怕凍,這也沒有什麼用的。好像我以前常常講,在東北那下雪的天氣,我可以不穿鞋,不穿襪子,能 在雪地上走,它凍不壞腳。這只不過是一點小小的境界,小小的功夫,談不到什麼神足通,這不是的。這一種境界誰都可以做得到的,只要你能忍著,不怕凍,凍一 點也忍著它。若凍,你忍著它;凍過了,你忍住了,它也就不凍了。小鳥也沒有穿鞋,也沒有穿襪子,牠那個爪子在雪地上也一樣走。並不是說,牠能在雪地上走, 這就有了神通了,一切小鳥都可以的。那麼這個不怕凍,只不過是你若有少少無漏的境界就可以。

這個神境通,就是你不怕障礙,在這兒走走路就可以透進去這道牆,也可以鑽進去這個地。你看,這個地沒有窟窿,他可以就進去了,沒有了,忽隱忽顯。有人說我 不相信這個!你當然不相信!你要是相信了,那你也可以這樣子,是不是啊?說:「那麼你相信,你可不可以這樣子?」我還是以前講的話:「你不要問我!」我是 給你講的,不是你給我講;因為你不懂這個道理,我給你講。你不要問,我現在也不需要到哪一個大學裏去,也不需要人試驗我修不修菩薩道、行不行菩薩道?我都 不需要的。

這神境通,是妙不可言的。我不過說出這麼一點皮毛來,根本就沒有法子說,因為太神了!這神境通,可以踴身虛空,身上出火、身下出水,身下出火、身上出水,在空中,可以現十八變。

還有漏盡通,這就是沒有一切的漏,不漏落到三界。鬼、神都有五通,就沒有漏盡通,都還有漏呢!這鬼神都沒有證果;若證得阿羅漢果,才沒有漏,這叫得到漏盡 通。所以得到這六種神通,就是阿羅漢了!不是說得一通、兩通,這就是阿羅漢了。這阿羅漢不是這麼沒有價值的,不是就這麼你得個天眼,或者得個小小的智慧 了,這就是阿羅漢了。阿羅漢,要無漏了。你問問自己有沒有漏?你若能無漏,你就是阿羅漢;你要是不能無漏,那離阿羅漢還遠得很呢!

可是我們又要知道這一點:我們就是得到五眼六通了,也不要隨便去用。那麼說不用,要它做什麼?這不是叫你不用,叫你大用,不要小用。好像看見這一個人,要 在他面前顯顯神通,所以故意對他講:「頭先你在家裏,今天吃的什麼飯,我知道!你給誰打電話來著,我知道!」這個人一想:「哦?這個人真奇怪!我一打電 話,他就知道;我吃什麼飯,他也沒看見,就知道。這真是神通!」雖然是神通,但是不要用這種小神通。你若用這種小通,那你境界就小了。

那用什麼大神通呢?我要觀察一下,什麼地方有大災大難了,哦!那個地方要地震了,要死幾萬人、幾萬萬人,我想法子把那個地轉變一下,叫它不震,這才是大的 問題。你應該用這個神通,不應該哪個小孩子今天吃幾塊餅,或者哭了幾次,你也去理了,「你那個小孩子在家裏哭了兩次,我聽得清清楚楚地。」你說,這有什麼 意思!是不是啊?

你若看見什麼地方有大災大難,你有這個神通,無形中就把那地方的人都救了,令那些人還不知道有個羅漢來救我來了!你不要叫人知道!你若叫人知道,「喔!我 這地方本來是有非常大的災難,無形中,你就把它轉變過來了!我這要多謝這位阿羅漢。」那你又變成境界小了。所謂「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 惡」,你做好事,歡喜人知道,那不是真正的好事;你或者是想一個好名,或者叫人家來恭敬你,才這樣做呢!做惡事怕人知道,那是最大的惡。你就是大善的人, 要是墮落,做惡事了,那就是大惡;做大惡的人,若能回頭,那也就是大善。

如果你們將來得到五眼六通,不要隨便去消耗,隨便用這五眼去看一看,哦!紐約現在怎麼樣?不要管這些個閒事,也不要看看鄰居今天吃的什麼飯?或者看看街上 有什麼東西便宜?我去買一點。不是用到這個上面!當你得到五眼六通的時候,你要寶貴著它,有大事才可以用,小事不可以用。也就是有不能解決的問題,你再 用;你能解決的問題,不要用它。好像你有一顆寶珠,你總放到門口那地方也不收起來,這樣早晚是會讓人給偷去的。你最名貴、最值錢的東西,你放到外邊去,不 把它放到保險櫃裏,終究會被人給搶去。你得到這種神通,也是等於珠寶一樣;所以要好好地收藏著,收到你的如來藏裏邊。

有得緣覺:緣覺,包括聲聞在裏邊。聲聞、緣覺、菩薩,是三乘。什麼叫聲聞?就是聞到佛的聲音而悟道。什麼叫緣覺?就是修十二因緣而開悟、得道的。聲聞乘, 就修的苦、集、滅、道四諦法;緣覺,就修的十二因緣法。所謂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 生、生緣老死。

第一,他就從這「無明」上觀起。因為無明,就生了一種不正當的行為,就是妄行;有了這種妄行,跟著就生出妄的識了;有了妄的識,然後又生出虛妄的名色來 了;有虛妄的名色,就有了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因為有了六根,就生出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入(即六境、六塵);有了六入,就有所接觸;有 觸,就有了受;有了受,就生出一種愛。為什麼你有個愛呢?因為想要有所納受;你想要有所納受,才生出一種愛來。有這種愛,就生出一種自私心來,就想要得 到。得到這種愛,為自己所有,這都是一種自私的驅使。為我所有,一有了,怎麼樣?就有了來生了;有了來生,就又有了老,就死了。

這個緣覺乘的人,就修這十二因緣法,由「無明」觀到「老、死」,這麼一步一步來考察這種的情形,「哦!原來我就是被這無明害到顛顛倒倒的!」若破無明,就 把法性顯現出來了。在這地方頓然間就把無明給破了,「為什麼我要跟著你無明跑呢?」就不隨順無明了;不隨順無明,就不隨順眾生了;就由眾生來隨順你自己, 顯出這法性。

法性,就是你自己本有的真性,也就是佛性;你無明不破,法性可也沒有丟,但是你不會用它。緣覺乘就在這十二因緣上,從頭來研究到尾,從尾又研究到頭──無 明滅了,行也就滅了;行滅了,名色也就不會生了;名色不會生,這六入也就沒有了;乃至於也沒有老、死了。他這麼研究來、研究去,自己這麼單單地就開悟了, 這叫緣覺乘。

不退菩薩:這菩薩也有退的。好像舍利弗,他發菩薩心了;發菩薩願,行菩薩行,就遇著這麼一個人來化他的眼睛。他布施錯了,給錯了眼睛,人家也不要這眼睛; 他就退回菩薩心了:「菩薩道真不容易行啊!我不能再去行菩薩道了!」就退了。這個菩薩不是退的,所謂「不退」有三不退:行不退、位不退、念不退。

(一)行不退。你想修習佛法,那你先要考慮清楚;為什麼呢?你不明白佛法的時候,以為學佛法是很簡單的,很容易的,殊不知學佛法是最難的。你要有忍耐的心,就是要有堅固心、誠心、恆心──堅、誠、恆。

第一、要有堅固心。堅,是堅固;我想學佛法的心,比金剛都堅固。金剛是最堅固的,我比金剛更堅固。這就是不能說今天我學佛法,明天又不學了,等後天,不單不學,連佛法都忘了,這就沒有堅固心了。

第二、要有誠心。不怕苦,不怕難,什麼困難都不怕。

第三、要有恒心。不是說,見著覺得很困難,就停止了!不能停止的,這叫行不退;你修行只有往前精進,不能往後退的。

(二)位不退。就是不退於二乘菩薩。發大乘菩薩心,怎麼樣粉身碎骨,頭目腦髓都布施給眾生,我也不後悔,不再退回到二乘上去,這是位不退。

(三)念不退。這大乘的菩薩心,不要把它停止了,總要發菩薩心。菩薩是利益一切眾生的,你也要對一切眾生好。到菩薩的境界,只知道有人,不知道有己;只知 道利益人,不知道利益自己;只知道去幫助人,不知道幫助自己。菩薩幫助人,還不要存一個「我幫助人了」的心,還要忘了它。我幫助人就是幫助自己,不要叫一 般人知道。「他知道我幫助人了,他對我印象特別好。」不要這樣!你要菩薩知道、佛知道,就得了,不要叫人知道。

還有,你要行菩薩道,切記不要惱亂眾生。你就想要修行,不要惹其他的眾生生煩惱。你令一個人生煩惱,這就是你一個人的菩薩道沒圓滿;令兩個人生煩惱、不快 樂,你對這兩個眾生的菩薩道也沒圓滿。你應該不去令人家生煩惱,說話也要不傷害其他人,做事也要不妨礙其他的人。總而言之,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不要令 其他人對我有一種不滿意的行為;這樣修行才能有所成就的。你如果說:「我不管其他人怎麼樣子,我就是要這樣做!我就要說這個話!你發脾氣嗎?你生煩惱嗎? 你生得越多越好!你的煩惱生得越大越好!」你有這種心,你是不能修道的。將來你就修道,魔障也多得很;你令人家生煩惱,人家就令你生煩惱,令你將來很多的 魔障都發生了。

所以你想修道,想要出家修行的人,切記不要妨礙其他的人,要自己時時刻刻都檢點身心:看看我是不是做錯事了?看看我今天是不是說錯話了?看看我今天是不是 令其他的人生了煩惱了?這要時時刻刻迴光返照,反求諸己。你不要令其他人生煩惱,這就是發菩薩心;所以,菩薩就要有「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都不退的菩 提心。

3 頌合等賜大車喻 分二
1 頌合等賜 M2 頌合歡喜
今M1

汝舍利弗 我為眾生 以此譬喻 說一佛乘
汝等若能 信受是語 一切皆當 成得佛道
是乘微妙 清淨第一 於諸世間 為無有上
佛所悅可 一切眾生 所應稱讚 供養禮拜
無量億千 諸力解脫 禪定智慧 及佛餘法

汝舍利弗:釋迦牟尼佛說,舍利弗!我為眾生:我現在給這一切的眾生,以此譬喻,說一佛乘:以前邊這種種的譬喻來說佛乘。汝等若能,信受是語:你們這一班聲 聞、緣覺、菩薩,若能深信我所說的法、這個佛乘。因為以前你們所聽的是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沒有聽到佛乘;以前是權法,是權智,現在是實在的。你不要 以為以前那個權智是對的,而疑惑現在的實智。所以說你們若能聽我的話,一切皆當,成得佛道:你們所有的人,現在都應該成佛的。

是乘微妙,清淨第一:這個佛乘是特別微妙的,是第一個清淨法。你只要有信心,就可以成佛;不一定要做多少功德,不一定要像我過去修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 佛。現在我把唯一佛乘的法門說出來,你只要有信心就有機會成佛。於諸世間,為無有上:在這所有的世間,這種唯一佛乘的法,沒有再比它高上的了,這是無上的 法門。佛所悅可:這是佛最歡喜的法門。

一切眾生,所應稱讚:你們這一切眾生,都應該稱讚這種的法門,供養禮拜:應該供養大乘的《妙法蓮華經》,禮拜這種的大乘佛法。無量億千:所有無量億千這麼 多的功德,諸力解脫,禪定智慧,及佛餘法:佛有十種的智力和八種的解脫,以及一切的諸禪、定力的智慧,和佛其他的法門。

2 頌合歡喜

得如是乘 令諸子等 日夜劫數 常得遊戲
與諸菩薩 及聲聞眾 乘此寶乘 直至道場
以是因緣 十方諦求 更無餘乘 除佛方便

得如是乘:在以前,你不知道應該修多少供養,才能遇著這種大乘的法門,才能得到這種佛乘;這是稀有的因緣,你不要認為是很容易可以遇著的。前邊那一段文,是給所有的眾生大乘的佛法──平等為眾生說大乘佛法。現在又告訴這一切的眾生,都應該歡喜。

令諸子等:令這一切的眾生,日夜劫數:日夜,就是近。近的來說,就是日夜;遠的來說,就是劫數。一切眾生,得到佛真實的智慧,這譬喻日;一切眾生,還有無 明沒有盡,這就是譬喻夜。無明就是夜;智慧就是日。劫數,就是很長遠的一段時間。常得遊戲:或者日夜、或者時間很遠的;這譬喻一切的眾生,在大通佛的時 候、在日月燈明佛的時候,就受佛的教化,就常常修習大乘的法;所以到現在,這時間很久。

與諸菩薩,及聲聞眾:和這一切的菩薩,以及聲聞、緣覺眾,乘此寶乘,直至道場:都依照大乘的佛法來修行,乘這個大乘的寶乘,直到菩提覺果的程度上而成佛。 以是因緣,十方諦求:以這種的因緣,你就到十方再去尋求,再去找這種的法。更無餘乘:沒有再可以比這個法更妙,更高的了。除佛方便:假設有其他的乘,也是 佛的方便法;佛設這方便法,是來教化眾生的。

4 頌合無虛妄喻 分二
1 頌合不虛章門 M2 頌合不虛
今M1

告舍利弗 汝諸人等 皆是吾子 我則是父
汝等累劫 眾苦所燒 我皆濟拔 令出三界
我雖先說 汝等滅度 但盡生死 而實不滅
今所應作 唯佛智慧

告舍利弗:釋迦牟尼佛又對舍利弗說,汝諸人等,皆是吾子:你們這一切的眾生,一切的菩薩、聲聞、緣覺、比丘、比丘尼;你們這些學佛法發菩提心的,都是佛子了。我則是父:你們既然是佛的子,佛就是你們的父親。

汝等累劫,眾苦所燒:你們這一切的眾生經過非常長遠,生生世世無量無邊這麼多的大劫,都為這三苦、八苦、無量諸苦所焚燒!我皆濟拔,令出三界:我時時刻刻都來濟拔你們,使令你們這一切眾生,超出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

我雖先說,汝等滅度:我雖然在以前這麼權巧方便來對你們,說你們已經得到滅度了;可是這個說法,是一種權巧方便的,不是真實的滅度。但盡生死,而實不滅: 這只是僅僅就把分段生死了了,而變易生死根本就沒有了;按著實法來講,你們還都沒得到滅度呢!今所應作,唯佛智慧:你們現在所應該做的,應該學習佛的智 慧,修習真實的法。

2 頌合不虛 分三 
1 釋同皆是子理應平等 N2 釋不能受大乃說三乘 
3 明後若堪能還與其大
今N1

若有菩薩 於是眾中 能一心聽 諸佛實法
諸佛世尊 雖以方便 所化眾生 皆是菩薩

若有菩薩,於是眾中:假設有個菩薩在大眾裏邊,能一心聽,諸佛實法:能專一其心,來聽我所說真實的法門;這是諸佛實智所說的法,不是權智所說的。

諸佛世尊,雖以方便:所有的諸佛世尊,雖然用方便法門,所化眾生:來教化眾生;就是為實施權,說聲聞、緣覺、菩薩三乘的法門,其實皆是菩薩:這權法、方便法門,就是為真實的法門而設,所以你們也都應該迴小向大,修菩薩行。

2 釋不能受大乃說三乘

若人小智 深著愛欲 為此等故 說於苦諦
眾生心喜 得未曾有 佛說苦諦 真實無異
若有眾生 不知苦本 深著苦因 不能暫捨
為是等故 方便說道 諸苦所因 貪欲為本
若滅貪欲 無所依止 滅盡諸苦 名第三諦
為滅諦故 修行於道 離諸苦縛 名得解脫
是人於何 而得解脫

若人小智,深著愛欲:假使有一類的眾生,他沒有大的智慧,甚至於連小的智慧都沒有;他深深地執著到愛和欲上。這就是說的見惑和思惑。見惑,有境界來了,就 不明白,就被這個境界所迷了。思惑,就是你心裏分別不清楚哪個是真的和假的,是和非分別不清楚;分別不清楚,你還要分別。要分別,又分別不清楚;思之又 思,想之又想,在這個地方就不能有智慧來判斷它,這叫思惑。你在這個愛和欲上,著住得太深了。

為此等故,說於苦諦:為這一類眾生的緣故,所以就說這生滅四諦法的「苦諦」,說真實的苦。眾生心喜,得未曾有:眾生以前染苦為樂,雖然在苦的境界上,他也 不覺得是苦。現在佛給他說這種苦諦,眾生心裏非常歡喜,從來就沒有聽過這樣的妙法。佛說苦諦,真實無異:佛所說的苦諦,這真是真實的,的的確確是真實的 法,沒有錯誤了。

若有眾生:假設有這一類的眾生,不知苦本:什麼叫「苦本」?就是集諦;集諦就是苦的根本。深著苦因:就深著到集諦上;集是苦的因,苦是集的果。「集」就是 煩惱,有二十六種的煩惱:根本煩惱有六種,小隨煩惱有十種,中隨煩惱有兩種,大隨煩惱有八種;這二十六種的煩惱,就是苦的因。不能暫捨:這種的煩惱,眾生 暫時間也不願意離開它。為是等故,方便說道:因為這一類的眾生,所以佛才說這方便法門。

諸苦所因,貪欲為本:苦因是集,最要緊的是哪一個集呢?就是貪欲。「貪」就是不知足,有多少也不知滿足。譬如這個人,本來一百塊錢也沒有,他就想法子貪來 了一百塊錢;沒有一百塊錢的時候,以為有一百塊錢就滿足了,什麼都夠了!等有了一百塊錢,又覺得不夠,這還是太少!就貪一千塊錢;這一千塊,買個衣服,或 者買一個房子,再買一點地方,還是不夠用!一千塊錢也有了,還總覺得不夠:「這一千塊,我買一點衣服,或者買一個房子,再買一點地方,還是不夠用!」又貪 一萬;以為若有一萬塊錢,那就真正知足了。甚至於就退休了,再就什麼也不做了,也不貪了。這回真真夠了!

等有了一萬塊錢,可是又加上通貨膨漲的關係,結果世間所有的物質都漲價了。好像我剛到三藩市的時候,就拿買豆腐來講,那時候才兩個仙(cents)一塊豆 腐。有了一萬塊錢,想要退休,剛好遇到通貨膨漲,錢幣貶值;一想,都是不夠!無論如何要有十萬塊錢,才可以夠開銷,夠退休之後的用度,現在還不能退休!於 是又去貪。貪來十萬塊錢,還覺得不夠,還想做一百萬的富翁,才可以有這麼一點的意思!於是又貪。

這回可就一百萬錢沒貪完,無常到了,死了!死了,心裏又覺得這一生,始終也沒達到目的,想得到一百萬塊錢也沒達到,就想等來生再去幹;來生,又給兒子去做 馬、做牛。你說,這個「貪欲」有什麼好處呢?有這種的貪就有了苦惱,所以才說「諸苦所因,貪欲為本」。

若滅貪欲,無所依止:你若要滅這苦,就要先把貪欲沒有了;你若有貪欲,就有苦。若沒有貪欲,這個苦就沒有根了;沒有根,苦就沒有所依止,沒有一個地方它可以住了。滅盡諸苦,名第三諦:這諸苦若滅盡了,這就叫第三的「滅諦」。

為滅諦故,修行於道:因為想要得到滅諦,就必須先修道。離諸苦縛:縛,是綁著,離這一切苦所綁著的東西。名得解脫:這個名字,就叫得到世間解脫了。為什麼 不解脫呢?就因為你看不破,放不下;你若看得破,放得下,就得到自在,也就得到解脫了。為什麼你貪這個,貪那個?就因為你沒有放下。人雖然是活著,但你要 把你這個人看作等於死人是一樣的;那麼既然這個臭皮囊已經死了,你為什麼又給它來做馬做牛,給它做奴隸?所以你若能以活著的時候,就看作好像死了似的,你 就不會執著一切;把一切就都看破了,這就得到解脫。

是人於何,而得解脫:這個人,他用什麼方法而得到解脫的呢?

3 明後若堪能還與其大

但離虛妄 名為解脫 其實未得 一切解脫
佛說是人 未實滅度 斯人未得 無上道故
我意不欲 令至滅度 我為法王 於法自在
安隱眾生 故現於世

但離虛妄,名為解脫:你就離開這個虛妄;你能離開虛妄不實在的這個心,這就是解脫。把一切都看得破了!看破了,就是不執著一切,就放下了;放下,怎麼樣都 好。我常對你們講,這個道理好像很淺的,其實意義很深的。我不常講 Everything is Okey! 什麼都可以,怎麼樣都可以。你有了問題,這就沒有得到解脫;既然什麼都沒有問題了,這是不是就得到解脫了?這時候,你和虛空是一樣的;既然和虛空是一樣, 那麼誰能把虛空綁上呢?沒有的。你不去貪名,這也得到解脫,在名上解脫了;你不去求利,這在利上解脫了。名、利都解脫了,那還有什麼可以把你綁住呢?沒有 了!

其實未得,一切解脫:雖然說,我對你們講這個苦、集、滅、道,你們得到解脫了;實際上,你們還沒有得到真正的解脫。因為你們只把分段生死了了,變易生死還是有的。有變易生死,所以還是沒有得到解脫,這是因為你們還沒有放下呢!

佛說是人,未實滅度:佛說這一類的人,沒有真實得到滅度,就是沒有真正得到解脫。斯人未得,無上道故:因為這個人,沒有真正得到無上的道,沒有斷了變易生 死。我意不欲,令至滅度:所以佛說,我的意思是不願意叫這一類的人,沒有得到真實的受用,而令他去滅度。

我為法王:佛又說,我是諸法之王,於法自在:在法上,我橫說也是法,豎說也是法,塵說也是法,剎說也是法。那麼橫說、豎說、塵說、剎說,都是得到自在了, 我怎麼說怎麼對!安隱眾生,故現於世:我為什麼出世呢?我就想令眾生得到究竟的快樂,也就是得到究竟的解脫,所以我才出現於世。

3 勸信流通 分二
1 標兩章 I2
今I1

汝舍利弗 我此法印 為欲利益 世間故說
在所遊方 勿妄宣傳

釋迦牟尼佛對舍利弗說,汝舍利弗:這不單單是說舍利弗,這是連你、我現在的眾生,都包括在內了。當時告訴舍利弗,也就是告訴所有的佛教徒,也就是告訴所有弘揚佛法、講經說法的法師。

我此法印:佛說,我這種的實相法印;實相無相,這種的法印,是法的一種印鑑。我以這一種法印,來證明一切眾生都可以得成佛道的。所以這種實相法印,是最 尊,最貴的。為欲利益,世間故說:這種法印,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用的;現在我說這種法印就為著利益所有的眾生。利,是自利利他;益,就是對人人都有好處。 以這種法印來幫助一切眾生,這對世間又會有什麼利益呢?世間,有「有情世間」、「器世間」、「正覺世間」。這所謂利益世間,是利益有情世間;為利益有情世 間的緣故,所以我說《法華經》。

可是這種法是最尊、最貴的,在所遊方,勿妄宣傳:你不要隨隨便便就輕易宣傳。遊,就是你所到的地方。你到什麼地方,對於這《法華經》可不要隨隨便便就來講 說。勿妄宣傳,就是不要妄自宣傳。法必須要對機說法,你若不對機就給他說法,令他生出一種謗譭的心,不單你沒有度他,還令他墮地獄了。為什麼不要妄說這種 法呢?就是怕人墮落。一般人聽見這《法華經》,他就生了謗譭心,說:「哪有這個道理?我們人也不做什麼功德就會成佛?沒有這個好事!人就是人,怎麼會成佛 呢?經典所說的,都是騙人的!」由這一句話騙人,這個人將來是墮無間地獄,墮阿鼻地獄的,這後邊正文上就會說的;因為怕人墮地獄,所以不要隨隨便便就講說 這經典。必須要遇著大乘的根性、大乘的種子,才可以給他說《法華經》這種法;他一聽《法華經》,就生無量的信心。

2 釋 分二
1 釋可說不可說 J2 釋可通不可通
今J1

若有聞者 隨喜頂受 當知是人 阿惟越致
若有信受 此經法者 是人已曾 見過去佛
恭敬供養 亦聞是法

若有聞者,隨喜頂受:釋迦牟尼佛說,假使有人聽聞這《法華經》的,他能以隨喜來讚歎,深信而頂受《法華經》。

當知是人,阿惟越致:你應該知道,這個人就是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是梵語,翻譯為不退轉。深信《法華經》的這個人,就是個菩薩發心,他就得到位不退、行不 退、念不退這三不退轉;「位不退」是不退到二乘上,「行不退」是不退到凡夫上,「念不退」是他修行大乘這種的念總也不退。

若有信受,此經法者:假設有人信受這部經典;這部「經」就是《法華經》,這個「法」就是大乘的佛法,是人已曾,見過去佛:這個「人」是哪個人?你信《法華 經》,就是你;我信《法華經》,就是我。這個人,在過去生中,已經見著過去無量諸佛,並且恭敬供養:在宿生,他又恭敬供養過佛的。好像現在你們能聽到這部 《法華經》的人,這都是在過去生中種下善根的種子。你看看世界這麼多人,有幾個人聽過《法華經》的?聽過《法華經》的人多,還是沒聽過《法華經》的人多 呢?不識數的,也可以算得出來這個數;不要說你們都是大學畢業,那更容易算了!亦聞是法:我沒有說錯,你看!你們也都聽過這個法,什麼法?就是這大乘佛 法。

若人有能 信汝所說 則為見我 亦見於汝
及比丘僧 並諸菩薩

若人有能,信汝所說:假設有人能信你所說《法華經》這個道理,則為 見我:「我」是誰呀?這個「我」,也不是你,也不是我;這個「我」就是釋迦牟尼佛自稱。釋迦牟尼佛說,你若能深信《法華經》,那就是見我的全身,那就是見 著釋迦牟尼佛了。你看,智者大師在那兒讀誦《法華經》〈藥王本事品〉的時候,經典上說到藥王菩薩焚身供佛,說「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他讀到這個地 方,就入定了,看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由此就證得「一旋陀羅尼」,得到入法華三昧,開了無量無邊的智慧。

這《法華經》,是特別微妙不可思議的。所以釋迦牟尼佛說,你能信受這《法華經》就是見著我釋迦牟尼佛了。亦見於汝:也見著你舍利弗了,及比丘僧:和這一些 大比丘僧。比丘是梵語,有破惡、乞士、怖魔三種意思。並諸菩薩:不單見著比丘僧,也見著所有法華會上諸大菩薩。

上人:這個「比丘僧」,我相信一定有人會講的,講出來給大家聽一聽。有沒有人知道?Quickly go to talk!(趕快講吧!)為什麼他要去乞食呢?

弟子:因為比丘可以從乞食修功德,並且為了平等乞食,他們不特別向窮人或富有的人乞食,這樣可以讓供養者有機會種福田。

上人:If nobody give, have meal? No? 如果沒有人供養,那怎麼辦呢?What More name have given?(還有什麼其他名字嗎?)

弟子:出家人受比丘戒時,他們會問你一些問題。問「你是大丈夫否」?另一個是「你能持清淨心否」?如果兩者都回答「是」,地行羅剎就會把這消息傳給空行羅 剎,空行羅剎再把消息帶給天行的羅剎。羅剎把這消息傳給魔王,魔王就害怕發抖了,因為又有人離開他的法界,去做佛的眷屬了!

上人:什麼天?

弟子:欲界天。

上人:對了!就是欲界天,如果沒有這欲界天,其他天就沒有魔了。

斯法華經 為深智說 淺識聞之 迷惑不解
一切聲聞 及辟支佛 於此經中 力所不及
汝舍利弗 尚於此經 以信得入 況餘聲聞
其餘聲聞 信佛語故 隨順此經 非己智分

斯法華經,為深智說:這一部《妙法蓮華經》,是為有真正深般若智慧人說的。淺識聞之,迷惑不解:要是沒有知識、愚癡的人聽聞《法華經》,他會迷惑不解、不 明白。淺識,就是愚癡的人。什麼叫愚癡的人?就是脾氣最大的人;脾氣最大的人,就是無明最多的人;無明最多的人,也就是一天到晚都發火的人。

一切聲聞:所有一切聲聞的眾生,就是聽到四諦法而開悟的聲聞人。及辟支佛:辟支佛是梵語,此云叫緣覺──生在有佛的時候叫緣覺,生在無佛出世的時候叫獨 覺;他修十二因緣而悟道的。於此經中,力所不及:這些聲聞、辟支佛,不能弘揚這《妙法蓮華經》,他們的力量還不夠,沒有這麼大的力量。

汝舍利弗:你這大智舍利弗,你在聲聞眾裏是智慧最高了,尚於此經,以信得入:你尚且對這《法華經》,還得要想一想:是要信這個經?不可以不信的。你因為以 信得入,最初你是還有多少懷疑;若沒有多少懷疑,就不會說「以信得入」。最後你才決定了,為什麼你能決定呢?就因為你的智慧很大,所以你就真正生出信心 來,對《法華經》信而不疑。況餘聲聞:況且其他的聲聞,沒有你這麼大的智慧。

其餘聲聞,信佛語故:其他的聲聞眾,他們因為對佛所說的話,能深信不疑。隨順此經:所以他們才能隨著順從這部經的道理,非己智分:這不是他們自己的智慧所 可明白的。他以自己本來的智慧,是無法明白這《法華經》的道理;不過因為是佛所說的,他們就不明白,也不敢懷疑,不敢不信,所以就不明白也一定要信。這就 是一個糊塗信!糊塗信,將來也會明白的。你要知道,糊塗就是由無明那兒來的;你學學佛法,信了之後,就不會糊塗,就會生智慧了。

2 釋可通不可通 分二
1 約大悲門莫為惡人說 K2 約大慈門應為善人說 K1 分三
1 囑其非機莫說 L2 明其謗譭罪因 L3 示其謗譭罪報
今L1

又舍利佛 憍慢懈怠 計我見者 莫說此經
凡夫淺識 深著五欲 聞不能解 亦勿為說

又舍利佛:釋迦牟尼佛又吩咐舍利弗說,舍利弗!憍慢懈怠:「憍」是驕傲;很驕傲的,看不起其他的人。貧窮的人,這種的驕傲毛病很少;富有的人,很容易有這 種驕傲的習氣。「慢」是輕慢,輕慢其他人;覺得其他人都不如我,就不理睬人,對人沒有禮貌。「懈怠」也就是懶惰;懈是鬆懈,怠是怠惰。鬆懈,本來沒有做什 麼工,但是總覺得自己做了很多的工,在心裏就生出疲倦的心;這「怠」就是沒有勇猛精進的心。

計我見者:為什麼他有驕傲、輕慢,又有懈怠?因為他「我見」太深了。因為他執著計度「我見」,莫說此經:不要為這一等人講說《法華經》。為什麼?你給他說了,他也不會依照經上所說的道理去修行。

凡夫淺識:這一般的凡夫,知識都很簡單的,沒有真正的智慧。深著五欲:他所知道的就是財、色、名、食、睡;貪財、貪色、貪名、貪吃東西、貪著睡覺,這五種就是地獄的五條繩索!你著住在哪一種,都容易下地獄。

你貪財,也會造罪業;你貪色,也會造罪業;你貪名,也會造罪業;你貪吃,也會造罪業的;你貪睡覺,睡得多,也愚癡了。所以財也不可貪多、色也不可貪多、名 也不要貪;吃東西,也要適可而止,不要吃得太多。不要這東西好吃,欲心就生出來,吃一點也不夠,再吃多一點,這樣子就是會出毛病的。你不要以為吃東西這種 「苦行」,是這麼容易修的,那就會把你吃到地獄去。貪多,把肚子裏邊,吃得沒有房間了,沒有地方裝,有的時候就要搬家了;不向下邊搬,它就向回搬,從口裏 就吐出去,這就是吃東西的毛病。

還有,這是我很有經驗的,你譬如很多天不吃東西,說修行,或者打餓七;一個餓七、兩個餓七,餓完之後,這時候的食欲才厲害呢!不要說吃,什麼東西都是好吃 的,沒有不好吃的。餓幾個禮拜之後,喝水也特別甜,不要說吃東西;吃起東西,更特別的香。可是這個時候,你要小心了!

小心什麼呢?不能吃多了!水甜,也不能喝多了!你平時喝一杯水,也只可以喝一杯;渴一點不要緊,不要喝太多了。吃東西,也不能吃多了;你若兩、三個禮拜不 吃飯,這回可有東西了,就往飽了吃,那很容易就把肚裏邊的腸子都撐壞、撐破了。把腸子撐破了,又要找醫生了。這個醫生要是手術高強的,他可以把你的腸子給 換一換、縫一縫,可以做好了它。要是遇著那種中國講的「黃綠醫生」──就是似是而非的,又好像懂醫道,又不懂的,那麼就會束手無策,你這也沒有醫生給你醫 這種病。就算不會把腸子撐破了,也會容易屙肚、瀉肚。瀉肚,因為很久沒有吃東西,你這一吃多了,消化力就有一種特別的變化,就會跑肚了──中國叫「跑 肚」,就是屙稀的像水似的那種大便。這都因為不能節制這吃的問題!

那麼睡,這年紀輕的人都歡喜睡覺,等到五、六十歲的人,就沒那麼多的覺睡了。但是年紀輕的人,你也不能盡任性總睡去;睡一天也覺得不夠,睡兩天也覺得不夠,睡時間久了,把事情都耽誤了,並且睡得人也愚癡了。

所以財、色、名、食、睡這五欲,人人都被五欲來支配得巔巔倒倒,這叫深著五欲,深深地著住到這五欲上了。這個五欲,又可以說是色、聲、香、味、觸;財、色、名、食、睡,這也是五欲。總而言之,你對於這兩種的五欲,都不要執著。

聞不能解:因為他深著到五欲,所以聽《法華經》也不明白;聽到《法華經》說不要貪著五欲,就認為:「財本來是個好東西,你怎麼說財不是好東西?色也不錯 的,這麼美妙!這世間,人人都好名,沒有一個人不歡喜有個最好的聲名在外邊!吃好東西,這是最現實的享受;睡一點覺,也很不錯的。你怎麼講《法華經》說這 個不應該貪呢?都說這是不對的!」所以他就不相信。因為他就歡喜這個,你講這個不對,他當然就反對,這叫「聞不能解」。亦勿為說:這一類的人,不要給他講 《法華經》。

2 明其謗譭罪因

若人不信 譭謗此經 則斷一切 世間佛種
或復顰蹙 而懷疑惑 汝當聽說 此人罪報
若佛在世 若滅度後 其有誹謗 如斯經典
見有讀誦 書持經者 輕賤憎嫉 而懷結恨
此人罪報 汝今復聽

若人不信,譭謗此經:假設人不生信心,而加以譭謗《法華經》。則斷一切,世間佛種:他一謗這部經不要緊,他就斷這世間一切佛的種子。你看!把佛的種子斷 了,這是不是太罪業深重了?斷了佛的種子,就會生出來地獄的種子;生出地獄的種子,就會跑到地獄去。所以,我們為什麼先講《楞嚴經》,之後才講《法華 經》?就因為《楞嚴經》還沒有像《法華經》這麼樣子嚴厲。切記不要謗《法華經》!

或復顰蹙,而懷疑惑:「顰蹙」就是把眉頭皺到一起了。一聽說這兒講經,眉頭就這麼皺起來;就是兩個眼睛和鼻子都搬到一起去了,它們三個要作合股的有限公 司。為什麼他皺上眉了呢?就因為他有所懷疑,或者心裏反對你所講的,「聽這個道理,真是不合我的意思!我最歡喜這個東西,他就說這個不好;究竟什麼是好 呢?真胡說!講什麼經!這經上簡直地亂講!」心裏就生一種懷疑。

汝當聽說:舍利弗!你應該聽著我對你講。此人罪報:這個人的罪報,一定要墮地獄的,他將來一定受無量無邊的苦。若佛在世,若滅度後:要是有佛在世的時候, 或者佛滅度、入涅槃之後。無論佛在世也好,或是佛滅度也好,其有誹謗,如斯經典:如果有誹謗這一部《法華經》的。見有讀誦,書持經者:他看見有人讀誦這一 部《法華經》,或者用筆來書寫《法華經》,或者受持《法華經》的人。

輕賤憎嫉:他看見人家念經,他就生輕慢心:「太迷信了!念經有什麼用?念經若能了生死,最初古佛念何文呢?」他說你念經有什麼用處?你念經如果成佛,最初 沒有經典,佛是念什麼經成的?你看!他這理路是蠻足的,把最初的佛,他都要來研究一下!所以他就輕賤你這個念經的人。你拜經,他更輕賤了:「太迷信了!在 這兒叩頭、起來,起來、又叩頭,這是幹什麼?真是一點知識都沒有!」生出一種憎嫉的心。

憎,討厭你;嫉,嫉妒你。為什麼他討厭你?因為你沒有和他是一樣。譬如他歡喜喝酒,你也就陪他喝一點酒,這他歡喜了;他歡喜吃迷魂藥,你也陪他吃一點迷魂 藥,這他又歡喜了。他不歡喜念經,你若念經,他就討厭你了;他不歡喜修行,你若修行,他也就嫉妒你了,生一種嫉妒心。而懷結恨:他心裏無緣無故,對你就有 所瞋恨。

此人罪報,汝今復聽:這個人的罪業,將來所受的果報,你現在再聽一聽。

3 示其謗譭罪報 分三
1 明地獄報 M2 明畜生報 M3 明人報
今M1

其人命終 入阿鼻獄 具足一劫 劫盡更生
如是展轉 至無數劫

其人命終,入阿鼻獄:這個人,等死了之後,他一定到無間地獄去;到無間地獄,永遠都不容易出來的。具足一劫:他得要經過一個大劫。劫盡更生:這一個大劫完 了之後,他又到其他的地獄裏頭去。如是展轉,至無數劫:在這個地獄一個大劫,到那個地獄又一個大劫,這麼輾轉,到無數那麼多的劫數,才能出地獄的苦。

2明畜生報

從地獄出 當墮畜生 若狗野干 其形 [乞+頁]
黧黮疥癩 人所觸嬈

從地獄出:這譭謗《妙法蓮華經》的人,或者看你書寫、讀誦、受持,來輕賤你的這個人,在地獄裏,經過無量這麼多的劫數,才從地獄裏出來;這時候,當墮畜生:他墮落去做畜生。做什麼畜生?若狗野干:做狗,或者做野干。

這野干,是狐狸一類的,牠住在危巖的地方,或者高的樹上。白天牠潛伏著,晚上才出來,三五成群在一起。這個野干,牠天生就只有一隻眼睛能看,另一隻眼睛失 明,有的說牠是瞎子;牠並不是瞎子,就只有一個眼睛。為什麼呢?就因為在前生,牠那眼睛看不起人家拜《法華經》,見人拜《法華經》、念《法華經》、書寫 《法華經》,牠就生了一種輕賤、憎嫉的心;所以這回叫牠只有一隻眼睛,這還是從地獄裏出來之後是這樣子。

那麼做野干之類的,其形 [乞+頁] 瘦:野干和狗,身上都沒有肉,骨瘦如柴。黧黮疥癩:身上是黑色的;「黧黮」是黑色。牠身上總長著那麼一種黑色的疥癩,好了又發作,總也不好。人所觸嬈:因為牠有一股臭味,所以人人都不願意接近牠。

昨天晚間,果某講「十二頭陀行」,他說這糞掃衣的味道是不好。不是的,這個糞掃衣,它都洗乾淨了的,氣味不是不好的。不過因為它稱為「糞掃衣」,看著也不 好看,就沒有人愛惜;並不是它有一股不好的氣味放出來。這我們人要知道的,你若真能行十二頭陀行,不但氣味不會不好,而且還會放一股香味。真正修道的人, 身上常常放香,就是那衣服原來有一個壞味,也會變成香味;你身上本來臭的,都會有香氣。

說:「那當然囉!在佛堂這裏,一天到晚燒這一種有香味的香,都薰得香了嘛!」也可能。不過你若真修行,你自己有戒香,有定香,有慧香,有解脫香,有解脫知 見香,有這五種的香。你的知、見都沒有了,都得到解脫了,你就會發出一股香味。你真能行十二頭陀行,那一定會有一股香氣的,不會有壞的氣味的。

野干因為牠前生謗佛、謗法、謗僧、謗《妙法蓮華經》,所以牠身上就有一股臭味了,人都不願意接近牠。

又復為人 之所惡賤 常困飢渴 骨肉枯竭
生受楚毒 死被瓦石 斷佛種故 受斯罪報
若作駱駝 或生驢中 身常負重 加諸杖捶
但念水草 餘無所知 謗斯經故 獲罪如是

又復為人,之所惡賤:等牠把畜生做完了之後,經過很久很久的時間,牠才做人;做人,也是為一般人所討厭的。這個「惡」字,讀成「勿」音,就是討厭、憎惡。賤,就是輕賤。常困飢渴,骨肉枯竭:常常沒有東西吃,沒有水喝,骨頭也乾了,肉也乾了。生受楚毒:生著,受這種最痛楚的痛苦;死被瓦石:死了之後,又被人用磚瓦石塊來丟,來覆蓋到身上,變成磚瓦石塊去。斷佛種故:因為謗《法華經》,牠斷佛種,生出地獄的種子,受斯罪報:所以受這個罪報。

若作駱駝,或生驢中:或者托生為駱駝,或者是驢。駱駝有一個肉鞍子,人騎到牠身上,牠很能走的。身常負重:常常有一種沉重的負擔,馱在脊背上。加諸杖捶: 或者被主人就用棍子打,用鞭子來抽,總要受這苦惱。但念水草,餘無所知:一天到晚,牠想念的就是喝水、吃草,其他什麼也不懂。謗斯經故,獲罪如是:牠因為 謗譭這《法華經》的緣故,所以受這種的果報、受這種的罪。

有作野干 來入聚落 身體疥癩 又無一目
為諸童子 之所打擲 受諸苦痛 或時致死
於此死已 更受蟒身 其形長大 五百由旬
聾騃無足 宛轉腹行 為諸小蟲 之所咂食
晝夜受苦 無有休息 謗斯經故 獲罪如是

有作野干:野干,就是狐狸之類的,不過牠比狐狸膽子更小,懷疑更多。牠因為在宿世,看不起讀誦《法華經》的人、禮拜《法華經》的人、講解《法華經》的人, 他輕賤而憎嫉,所以就作了野干。來入聚落:野干有的時候,被業障給障著,牠自己就走到鄉村裏去;聚落就是鄉村。

身體疥癩:為什麼牠走到鄉村裏去呢?就因為牠有毛病,也沒有什麼東西吃;所以這時候,牠也頭昏腦脹,什麼都不曉得就走到那鄉村裏去。牠身體很多疥癩,就是 身上生一片一片的,好像皮膚都爆裂開,非常地痛癢。牠身上生這種的病,又無一目:牠也少一隻眼睛,為諸童子,之所打擲:到鄉村聚落,一般的小孩子,看見來 這麼一個有病的畜生,就都打牠。或者用棍子、棒子,或者用磚、瓦、石頭塊,來打這隻野干。

受諸苦痛:又因為身上長很多疥癩,所以打到牠身上,牠就更加痛苦。或時致死:或者小孩子用的石頭大一點,打到頭上,就把牠打死了。

於此死已,更受蟒身:在這個地方死了,牠又托生去作蟒蛇。蟒是一種蛇類,沒有腳,就是往前爬著走的。其形長大,五百由旬:牠的身形非常大,有五百由旬那麼 長。聾騃無足,宛轉腹行:蟒雖然有耳朵,但是聽不見,也非常愚癡;「騃」是愚癡,「無足」就是沒有腿,牠在地上向前爬。「宛轉」就是這麼彎曲往前爬的形 像。「腹行」就是用肚子來行路。

為諸小蟲,之所咂食:牠是一條大的蟒,有五百由旬那麼長,在牠身子的鱗甲上,就生了一些小蟲子;小蟲子在牠身上,就吃牠的血肉。晝夜受苦,無有休息:白 天,這小蟲子吃牠的血肉;晚間,也吃牠的血肉;所以晝夜受苦,沒有一時一刻休息的時候。你說,這是不是活受罪呢?為什麼牠受這種的罪?謗斯經故,獲罪如 是:就是譭謗《法華經》所造的罪,所以得到這個罪報。

3 明人報

若得為人 諸根闇鈍 矬陋 [疒+戀] 躄 盲聾背傴
有所言說 人不信受 口氣常臭 鬼魅所著
貧窮下賤 為人所使 多病痟瘦 無所依怙

若得為人:若,這是不一定之辭;就是假設說,牠脫去這蟒蛇的身,再做人。諸根闇鈍:諸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或者人的手、腳。那麼他做人, 眼睛看東西也看不清楚,耳朵聽聲音也聽不清楚,鼻子也分不出來香、臭,舌頭也嚐不出味的好壞,身上也沒有一種觸覺,意念裏邊更是愚癡,沒有智慧,或者少一 個手,或者缺一條腿;這樣子,這都叫「諸根闇鈍」,這所有的根,都不聽他支配,不聽他話。闇鈍,甚至於他叫他眼睛看看東西,他眼睛要等五分鐘才睜開;叫耳 朵聽聽東西,這個耳朵也說等一等;叫鼻子去聞聞東西,也要等五分鐘,才可以分別出來怎麼樣去聞;為什麼?他就闇鈍。闇,是愚癡,就是沒有智慧;鈍,就是 慢,做什麼事情都很遲慢的。

矬陋 [疒+ 戀]:矬,中國人叫「矬子」就是很矮的。他打橫著這麼樣子量,大約有三尺,那麼豎著也有三尺,圓鼓隆咚的。陋,是醜陋。矬,就是長得很矮。他身體既然矮, 相貌也生得不好;人家嘴是兩片,他嘴中間斷開成四片,這叫「豁唇」。或者一個眼睛大得像球似的,另一個眼睛小得就像黃豆似的;一大一小的,這怎麼能相稱 呢?就這麼樣子,非常的難看![疒+戀],就是胳臂或者拳得不能伸屈;躄,或者腿蜷著,也不能伸直了。

盲聾背傴:盲,就是眼睛看不見東西;聾,就聽不見東西;背,是脊背;傴,就是彎彎腰的。背傴,或者這彎彎的腰,好像一張弓那麼樣子,總像拉弓射箭似的。這 都是一種不好的樣子,你看見這一類的人,你就知道,這個人在無量劫以前謗《法華經》來著。不用有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你一看這類的人這麼樣,你就知道 他的因果了。

有所言說,人不信受:他若想說一句話,人人都不相信。沒有人相信他講話,也沒有人聽他的;因為他說話的聲音很特別,或者好像狗吠,或者好像牛叫似的,所以人人都不願意聽他。

口氣常臭:這種人,口常出一股臭氣。他這股臭氣,第一,就是因為他謗譭《法華經》,受口臭的報。第二,就因為他常常有毛病,胃裏邊常常不消化,吃什麼東西 對他身體上也沒有幫助,就有這種口臭。這口臭,有的人偶爾有傷寒、感冒,這也會有口臭的,一般人都會有的。有的有一股剛氣,這剛氣能降伏天魔、制諸外道, 這口裏也有些氣味。有的修密宗的人,口裏也有這種臭氣的情形。如果能常常念誦《法華經》,口裏就有一股青蓮華香,常常有香氣。等講到後邊,《法華經》上會 說的。

鬼魅所著:鬼,就是一般的鬼;魅,這多數就是鳩槃荼鬼,就魘魅,令你有種種的境界、種種的恐怖情形。貧窮下賤:貧窮,總也沒有錢用。下賤,總要做最下等的 那種工作。為人所使:為一般人來使佣,誰叫你做這個,你就要做這個;叫你做那個事情,你就要做那個事情。多病痟瘦:常常有一種的疾病,所以就瘦得不得了。 無所依怙:他沒有所倚靠。依,就是倚靠;怙,就是有人來幫助你、照顧你、保護你。他沒有人照顧,也沒有人保護,甚至於死了,屍首在街上等著狗去吃去,也沒 有人理。

雖親附人 人不在意 若有所得 尋復忘失
若修醫道 順方治病 更增他疾 或復致死
若自有病 無人救療 設服良藥 而復增劇
若他反逆 抄劫竊盜 如是等罪 橫罹其殃
如斯罪人 永不見佛 眾聖之王 說法教化
如斯罪人 常生難處 狂聾心亂 永不聞法

雖親附人:他沒有人依靠,他想找一個人來倚靠。於是,他就去對人有一種逢迎;好像見著人,就對人現出一種諂媚的樣子,也就是「拍馬」的那種習氣、那種行 為。人不在意:你怎麼樣對人來諂媚、來拍馬,人家也好像沒有看見你似的,一點都不注意你。若有所得,尋復忘失:假設他學佛法或者念某一部經,他用苦功念會 了,這叫「若有所得」;他把這經念得記住了,可是他一停止不念,就都忘了,這叫「尋復忘失」;不用好久,他把這經典也又都忘了。

若修醫道:如果他學醫道。在中國的醫道裏邊,藥性有分寒、熱、溫、平;「寒」就是冷,「熱」是暑天熱,「溫」就很溫和的,「平」是很平常的。在中國醫學的 斷診,又講望、聞、問、切。「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這是所謂的「神、聖、工、巧」。

「望而知之,謂之神」,有真正明白醫的,他不用給你怎麼樣看,就這麼用眼睛一望你的面色,就知道你病在什麼地方,神妙不可思議。

「聞而知之,謂之聖」,或者聽你說話什麼聲音,聞你口裏出的氣是什麼味道,就知道你病源在什麼地方。

「問而知之,謂之工」;問,就是問問你:「你頭痛嗎?」「我不是頭痛,我肚子痛。」喔!他知道原來你肚子痛。問你有什麼毛病,覺得怎麼樣,這叫「工」,屬於工的。

「切而知之,謂之巧」;切,是切脈,就是用手指頭一摸你的脈博,脈動彈了,知道你病在哪一經,這叫一個「巧」,很巧妙的。這看脈,是醫學上很要緊的,脈分 「浮、沉、遲、速、滑、澀、虛、實」。浮,是往上浮;沉,是往下沉。遲,就是慢;速,是很快的。滑,覺得這脈好像有油似的這麼滑;又有的脈好像很澀的, 澀,就是不滑。虛,是虛而不實。我都讀過這些書,好像──

浮脈,舉之有餘,按之不足。
如微風吹鳥背上毛,偃偃匿匿。
如循榆莢,如捻蔥葉,如水漂木。

浮脈,它往起浮的,這個病,是屬陽的。「如循榆莢」,就好像碰榆樹莢;中國北方種榆樹,有榆樹莢,你這麼一碰,它就沒有了;你不碰,它又有。「如捻蔥 葉」,就好像捏蔥那個葉子;那蔥葉,你看它本來是有,但是你一捏,它沒有了,裏頭空了。「如水漂木」,就像水裏漂著木頭似的。你這麼一摁這木頭,木頭也沒 有了,沉水裏去了。這浮脈,就是這樣子,這麼往起一浮,你摸著它,是有的;你這麼一按,它在脈博這地方沒有了。這我都懂得!「浮脈為陽表病居,遲風速熱緊 寒拘;浮而有力多風熱,無力而浮是血虛。」學醫生,我都學過的;可是我就怕治不好人,治死人,所以我就不做了。

我給你們講一個公案,大家姑妄言之,姑妄聽之。

有一天,閻羅王有了病了,就派個鬼去請先生來給他治病。這鬼就問:「請哪一個先生呢?」閻羅王說:「你是鬼,你認得鬼囉!你看哪一個先生門口鬼少,你就請那個先生。那個就是最好的先生,因為他治死的人很少!一定是好的!」這鬼就請先生去了。

這鬼就通街通巷去找看,是有很多個醫生,但是每一個醫生的門口,都很多怨鬼來說:「哦!你給我吃錯藥了!把我醫治得死了!」很多很多的。到了一個醫生的門 口,一看,最少了!只有兩個鬼;於是就把這個醫生請去給閻王爺治病去。閻王爺就問他說:「你做了多久醫生啊?」他說:「我啊!我就今天才開市。」閻羅王 說:「哦!你今天開市,就有兩個鬼,就治死兩個人了?你這個醫生也不能用!再去另請一個!」這個鬼說:「這我沒有法子另請醫生了!這個醫生,他還是鬼最少 的了,其他都比他鬼多。」

這就是表示,在中國,這用藥的醫生,他要是會治病,可以治好了這不死的病;若不會治病,就是活的病,也會治死了!因為什麼?用錯藥!這很容易就把人的生命給犧牲了,尤其中藥。

順方治病:依照古來醫生所擬定的藥方給治療,更增他疾:那個有病的人,你把這個病治好了,那個病又來了;甚至於這個病沒治好,又發生其他的病。或復致死: 或者一治就治死了!若自有病,無人救療:如果自己有病了,也沒有人給他治。設服良藥,而復增劇:假設他就給自己開一個方,抓一點藥;結果,病更加厲害了。

若他反逆:或者遇著時局不好,時候太亂了;反逆,就或者戰爭之類的。抄劫竊盜:抄,就是犯了罪,所有的財產都被政府給沒收了;劫,就是搶劫;竊,被旁人給偷去;盜,就被旁人給盜去。如是等罪,橫罹其殃:像這樣等罪,都到他身上來。

如斯罪人,永不見佛:像這一類的罪人,永遠也見不著佛。眾聖之王,說法教化:佛是眾聖中的王;佛說一切的法,教化眾生。

如斯罪人,常生難處:像這一類的罪人,常常生在「八難」之處,生在不見佛、不聞法、不睹僧的地方。狂聾心亂,永不聞法:他總有顛狂的病,耳朵也聽不見,心裏也總有這麼一種神經病;他永遠也聽不見佛法的。

於無數劫 如恆河沙 生輙聾啞 諸根不具
常處地獄 如遊園觀 在餘惡道 如己舍宅
駝驢豬狗 是其行處 謗斯經故 獲罪如是
若得為人 盲聾瘖啞 貧窮諸衰 以自莊嚴
水腫乾痟 疥癩癰疽 如是等病 以為衣服
身常臭處 垢穢不淨 深著我見 增益瞋恚
婬欲熾盛 不擇禽獸 謗斯經故 獲罪如是

於無數劫:這個人謗譭《法華經》,他就是狂聾心亂,總有一種精神病,他沒有機會可以聽見有人講經說法;就便聽見,他心裏也不老實。好像來這兒聽經,有的聽 了三、五句,或者三分鐘、五分鐘、十分鐘、二十分鐘,就跑了;你叫他學一點好,研究研究佛法,他就業障發生了,就跑了!或者你看有那一類的人,他也不懂中 文,聽完了中文,他也不聽翻譯,就跑了。他也不懂中文,那麼聽中文,聽出個什麼呢?什麼也不懂;等翻譯英文,他也不想懂,於是站起來就跑了。以前有很多這 樣子,你們都見過很多!為什麼他跑了呢?這就因為他善根不夠、罪業太深,所以就要跑。我常常講,有這麼幾句:

勸君為善曰無錢,有也無;
禍到臨頭用萬千,無也有。
若要研經談善事,去也忙;
一朝命盡喪黃泉,忙也去。

「勸君為善曰無錢,有也無」,你叫他做善事,他就說:「哎呀!善事?這是好事!可是我沒有錢。」有也無,有錢也說沒有錢。

「禍到臨頭用萬千,無也有」,你看!某某銀行被人打劫了,某某人被人搶了,某某人被政府捉去了,罰他五百萬塊錢。這時候,沒有也有了。

「若要研經談善事,去也忙」,說我們有講經說法,去聽經去囉!他怎麼說啊?

「好啊!好啊!可是太忙了,沒有時間去聽經。」

「一朝命盡喪黃泉,忙也去」,等到死的時候,無常鬼來叫你去見閻羅王;你那時候,怎麼樣忙,也要去的。叫你聽經,說很願意去,但是太忙,所以就不去;閻羅王請客的時候,你忙也要去了。

所以,聽經不是容易的一回事,必須要在無量劫種過善根的;你們現在能聽到《法華經》,這都是在法華會上有緣的。慧思大師不是說,智者大師和他在靈山同聽 《法華經》,所以去到中國又遇到一起。我們也都是在靈山法會同聽《法華》來著,你們都忘了!所以現在我再給你們重複講一講。

如恆河沙:有多少劫這麼長的時間呢?有恆河沙數這麼長。生輙聾啞:他再假設做人的話,一生出來,就聾,就啞;啞巴就不會說話,聾子就聽不見人家講話。諸根 不具:也就是或者少一個眼睛,或者少一個耳朵,或者少了鼻子,或者嘴不像個嘴的樣子,這都是諸根不具。

常處地獄,如遊園觀:他常常要墮地獄去。你說,他到地獄那兒去,他高興得好像遊花園子那麼快樂。我們人到公園去玩,很自在,很悠游自得的;這一類人,到地 獄裏去,他認為很自在的,他歡喜在那個地方。在餘惡道,如己舍宅:若在其他的惡道,他好像就在自己家裏的宅舍一樣。駝驢豬狗,是其行處:或者做駱駝,或者 做驢,或者做豬,或者做狗,他的行為也就和駱駝、驢、豬、狗是一樣的;他所住的地方,也願意住駱駝住的地方、驢住的地方、豬住的地方、狗住的地方。所以你 看印度有一些個外道,持牛狗戒的,那就是這一類的;他在以前謗過《法華經》,現在他做人了,還學這種畜生的行為。謗斯經故,獲罪如是:因為謗《法華經》的 緣故,所以就得到這種罪報。

若得為人,聾盲瘖啞:如果從地獄裏出來,再從畜生道而轉生為人的話,就會有聾盲瘖啞。聾,是個聾子,盲,是個盲子;瘖啞,就是不會說話,你講什麼話,他指手畫腳的。你知道我怎麼會學啞巴?我告訴你們!因為我也做過啞巴,所以我現在還沒有忘!

貧窮諸衰,以自莊嚴:他以貧窮和諸衰來莊嚴自己。人怎麼貧窮呢?就是因為在以前謗《法華經》,謗譭三寶,不信仰三寶;就是有錢,也不供養三寶。你不求福, 不種福,就永遠是窮的。「諸衰」,就衰敗,一切的事情都不順利,好像姜太公賣麵似的。不過姜太公這個衰,是他的命運不好,不是他怎麼樣子譭謗三寶來著;可 是那也只是今生他沒有譭謗三寶。

姜太公,就是姜子牙,又叫姜尚,是周文王的丞相,周武王的師父,被尊稱為「尚父」。他在遇到周文王之前,運氣最不好;怎麼運氣最不好呢?在周朝之前,就是 殷商時,他做過下大夫的官;以後,他辭官不做了,就到街上賣麵,又賣鹽。賣鹽,鹽裏都生蟲了;鹽本來不會生蟲的,他因為時間太久沒有人買,鹽都生蟲了。賣 鹽沒人買,就改賣麵粉。

古來賣麵粉就用那麼一個籮,裝一些就挑著到街上來賣。他賣了一天,也沒有人買;到晚間,有個人來買麵粉,買一個仙(cent)的麵粉。古來的麵粉也很便宜 的,不像現在通貨膨脹,什麼都貴;一個仙(cent),大約可以買五斤麵粉的樣子。他就給秤麵粉,正秤著,黃飛虎訓練軍隊從那邊就騎著馬跑過來;因為他是 個將軍,馬蹄子從他麵籮旁邊一過,把這一籮麵粉就給踢灑到街上了。那時候沒有柏油路,地下都是土,連麵粉帶土都摻和到一起了;姜太公就把地上的麵粉又收起 來,這麵粉更沒有人買。

晚間大約八、九點鐘,他回家了;他的太太在家裏,他就在門前叫門沒人應,他就用手這麼一拍門,偏偏就有隻蜂子就在這門上落著,一拍門,這蜂子就把他手給蜇腫了。他往下一抖落手,手一動又碰到釘子上。這個運氣就這麼不好!

為什麼他這樣子呢?因為他前生就是隻熊,這頭熊見著一位修道的老道──就是元始天尊,叫玉虛公;牠知道這玉虛公是修行得道的高人,於是牠就在洞門口跪著求 道;一跪,跪了五百年。這五百年,把牠這頭熊身體的肉也化沒有了,骨頭也都變土了;這麼樣子,牠托生做人,所以就很有功了。本來他在往昔也是譭謗三寶來 著,所以他的運氣就這麼不好;為什麼運氣這麼不好呢?因為他的太太是一個不好的人,所以他也受這種影響。好像姜太公賣鹽、賣麵粉也賣不出去,這都叫「諸 衰」,一切都不吉祥,一切都是很不幸運,所有的事情都是凶的、很不好。

水腫乾痟:他的身體,常常膨腫,又或者常常乾得像燒火的柴一樣。疥癩癰疽:疥癩,就是身上總皮膚不好,有一種皮膚病,癢得不得了;雖然癢在皮膚上,但是他 心裏也受不了。癰疽,是生了這麼一個大瘡,或者有茶杯那麼大,或者有酒杯那麼大,或者有飯碗那麼大,這不一定。就是在你身上生出一個大腫包,痛得不得了! 這種癰疽,有紅腫的、高的,這都不要緊;所謂「不怕紅腫高大,就怕黑紫凹塌」,要是黑色的、紫色的,或是塌陷到裏邊去,那就治不了,一定非死不可,甚至於 比癌症都厲害。如是等病,以為衣服:像這一類的病,好像穿衣服那麼天天穿著,以作為他的衣服。

身常臭處,垢穢不淨:他的身體生瘡、癰疽、疥癩,總有一股臭味,非常的不潔淨。深著我見,增益瞋恚:他深深地著住到我見上,一天比一天增加脾氣,一天比一 天多煩惱。婬欲熾盛:他的婬欲心最厲害,甚至於時時刻刻都要行婬欲。不擇禽獸:好像中國清代的時候有個年羹堯,他做很大的官,是有名的將軍。年羹堯每晚有 十二個女人同他睡的,甚至於找牛、馬、驢在一起。謗斯經故,獲罪如是:這就因為謗譭經典,所以受這種的罪過。

4 結其大悲莫說

告舍利弗 謗斯經者 若說其罪 窮劫不盡
以是因緣 我故語汝 無智人中 莫說此經

告舍利弗:釋迦牟尼佛講到謗經受果報這個地方,就告訴舍利弗,謗斯經者:譭謗《妙法蓮華經》這一部經,若說其罪,窮劫不盡:如果要詳詳細細往清楚了說,他 的罪報就是說幾個大劫也說不完。以是因緣,我故語汝:以這種的因緣,我所以告訴你,無智人中:在沒有智慧的人面前,莫說此經:說經,都要有智慧的。在沒有 智慧人的面前,就不要說這種的經典。為什麼呢?說這種經典,令他就生一種譭謗;生一種譭謗,所以就有罪業了;有了罪業,就要受果報。所以在沒有智慧人的面 前,不要說《妙法蓮華經》。

現在我在佛教講堂講這部《妙法蓮華經》,因為你們都是有多少智慧,所以才給你們說。要是愚癡的,不要說我不給你們說,就給你們說,你也不聽就會跑了,跑得 遠遠的,再也不回來聽了。好像某某說聽經沒有意思,要去另外找一個善知識。我相信恐怕在這個世界上,如果你不聽經、不學佛法,你走遍這個世界,也找不著什 麼樣子的善知識。為什麼?善知識必須要先教你明白經典的道理,然後教你修行用功、參禪打坐;這是種種的助緣,來幫助你參禪打坐的,不是說你就什麼也不懂, 就打坐。一打坐,你就會入了魔境界;入了魔境界,就是未證言證,未得謂得。沒有證果,就說已經得阿羅漢果了!這才是打大妄語!打大妄語要下地獄的。沒有得 到這真正的佛法,他就說:「我已經得到了,我開了悟了!我就是祖師,我就是阿羅漢!我就是菩薩,我就是佛!」你看!他這個「佛」,是個什麼佛呢?我真不明 白。

有人就說了:「佛真是是害死人!佛若不說《法華經》,怎麼會有人下地獄呢?佛說這一部《法華經》,說得很多人都下地獄了!為什麼下的地獄呢?就因為謗《法 華經》。佛若不說《法華經》,不就沒有人謗《法華經》了?沒有人謗《法華經》,就沒有人下地獄了;那麼歸根結底,這個人下地獄,是釋迦牟尼佛使令他下地獄 的。」你說這個人講的有道理、沒有道理?你們大家來批評批評!說釋迦牟尼佛若不說《法華經》,就沒有人下地獄;說了《法華經》,就令很多人都下地獄了。你 這道理,不要講一面;你要給眾生講道理,也要給釋迦牟尼佛講一個道理。你這個辯護律師,給眾生作辯護的律師,你也要給釋迦牟尼佛作一個辯護的律師。我現在 就是毛遂自薦,我給釋迦牟尼佛作一個辯護的律師。

你說釋迦牟尼佛不講《法華經》,沒有人下地獄;那麼釋迦牟尼佛若不講《法華經》,也沒有人成佛了。有人下地獄,你不能說是釋迦牟尼佛讓他下的地獄;因為釋 迦牟尼佛明明白白地說了,謗這部經典就有罪。你既然知道謗這部經典有罪,就不應該謗;你不謗經典,就不會下地獄。你說:「釋迦牟尼佛說,謗經典會下地獄; 那我就謗多一點!」當然你謗多一點,也下地獄下得深一點,那是毫無疑義的。釋迦牟尼佛所以說明白,你謗譭《法華經》,就要墮地獄、轉餓鬼、做畜生,無量無 邊這麼多的劫都在三塗裏受苦;那麼你為什麼還要謗《法華經》呢?你要是還謗《法華經》,豈不是故意和釋迦牟尼佛來作對嗎?如果你不謗了,根本就沒有人下地 獄了!所以你不能說下地獄的人,是因為釋迦牟尼佛說《法華經》。

釋迦牟尼佛說《法華經》,令多少人發菩提心,將來得成佛果呢?成佛的眾生,還是比下地獄的多!下地獄,我相信,那是最愚癡的,根本他什麼也不相信;所以明 知道釋迦牟尼佛說是謗《法華經》有罪,他還要謗!你說,這樣的眾生,誰可以救得了他呢?啊!還有人救!誰救他去呢?我們講《地藏經》,地藏王菩薩就是救這 一類眾生的。等他墮地獄受苦,受得這麼「上架」了──受得差不多了;地藏王菩薩去給他說法,他那時候又明白了,就會消滅他的罪業,或者生天,或者做人。所 以你也不要為這一些個謗經的人墮地獄來擔心!你自己把自己的前途選擇好了,向前去邁進,是最好的;不要無謂替古人來擔憂,替這一些個造罪墮地獄的人去發 愁。

2 約大慈門應為善人說 分二
1 明五雙善人之相可為宣說 L2 總結可說 L1 分五 
1 過現一對 M2 上下一對 M3 內外一對 M4 自他一對 M5 始終一對
今M1

若有利根 智慧明了 多聞強識 求佛道者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人曾見 億百千佛
植諸善本 深心堅固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在前邊所說的偈頌,是警告人不要譭謗經典,這是佛的一個大悲門。開一個大悲門,就唯恐眾生聽見《法華經》,生出一種譭謗心來;所以才說明白了:「你不要譭 謗《妙法蓮華經》,如果你譭謗《妙法蓮華經》,就一定下地獄的!」這也不是恐嚇眾生,這是真實不虛的。因為這一部經典,是成佛的經典;你若謗譭這個法,就 謗譭成佛。所以你不只是不用言語來譭謗,心裏也不應該生出一種懷疑的念、也不可以生譭謗的念。所以這是佛一種大悲,悲心切切來囑咐眾生,「小心,不要譭謗 《妙法蓮華經》啊!你若一譭謗《妙法蓮華經》,就是罪業!」所以你不能再謗譭《妙法蓮華經》。

你明明知道是要下地獄,為什麼你還想要謗譭?你即使自己想要到地獄去,說:「到地獄沒有門路可去,我謗譭《法華經》,可以快一點到地獄去!」這可不是好好 玩的一件事情!不是到那地方,像小孩子玩得歡歡喜喜地;到地獄,就該哭了!這是大悲門;後邊所說的,是大慈門,是一種慈悲的門開放,教你們依法修行、依法 受持。

好像你能來聽《法華經》的人,都是有善根的;沒有善根的人,他也不來聽,一聽就想要跑了。根本他也不懂中國話,聽我講完中文,他就跑了;你翻譯英文,他心 裏想:「這英文我都聽過了!我懂英文,我又何必聽!我因為不懂中國話,在這兒聽一聽中國話。」但是說什麼,他也不知道,他也不想知道,所以他也不聽英文。 為什麼他不想聽?他恐怕一聽了英文,明白《法華經》,知道自己要墮地獄了!所以就趕快跑。像那個鳥仔,就飛了!

若有利根:假設你遇著有利根的。利根,就是聰明的人,不是愚癡的人。你給他講道理,他就深信不疑。智慧明了:他有智慧,又聰明;一聞,他就生信了。多聞強 識:他看的書也多,所以明白道理也多。強識,這個「識」讀「智」音,就是記憶力,他能勉強把它記得住。求佛道者:他一心就想要求佛道。他看這人生,一切一 切都是苦的,就是活到一百歲,將來也是死,沒有什麼大的意思;所以他就想勤求佛道。如是之人,乃可為說:像這一類的人,你才可以給他說《法華經》。

若人曾見,億百千佛:如果這個人曾經在過去生,見過無量億百千那麼多的佛。植諸善本:植,是種植;他在宿世就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在三寶面前,種很多 很多的善根。深心堅固:他發真正的深般若,真正的深智慧,要有一種堅固心,不要有一種分別心。如是之人,乃可為說:像這一類的人,才可以給他說《法華 經》。

我再對你們講,你們有想供養三寶的人,不要生一種分別心;供養,就是一心供養,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這三寶是一體的。不要生出一種分別心,說我供養這個錢幹什麼用了?你初發一種供養心,不要管對方是怎麼樣子,這就是你出於一種懇切至誠的。

不要像某某國家,說是援助後進的國,但是他去援助要先講明了條件;說你這個國裏出產的產品要賣給我,又要便宜,又不准賣給其他的國家。這根本就不是援助, 根本不是對人家好,根本就是到那兒想控制人家的政治。供養三寶也是,你不要說是我供養三寶,我想來管這三寶。三寶不可以管的;你若一管,那就不單你沒有 功,而且還有了罪過了。所以這一點,人人都要明白的。種善根,你只是種下去,你不要管它是怎麼樣,將來成熟又怎麼樣,不要去管它!

這段「若有利根,智慧明了,多聞強識,求佛道者」,是說的現在。說有個人,他有大善根,能以多聞強識。「若人曾見,億百千佛,植諸善本,深心堅固」,是說的過去。這是十種善人相之一,這是「過現一對」。

2 上下一對

若人精進 常修慈心 不惜身命 乃可為說
若人恭敬 無有異心 離諸凡愚 獨處山澤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人精進,常修慈心:如果這個人修精進行,他又修慈悲心。這慈悲心,就是不見眾生過;對於眾生有過錯,他也用慈悲心來攝受眾生,「這小孩子他不懂事情,所 以他才造罪業;我應該好好教導他,令他不要玩這個把戲了!我這兒有一輛好的大車給你,你坐這車上,到什麼地方去,都可以的。」好像釋迦牟尼佛哄那一班小孩 子那樣,這就是慈心。

不惜身命:他不愛惜自己的生命;不像有的人做了一點事情,就覺得又是辛苦,又是疲倦,又要休息了。菩薩發心,連身體也不要,命都不要了;不愛惜自己的生命,而來為眾生謀幸福,為眾生服務。乃可為說:這一類的人,才可以給他講《法華經》。

若人恭敬,無有異心:假使有人恭敬三寶,他沒有兩個心。你看!佛說法,說得極詳細。因為有的人恭敬是恭敬,但是心裏不是一個心,有一種異心,就忖著:「不 知道是不是啊?這個法師這麼樣說,真是這樣子?或者不是吧?這法師這麼講佛法,我看他也是那麼樣子,和人沒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嘛!我要詳細來看一看,如果不 是這麼回事,我趕快的跑,不要被這個法師來騙了!」

我現在告訴你們,有智慧的人,就是有人想騙你,也騙不了;沒有智慧的人,你就怕人騙,也會被人騙了。被人騙、不騙,看你自己有沒有真正智慧。譬如法師叫 你:「我有一個咒給你,你殺了這個人,我保證你開悟的。」你是聽這個法師講呢?還是不聽這個法師講呢?若依這個法師講的,你就被人騙了;若不聽講,你又不 依教奉行,你說這怎麼辦?你皈依的時候,說要「依教奉行」的。你說這怎麼辦?

沒有異心,就是沒有兩個心,就是一心跟師父修道。不是說今天要跑,明天也要跑的。這個「跑」,你口頭上講,心裏就想;心裏想,這就是異心了!所以離諸凡 愚,獨處山澤:離開一切凡夫愚癡的知見,自己住到山上去,或者有水的地方。澤,就是有水的地方。如是之人,乃可為說:像這一類的人,才可以給他講《法華 經》。

這段「若人精進,常修慈心,不惜身命」,這是修福。「若人恭敬,無有異心,離諸凡愚,獨處山澤」,這就是修慧。這是「福慧一對」。

3 內外一對

又舍利弗 若見有人 捨惡知識 親近善友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見佛子 持戒清潔
如淨明珠 求大乘經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又舍利弗!若見有人,捨惡知識:如果有人,他離開這個惡知識。惡知識就是什麼?好像教人行婬慾,這就是最惡的惡知識!親近善友:親近善友,就親近善知識。如是之人,乃可為說:像這一類的人,你才可以給他講《妙法蓮華經》。

若見佛子:釋迦牟尼佛又對舍利弗說,假設你看見有這種佛子,持戒清潔,如淨明珠:他守持戒律,就好像那個光明寶珠一樣清淨。求大乘經:他勤求大乘的經典。如是之人,乃可為說:像這一類的人,才可以給他說《法華經》。

這段「若見有人,捨惡知識,親近善友」,這是捨惡親善,是外求,外求就叫「愧」。這裏「若見有人,持戒清淨,如淨明珠,求大乘經」,是內護,內護又叫「慚」。這是「慚愧一對」。

4 自他一對

若人無瞋 質直柔軟 常愍一切 恭敬諸佛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人無瞋:假設你遇著有一種人,他沒有一種瞋恨心。瞋恨,就是三毒之一。這三毒就是貪、瞋、癡,這是三種的毒藥。那個人無瞋,無瞋也就沒有貪,也就是沒有 癡了。質直柔軟:他的性質很直率,對人不會有一種彎曲心;他的心是直的,對一切人都很柔和,沒有暴躁的脾氣。常愍一切:他常常對一切眾生,都有一種慈愍的 心。愍,是憐愍。恭敬諸佛:他憐愍一切眾生,他又恭敬諸佛。

我們一般的人,都不知道恭敬佛。恭敬佛,就是見著佛,我們就要禮拜──叩頭頂禮;如果我們不叩頭頂禮,這就是不恭敬佛。為什麼要給佛頂禮呢?因為佛是世間 一切眾生之父,所以我們要恭恭敬敬地,對於父親一定要禮敬。見著佛,要叩頭頂禮;見著佛像,也要叩頭頂禮;見著修持佛法的僧人,也應該叩頭頂禮;所以要恭 敬三寶。恭敬諸佛,就是恭敬法、恭敬僧,恭敬三寶都包括在內了。如是之人,乃可為說:像這一類的人,才可以給他說《妙法蓮華經》。

前邊這六句偈頌,這是說的「自行」,就是自己應該像這樣來修行。

復有佛子 於大眾中 以清淨心 種種因緣
譬喻言辭 說法無礙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復有佛子,於大眾中:又有一類的佛子,在一般的大眾之中,就是人多的地方。以清淨心:以他這種沒有染污的清淨真心,種種因緣,譬喻言辭:以種種的因緣來作譬喻言辭。種種,就不是一種。什麼因緣呢?

譬如說,你戒殺、戒偷、戒盜、戒邪婬、戒妄語、戒飲酒;修五戒,就可以生天。你種善的因,就會結的善果;種惡的因,就會結惡的果。你種什麼因,就得什麼 果;所以要小心謹慎,對因果上去行持。「譬喻」就是一種比方;「言辭」就是用種種的言辭,說法無礙:說一切法,沒有障礙。如是之人,乃可為說:像這一類的 人,才可給他說《法華經》;若不是這種人,就不可以給他說《法華經》。

後面的這八句偈頌,以譬喻說法,這就是化他。這一種自行,一種化他,這叫「自他一對」──自己和他人,這是一對的善人相。

5 始終一對

若有比丘 為一切智 四方求法 合掌頂受
但樂受持 大乘經典 乃至不受 餘經一偈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如人至心 求佛舍利
如是求經 得已頂受 其人不復 志求餘經
亦未曾念 外道典籍 如是之人 乃可為說

若有比丘:假設遇著有這種的比丘。比丘,就是出家的僧人。比丘是梵語,有三個意思,所以就沒有翻譯過來。

(一)乞士:所謂「上乞法於諸佛,下乞食於眾生」,向佛來求法,向眾生來求食。

(二)怖魔:因為比丘依照佛法去修行,所以魔王就恐怖。

(三)破惡:破除一切的煩惱惡。

這個比丘,為一切智:他因為想要求一切的智慧,四方求法:所以到四方去參訪善知識來求法。合掌頂受:他求法,就合掌恭敬向人頂禮。但樂受持,大乘經典:他 願意受持大乘的經典,或者《妙法蓮華經》,或者是《華嚴經》,或者是《楞嚴經》;總而言之,他各處去求大乘的佛法、大乘的經典。乃至不受,餘經一偈:他求 這大乘經典,專修這一門。譬如受持《法華經》,就專門受持這部經典,其餘的經典都不學。如是之人,乃可為說:像這種專一的人,才可以給他講《法華經》。

如人至心:再有這一類的人;至心,就是至誠懇切的心。求佛舍利,如是求經:他想得到佛的舍利,或者求一切的經典。得已頂受:他得了之後,就恭敬供養,來受 持這部經典。其人不復,志求餘經:這個人已經得到大乘經典,他就不再東跑西跑,各處去求其餘的經典。亦未曾念,外道典籍:他也沒有讀過外道的書、外道的一 切論議,他都沒有唸過。如是之人,乃可為說:像這一類的人,才可以給他說法。

這「四方求法」,屬於請益;請益,就是求對於他自己智慧上有益處,這是請求法,利益自己的一個開始。他能頂受佛法,依法修行,這「頂受專修」,這就是皈依的一個終點。所以,這一段經文就是「始終一對」。

2 總結可說

告舍利弗 我說是相 求佛道者 窮劫不盡
如是等人 則能信解 汝當為說 妙法華經

釋迦牟尼佛說完上邊這一段文,告舍利弗:來告訴舍利弗,我說是相:我說這十種的善人相,你要知道,這是為求佛道者;若詳細說這種的相,窮劫不盡:說幾個大 劫,也說不完。如是等人,則能信解:所以我總括起來,就說前邊十種的相。這十種相的人,他能信解《法華經》。汝當為說,妙法華經:你應該為這十種相的人, 來說《妙法蓮華經》。

經典講到這個地方,有人研究過佛經的,就認為這一段的經文,有一些個問題。他說:「在《華嚴經》上說,持一非餘──你要是專門修一種經典,而認為其他的經 典都不對──這是魔業。那麼現在這《法華經》說『其人不復志求餘經』,只教人修一種的經,其他的經典都不要去修了。這豈不也是和《華嚴經》所說的意思是不 相同的?」

《華嚴經》上說「持一非餘」是魔業,就是魔王的業障、業力;那麼《法華經》這樣說,豈不和《華嚴經》的經義相違呢?其實,你受持一經,也就是受持其餘的 經。由「一」,才有生出來其餘,所以餘經也在這一經之中包括著。並且這一段的經文,沒有說一定教你專門受持一部經,而是你的力量僅僅能受持一部經。你若能 受持多了呢?那是更好的,多多益善。所以你不要執著說這《法華經》教人只受持一種經典,不教人受持其餘的經典。你不要因為聽經,又生出來一種經的執著了! 所以這個道理,你要把它看得活動起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澄德 的頭像
    澄德

    福善書院

    澄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