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現瑞序 分二
1 此土六瑞 D2 他土六瑞  D1 分六
1 說法瑞 E2 入定瑞 E3 雨華瑞 E4 地動瑞 E5 眾喜瑞 E6 放光瑞
今E1

為諸菩薩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為諸菩薩來說這個大乘經,這個經名字叫「無量義」。這是在沒說《法華經》之前,佛說《無量義經》,這是教菩薩法門,佛所護念的。

佛欲說《無量義經》前,這時候,有六種的祥瑞:說法瑞、入定瑞、雨華瑞、地動瑞、眾喜瑞、放光瑞。現在這兒,就是說法瑞,說法是一種祥瑞。有人就問:「佛 常常說法,常常入定,這是家常便飯,怎麼變成祥瑞了?」因為這一次說法,和其他的說法不同。這一次說法之後,就入定(入定瑞);入定,然後就雨華(雨華 瑞);雨華,就地動(地動瑞);地動,大家就都歡喜(眾喜瑞);然後佛又在這眉間白毫相來放光(放光瑞)。這是一種特別的因緣、特別的情形;所以這六種, 就叫六種祥瑞。

為諸菩薩說大乘經:佛為這一切所有的菩薩,說大乘經。這所有的菩薩,在這個大法華會上,就是經文前面所說的「八萬人」;這些個菩薩,都是大菩薩,他們來聽這個大乘經典。大乘經典有七種的意思:

(一)法大:所有三藏十二部經典,都在大乘經典裏包括著。小乘不能包括大乘,而大乘就可以包括小乘;所以第一,就是法大。

(二)發大心:發大菩提心,不是發小菩提心。這大菩提心,由凡夫乃至成佛,永遠都不退轉;不退轉的菩提心,叫大菩提心。

(三)解大藏:他能明白大乘菩薩藏的道理,依照這個菩薩藏的法,去修行大藏。

(四)淨大:他能見道,見著這個道了,而清淨的心也大;學大乘法的菩薩,他淨心大。

(五)莊嚴大:用什麼莊嚴?福智莊嚴;用福德和智慧,莊嚴他自己。

(六)時大:佛是經過三大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來修持,這也可以說是「因大」。

(七)具足大:具足,就是六度萬行都圓滿了,以相好自嚴,而得菩提果,所以又可以說是果大。

有這七種的意思,所以叫大乘。

一般人說,大乘是 Mahayana! 什麼是 Mahayana?我問他有多大,就是問這個大乘有多少種意思?他不知道。現在你們聽過這個大乘,「大乘」有這七種的大,但是這和「摩訶薩」的七種大有多 少不同的。說大乘經,「說」是言說,「經」是經典。經,梵語是修多羅,譯為契經;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還有很多的意思,不必重複。

名無量義:在沒說《法華經》以前,釋迦牟尼佛說過一部經典,就是《無量義經》。無量義,就是沒有數量那樣多義。可是,這無量從什麼地方來的?從有量那兒來 的;有量又從什麼地方來的?就從「一」那兒來的;「一」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從無相那兒來的;無相從什麼地方來的?從實相那兒來的。所以說,實相就是無相。 無量義,就是從有量義那兒來的;有量義,又從那個「一的義」──第一個意思那兒來的;第一個意思從什麼地方來?從無相義那兒來的;無相義,就從實相義那兒 來的。

這「實相者,無相也」;沒有什麼相呢?沒有生死相、無無相,也沒有涅槃相。沒有生死相、沒有涅槃相,這叫實相。但是無所不相,無量義,都是從實相這兒來 的;所以「無量義經」,也就是實相義經。前幾天,我為什麼把「諸」字講成「一」字?也就是這個意思,也就是「無量為一,一為無量」;甚至於連「一」也沒有 了,這就是實相。

為什麼有個「一」?從「沒有一」那兒來的;那麼人故意頭上安頭,就弄出個「一」來。所以沒有事情,就找事情來幹;本來沒有麻煩,自己找一點麻煩的事情來做一做。

現在說這《無量義經》,是做什麼用的?教菩薩法:這是教化大乘菩薩行菩薩道的方法。菩薩學大乘法,佛所護念:這種法,根本佛就不想說,久默不談──默,就 是默然不講話;久默,很久,佛也不說這個大乘法。為什麼?《無量義經》是佛自所證得,所以為佛所護念。佛不想說這個大乘法,因為說出來,會令一切眾生都不 相信;不相信,這就不對機,所以佛很久都不講這個法的。

2 入定瑞

佛說此經已,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

這是第二種,入定瑞。

佛說此經已:釋迦牟尼佛說完了這一部經。哪一部經呢?是不是這個《妙法蓮華經》已經說完了?不是的,這是《無量義經》;就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的這一部經。那麼佛說完了《無量義經》,應該休息休息;但佛不去休息,做什麼呢?

結跏趺坐:跏趺坐,又叫蓮華坐,有單跏趺、雙跏趺。為什麼要結跏趺坐?跏趺坐,可以幫助你修道。跏趺坐,也可以說是金剛坐。你坐禪,結上跏趺坐,就少昏 沉,這是第一個好處。什麼叫昏沉?就是坐那地方想睡覺。你結上跏趺坐,坐著不會跌倒;你坐著很堅固的,容易生出來你的定力。你打坐若想要得到定力,這個跏 趺坐可以幫助你生出定力。你定力生出來,慧力也就增加了;慧力就是從定力那兒來的,定力就是從戒力那兒來的。你結跏趺坐,端然正坐,這就是本有的一種戒 體。你有戒,就有定;有定,就有慧了。戒、定、慧這三無漏學,都從跏趺坐生出來。又者,你結上跏趺坐,這一切天龍八部都來擁護你,其他邪魔外道、妖魔鬼 怪,那些個魔王自然就都避而遠之,向遠去逃跑了;所以這金剛跏趺坐,是修道最要緊的一種坐法。

我在東北的時候,曾經遇見這麼一件事情。關忠喜是我的朋友,他是一位外道的老師,自己有三千多個徒弟;可是他知道自己沒有道業、沒有道力,他自己生死沒有 辦法了,於是就很著急的各處去求道。可是,他也不敢讓他這些徒弟知道他各處去求道。為什麼?要是讓他徒弟知道他沒有道了,就都不相信他了!雖然他是傳外道 法門的老師,但他卻急於到各處去訪道,一訪就訪了兩三年,也沒有訪著明眼的善知識。以後他遇著我了──怎麼樣遇著我呢?其實以前我和他就認識,很久也沒有 見面;我在我母親墳上守孝,他也聽說過,可是沒有見過。有一天,我就到他家裏去。

他有一個姪子,叫關占海,是他哥哥的兒子;那天晚間,他就作了一個夢。本來他沒有見過我,也不認識我;那麼在夢中,他就看見我,也不知為什麼,他就向我求 道。關占海就聽我說:「你不能求道,你也不能修道;為什麼呢?你身上一身的孽皮!」所謂「孽皮」,就是罪業、罪孽的皮。在這個時候,他還要向我來求道;他 就看見我在他頭頂上,用手往下這麼一剝,就剝下來一張皮,往地下一放。他一看,是一張豬皮。他在夢中聽我對他講:「你這張孽業皮,我給你剝下來,這回你可 以修道了!」

第二天,我就到他家裏去。他就問他的叔叔說:「這是誰啊?我昨天晚間作夢,夢見這個人來,給我剝去一張豬皮!」他二叔說:「他是在拉林西黃旗守孝的那個孝 子,一般人都知道。」這麼樣,他就很歡喜,於是就對他叔叔講這個夢。因為他叔叔也是一個道迷,一聽,就認為:「啊!這回這個道送到我們家裏來了!我們倆快 向他求道!」於是兩個人都跪到我的面前不起身,要拜我做師父。那時候,我才二十三、四歲的樣子,我說:「我不能做人家師父啊!我沒有什麼道,我現在還找道 呢!」他說:「您慈悲啦!我們兩個人知道您是個修道的人,一定要拜您做師父!」「你不要著急,我帶著你各處去訪道;你看哪一個夠做你師父的資格,你再拜師 父。你不要拜我做師父!」我就拒絕他們。

於是他們就跟著我各處去走,到所有有名望的修道人的地方,我都叫他們見。可是,他都認為不滿意,回來又向我求道。我說:「我沒有道,我只可以教你一個修行的方法;就要結跏趺坐。你先試一試看,你可不可以結跏趺坐?」

他一結這雙跏趺坐,這右邊的腿翹起來有半尺多高,也不能接近所坐的這個蓆子上,大約離著這炕上有半尺高,不能貼炕的。為什麼他會這樣?因為他生長在山裏, 住山裏的人,這個膝蓋就很大的,叫「大骨頭節」;所以他結雙跏趺坐,就很困難,但是勉強也可以結、也可以坐。

我教他練習這個坐之後,我就走了;等到七十多天,我又到他家裏去。一看,他本來就是大骨頭節,膝蓋很大的,現在更大了,腫得連走路也都不能走了。在我北方 所用的那鐵車的車轂,大約有二寸寬這樣子的車輪。車輪走的時候,會把土地也壓成二寸多寬這麼一道溝。他這個時候,連車轍這一道溝都邁不過去了,腿腫得這樣 子。我一看他這樣子,這是很嚴重了,就告訴他:「你不要練習這個坐了!這個坐,對你大約是不會成功的,你可以停止練習這個坐了!」

他說:「我除非死了,就不練習這個坐;如果我不死,我這腿腫得再厲害,我也要練習它!因為修道如果沒有一種忍痛苦的心,怎麼能修得道呢?我連這一個結跏趺 坐都練不好,那我還修什麼道呢?我一定要把它練得成功了!」我說:「你這樣子,我也不管你了!你練就練,不練就不練,隨你自己的意思了!」我就走了。

等到一百天的時候,又到他家裏去;一看,他現在可以走路了,腿也不腫了。我問他:「你是不是停止練習跏趺坐了?」他說:「不是!我現在不但腫消了,腿也不 痛了!腿坐著也可以接近蓆子,我坐到凳子上也不翹起來,也不痛了!」「你這是有志者事竟成,有這種志氣,你成功了!」於是我就教他坐禪的方法;他就修習參 禪的功夫。

他的姪子關占海,也跟叔父各處去求道;求了三年,再加兩年,前後五年,也沒有找著師父。他對我非常好,逢年遇節,他就買好多東西,或者好吃的,去送給我; 總而言之,他送很多東西給我,當時,我只以為他對我有一種好感。有一次,我又同他到我的廟上,見我們三緣寺的方丈和尚;見著了,我以為他會拜方丈和尚做師 父,他也沒有拜,又跟我回到他家裏去。

在半路上,經過一條樹林子,大約有半里路長;到這樹林子裏頭,他把我袖子就這麼抓住,然後就給我跪下。我說:「你做什麼?」他說:「我走了這麼多年,我所 見的、我最相信的,就是您!我現在一定要拜您作師父!」我看他這麼樣子拉著我袖子,就假裝發脾氣,把袖子往下一掇,轉過身走了。走了大約有半里多路,回頭 看看他,他還在那兒跪著呢!也沒起來,就跪在那地方擦眼淚。我又回去,走到他的面前,說:「你做什麼?」「您一定要收我作徒弟,要不然我就跪著不起來,我 跪死這兒!」「喔?你跪死這兒是最好了!你跪死這兒,也是你自己願意跪死的,沒有人給你償命的。你願意跪嘛!」

我又走了,看一看他倒是起身不起身?又走出有一里路,他還在那兒跪著也沒起來。啊!這回把我的心跪得有點忍不住了。回去,我說:「好了!我答應你!」這是我在東北收的第一個徒弟。

這個徒弟在沒皈依之前,他就吃齋;皈依之後,他就練習坐單,脅不著蓆,也持午。又修了幾年,大約有五年的時候吧?他就知道他自己往生的日子了,於是對他家 裏人說:「我在某天就要走了,你們不要哭、也不要喊。我最感激的、最想要見的,就是『孝子』。」就提到我,說:「如果『孝子』他能來最好了!但是我現在也 不知道他在什麼地方?也沒有法子給他通信。其他的事情,我都可以放下了;唯獨這一件事情,沒有滿我的願,我是覺得不圓滿!」這麼講完了之後,果然到這一天 了,他就結上雙跏趺坐,也沒有什麼病就往生了。

他往生的這天晚間,村裏邊有很多人都作這麼一個很奇怪的夢,什麼奇怪夢?人人都夢見有兩位青衣的童子,在前邊領著他,就往西方去了!這是以後他的太太告訴 我的。結跏趺坐,對修道上,是最有重要關係的;所以若能練習結跏趺坐,這對修道上是太好了!

釋迦牟尼佛說完這《無量義經》,就結起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入到「無量義處」這種的定,也就是入到實相定。身心不動:身,就是身體;心,就是我們一 般人的心。有的人就問了,說是身不動,可以看得見;心不動,又誰能知道呢?你的身不動,心就會不動;你身動,心就動;所以入定的人,身若不動了,心也會不 動。這個心,不是這個肉團心,這是個真心;真心本來就是不動的,你入定、不入定,它也是不動的。身心不動,怎麼不動呢?就因為他入了定,身心得到清淨本源 的境界,所以身心都不動了。這是佛入定的祥瑞,「入定瑞」就是這樣子。

3 雨華瑞

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

這一段文,是雨華瑞,雨華的祥瑞。

是時:就在釋迦牟尼佛入定,身心不動的同時。天雨:雨向下落;雨什麼呢?曼陀羅華:曼陀羅是梵語,譯為白色的花,又譯為適意華,是白色的適意花。摩訶曼陀 羅華:這是大白色的曼陀羅花。曼殊沙華:這是紅色的花。摩訶曼殊沙華:這是非常大的紅花。這四種花,而散佛上,及諸大眾:散在佛的身上,以及所有在法會的 這一些個大眾,都得到這種花的供養。

天雨這四種花,這是有一種表法,表示「住、行、迴向、地」這四種的位置。住,是表示十住位;行,是表示十行位;迴向,是表示十迴向位;地,是表示十地位。 曼陀羅華,就表示十住;摩訶曼陀羅華,表示十行;曼殊沙華,表示十迴向;摩訶曼殊沙華,是表示十地。這四種花,表示菩薩的四種位置、四種程度;所有一切大 眾的修行,都要經過這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

4 地動瑞

普佛世界,六種震動。

這是地動瑞。普遍所有有佛的世界,都有這六種震動,為什麼?就因為釋迦牟尼佛想說這一部《法華經》。在沒說《法華經》之前,有種種的境界,來形容、表現這《法華經》的重要;所以才有這麼多的境界出現。

這六種震動,就是震、吼、擊、動、湧、起。「震、吼、擊」是聲,有震、吼、擊的聲音;「動、湧、起」這是形;有動的形象、有湧的形象、有起來的形象。三個 是聲,三個是形;這六種震動,也就是表示六根。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

震動有六種,要是把它擴大來講,每一種裏頭,又有三種,這三六就是十八種。這十八種的表法,就是表示十八界。十八界,是六根、六塵、六識。六根,是眼根、 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塵,是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六識,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每一種怎麼又可以變成三種 呢?

「動」有:動、遍動、等遍動。

「震」有:震、遍震、等遍震。

「吼」有:吼、遍吼、等遍吼。

「擊」有:擊、遍擊、等遍擊。

「湧」有:湧、遍湧、等遍湧。

「起」有:起、遍起、等遍起。

怎麼叫動?怎麼叫遍動?怎麼叫等遍動?「動」,只是這一個地方的震動。「遍動」,這是一四天下都震動了。一四天下,就是一個太陽和一個月亮所照臨的四大部 洲,即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和北俱盧洲。這四大部洲都震動了,這叫遍動。「等遍動」,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統統都動了,盡虛空、遍法界都震動,這叫等 遍動。

這六種動法,又代表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這一動,表示什麼呢?表示破我們的無明。因為你若要經過這六個階段,就要破六次的無明;你破一 次,無明就少一點;破一次,就少一點;破六次,所以叫六種震動。這六種震動,修習禪定的人都有的,都會親身體驗;就不坐禪的人也有,就是表示淨六根,只是 六根的震動而已。

拿「湧」字來講,從東邊湧出,從西邊沒下去──東湧西沒,這從東邊開始。東方是屬木,木是青色的;青色在人身上,是屬肝,又主於眼睛,所以這是屬於眼根。 南方是屬火,火是紅色的;紅色主於人的心,舌頭屬於心,也是紅色的。西方是屬金,金是白色的;白色在人身上,是主肺,在六根,是屬於鼻,鼻子屬於肺。北方 是屬水的,水是黑色的;黑色在人身上,就主腎經;腎在人的六根,就屬於耳根。

這是表示什麼?表示這眼睛的功德生,則鼻子的煩惱滅;鼻子的功德生,則眼睛的煩惱滅了;耳朵的功德生,則舌頭的煩惱就滅;舌頭的功德生,則耳朵煩惱就滅。 這也是與其他的五根,互相交流這種功德和煩惱。這六根,每一根都有功德的;將來到《法華經》的後邊,都會講「眼睛有多少功德、耳朵有多少功德、鼻子有多少 功德、舌頭有多少功德」;在《楞嚴經》上也有講過。所以它功德生時,煩惱就滅;煩惱生時,功德就滅,互相來震動。

身是主於四方的,這眼、耳、鼻、舌,都屬於身;意,有一種攀緣這四種的功能。所以,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這是外邊的六種震動,有三種是聲、三種是形;而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這是內裏邊的六種震動。

裏邊震動,就是六根;這六種震動,就表示在六根的門頭震動。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互相幫助,也可以說它們結成一黨,狼狽為奸。怎麼叫狼狽為奸? 狼和狽,必須要在一起,才能走路;若不在一起,牠們就不能走路的。為什麼?因為這個狼、狽,和普通豺狼不同;狼的前邊那兩條腿長、後邊那兩條腿短,狽的前 邊那兩條腿短、後邊那兩條腿短長,狼沒有狽就不能站立,狽沒有狼就不能走路,狼和狽常常相附而行,所以這叫狼狽為奸。

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也是,它可以作惡,也可以作善。向下邊跑,它就可以令你的法身,跟著它們到地獄裏去;或者做餓鬼,或者轉畜生,都是因為這 眼、耳、鼻、舌、身、意帶你去的。要是成佛呢?也是由眼、耳、鼻、舌、身、意互相合作;你幫助它、它幫助你。好像我講的,鼻子的功德生出來了,眼睛的煩惱 就滅了;眼睛的功德生出來,鼻子煩惱就滅了。什麼是眼睛的煩惱?什麼是鼻子的煩惱?你所願意看而得不到的,見著,心裏就生出貪心來,就有一種煩惱;這個煩 惱,是因為眼睛而造成的,這就是眼睛的煩惱。

眼睛的功德是什麼?眼睛看見經典,哦!這個經典這樣好,我要讀一讀!這也是眼睛幫你心裏明白這個經典的道理。我眼睛看見佛像,於是就拜佛;為什麼你拜佛? 你眼睛看見佛像,就「我要恭敬、我要供養」,這眼睛有了功德,來幫助你了。那麼眼睛可以幫助你,鼻子、耳朵也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統統都是這 樣子,都有這種的力量,也可以幫助你,又可以破壞你,看你怎麼樣去做?你要是根據善功德去做,眼、耳、鼻、舌、身、意,就幫著你去做善功德;你要是以罪孽 過做基礎,去造罪孽過,眼、耳、鼻、舌、身、意,也可以幫助你去造罪孽過。《楞嚴經》上說,你墮地獄也是因為你的六根;你成佛,也是因為你的六根,沒有旁 的。所以我說「愚癡就是智慧」,也就和這六根的道理是一樣的。你聽經聽多了,一通一切通,一了一切了,一知一切知,一覺一切覺。

自性如虛空,真妄在其中;
悟徹本來理,一通一切通。

我們人的自性,就和虛空是一樣的。那虛空裏邊,有真有妄,在虛空裏頭包含著。你明白本來自性的道理,一通一切通;你一樣明白了,樣樣都明白了!拿我們吃飯 來說,人為了什麼要吃飯?因為要醫治肚子餓;所有一切的飲食,都是醫治肚子餓的,不論好吃、不好吃的東西,都有這個用途。穿衣服,是為了抵禦寒冷;無論穿 什麼衣服,都是能把寒冷防備了,能禦寒。我們現在每一個人都需要吃飯、穿衣服、睡覺,認為這三種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它們,我們的生命就發生了問題。我們現 在要學佛法,也就應該把它看得像吃飯那麼重要,像穿衣服那麼重要,像睡覺那麼重要;沒有佛法,我們的自性就發生問題了。所以,我們現在利用我們固有的六 根,來求無上的覺道,這都叫六根震動──大地六變震動。

你看坐禪的人!沒有坐過禪的人不知道,坐過禪的人,有時候手就動起來了,有的時候眼睛也動起來,鼻子也動起來,耳朵也會動彈了,這都叫六根震動的一種表 現。所謂「淨極光通達」,你淨,用功用到極點;別有一重天,另外有一種境界。在今年暑假時,有人坐禪就有一點小動作,手就動彈起來了;手自己動彈,你不想 它動,它也動了,這就身體有一種變化──動則變,變則化。這種的功夫,必須要用過功的人才明白;還要有真正的明師來指點,才不會走錯路。如果沒有真正的明 師善知識來指示,在這個時候,就很容易誤入歧途,也很容易就生一種恐懼心,不敢再用功了。我們如果哪一個人有這種境界的時候,不要生恐懼心,這都是六根震 動之一。

經上所講的道理,必須要和我們每一個人自己身體、自性上都相合的。為什麼要有經?就是給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找一條應該行的道路。所以佛說這些經、這一些 個道路,我們每一個人自性裏邊,都具足的;佛說八萬四千法門,就是對治我們眾生八萬四千種的習氣毛病。我們自己有了毛病不知道,還跟著這個毛病去跑,被這 毛病所轉,以為這是快樂了;實際上,自己一天比一天墮落,自己還不曉得。所以佛在經典上,指明我們每一個人這個道路。

這六種震動,不離於你個人的六根;你六根為什麼要震動?這個震動就表示破你的無明。為什麼要有六種呢?要六番破無明──就是破凡夫的無明,破初果的無明、 二果的無明、三果的無明、四果的無明,然後再破十地的無明、等覺的無明;破了等覺的無明之後,就是妙覺,這才成佛了。大地六變震動,也就表示這六個階段, 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菩薩、佛,這六種次第成佛的果位。這是「六種震動」大略的意思。

5 眾喜瑞

爾時,會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及諸小王、轉輪聖王,是諸大眾,得未曾有,歡喜合掌,一心觀佛。

這是眾喜瑞,大家都歡喜的這種祥瑞。

爾時:當爾之時。什麼時候?就是六種震動這個時候。會中比丘、比丘尼:在這個法華會中。有一些個大比丘,有一些個比丘尼。比丘有三個意思,就是乞士、怖魔、破惡。比丘尼就是出家的女人。

有一個坐禪修行的,修行修行,他就開了悟;開了悟了,要求大德高僧給印證。那個高僧就問他:「你有什麼所得啊?」他說:「我沒有所得。」就好像問:「如來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開悟這個比丘就說:「我沒有所得。」「那麼你開個什麼悟?」他說:「我知道比丘尼是女人做的。」這個大德說:「喔!我批准你是 開悟了!你真正是開悟的。」這個高僧得天眼、慧眼、法眼、天眼、肉眼五眼;一樣的話,他說出來,這高僧就知道他沒有打妄語,是開悟了,就給他印證。

我們每一個人要是這樣說,是不是也開悟了?學人家的,就不是開悟;開悟的,不是學著人家所說,要自己另有一番見地,和其他的人不同。因為他這一句話,從來 沒有人說過,他說:「現在我確實知道:比丘尼是女人做的。」這才給他印證開悟;你也這樣說,那你就不是開悟的,沒有人印證你。為什麼?你是跟著人家後邊學 來的;學來的,那不是自己悟出來的。

優婆塞:就是男居士;優婆夷:就是女居士。這又有兩種的說法,翻譯為近事男、近事女,這是一種。有住到廟裏的,就叫近住男、近住女;住,就是住到廟裏頭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為四眾弟子。

天:就是六欲諸天上的天人。

龍:是個大蟲子。這個大蟲子,牠吃小蟲子;大鵬金翅鳥就給小蟲子報仇,吃牠這個大蟲子。

夜叉:是梵語,譯為速疾。速,就是非常快;疾,也是快得不得了。又譯為勇健。勇是勇猛,健是健康;言其大力鬼神非常的勇猛,非常的健康。這大的鬼神夜叉, 可以移山倒海;一手就把山給推出去幾百里,把山給搬家,另一手,又可以把山推回來。你說是不是大力量?這叫大力鬼神。

乾闥婆:他是一個奏音樂的樂神。

阿修羅:是梵語,譯為無酒,他沒有酒飲;又譯為無端正,男的阿修羅相貌就像個醜八怪似的,再沒有那麼醜陋了!阿修羅女就非常的美麗,生得人見人愛。不要說 人,就是玉帝見著,欲心都動了;所以就向阿修羅王去提親,得到阿修羅女做他的太太。阿修羅,牠有天福,沒有天權,在天上沒有權力;他專門好勇鬥狠,非常的 好鬥。

迦樓羅:就是大鵬金翅鳥。有的人會見過的,有的人只聽過。見過這大鵬金翅鳥的,牠是什麼樣子?小沙彌果現,都認識這個大鵬金翅鳥,他說叫Peng bird(鵬鳥)。

緊那羅:是梵語,翻譯為疑神;因為他的形貌好像人似的,但是頭上有一個犄角,所以一般人叫他疑神或疑人。疑,是懷疑;神,是神仙。懷疑他是神仙,究竟他是 不是神仙呢?這沒有什麼確定的憑論。他是在玉帝那地方奏音樂的,是玉帝一個奏樂的神。

摩睺羅伽:牠是個大蟒蛇。這種蟒蛇是很大的,究竟有多大?比龍小一點;你若知道龍多大,就知道牠多大。可是龍有大的、有小的;大蟒蛇也是有大的、有小的。

人非人:就是八部鬼神。及諸小王:和小國王。

轉輪聖王:轉輪聖王,有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釋迦牟尼佛如果再晚一天不出家,就會去做金輪王了!說起金輪王,那可真正有大福報;有什麼大福 報?他有一千個兒子,又有七種的寶貝自然出現──金輪寶、象寶、馬寶、如意珠寶、玉女寶、主藏寶、典兵寶。這七種的寶貝,都和如意寶珠是一樣的;輪王到什 麼地方,要用多少金銀,就在地下說:「在這兒拿銀啦!」地自然就刨開。這個地裏邊,你要用多少金、有多少金,用多少銀、有多少銀;就這麼樣子,遂心如意。 輪王還有一部車,這部車,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周遊一四天下。這一四天下,恐怕比到月球都遠;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周遊到。

金輪王是管一四天下;怎麼叫一四天下,就是南贍部洲、東勝神州、西牛賀洲、北俱盧洲;這四大部洲,都歸他一個人管。銀輪王就管三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 東勝神州。銅輪王是管兩洲,就是南贍部洲和東勝神州。鐵輪王就管一洲,只管南贍部洲。

有的人問,釋迦牟尼佛那時候,有轉輪聖王?不錯!在我們這世界上,那時候沒有轉輪聖王。那轉輪聖王又從什麼地方來的?從他方世界來的嘛!你不要眼光那麼 小,就知道你自己房子那麼大一塊地方!其他的,你還有鄰居,還有大的城市呢!你不能說你沒有見過就說沒有;你是鄉下人,到了大城市,還像你做鄉下人一樣 的。所以釋迦牟尼佛那時候,在這娑婆世界雖然沒有轉輪聖王,還有其他世界來的。其他什麼世界?要是研究起來這個問題,那要很長的時間;現在沒有那麼多時 間,來和你研究這個問題。

是諸大眾:這一些個大眾;就是前邊所說的這麼多。究竟有多少數目?佛都不知道,我怎麼能告訴你?得未曾有:從來就沒有聽過這樣的佛法,歡喜合掌:大家都歡 喜起來。好像現在,有的人懂得我講的,就歡喜起來;不懂得我講的,「啊!他笑什麼?怎麼回事啊?」他心裏也有一種想要笑的樣子,又怕笑錯了,所以又不敢 笑;等一等翻譯出來,我相信你也會笑的。一心觀佛:大家一起這麼看著佛,目不暫捨;就目不轉睛,眼光光的那麼瞻望著佛。

6 放光瑞

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靡不周遍;

爾時:又是個什麼時候?這個「爾時」,和前邊六種震動那個「爾時」,是一樣的,但不是同一個時候。是什麼時候呢?是大眾歡喜、一心觀佛的這個時候。這個時 候,佛看見這一切的法會大眾都這樣歡喜,佛也歡喜了;佛歡喜,就放光,這是第六種的放光瑞。

這第六種放光瑞,是此土的放光瑞;下邊還有他方國土的六種放光瑞。

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眉間,就在這兩個眉毛中間。在佛兩個眉毛中間,有一個白毫相;你看見佛像眉間那兒都鑲著一粒珠子,那就表示著這個白毫相;因為現在我們 或者用泥土塑造的佛像,或者用木頭雕刻造的佛像,沒有法子表現出佛原來的白毫相,所以就鑲這麼一粒珠來代表。佛的白毫相光,可以遠,也可以近;這一種光, 就好像白琉璃筒內外清淨那麼樣。照東方萬八千世界:東方屬木,木主於「生」,象徵春天萬物生長,所以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照遍東方萬八千世界。這萬八千世 界,不是太多,還有個數目。在這萬八千世界,都得到佛光的普照。靡不周遍:靡,就是沒有;沒有不周遍的,這萬八千的國土、世界,光明普照。

以下,是說他方國土所現六種的祥瑞:(一)六趣瑞,(二)見諸佛瑞;六趣眾生是凡,諸佛是聖,這叫凡聖一對。(三)聞說法瑞,(四)見四眾得道瑞(證果 瑞);這是「法」和「人」相對,是人法一對,人和法都相對的。(五)見菩薩行行瑞,(六)見諸佛般涅槃瑞;菩薩為始,佛為終,這叫始終一對。

2 他土六瑞 分六
1 見六趣瑞 E2 見諸佛瑞 E3 聞說法瑞 E4 見四眾得道瑞 E5 見菩薩行行瑞 E6 見諸佛涅槃瑞
今E1

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尼吒天。於此世界,盡見彼土六趣眾生。

這是現他方國土六種祥瑞中的六趣瑞。

在釋迦牟尼佛放的光,不單見這個世界的祥瑞,下至阿鼻地獄:甚至能下照到阿鼻地獄。阿鼻是梵語,譯為無間地獄,地獄沒有間隙。一個人在這個地獄裏也滿,多 人在這個地獄裏也滿;從那個地獄,墮到這個地獄,不知道要在這個地獄裏住多長的時間?時候也沒有間斷,空間也沒有間斷;時間和空間統統都沒有間斷,所以叫 無間地獄。上至阿迦尼吒天:阿迦尼吒是梵語,譯為色究竟天,就是有色界的最上一層天。

於此世界,盡見彼土:就在這個娑婆世界,也就看見從娑婆世界向東邊,去萬八千世界的國土。六趣眾生:六趣,就是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六道;六 趣眾生,就是六道輪迴的眾生。那麼一切人,都可以清清楚楚的看見:哪一道裏,受的某一種果報。

六趣,就是天趣、阿修羅趣、人趣,這叫三善道;地獄、餓鬼、畜生,這叫三惡道。阿修羅有時候列到三善道裏邊,有的時候又列四惡趣裏邊;四惡趣,就是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

這個「天」,是天上的天人。怎麼做的天人呢?就因為你持五戒、修十善,就可以生天的。五戒,這是佛教徒最根本的,應該守的戒律,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 婬、不妄語,不飲酒。你要是常常不殺生,你的壽命就長,得長壽報。為什麼有人壽命就那樣長,有人壽命就那樣的短?壽命長的人,就是因為他持不殺戒,得到長 壽的報;壽命短的人,就因為他歡喜殺生,所以就得到短命的果報。

為什麼要持不偷戒呢?因為偷,是損壞人的財產、損壞人的福命。這個「偷」,就和「盜」在一起,叫「偷盜」;就是人所不知道,你偷偷的去,把人家的財產或者 是物質給拿了。你盡偷盜人家的東西,你自己得到什麼果報呢?將來你的財產就不長久,受財產不長久的果報。譬如你很有錢的,有很多的財產,突然間,被強盜給 搶去了。為什麼受這種的果報?因為你前生也偷過人家東西、搶過人家的東西,你沒有持不偷盜的戒;所以今生你所有的財產,被人來破壞。如果沒有破壞人家的東 西,你的財產永久都存在的;這是因為你持不偷戒,所以你得到的富貴就長久。婬、妄、酒,也都和這兩種的意思是一樣的。

好像你不守婬戒,你去姦婬人家的婦女;將來你自己也被人家去玩弄,所以這都是一種果報。妄語,你自己若不騙人,你也就不會被人騙。說:「我這一生沒有騙過 人,怎麼有很多人來騙我呢?」我方才沒說嗎?這一種果報,不是一生的事情;這講過去、現在、未來,果報要通三世的。所以你單單今生沒有騙人,你知道你前生 騙過多少人嗎?不知道!你不知道,那麼有人騙你,這就表示因緣會遇成熟時,果報還自受,所以你應該受騙的了。

飲酒,本來飲酒沒有什麼大的毛病,不過就怕飲多了。你酒若飲得少,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飲得多了,就會亂性──擾亂性情,就顛倒了;一喝起酒,說話那個舌頭 也大了,話也說不清楚了,你這一個身體顛倒,所做出的事情也會顛倒了。所以在佛教裏不主張飲酒,才戒酒。可是在道教裏,不主張戒酒,說酒可陶情,可以陶冶 性情,令你不愉快的心情,喝了酒就會把不愉快的心忘了,把煩惱也沒有了。中國的孔子說過:「唯酒無量,不及濫。」說喝酒很好的,不必限量它,不必說我一定 要喝多少;但不要喝醉了,這就是最好的。若喝醉了,就不知道那個酒的滋味。若沒有喝醉,這個酒可以喝少一點,不要喝太多了!實在好喝酒的人是這樣子;若不 好喝酒的人,根本就不需要喝。因為有的人好喝酒,你若叫他一定不喝酒,那比什麼都厲害,所以我對於酒戒方面,稍微放寬一點。

五戒,說起來是很多的道理,主要的,我們不單手不去殺生,心裏也不要生一種的殺念,這是真正的持殺戒。盜戒也是這樣,不但手不去盜,心裏也不生一個盜念; 盜不論大小,凡是人沒有許可你,你自己偷偷的把其他人的東西給用了,這都叫犯盜戒。舉一個很小的例子,人家買了一瓶子酒,「啊!你看這個酒不錯的,他的也 就是我的,我的也就是我的,拿來喝一杯!」這是犯盜戒了。啊!這犯一個盜戒,又犯一個酒戒,兩戒都一起犯了!有人說:「那我不飲酒,這個戒我不會犯的。」 你不飲酒,你飲牛奶嗎?在雪櫃裏,有人買了一瓶牛奶放著,你看見牛奶,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開啟這牛奶就喝。你不知道就喝了,你說這是霸王不霸王?牛奶是一 種小問題,你沒有得到買牛奶那個人的同意,你拿起來就喝,這就叫犯盜戒。還有一切其他所吃的、所用的東西也一樣。所以我前幾天聽到有人告訴我,說是在宿舍 那兒,有人偷吃東西,令買的這個人生煩惱。

這雖然是對方犯盜戒,這又要說回來,買牛奶或者買酒這個人,你也應該自己反省一下:「他怎麼偷我的東西吃呢?喔!前生我偷過人家的東西吃,所以今生人家也 偷我的。」就算了!這是買的人應該這樣想,但是偷吃的人不可以這樣想:「喔!我現在偷你的東西吃,等來生你再偷我的。」你不知道你來生有沒有?或者你來生 什麼也沒有了,有誰能偷你的呢?所以就不要存這個偷的心。不是我所買的東西,我不可以隨便去用它!如果得到對方的許可,這就不犯戒;沒有得到對方的許可, 偷偷地用其他人的東西,這都叫犯盜戒。再往細了講,甚至於一草一木、一針一線,沒有得到主人的同意,你擅自拿走,這都叫偷,都犯盜戒。

婬、妄、酒,也都是這樣;所以我講一種,你們應該就把其他那幾條也都明白了。

天,為什麼生到天上去?就因為守五戒,才能生到天上去。天的福報是無量的,可是也有盡的時候。等到福報享盡時,五衰相現,還是會墮落,所以這是不究竟的。

阿修羅,也是做了一些個功德,可是卻壞在以鬥爭心來做功德,是由他的煩惱做的功德。怎麼說由煩惱還能做功德呢?好像雖然是做功德,可是專門和人來比賽。怎 麼樣比賽?「我出五塊錢,你出多少?」就和人來鬥著。「你若出五塊,我出十塊;你出十塊嗎?我出二十塊!」就和人來鬥,競爭第一;這人將來絕定做阿修羅 去!有功德是有功德,但是和人來鬥爭做功德,不是由自己本心想要來做功德,也可以說爭名,想要人家說:「啊!你看某某人是第一,他出的錢最多!」爭第一的 名,這都是做阿修羅的功德。所以你行佛法,一定要真正明白這個因因果果,你做,才不會濫的。你或者在這個地方沒有名,到那個地方去做功德,爭那地方的名, 叫這地方的人看看你某某人跑到紐約去做了一個大功德,令大家都知道。這麼樣子,都是修羅的一種因,將來就做修羅去。一講起話,就發脾氣;一講起來什麼事 情,就要爭第一。這都是修羅的種子,煩惱不斷;你做這功德,是有漏的功德,不是無漏的功德。功德仍是應該要做的,但是不要故意讓人家知道我是第一,或者第 二。

更有一種人,表面上他不要名,靜悄悄地行善,然後卻故意偷偷地告訴人:「我在什麼地方,做了五千塊錢的功德。誰也不知道是我,我只告訴你!」其實這種,也 是阿修羅。這個阿修羅,比方才那個阿修羅還壞一點,為什麼?這是屬陰的阿修羅,不是屬陽的;他表面上是不好名,實際上他背後的宣傳更厲害!所以你發心,所 謂「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你在種因的時候,不把它種一個正因,等結果的時候,就偏了,結了一個不好的果,做阿修羅去了!說阿修羅有什麼不好的?阿修羅不 好的地方就多了!天天去和人鬥爭打仗,你說好嗎?

人,又是從什麼地方來的?也是從做善功德,持五戒、修十善這個地方來的;不過他是下品的五戒、下品的十善;阿修羅是中品的五戒、中品的十善;天,是上品的 五戒、上品的十善。這裏邊,若詳細分別起來這個法相,那是很多很多的細目。這是三善道的因。

三惡道,就是由貪、瞋、癡造的。你貪心太多了,就變成餓鬼了。餓鬼為什麼餓著?就因為他在生的時候就貪,貪著吃,吃什麼都要吃多一點。你歡喜吃多一點,變 成餓鬼,什麼也吃不著、什麼都沒有了。為什麼他要貪吃多?就因為他已經有一點覺悟──「開悟」了。開什麼悟?知道他將來沒有東西吃,要做餓鬼,現在趕快吃 多一點!他都有未卜先知的功夫呀!

瞋心,你好發脾氣嗎?好了!發來發去,發到地獄去──墮到地獄。你自己和自己就過不去,好了!到刀山上去試一試,自己發起脾氣,跳到刀山上,腳都被刀給扎壞了。為什麼刀扎那個腳?就因為有脾氣。

「我要試一試你這個刀子,看看你有怎麼樣的厲害法?」跳到那個油鍋裏去,「哼!你們不敢跳嗎?我來試試!」為什麼敢跳油鍋?就因為有脾氣;有脾氣,所以油鍋、刀山,什麼地獄都敢試一試。這是瞋心,好瞋恨、好發脾氣。

我的弟子,無論哪一個,有脾氣的趕快要改;沒有脾氣的,也不要讓它生出來。這是最要緊的,我祝福你們!不要拿我這話當耳邊風,不要說:「不要緊吧!法師講 的,不過說說而已;不一定我有脾氣,就會墮地獄去的。」你試試!到地獄的時候,才後悔說:「唉!我師父當初講過,有脾氣就要墮地獄,現在我才知道這話是真 的!」也來不及了!你還敢發脾氣嗎?

這就是為什麼我要立法,要是一個人發脾氣,就要三個人一起跪二十四個鐘頭。我立這種嚴法,就是怕你們下地獄去;我不歡喜你們下地獄,所以我用一個嚴厲的方 法。出家人發脾氣嗎?現在這三個沙彌,一個沙彌發脾氣,兩個沙彌要陪著跪,跪二十四個鐘頭,毫不客氣的;這絕對不會放寬的,我這憲法早已通過了,一點人情 都沒有,沒有得講的。最好的辦法怎麼樣?你就是不發脾氣,我這個法就用不著;你若發脾氣,那我這個法就有用了。那麼跪二十四個鐘頭還不算嚴厲,最要緊的, 也不准吃飯、不准喝水,不准大便、小便,這個是最厲害了。我設立這個法這麼多天,我問這三個沙彌:「你發過脾氣沒有?」「沒有啊!」「小沙彌,你怎麼不發 脾氣了呢?」「 I don't know!」他也不知道為什麼不發脾氣了。你說這個法妙不妙?真妙到極點!妙到極點!你要是發脾氣,就會墮地獄;我怕你們下地獄,所以立上這個嚴苛的憲 法。

愚癡,你歡喜愚癡嗎?你不學佛法嗎?你若不歡喜愚癡,就要來學佛法;學佛法,就是增加智慧,開你的般若妙智、般若妙慧。你不學佛法,就會愚癡;愚癡到什麼 地方去呢?就會做畜生的。為什麼馬、牛、羊、雞、犬、豕那些個畜生不聰明?你看那個豬最不聰明了,豬吃飽了就睡、睡飽了又吃;除這兩樣,牠沒有第三種的工 作。那馬、牛都有點工作,但都愚癡。

為什麼愚癡?就因為他做人時不學佛法;不單不學佛法,而且有人要學佛法,他還說:「不要去學佛法,學佛法是最笨的!」他說人家學佛法最笨,其實他自己才是 笨到極點,將來就去做馬、牛、羊、雞、犬、豕。為什麼他做那個?我告訴你們,就是因為他不學佛法!說:「我才不信呢!我就是不學佛法,我倒要看看我真會做 豬、做馬、做牛?」可以的,那你試一試!到時候,你試完了,再回來學佛法。所以不必勉強,誰也不必勉強誰,你只要歡喜去做,那隨時隨地都有機會的。

這六道輪迴是很重要的,你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種善因,就結善果;種惡因,就結惡果。你種瓜就得瓜,種豆就得豆,看你種什麼因;你種成佛的因,就成佛;你種地獄的因,就墮地獄,你自己選擇你的路。

在東方萬八千世界這國土,所有六趣眾生的種種相貌、種種形狀,都在釋迦牟尼佛的白毫相光裏顯現出來。釋迦牟尼佛這白毫相,是表示「中道了義」;不偏左、不偏右,在兩眉的中間,也就是表示《法華經》圓頓的法門、中道實相的道理。

如來的白毫相,能伸能縮、能遠能近,猶如琉璃筒一樣,光明遍照。你如果還不明白,我現在可以舉一個不太相似的例子。什麼呢?譬如我們拿著手電筒,或者車前 燈,忽然這麼一照,一道光明直射向前,就會照得很遠,這是我們都知道的。如來的白毫相光,也就和那個車前燈一樣;這個光明往前一照,不僅僅一哩、兩哩,而 是能照遍東方萬八千世界的國土。是不是單單照東方呢?不是!就像你拿著手電筒,歡喜往哪一邊照,就能往哪一邊照;你歡喜照東方就照東方,歡喜照南方就照南 方,歡喜照北方就照北方,歡喜照西方就照西方,照上、照下、照天、照地,隨你怎麼用。如來的白毫相光也是這樣,遍滿整個宇宙虛空,隨意照哪一方都可以,現 在所照的是東方萬八千國土。

《楞嚴經》提到:「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湧白寶光,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華中,頂放十道百寶光明,一一光明,皆遍示現十恆河沙。」在楞嚴法會 中,佛說法時,就是從肉髻中、無見頂相放出來的光。法華會上這回是從白毫相放的;這個光,和楞嚴法會那個光又不同。這兩種光都有它不同的意義。

所以,我們不要說天天來聽這《法華經》,就聽一字、聽一句、聽這一晚間,你就種下成佛的因了;你就再不來聽了,你這個「佛」也跑不了,將來一定會成佛的。不是現在,要多長的時間呢?那沒有一定的。

所以我們現在能夠聽聞到《法華經》,這都是有善根的人;有善根的人,就要來學習佛法,不要自暴自棄,不要說佛法與我有什麼關係?你要知道,除了佛法而外, 任何的事情,與你也沒有關係。只有佛法和你有重要的關係;什麼重要的關係?叫你成佛去!說:「這我不相信!我怎麼會成佛?」就是因為你不相信,才會成佛; 因為你不相信你會成佛,你將來竟然成了,所以這就是妙法!這所以叫《妙法蓮華經》,就是這麼妙的!

2 見諸佛瑞

又見彼土,現在諸佛。

這一段文是見諸佛瑞,是聖和凡相對;六趣眾生是凡,諸佛是聖。

諸佛,是釋迦牟尼佛在白毫相裏邊,顯現出來諸佛國土;有諸佛國土,就有諸佛在那國土教化眾生。所以這一段文,就是現諸佛的祥瑞,在如來的白毫相光中,現諸佛。

為什麼佛要放光?為什麼又從白毫相來放光?因為佛放光,是照這一切的機;機,是機緣。什麼叫機緣?就是所應該度化的這一切眾生。所以,放光是表示「因機設 教」;設就是設立,教就是教法;有某一種的機,就設某一種的教。還有一個意思,「斷惑除疑」;佛放光,是令一切眾生的疑惑心都沒有了、給破了,破除眾生這 種疑惑的心,所以放光。

這個「白毫相」已經講過,它是表示一種中道。阿彌陀佛有白毫相,其他的佛也有白毫相。在〈阿彌陀佛讚〉偈提到:

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阿彌陀佛身是金色的,他這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光明沒有可以比的。阿彌陀佛二眉中間這個白毫相,宛轉,就這麼轉來轉去的,好像龍行路似的,不是直行,就委 曲宛轉的這麼樣子行。這白毫相有多大呢?有五個須彌山那麼大!阿彌陀佛那紺目,有四個大海那麼大,你說這個眼睛有多大?阿彌陀佛在他的佛光裏邊,又化出來 沒有數量那麼多的佛。他不是單單化佛,也化菩薩;化的菩薩,也是沒有邊際那麼多。

阿彌陀佛發過四十八願,每一願,都是歡喜眾生成佛的。蓮華分出九品,有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這分出上、中、下三輩;三輩裏頭,又分出九品。

咸令登彼岸,他令一切眾生都到涅槃的彼岸成佛去。

阿彌陀佛的白毫相,有五個須彌山那麼大;釋迦牟尼佛的白毫相,若往大了說,也有五個須彌山那麼大。若往小了說,按著《觀佛三昧海經》上說的:在佛出世的時 候,這個白毫相有五尺;在佛行苦行的時候,白毫相有十四尺;在佛成佛的時候,白毫相常常就是十五尺這樣子。白毫相中間是空的,好像一個琉璃筒那個樣子;這 就是表示佛「常樂我淨」四種的德行。中間空,是表示中道,這是一個「常」;白毫相非常清淨,表示一個「樂」;白毫相它又柔軟,隨意可長、可短,表示就是個 「我」;為什麼白色呢?白色就是表這個「淨」德。常德、樂德、我德、淨德,表示涅槃的四德。

這白毫相,是表示中道實相的寶印;實相寶印,就由這個白毫相來代表。現在釋迦牟尼佛由白毫相放光,在白毫相光裏又見到他方國土的諸佛;如來的白毫相光,從 佛一出生,乃至於到涅槃;這一生所行的這種苦行、種種相貌,以及這涅槃之後種種的功德,都在這白毫相光裏邊顯現出來。

3 聞說法瑞

及聞諸佛所說經法。

這一段文是聞說法瑞。在如來白毫相裏邊,也就看見聽聞諸佛所說的經典,和一切的佛法。

4 見四眾得道瑞

並見彼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修行得道者。

這一段文,是見四眾得道瑞(證果瑞)。

諸佛在每一個國土做什麼呢?就講說經教、講說佛法。講說佛法,又有什麼用呢?佛法就是要給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四眾弟子依法修行的;依法修行, 就證果;或者證阿羅漢果,或者成菩薩,或者成佛。在如來白毫相裏邊,看見諸佛說法,這叫聞法瑞;又見四眾修行證果,這是證果瑞。這個「法」和「人」,叫人 法一對,人和法都相對的。

5 見菩薩行行瑞

復見諸菩薩摩訶薩,種種因緣、種種信解、種種相貌,行菩薩道。

這是見諸菩薩行行瑞,諸菩薩行種種行門的這種祥瑞。

復見諸菩薩摩訶薩:又見著菩薩和大菩薩。種種因緣:用種種的因緣,來修種種的法門,教化種種的眾生。種種信解:種種,就不一種,是很多種。信解,或者由 「四諦法」信解修行,或者由「十二因緣法」信解修行,或者由「六度萬行」信解修行。種種相貌:這不是說菩薩有種種的相貌,而是說他行種種的行門、修種種的 法。行菩薩道:所行的,都是菩薩道;菩薩道,就是自利利他、自覺覺他。如來的白毫相,由此土照到其他佛的國土,這也就表示自覺覺他、自利利他這種法門。

6 見諸佛涅槃瑞

復見諸佛般涅槃者;復見諸佛般涅槃後,以佛舍利起七寶塔。

這一段文是見諸佛涅槃瑞。見菩薩行行瑞,和見諸佛涅槃瑞,這叫始終一對;菩薩為始,佛為終。

復見諸佛般涅槃者:在如來白毫相裏邊,又看見諸佛般涅槃者;般,就是入。涅槃,又叫圓寂;圓,是功無不圓;寂,是德無不寂;所謂「功德圓滿了」,這叫圓寂。涅槃,又叫不生滅。涅者,不生;槃者,不滅;就是把生死了了。

復見諸佛般涅槃後:又看見這一切的諸佛入涅槃之後,以佛舍利,起七寶塔:舍利,是印度話,譯為靈骨;說這骨很靈的。塔裏邊,就是供養舍利的。在釋迦牟尼佛 入涅槃之後,以火荼毘時,這舍利流出不知多少,沒有數量那麼多;所以到處建造寶塔,來供養這個舍利。在如來的白毫相光裏,也看見其他國土諸佛入涅槃之後, 都用火焚化,有佛的舍利,來造寶塔供養。

塔,也是印度話,譯為方墳;就是四方的一個墳墓。人死了埋到地裏頭,這叫墳;這個塔,是一個方墳。又譯為高顯,因為它很高、很明顯,一般人都可以看得見, 所以又叫高顯處。塔有什麼用呢?我們造寶塔供養佛舍利,因為佛的舍利所在之處,也就是佛的法身所在之處,也就是佛就在這個地方,所以要造寶塔來紀念佛。

以上所講的,是他方國土的六種祥瑞。

我給你們講,講來講去,你們都不注意;佛法一定要注意,才能領略得到。講了像耳邊風似的,從這個耳朵聽了,從那個耳朵就跑了,這樣子沒有用的;你就聽一百 年,也等於沒有聽一樣的。為什麼?你就不留心、不注意!你們現在聽經學佛法,到其他的場合,有人請你們去講演;你們也會講演,講得也滔滔不斷,口若懸河 ──說話像河流水似的,講得很高興。可是,有人一問:「法師,我現在有個問題。涅槃有幾種?

你把這個給我講一講!」「哦──哦!」「你跟誰學的?」「有一個法師,我跟他學了好幾年了,我也聽過,但是現在忘了!」你說這倒架子不倒架子啊?深的佛法 不懂,可是連「四種涅槃」也都不懂,這太丟人了!現在我把這四個名詞唸給你們聽一聽,我若不唸,你們都想不起來;我相信我一唸出來,你們都會想起來: 「哦!我也沒有忘嘛!還是這四種呀!」但是沒有用了,這叫「馬後客」。諸葛亮是「馬前客」,沒有來的,他就知道;你等來過之後,你再知道,那就不發生效力 了!

四種涅槃是什麼?第一,自性清淨涅槃;第二,是有餘依涅槃;第三,是無餘依涅槃;第四,是無住處涅槃。

3 疑念序 分二
1 彌勒疑念 D2 大眾疑念
今D1

爾時,彌勒菩薩作是念:今者世尊現神變相,以何因緣而有此瑞?今佛世尊入於三昧,是不可思議,現稀有事,當以問誰?誰能答者?復作此念:是文殊師利法王之子,已曾親近供養過去無量諸佛,必應見此希有之相,我今當問。

這一段文,是彌勒菩薩生出一種懷疑;他不明白佛想要做什麼?佛放光動地,現此土的六種祥瑞,又現他土的六種祥瑞;這種祥瑞情形,彌勒菩薩也不知道,所以就生出一種的懷疑。彌勒菩薩生出疑念,其餘的大眾,也生一種疑念。

爾時:當爾之時;當釋迦牟尼佛現此土六種祥瑞,和他方國土六種祥瑞的時候。在這時候,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是哪一位菩薩呢?就是很胖又常常笑的那位菩薩。彌 勒是梵語,翻譯為慈氏,言其這位菩薩常常入於慈心三昧的定。他又有一個名字,叫阿逸多;阿逸多也是梵語,翻譯為無能勝,勝,是勝利。菩薩,就是覺有情。彌 勒菩薩最慈悲,無論你是善人、惡人,遇到他,他都歡喜的;他以慈眼,平等來看一切眾生,對於眾生不起分別。

彌勒菩薩在這個時候,作是念:生出這麼一種的疑念,今者世尊現神變相:現在世尊,現出這種神通變化的境界。什麼神通呢?就是從白毫相放光,又有六種震動, 這都是釋迦牟尼佛的一種神通;可是在過去,彌勒菩薩也沒有見過這種的神變,所以他就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彌勒菩薩是補處的菩薩,是等釋迦牟尼佛退位的時候,他在這娑婆世界成佛,所以叫「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彌勒菩薩本來是智慧很大的,但是他也不知道釋迦牟尼 佛想要做什麼。為什麼他不知道?因為在佛教裏頭,「初地不知二地」;初地菩薩,就不知道二地菩薩的境界;十地菩薩,就不知道等覺菩薩的境界。何況是佛的境 界呢?所謂:

庸人不知智者,散人不知定者,
凡夫不知聖者,小乘不知身子。

「庸人不知智者」,庸愚的人,就不會知道有智慧的人這種境界;為什麼?因為他庸愚,思想很遲鈍,不是不及,就是太過。「散人不知定者」,好像人很發散的; 什麼叫發散?就是東張西望的,看看南邊,又看看北邊,看完東,又張望西的;人家在那兒入定,他也不知道人家入定的境界。

「凡夫不知聖者」,凡夫,就是我們一般沒有證果的人;凡夫就不會知道聖賢的境界。「小乘不知身子」,身子是誰呢?就是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別名又叫身子。為 什麼小乘不知道舍利弗?因為小乘人的智慧不夠。舍利弗在羅漢裏邊,是個大智慧的──大智舍利弗;所以一般小果的聖人,就不知道舍利弗的境界。可是舍利弗又 不知道菩薩的境界,在菩薩裏邊,他又變成小智慧了。而一般的菩薩,又不知道補處菩薩的境界。一般的菩薩,就不知道補處菩薩的境界。

「補處」,經過此生,來生一定可以在世間成佛;就是當來補釋迦牟尼佛的佛位,所以一般皆稱彌勒菩薩也就是「一生補處的菩薩」。然而補處的菩薩,又不知道尊 極的佛果菩薩這種境界。尊極,就是佛;尊貴到極點,這就是佛的境界。因為在補處菩薩的境界,就不知道佛的境界。而現在彌勒菩薩是補處的菩薩,將來他會成 佛;可是釋迦牟尼佛現這種神變的境界,他也不知道,於是他就打起妄想來了!彌勒菩薩也一樣打妄想的。什麼妄想呢?

他一想,現在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以白毫相光,現神通變化這種相(化現神通力,變淨土相),以何因緣,而有此瑞:是有一種什麼因緣,才現這六種的祥瑞?他自 己生了一種疑念。懷疑什麼?就懷疑:這將要有什麼事情呢?他就打起妄想來了。菩薩本來沒有妄想,但是見到了佛,他的妄想也生出來了!

這一段文,說彌勒菩薩現在生出三種的懷疑。

第一,就是懷疑佛的神變,以何因緣,而有此瑞?今佛世尊,入於三昧:現在世尊入了定了,這種境界,是不可思議:是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議的,誰也不知道。 這怎麼辦?現稀有事:佛現這種稀有,從來就沒有的事情,當以問誰,誰能答者:這就又生出第二種懷疑的念,我應該問哪一個?哪一個菩薩能答覆我這個問題呢? 復作此念:這又作第三種念頭;什麼念頭?他這樣一想,我應該問誰呢?

是文殊師利法王之子,已曾親近供養過去無量諸佛:喔!文殊師利菩薩可以答覆我!文殊師利,就叫妙吉,又叫妙德。這位首座文殊師利菩薩,他是個法王的真子,他已經曾經親近諸佛,又供養過去無量諸佛。

必應見此稀有之相:文殊師利菩薩既然親近供養過去諸佛,當然也會看見過這種祥瑞的情形,所以他一定會知道。

現在他生出這種的念,把第二念也沒有了;第二念,他是想找一個人問一問;現在已經找著了,所以第二懷疑念就沒有了。文殊師利法王子一定會見過這種稀有之 相,很稀有的,從來就沒有的這種祥瑞之相。我今當問:我現在就應當問一問文殊師利法王子嘍!

2 大眾疑念

爾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天龍鬼神等,咸作此念:是佛光明神通之相,今當問誰?

這一段文,是大眾生出的懷疑。不單彌勒菩薩生出一種懷疑,就是在這個法會的四眾,統統都生出一種懷疑來,懷疑釋迦牟尼佛想要做什麼?爾時:就在彌勒菩薩生 懷疑的這個時候,這一些個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四眾弟子,及諸天、龍、鬼神:天上的天人、龍,和一切的鬼神,也都不知道。

咸作此念:咸,當「全」字講,就是完全都有這麼一個念頭;什麼念頭?是佛光明神通之相,今當問誰:現在釋迦牟尼佛,由白毫中,放出光明又神通之相,現在應 該問誰呢?那麼彌勒菩薩是不是真不知道?是不是真生懷疑呢?我相信不是的!為什麼?彌勒菩薩過去也供養無量諸佛,也應該有這種經驗;彷彷彿彿他知道,但是 他故意現出這一個不知道的相,所以來為大眾請法,問文殊師利菩薩。大眾生的懷疑,這可是真正的懷疑。

4 發問序 分二 
1 長行 D2 重頌  1 分二
1 經家述 E2 正發問
今E1

爾時,彌勒菩薩欲自決疑;又觀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天龍鬼神等,眾會之心。

爾時:在這個時候,彌勒菩薩一看,大眾都生出這種懷疑;所以彌勒菩薩欲自決疑:他也想把他自己的疑念決定了它,好沒有疑念。又觀四眾:他又觀查這個四眾。 四眾,就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天、龍、鬼、神:以及天上的天人、這一切的龍、鬼、神。

什麼叫「鬼」?說我知道!這有餓鬼、有飽鬼。什麼樣是餓鬼?什麼樣是飽鬼?這個「鬼」,有一個字的意思,就是「皈」也;人死為鬼,就像皈回去了似的。我們 人是從什麼地方來?我們從佛那兒來的。現在皈到什麼地方去?歸到地獄裏去、歸到餓鬼道裏頭去。為什麼歸到那地方去?就因為走錯路了,不是回自己本來那個地 方──他以為是自己本來的地方,這叫走錯路了!可是他也叫「歸」(取其諧音),就是「歸回來」。以後講到「鬼」字,你們應該知道,什麼叫「鬼」?就是走錯 路了,他還應該回來。回到什麼地方來?回到佛的果位上來,這是「鬼」的意思。鬼,英文叫going,也可以說是 going(取其諧音)。Going 什麼地方? Going 地獄去。我雖然不會英文,我作一個英文的解釋。

這個「神」,叫「天心」。天,就是一個「自然」的意思,言其有神通,就有自然的感應。等:不單就是這幾個,而且又有很多的天龍八部都在一起。眾會之心:大家在一起的眾會,彌勒菩薩觀察大家之心。

2 正發問

而問文殊師利言:以何因緣而有此瑞,神通之相,放大光明,照於東方萬八千土,悉見彼佛國界莊嚴?

而問文殊師利菩薩言:於是彌勒菩薩就代表大眾,向文殊師利菩薩來請問,就說了。大菩薩法王子,請你慈悲告訴我,以何因緣,而有此瑞:以什麼因緣、什麼道 理,現在釋迦牟尼佛放這麼大的光,照東方萬八千國土?神通之相:這種神通之相,真是希奇少有,從來我就沒見過!釋迦牟尼佛,放大光明,照於東方萬八千土: 我從來沒有看見這麼大的光明,這個光明照到東方去了;照東方,也不是照近的地方,照到一萬八千這麼多的國土。

所以你看,現在我們想要到月球去,以為是不得了了,以為這在世界上是第一了,哈!你看釋迦牟尼佛,照到東方萬八千國土。萬八千國土,那不只一個月球、星 球,那是一萬八千個星球、月球都過去了。悉見彼佛國界莊嚴:不是說看得少少的,哪個國家有多大?怎麼樣的莊嚴妙好?哪種國家有哪種美麗的樣子,都在這個白 毫相裏邊現出來了!

2 重頌 分二 
1 頌上問 E2 頌請答 E1 分二
1 問此土六瑞 F2 問他土六瑞
今F1

於是彌勒菩薩欲重宣此義,以偈問曰:

文殊師利 導師何故 眉間白毫 大光普照
雨曼陀羅 曼殊沙華 栴檀香風 悅可眾心 
以是因緣 地皆嚴淨 而此世界 六種震動
時四部眾 咸皆歡喜 身意快然 得未曾有

於是彌勒菩薩欲重宣此義:於是在這個時候,彌勒菩薩想要把這個道理再說多一次。為什麼要說多一次?這麼麻煩!就因為怕你我現在的眾生不明白;你不知道感恩,還說麻煩。不要有這種的念頭!以偈問曰:

彌勒菩薩又作四個字的偈頌,來請問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師利:妙吉祥菩薩!導師:導,是引導;從黑暗路,把你帶到光明路上。這個導師是誰呢?是釋迦牟尼佛;佛是大導師,接引導師,接我們眾生回家去──不是 到地獄去,現在我們要回到釋迦牟尼佛所住的常寂光淨土,那是我們真正家。何故:這位世尊!為什麼緣故?眉間白毫,大光普照:在兩眉的中間,白毫相這種大 光,普照到三千大千世界;不單照東方,南方、北方、西方、四維上下,有多少方,照多少方,不是只照一方。

雨曼陀羅、曼殊沙華:雨,是天上好像下雨似的;不是雨水,是下著曼陀羅花、曼殊沙花。曼陀羅花,是白色的花;曼陀羅是梵語,譯為適意,就是你想再沒有那麼 好的了,你看見這花,心裏就特別的高興:「喔!這花真美麗,從來也沒見過!」它令你心裏歡喜到極點,又稱為適意花。曼殊沙花,是紅色的花;這種花不單美 麗,又柔軟;雖柔軟,而且它還不破壞;你歡喜大朵就大朵,歡喜小朵就小朵,所以這花非常美麗。

栴檀香風:所謂「風從花裏過來香」,有這花,一定有香。好像我們爐裏現在燒的香,這叫檀香;栴檀香可以香到四十里,這種香是特別香。這種花,雖然不是栴 檀,但是也有栴檀的香味。悅可眾心:一看見這花,心裏就高興了;悅,喜悅;可,滿足。我再沒有那麼歡喜了,歡喜到極點了!不是一個人歡喜,是大眾見著這 個,都歡喜了,所以悅可眾心。

以是因緣:以這種的因緣,地皆嚴淨:嚴是莊嚴,淨是清淨。因為有花,把地都清淨莊嚴了;這個地也不用掃把掃,都乾淨了。而此世界,六種震動:而我們這個世界,有六種震動。

六種震動,前邊已經講過了,這表示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門頭,不用功的人不知道;用功的人,有的時候,眼睛自己睜開、閉上,睜開、閉 上,非常的快,好像閃電似的。你自己若不懂得功夫的人:「這是怎麼啦?是不是有鬼來了?怎麼弄得我眼睛不想睜開,它們就睜開;不想閉上,它們又閉上?」不 是的,這是你用功用的。有的時候,耳朵也有了動靜了,又聽見小鳥叫,忽然又聽見牛、馬的聲;這個你也不要怕,這都是六種震動的表現。

這六種震動,是震、吼、擊、動、湧、起。

「起」字,有的時候可以講「爆」,有的時候又可以說是「覺」。

怎麼叫「動」呢?這個地方不穩了,這叫「動」;「遍動」,就是這個四大部洲都動了。你不要以為四大部洲就是大了,還有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統統都動 了,這叫「等遍動」。這一個「動」字,有動、遍動、等遍動三種;這就是一個眼睛,有眼根、眼識、色塵三種。所以在六種震動裏,每一種震動,都分開有這三 種。好像「震」,一個世界震,這叫「震」;四大部洲都震了,這叫「遍震」;等三千大千世界都震了,這叫「等遍震」。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加上色、聲、香、味、觸、法六識,再加上色、聲、香、味、觸、法六塵,這叫十八界。這六種震動,每一種動裏都有三種,所以合起來十八界。照東方萬八千國土,也是表示這十八界。

時四部眾,咸皆歡喜:比丘僧、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四眾弟子,叫四部眾。在這個大地六變震動的時候,這四部眾都非常歡喜;這是眾歡喜瑞。身意快然得 未曾有:身和意都快然;快然,也就是非常歡喜,非常暢快的樣子。這種的歡喜,這種的快樂,在過去並沒有得到過。

2 問他土六瑞 分六
1 問六趣眾生 G2 問見諸佛及聞說法 G3 問他土四眾 G4 結前啟後
5 問他土修菩薩行 G6 問他土供養舍利
今G1

眉間光明 照於東方 萬八千土 皆如金色
從阿鼻獄 上至有頂 諸世界中 六道眾生
生死所趣 善惡業緣 受報好醜 於此悉見

眉間光明,照於東方萬八千土:釋迦牟尼佛世尊,在兩眉中間的白毫相光,大放光明;這個光明,向東方去照,有一萬八千這麼多的世界、國土。皆如金色:這一些 個諸佛國土,都變成黃金的顏色。從阿鼻獄,上至有頂:從最下邊的阿鼻地獄,就是無間地獄,上到三有之頂。什麼是三有?就是欲界有、色界有、無色界有。三有 的頂,就是非想非非想處天。

本來非想非非想處天是無色界,無色界是在色界之上,這天界所居住的眾生是沒有形色的,沒有一個形質,也沒有一個顏色可表現的;但是現在釋迦牟尼佛也放了光,照到這個無色的天上。

諸世界中:所有一切的世界;就是此方世界和他方世界,無量諸佛國土的世界。六道眾生:就是天道、人道、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眾生在六道輪迴中,生死 所趣:生了死、死了生,生生死、死死生,死生、生死,在這個六道輪迴裏轉來轉去,輾轉難出。

我們人現在在這個世界上,你不要以為你永遠都是人;你做善事,就可以保持你的人身;你若做惡事,就保持不住你這個人身了!那做什麼?前邊沒有講嗎?可以墮 地獄做惡鬼、做畜生。善惡業緣:或者你做善,或者做惡,做善就有善業的因緣,做惡就有惡業的因緣。這善、惡業的因緣,是由你自己去造去;所謂「善惡兩條 道,修的修,造的造。」修是修道,造是造罪業。

這比喻一條善道,一條惡道,看你向哪邊去跑?你向善路那邊跑,你就有善業;你向惡業那邊跑,你就有惡業。受報好醜:善、惡,是在因地說的;好、醜,就是 果。你種善因,就得到好的果報;你種惡因,就得醜的果報。好的果報,一切一切都是順你的心性,順意的;醜的果報,就是違逆你心意,對你心意不順的。於此悉 見:在六道輪迴裏邊,互相受報、互相造業;這一切的業緣果報,在如來的白毫相裏邊,都看見了!

2 問見諸佛及聞說法

又睹諸佛 聖主師子 演說經典 微妙第一
其聲清淨 出柔軟音 教諸菩薩 無數億萬
梵音深妙 令人樂聞 各於世界 講說正法
種種因緣 以無量喻 照明佛法 開悟眾生

又睹諸佛,聖主師子:又看見一切的諸佛;諸佛為聖中之主,所以叫聖主,好像獅子為百獸之王那麼樣。演說經典,微妙第一:演說大乘經典;這種法,既微且妙,真是第一希有的妙法。

其聲清淨:佛的音聲,非常的清朗;說出來的言詞,非常的流利,非常的圓滿。出柔軟音:佛的音聲既響亮,而又柔軟,有這一種柔軟悅耳的美音;悅可眾心,每一 個人歡喜聽什麼聲音,佛的聲音,就變成什麼樣的聲音。教諸菩薩:這一切諸佛,也教化一切的菩薩;無數億萬:這個數量,不知道多少,有無數億萬那麼多。梵音 深妙:這種的清淨之音,非常的深妙。令人樂聞:使令一切的人,越聽越歡喜聽佛法。各於世界,講說正法:所有的諸佛,都在他自己的世界,講說真正的佛法。

種種因緣:這個緣是不一樣,因為有種種的人,就有種種的根性;所以佛說法,也用種種的因緣,來教化種種的眾生,對治眾生種種的習氣毛病。以無量喻:無量, 就是沒有數量;喻,就是比喻。用沒有數量那麼多的比喻,來給眾生說法。這些個比喻,無非想要使令眾生都明白真正的佛法,以便依法修行,所以說照明佛法:就 是用智慧來照明佛法,用智慧的光明,來明白一切的佛法,開悟眾生:令一切眾生的智慧、菩提都增長。開,就好像開礦似的:那礦裏頭本來有金,你若不開發這個 礦,金就不能顯現出來。

眾生自性裏邊,本來具足佛性;如果你不給他解釋明白,他不明白自己的本有佛性,他也就不會去修行。

3 問他土四眾

若人遭苦 厭老病死 為說涅槃 盡諸苦際
若人有福 曾供養佛 志求勝法 為說緣覺
若有佛子 修種種行 求無上慧 為說淨道

若人遭苦:假使這個人遭受苦。一般的凡夫,雖然遭受苦,越苦越要造苦。本來「煩惱」是受苦的根本,但是他總不願意捨棄煩惱,總想和煩惱來打交道、做朋友;就離不開這個煩惱,離不開這種的苦的因緣。

所以越苦、越苦,苦到極點,就墮地獄去;那是永遠受苦、永遠也得不著快樂,這是凡夫。外道呢?他遭苦,是想了苦;可是他雖然了苦,找不著了苦的道路。所以 他修持外道法,也不能了這苦,也是造這苦;不過造的業沒有地獄那麼深,或者就跑到餓鬼裏邊去了!

外道也不能了苦的。有一些世智辯聰的人,雖然還有一點小智慧,也通達世間法,但是他不明白出世法。所以他遇著苦的因緣,他也沒有法子了,就不知道如何去應付;所以他想要了苦時,反而更造多一點苦。

他以為或者我去搶人,有了錢了,就不會受苦;結果真的就去搶,他怎麼搶呢?他因為有一點智慧,就會欺騙人;於是就等機會,等人沒有防備的時候,他或者去 偷、搶。可是他有智慧,旁人也會有智慧的;雖然覺得人家不設防,但是有的時候,去偷東西時,警鈴大鳴;警鐘一響,警察就來了,就把他捉去坐監牢。坐監牢, 輕者就時間短一點,重者就時間長一點。

這是在人世受這種的果報,那麼將來在因果上,會怎麼樣子呢?這一類的人,苦也不能了;到什麼地方去呢?將來就去做畜生。所以會墮地獄、轉餓鬼,是有種種的 因緣;做畜生,也是有種種的因緣。不是一種因緣,這不過提一提他這種因緣而已;不是單單這一種,種種的因緣,都可以墮落三塗,受這個苦。

厭老病死:苦,本來有三苦、八苦、無量諸苦那麼多。三苦,這總起來講,就是苦苦、壞苦、行苦。苦苦,是苦中之苦。壞苦,本來沒有苦,本來有樂來的;但因為 快樂是短暫的,樂不久住,所以變成了壞苦──快樂壞了,就變成苦了。行苦,既沒有貧窮困苦,又沒有富貴的壞苦,可是他由少而壯、由壯而老、由老而死,這念 念遷流,念念不停;猶如大海中的波浪,前浪滅了、後浪又生,後浪滅了、後後浪又生。這種的辛苦,任何人也免不了的。

八苦,就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

(一)生苦。生下來的時候,我也不知道,那又有什麼苦呢?你不知道?就因為你不知道,所以那是真正的苦,你不記得了!因為有這個生苦,以後就有老苦。怎樣 生苦呢?人出生的時候,小孩子呱呱墜地,那一哭的時候,他就說了:「這個世界真是苦哇、苦哇、苦哇!」就掛著苦了!當時知道是苦,以後把這苦忘了,反而以 苦為樂;所以就流連忘返了,覺得在這個地方也不錯。最初他是知道苦,過了三歲之後,他就把那苦都忘了。

怎樣苦法呢?小孩子在母親胎裏的時候,要是母親吃熱的東西,胎兒好像處在火山一樣;母親吃冷的東西,胎兒就好像在寒冰地獄裏一樣,冰得不得了;但是他在母 胎裏邊,沒有法子說話,沒有法子來反對這些問題。等一出世了,猶如夾山之苦;就像兩座山那麼一夾,夾得他非常之苦。我們人世間有風,小孩子在母親胎裏沒有 受過風,等到他一出生,經過風一吹,他就覺得身體就像用刀割那麼痛,所以他就說「苦」了!

生苦之後,一般人過了三歲之後,就把這個生苦忘了;以後,就有了老苦了。

(二)老苦:人在中年的時候,不覺得怎麼樣困難,可是等一老了,眼睛也不幫忙,看東西看不清楚了;耳朵也不幫忙,聽東西聽不清楚了;牙也不幫忙了,牙掉了,吃什麼東西也不覺得香了,也沒有胃口了!

所以老的時候,也是苦。就僅僅老,這也不要緊;可是老得邁不動步了,走路也沒法子走,又要找幫忙的。找什麼幫忙呢?找柺杖,要拄著柺杖才能走路。走路,腿 也不聽話了;你想邁步,這腿就懶了、不動彈,費了好大力,才邁了一步。你說這是苦不苦?本來你發號司令,這六根都聽你的指揮;可是老的時候,六根都不聽招 呼了!這還不算苦,你若有一點忍耐的功夫,還不覺得苦;可是,就怕──

(三)病苦。病,是最平等的,無論你是皇帝、總統、國王、大臣,無論你是任何人,一有了病,都覺得不自由了,就要住醫院;住醫院,就要聽醫生來指揮,所以有病更是苦。病有很多種,就有很多種苦;這還都不苦,最苦的,就是──

(四)死苦。沒有再苦過這個死苦了!因為老是苦、病是苦,生是最苦;死的時候,也和生時一樣是最苦的。所以過去的法師說,生就像生龜脫殼似的;像活的烏 龜,把殼脫去那麼痛苦。死的時候,就像活牛扒皮一樣;那個活牛,你那麼把牠的皮給扒下來,你說苦不苦?所以我們人為什麼要學佛法,就因為要了這個生死、脫 去這個輪迴,把生老病死苦能免去了。

這一段經文說:「若人遭苦,厭老病死」,假設這個人遭受苦,討厭這個老、病、死;那麼這個生苦,也包括在裏頭了。不單有老病死苦,而且在生的時候,有──

(五)愛別離苦。我最愛這個人,或者男人愛女人、或者女人愛男人,這麼互相愛;相愛時,覺得是很滿意的;可是若要分離了,就覺得苦,這叫愛別離苦。有人 說:「我可以避免愛別離苦!我可以不別離,那就沒有苦了;我所愛的這個人,他走到什麼地方,我跟到什麼地方去──他跑到天邊上去,我就跟到天邊;跑到月亮 裏去,我就跟他到月亮裏;跑到太陽裏去,我就可以跟他到太陽裏;他跑到什麼地方,我跟到什麼地方去!」你跟到什麼地方去?他死了,你跟不跟他去呢?「那也 跟著去!」跟著去?那你就有死苦了,那還是苦!你若不跟著去,那就變成愛別離苦!所以還是不圓滿的。這個愛別離苦,這是說少少;還有一個──

(六)怨憎會苦。這個人我最討厭他,甚至於對自己的太太都覺得很不滿意的;但是你到什麼地方,她就跟到什麼地方。或者我最討厭這個朋友,我想離開他;但是 到另外一個地方,又遇著像他這麼樣的一個朋友,這叫怨憎會苦。你怨大家沒有緣,就生出一種怨恨、憎惡;可是命運的安排,因為你有這種的怨憎會苦,雖然你在 這地方離開這個人,到其他的地方,又遇著一個人和這個人差不多的。所以你怨這個人是半斤,到那個地方遇到的那個人也是八兩,沒有多,也沒有少,正是這麼樣 子,這叫怨憎會苦。

(七)求不得苦。啊!自己所想要求的──求發財,也不能發財;求當官,也不能當官;求想要得一個好太太,也得不到;女人想要得一個好丈夫,也求不到。求不 到,他就念玆在玆,一天到晚,自己就生出無限的煩惱來;為什麼,就因為求不得。這求不得,就更苦;苦到什麼程度呢?苦到晚間睡覺也睡不著,失眠了,翻過來 也睡不著覺,掉過去也睡不著覺。從晚間到天光,一宿沒有睡覺;第二天早起,覺得眼睛也不舒服、身上也疲倦,不夠精神。你說這苦不苦?「這些個我都沒有!我 也不貪財、也不貪當官,也不貪有一個好太太、或者好丈夫。我什麼都不貪!我也不怨人,也不憎人,也不愛人;那麼我是沒有苦了吧?」但是,殊不知──

(八)五陰熾盛苦。那你自己本身的色、受、想、行、識這五陰(五蘊),在你身上作怪、打跟斗、蹦蹦跳跳的,一天到晚,把你支配得連喘氣的時間都沒有;所以這色、受、想、行、識,這五蘊是最苦的,誰也免不了這五陰熾盛苦。

這八苦,這麼多的苦啊!你怎麼能可以了得呢?

為說涅槃:有這麼多苦,佛就說涅槃法。什麼叫涅槃法?涅者不生,槃者不滅;叫你不要執著你這個假軀殼,不要執著這個身體;要求無上道,得到涅槃的快樂,也 不生,也不死。你既然不生、不死,就把這三苦、八苦、無量諸苦,什麼苦都了了,得到「常樂我淨」這涅槃的四種福德。盡諸苦際:你若得到涅槃了,就把這一切 苦的邊際都了了,沒有苦了。

若人有福,曾供養佛:假使這個人有福。他怎麼有的福?就是因為這個人修道,曾經供養過佛、法、僧三寶。所以你們想要沒有苦,就要供養三寶,要在三寶的面前 來做功德。做功德,不要說:「我在廟上出了錢,廟上做什麼用啊?」不用問!你種你的福,不要管他做什麼用。你供養三寶,盡你自己的心來做,在三寶面前,來 求福、求慧。你做功德,這就是求福。怎麼叫求慧呢?你學習佛法,聽經、念經、誦經、研究佛法,這就是開智慧。

志求勝法,為說緣覺:他的志向,還想再往前求這個殊勝的法,就是特別的一種佛法;所以佛就給他說十二因緣的法。緣覺,是十二因緣的法,就是「無明緣行,行 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是二乘人所修的法。聲聞、緣覺,這叫二乘人;在有佛出世的 時候,就叫緣覺;在沒有佛出世的時候,他自己修行開悟的,就叫獨覺。緣覺就是辟支佛,有獨覺辟支佛和緣覺辟支佛,修的就是這十二因緣法。

若有佛子,修種種行:假使又有佛子,需要修種種的行門,求無上慧,為說淨道:他想求最高的智慧,就給他說這種清淨之道;清淨道,就是六度波羅蜜。

4 結前啟後

文殊師利 我住於此 見聞若斯 及千億事
如是眾多 今當略說

文殊師利:彌勒菩薩又稱一聲,文殊師利菩薩!我住於此,見聞若斯:我現在住到這個地方,我所看見的、所聽見的,就像這樣的事;什麼樣子?就以上所說的這種 情形。及千億事:還有很多很多,千億這麼多的事。如是眾多,今當略說:像上邊我所見的這麼多的情形,我現在要與文殊師利菩薩再略略的說一說。

5 問他土修菩薩行 分三
1 總問 H2 次第問 H3 不次第問
今H1

我見彼土 恆沙菩薩 種種因緣 而求佛道

彌勒菩薩說,我看見其他的國土,有恆河沙數那麼多的菩薩,以種種的因緣,來求佛道、來修行。

所以我們求佛道,一定要做功德、求智慧;不是這麼很便宜的就得到佛道了!你看恆沙菩薩都用種種的因緣;這種種的因緣,就是要做種種的功德、要修種種的福慧、學種種的佛法,所以這不是一種因緣的。

2 次第問 分六
1 問布施 I2 問持戒 I3 問忍辱 I4 問精進 I5 問禪定 I6 問般若
今I1

或有行施 金銀珊瑚 真珠摩尼 硨磲瑪瑙
金剛諸珍 奴婢車乘 寶飾輦輿 歡喜布施
回向佛道 願得是乘 三界第一 諸佛所歎
或有菩薩 駟馬寶車 欄楯華蓋 軒飾布施
復見菩薩 身肉手足 及妻子施 求無上道
又見菩薩 頭目身體 欣樂施與 求佛智慧

或有行施:或者有一個人,他行布施法門。他布施什麼呢?都是七寶之類的,譬如金、銀、珊瑚:金子、銀子、珊瑚。真珠、摩尼:摩尼,就是摩尼珠,又叫如意 珠。硨磲:也是一種寶貝,它是白色的;這寶貝上面,好像有車壓的那麼一趟溝紋似的,但是它是平的,所以叫硨磲。瑪瑙:又有瑪瑙石;這種石頭裏,好像有紅血 似的。金剛:就是鑽石。諸珍:這一切最名貴的珍珠之類。奴婢、車乘:或者把他的奴婢、工人都布施出來,或者送給你一輛私家車。寶飾輦輿:用珠寶鑲上輦;古 來在中國,皇帝坐的車就叫輦。輦,是以人牽挽而行進的車;輿,是肩荷之類的車。

歡喜布施:他都歡歡喜喜布施。不像我們現在拿出五塊錢,或者十塊錢、二十塊錢,以為這不得了了!你看!七寶這麼名貴的東西,人家都歡喜布施;迴向佛道:用 它來迴向佛道。為什麼我要布施這麼名貴的東西呢?喔!我就把我最難捨的寶貴東西捨出來,而求佛道,換取成佛。迴向佛道,就是迴向我成佛的這一條道路。願得 是乘,三界第一:我願意得佛乘,在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裏頭成佛;成佛,這是三界第一。諸佛所歎:成佛了之後,十方諸佛都歡喜讚歎。

彌勒菩薩對文殊師利菩薩說,或有菩薩:我在世尊釋迦牟尼佛的白毫相裏邊,又看見有這一類的菩薩。駟馬寶車:他有最美麗的四馬拉著的車,車上又有一切的珠寶 來鑲飾。欄楯華蓋:橫者曰欄,豎者曰楯;欄楯,就是欄杆。在極樂世界不是有七重欄楯,七重羅網?華蓋,用花來做的寶蓋。軒飾布施:軒飾,軒然而裝飾;把這 些個莊嚴修飾得非常美麗的東西,來做這一種布施、來捨。

復見菩薩:我又見那兒有一類的菩薩,身肉手足,及妻子施:這些菩薩,不單能把一切的財寶布施給人,乃至他的身體和他身上的肉,或者手、或者是腳,或者是他 自己的妻子,都可以布施給人。你說,這是不是難行能行的布施行利?我們捨一點錢,或者布施一點東西,就覺得非常自滿、非常驕傲,以為這功德不知多少了。你 看人家這個菩薩,若有人需要,他把身體和血肉手足都布施出來。那麼身體有什麼用呢?布施給人一個身體,他也不會吃這身體的肉,為什麼要布施呢?因為這菩薩 行菩薩道,好像現在的醫生替病人換心或者換肝,把他有病的心、肝、脾、肺、腎割去,換一個好的。

這位菩薩看見有這一類的眾生,自己有了病,需要換一個好的心臟、或者好的眼睛、或好的肝、脾、腎、膽,這位菩薩寧可犧牲生命來救度這一個眾生。為一個眾生而捨自己的命,這是布施身體;布施手足呢?

或者有的眾生把手碰壞了,這位菩薩看他的手殘廢了,於是把他自己的手都布施給他,給他換一隻沒有壞的新手。足,就是腳,也是這樣子。有的人被車撞了,骨頭 都碎了,或者腳不良於行了;菩薩看這個眾生這麼樣痛苦,於是發心把自己的腳布施出來送給他,給他換上一隻好腳,這是來教化這個眾生。

有的菩薩行菩薩道,這一類菩薩是發菩薩心的,並不是說已經得到什麼有神通的菩薩,不過他就有這一種的布施心。布施什麼?人最難捨的。人最難捨的是什麼呢? 就是夫婦,不要說捨,離開都覺得非常痛苦;但是這位菩薩看見這眾生需要一個太太,於是他把自己的太太就送給需要太太的這個人。這其中也有種種的因緣,才做 這種布施的行為。

在我以前講〈水鏡回天錄〉時,有一段就是講我廟上的方丈和尚仁 老和尚;他在修道的時候,就把他太太布施出去。怎麼樣布施呢?他本來有太太,可是因為他父親、母親死了之後,就去守孝。他在墳上守孝,他的太太在家裏就守 活寡;因為丈夫沒有死,守孝去了,就不回家了。他太太這個「活寡」守不了,就到墳上,一定要叫他回家。那麼一次、兩次、三次、五次,他也不回家;他有一種 誠心要修道。那麼人有誠心、有道心,魔王就要來磨你;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高一丈,魔在頭上。」所以他有一種誠心不回家去,他的太太就想出一個巧 妙的方法來,「你不回家,那我要跟著其他的男人來過日子了!」「妳就去跟著其他男人,嫁其他的男人,我都不管!現在家裏的事,有什麼問題,一切一切,我什 麼都放下、都不管了!」

你說,這是不是真正是想修道?如果不是真想修道,他太太要嫁其他的男人,這還容得了?但是他說:「可以的,你去看哪一個男人,你認為滿意,你就跟他去 了!」她說:「那我就去找了!」於是回去就找一個男人來,到他墳上,和他當面講:「你現在若不回家,我就跟著這個男人結婚去了。」

這要是沒有定力、沒有真正道心的,是不是就要回去了?他不回去,他說:「可以!妳跟他去!」於是他的太太跟著那一個男人就去過日子了,他一個錢也沒有要, 就把太太送給人。這就是菩薩把妻子都布施出去給人了。為什麼他要這樣子做呢?就因為他想要求無上道:菩薩必須要難捨能捨;越捨不得的東西,你越能捨,那才 算真正的看得破、放得下,才能得到自在。不是說我捨不得的東西,總保存著它,就是你讓我成佛,我也不布施我所愛的物質或者人;這樣子,你就沒有把佛道看 重。你若把佛道看重了,就會把一切都放下,以求佛法為重,不會被這種的不正當的境界所轉。

又見菩薩:又看見有一類的菩薩,頭目身體,欣樂施與:前邊那個菩薩,是捨外財和內財。外財,就是妻、子;內財,就是身體。但是他還沒有整個身體全都布施; 這個「身」,只指身上的肉或者身上的手、足,而頭、目還沒有算。這一位菩薩,連頭、眼睛和整個的身體,要是有任何眾生需要他的頭,他就布施給你頭;需要他 的眼睛,他就布施給你眼睛;甚至於整個身體,任何一部份,他都可以布施。

前邊有的是財施,有的是法施──內財、外財,也就等於法施;現在這個施,可以說是無畏施,也可以說是生命的施,把自己的身、心、性命,都布施給人。有的人 就說:「這個人真是愚癡到極點,自己的身體,怎麼可以布施給人呢?」喔!你看他是愚癡,他還看你才是愚癡呢!為什麼?他能以布施,為的求無上道,才能了生 死;你不布施,你覺得你是聰明嗎?可是你生死永遠都不會了的。你若想了生死,必須要學這位菩薩,有這種「大無畏」的精神,身心性命都布施給人、布施給世 界。欣樂,就是很快樂的;施與,布施給人。很高興的,不是發脾氣來布施。「你布施?我和你來鬥一鬥!你布施一萬塊錢,我就布施兩萬塊錢;你布施兩萬,我就 布施三萬!」就和人來鬥氣。他這個不是鬥氣,而是歡喜踴躍做這種布施。為了什麼?求佛智慧:他想要得到佛的智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澄德 的頭像
    澄德

    福善書院

    澄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