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始祖──黃帝

西元前二六九八 ~ 二五九八

 

公孫,名軒轅。於四千六百餘年前,生於河南軒轅丘。初為部落酋長,一面練武,一面教化。此時,炎帝(神農)第八代榆罔,無力治天下,各部落互相攻打,為救 民苦,而滅榆罔,各部落歸順。南方九黎之君蚩尤,發兵攻軒轅,經過激烈鏖戰,蚩尤兵敗被殺。各部落酋長,擁護為帝,以土德王,土色黃,故為黃帝,建都有 熊。英明領導,大公無私,政治安定,文化進步。陸有車,水有舟,發明指南針及弓箭等。其后嫘祖,養蠶織布,其臣倉頡造字,大撓作甲子等。在位百年崩,葬於 橋山。後人尊為中國之始祖。

 

贊曰

軒轅黃帝 中國祖紀 鏖戰蚩尤 造指南器
發明農業 養蠶耕地 教化大興 不遺餘力

又說偈曰

天生聖者教黎民 飲食衣服日日新
神機妙算平敵寇 雄才大略掃妖氛
風雷變化驚天地 金木交併破魔軍
運轉五行生剋理 文字般若震古今

 

白話解

黃帝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始祖,係少典氏國君之子,姓公孫,名軒轅,四千六百多年前生於河南的軒轅丘;古時候的人,常以出生地為名,所以名為軒轅。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偉人,也是奠定中國文明的第一座基石。

相傳黃帝的母親名叫附寶,有一天到祁這個郊野,看見雷光閃爍環繞著北斗樞星,由此感而懷孕,經二十四個月之後生下黃帝,出生時天上有祥雲瑞相。

黃帝生來就聰穎異常、才智周遍,不到七十天就會開口說話。長大以後更是聰敏敦厚、精明強幹、大 公無私,具有領導的能力,青年有為的他於是被選為部落的酋長,來為民服務。他一方面對部落的壯丁施以軍事訓練,使人人都成為驍勇善戰的精兵,有作戰的經 驗,逢戰必勝;一方面又教化族人禮義道德,使人人知禮明義,互相援助,情同手足,大家團結一致。

當時中華民族散居各地,形成許多部族。其中兩支最為有名:一支是偏西的姜姓部族,就是炎帝神農 氏的部族;另一支是偏居東方的姬姓部族,也就是黃帝這個部族。因為炎帝神農氏這一支發展較早,勢力也最大,所以長久以來都是由他們統治著各部族。到了軒轅 時,炎帝(神農氏)第八代子孫榆罔已經沒有統治天下的能力,各部落的酋長為爭利益,常互相攻打,老百姓苦不堪言。

軒轅為了拯救民苦,就滅了榆罔,其他各部落也都紛紛來歸順他。這時南方長江流域九黎君長蚩尤, 勢力強大,殘暴不仁。他身材魁武,善於作戰;又有神力,能呼風喚雨,撒豆成兵,所向無敵。蚩尤發兵來攻軒轅,想奪軒轅中原共主的地方。黃帝和他鏖戰於涿鹿 (鏖:劇烈、苦戰之意),蚩尤施放煙霧陣,困軒轅的軍隊於迷境,使他們分不出東西南北;但智慧高超的軒轅,馬上發明了指南車及弓箭,衝出迷霧,大破蚩尤。 經過幾次激烈的戰爭,蚩尤終於被打敗了;從此南北統一,各部落的酋長遂擁護軒轅為帝。因為他以土德王天下,土能生萬物,有利於眾生,又因為土是黃色的,所 以就稱他為黃帝,建都在有熊(今河南新鄭)。

黃帝是個英明的聖君,行仁政,建規章,一切上軌道,統一黃河流域,版圖漸漸擴大。他大公無私, 領導有方,使得政治安定,文化大有進步。那時陸地上有車,水上有舟來作為交通工具,這在當時是空前未有的。他發明的弓箭,除了戰時可以克敵致勝、保衛國土 之外,平時可以用來打獵改善人民的生活。在黃帝以前,人民還沒有衣裳、屋宇,他的正妃嫘祖,偶然在桑樹上發現蠶繭,無意中抽出絲來,就用蠶絲紡織成布,製 做衣裳,這是中國有衣服的開始。黃帝又教人民造屋宇、營殯葬,解決人民食、衣、住、行及生死問題。百姓得以安其居,樂其業,中華民族從此邁向文明,黃帝之 功不可沒。

他的臣子倉頡(具四眼)仰觀天象,俯視山河大地之形,細察飛禽走獸的足跡,觸發靈感,而創造出象形文字,並作「六書」( 1),這是中國有文字的開始。在此之前,人民只會結草繩來記事,大事結大結,小事結小結;自此之後以文字記載。

另一位臣子大撓,又發明以天干地支來記算年月日的方法,造了甲子;天干有甲、乙、丙、丁、戊、 己、庚、辛、壬、癸十數;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數。以天干、地支相配,六十年為一輪,稱為一甲子。如此循環使用來記 載日期,很是方便,即便是四千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有人使用。黃帝又命伶倫定律呂(即樂律),容成造曆法,又與精於醫道的歧伯討論醫術,而有了醫書黃帝內 經。從此教化大興,百姓親和,天下歸心。他的聖德廣被,至今五千年,子孫仍蒙他的恩澤,堪稱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聖君。

黃帝在位百年而崩,死後葬在陝北橋山(陜西省黃陵縣〉,現有黃帝陵供人憑弔;每逢清明時節,即民族掃墓日,很多人都到黃帝陵去祭拜,以表示追遠不忘之意,後人尊他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贊曰

軒轅黃帝,中國祖紀:黃帝原叫做軒轅,被擁護為帝以後,因其德如土,而被稱為黃帝。後人尊他為中華民族的始祖,而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鏖戰蚩尤,造指南器:他 和南方蠻族蚩尤大戰時,被困於霧中,就以南極吸磁的原理而發明指南車,大破蚩尤;蚩尤被誅,四海歸順。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以後人稱炎黃子孫,皆為同 胞。指南器是中國三大發明(指南針、火藥、印刷術)之一,可惜後人沒有把它發揚光大,錯用它為羅盤,專為看陰陽宅、風水的工具。但傳到歐洲後,西洋人將它 變成航海的工具,所以哥倫布才能發現新大陸。

發明農業,養蠶耕地:在黃帝之前,中國是游牧部族,散居各地,過的是遷徙往來無定處的游牧生活。黃帝成為天下共主之後,便發明耕耘的工具,教民耕稼,順四時之所宜而種植百穀草木,開始過耕田食穀的農業生活。黃帝的正妃嫘祖,又教人民養蠶織布。所以百姓穿有衣、食有粟,衣食無虞,安居樂業。

教化大興,不遺餘力:他們兩個人將所有的精力都用來教化人民,男耕女織,使人人自食其力,國家因而安定進步。所以孔子( 2)曾讚歎黃帝「勞動心力耳目」,以操勞國事,造福百姓,不遺餘力,未曾懈怠。

又說偈曰

天生聖者教黎民:黎民指百姓。上天降生聖人到世上來,目的是要來教化老百姓,自立更新。

飲食衣服日日新:黃帝和嫘祖努力更新,使得老百姓食衣住行方面一天比一天進步。

神機妙算平敵寇:黃帝的神機妙算無可比擬,因而平定了蚩尤。

雄才大略掃妖氛:他的智慧高人一等,又會運用計謀,終於掃除了妖魔鬼怪。

風雷變化驚天地:他和蚩尤有過數次激烈的戰鬥,戰況的猛烈,連天地都驚動了,造成風雷的變化。

金木交併破魔軍:金是箭矢,木是箭桿;他又製造弓箭,大破蚩尤的魔軍。

運轉五行生剋理:他能運轉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創出陰陽相配的真理。五行即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五行能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又生木。五行也會相剋:木剋土,土剋水,水剋火,火剋金,金又剋木。相生則陽,相剋則陰,變化無窮。

文字般若震古今:他的臣子倉頡又創造文字;古人這種智慧,震動古今中外。尤其殷代甲骨文字出土以後,外國人對中國人的智慧都歎為觀止,自認望塵莫及。


宣化上人講述於一九八七年十月三十日


1: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2:見本會出版水鏡回天錄(一)一九九頁至聖先師。




禪讓傳賢──唐堯

西元前二三五七 ~ 二二五八

 

伊耆,名放勳。帝嚳之次子,帝摯之弟。摯在位八年,被諸侯所廢。堯十六歲被擁戴為主。建都平陽(山西臨汾),國號唐。以仁慈治國,在位時,發政施仁,留心 百姓生活,救濟鰥寡孤獨,天下大治。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末年洪水為患,命鯀治水,九年無功。改用禹治水,十三年成功,因子丹朱不肖,到處訪賢,有巢 父洗耳,許由牽牛避之。於畎畝訪舜,請其輔政。在位百年,讓位於舜。禪讓傳賢,天下為公,締造大同世界。

 

贊曰

選賢與能 聰明絕對 其智如神 德政廣被
性具仁慈 有教無類 真正為國 脫袍讓位

又說偈曰

大仁大智大慈悲 德配天地眾望歸
夙興夜寐謀幸福 禮賢下士求至真
勞心忘我利萬物 推己及人救蒸民
偉哉帝堯坦蕩蕩 欽明文思聖中魁

 

白話解

現在講到堯帝。堯帝的智慧最大,所以古人說:「曹公奸似鬼,堯帝智如神。」他是最聰明,最有智慧的一個人;從古到今所有皇帝中,最聰明的也就是堯帝,他可說是「聰明絕對」。

堯帝姓伊耆,名叫放勳,這個名字見於堯典。放勳的「放」,意思是無拘無束,「勳」就是他的功勞、勳業; 他的勳業是廣大無邊的,沒有法子形容,沒有法子表現,所以叫放勳。他是帝嚳的第二個兒子,帝摯的弟弟。因為帝摯做皇帝的時候,為人懦弱,不善於治理國家, 政令不行,所以諸侯都不滿意。那時候也是很民主的,所以大家一商量,就不用他做皇帝了。

那麼不用他做皇帝,又選誰做皇帝呢?選其他人也都不夠程度、經歷不足,所以大家共同研究,就擁護堯做皇 帝;當時堯只有十六歲,雖然年紀很輕,可是有所作為,是一個明君。他做皇帝之後,就發政施仁,以仁政治國;在他的國家裏,是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 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因為這樣,所以天下大治,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把戰馬縱放於華山的南面),到處都是太平盛世。

堯帝有遠見,他留心老百姓一切的疾苦,一切的快樂,關心百姓一切的問題。他在位的後期,也就是年老的時 候,天下洪水為患。洪水為患是成住壞空必經的一個階段,所以世界上常常有這些災難;災難也就是要治理人一切心裏的病,人的貪瞋癡病一多了,天災人禍也就多 了;這也就是一種因果循環報應,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帝堯代天宣化、為國教民,希望把這災難消弭於無形。可是當時洪水猛獸為患,洪水倒流,漫溢中國大陸;於 是水族中蛇龍等大爬蟲,都跟著洪水把人民所居的地方佔據了。人民沒有固定的住所,低地的人在樹上架起一個個的窠巢,高地的人在山上打成一排排的窟窿。可是 這都不是究竟的辦法。

由於猛獸這種怪物,到處吃人,而洪水也到處把人淹死,於是帝堯就命令鯀去治水;鯀是他座下一個大臣,非 常聰明,也很有獨到的智慧。但是鯀大概不想把這個後患永遠斷絕了,也是有點懶惰,有點敷衍了事,茍且塞責,所以他不用疏導的辦法,而用堵塞的方法。堵塞的 方法只能敷衍一時,而不是長治久安的辦法,所以治了九年,也沒有什麼功勞;就是把這兒堵上了,那個地方又決口,把那兒堵上,這兒又決口了,無濟於事,隨治 就隨決口。因為無濟於事,那時候或者因為淹死很多人,對國家有所損傷,帝堯就把他殺了;殺了之後,又繼續用他的兒子禹,來代父立功贖罪。

大禹治水就不那麼懶惰了,他甚至是覺也不睡,飯也不吃,兢兢業業地專心來治水。他因為父親治水無功被殺 了,為了要替父贖罪,於是就什麼都忘了。他治水的時候,家裏有太太、也有兒子,這個兒子就是啟,啟剛出生,常常在家裏哭──「啟咕咕而泣」;可是禹王治 水,治得「三過其門而不入」──從家門口過了三次,也沒有進到家裏去,即使聽著他這個新生的兒子在家裏呱呱哭,也不理。

從這一點,我們設身處地一想,就可想而知,禹王治水,是把精神完全放到治水上,其他什麼事情也不管了。 我們想一想,新生一個兒子,他能聽見兒子的哭聲也不進去看一看;由這一點,我們就知道,禹王不像他父親那麼懶惰,那麼敷衍了事,茍且塞責,他是真正要為父 親贖罪,所以帶罪立功。他治水十三年,把水治好了,以後老百姓不再受水的災難,也把猛獸都驅到山林裏去了。

帝堯關心國家大事,所以要尋訪一個賢人來繼承帝位;他先到巢父那兒,巢父住在樹上,不是蓋個房子,根本 只是蓄個窩,就像小鳥,所以叫巢父;其實他真的名字叫什麼,沒有人知道,巢父是旁人給他取的一個外號。巢父在樹上蓄窩,住在那兒,一切身外之物,什麼也不 要。帝堯一看,這個人是這麼樣沒有貪心,這麼樣潔身自愛,住在樹上不貪求世間一切的享受,這個人若做皇帝,一定會為老百姓做著想;就親身到他那兒,和他商 量,請他出來做皇帝。帝堯這種思想,可以說是沒有人可比的,沒有哪一個皇帝,自己做了皇帝,又去訪賢人,自己讓出皇帝位來,叫旁人來做皇帝;這是人所不能 及的地方。

可是巢父一聽他這樣講,就覺得受了委曲似的;他是這樣不貪的一個人,帝堯卻用天下來誘惑他!於是就悶悶 不樂,心裏不太高興,對帝堯說:「你另找旁人去,我不做這個!」就跑到河邊去洗耳朵,覺得聽了這個話,把耳朵都給邋遢、弄髒了。這時他的好朋友許由牽著一 條牛,要來飲水,走到他旁邊,問他說:「唉,巢大哥,你幹什麼洗耳朵?你耳朵怎麼了?」巢父就說:「方才帝堯真無聊,我正在樹上睡覺,他來了,就很討厭的 要把天下送給我。我聽了這話,覺得耳朵都給弄污濁了,邋遢了我的耳朵,所以要洗一洗。」許由說:「喔,你耳朵骯髒,用河水來洗,這個水也髒了,那我的牛也 不能喝這水了!」於是就牽著牛到上游去,讓牛在上游喝水。

古人的思想是這樣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我們現在的人要是聽見這種作風,就會說:「唉!這兩個人真是愚不可及!」其實這兩個人真是有大智慧,只不過我們太愚癡了,不認識有智慧的人。這是形容古來的人,連天下都不要,何況是其他身外之物呢?

以後,帝堯念念不忘要把天下送給旁人,於是就訪舜於畎畝之中;從畎畝之中,把大舜請回去幫他做宰臣,一 方面教導他怎樣發政施仁,一方面也互相學習。等到他覺得大舜真是可以以天下相託了,在他沒有死之前,就把帝位讓給大舜,並不是死了之後才讓;要是死了之後 才讓,那就不算讓;他沒死之前就已經決定把帝位交給大舜了。

帝堯做了一百年的皇帝;他做皇帝,純粹是為國為民,所以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締造大同世界,提倡天下為公,使老百姓都安居樂業,豐衣足食,沒有什麼饑渴的痛苦。在中國的帝王來講,他是最好的一個皇帝。所以說:

選賢與能,聰明絕對:他選擇有賢德和才能的人;他的聰明是沒有人可以比的,「絕對」就是沒有可以和他比的。

其智如神,德政廣被:他的智慧就像神的,不會做顛倒的事情,不會做不合法的事情;他所行的政事,都是有德於民、有功於世,有利於天下的。

性具仁慈,有教無類:他本性非常仁慈,是沒有敵我的,和誰都是一視同仁,一律平等。

真正為國,脫袍讓位:他真正是為國家謀幸福的。他把帝位揖讓給賢能的人,所以說:「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這是一個天下為公的太平盛世。

又說偈曰

大仁大智大慈悲:帝堯有大智慧、大慈悲。

德配天地眾望歸:他的道德配天配地,眾望所歸。

夙興夜寐謀幸福:他早起晚睡,為國家謀太平,為百姓謀幸福。

禮賢下士求至真:他能禮賢下士,求最好,最賢而有德,最真心為國的人。

勞心忘我利萬物:他身心為百姓謀幸福,忘卻自己的疲勞。

推己及人救蒸民:他能推己及人,救一般老百姓。

偉哉帝堯坦蕩蕩:帝堯是一個大公無私,至正不偏,坦坦蕩蕩的人。

欽明文思聖中魁:他是個真正明白的人,他的學問及思想都值得做我們的榜樣;是一個很偉大的聖人。


宣化上人講述於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四日




孝感動天──虞舜

西元前二二五五 ~ 二二O八年

 

姚,名重華,古冀州人,目有重瞳,孝感動天。象為助耕,鳥為助耘。父瞽瞍,頑;繼母,嚚;弟象,傲。雖有焚廩、浚井之難,但曲盡孝道。於三十歲時,唐堯聞 其賢,以二女妻之(娥皇、女英),九男事之,學其德行。所居之民,聞風而化,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輔政三十年,堯禪位於舜。政治清明,男耕女 織,所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人民無貪,禮讓相處,故感「五日一風,十日一雨;風不鳴條,雨不破塊。」帝崩於蒼 梧,在位四十九年。禪位於禹,享年一百十歲。

 

贊曰

美大聖神 忍讓斯文 號泣昊天 屈己待人
象鳥服勞 撫五弦琴 唱南風歌 解慍吾民

又說偈曰

天生大聖迥不同 出類拔萃眾中龍
樂取與人以為善 敬慎律己化群倫
自耕稼陶皆如此 學禮書數盡精通
無為而治平天下 至德感物性允公

 

白話解

堯、舜是中國古代兩位聖君,帝堯叫陶唐氏,帝舜叫有虞氏。虞舜姓姚,名叫重華,是山西古冀州人,他生來就有特殊的相貌,每隻眼睛都有兩個瞳孔;楚霸王也是這樣。舜對父母很盡孝,孝道感動天,當他在歷山下耕田時,曾經感動了象來為他耕田,鳥來為他耘草。

虞舜的家庭很複雜,父親叫瞽瞍,雖有眼睛但不明理,不辨黑白是非,對事剛愎自用,頑固不化。頑 固,就是舊腦筋,腦筋太死板了,怎麼頑固法呢?譬如他拿一塊黃銅,你拿一塊黃金,你用黃金和他換黃銅,他不換的。為什麼不換?他覺得我這個黃銅,比你那個 金子更值錢,更寶貴。你告訴他說:「這是金子,是比黃銅貴得多。」他不相信的,這就是頑固,死腦瓜骨的。

繼母嚚,嚚就是不守規矩,也就是說話不忠實,不誠懇,儘打妄語,常說假話,搬弄是非。繼母有一個兒子叫象,大舜這個弟弟不是他父親生的,是他後母帶來的兒子,所以和舜根本沒有骨血的關係,但是他還認他作弟弟,可是他這個弟弟非常傲慢。

舜在沒有做皇帝的時候,受了很多苦,這苦是誰給他的呢?就是他父親。他父親為什麼給他這麼多苦 呢?因為瞽叟愛後妻所生的兒子象,所以父親、繼母與象三人常常想害大舜,但是每次舜都能逢凶化吉,避開劫難。若是舜有小小的過失,三人就給他罪受;可是舜 還是非常孝順父親及繼母,友愛弟弟,他日日篤行謹慎,不敢稍有懈怠,一點都不失為人子之道和兄弟的孝慈;所以二十歲的時候便以孝聞名於天下了。

他三十歲時,年紀已老的帝堯聽聞到他的德行,加上四方諸侯的舉薦,就用他來攝行天子的事。帝堯 先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送給舜做妻子,以便觀察他的內德;易經上說:「二女同居而其志不同。」這是說二個太太同居一處,難以融洽相處。帝堯之所以如 此,無非想要試探舜是不是可以「齊家」,完善地處於二個妻子之間。結果兩個妻子恭謹持家,不敢以皇帝女兒的身份而輕慢舜的親戚,很有婦德。堯又派九個兒子 尊奉舜為師,向他學習道德及思想,結果這九個兒子一天比一天敦厚謹敬。

帝堯曾賜給他絺衣(細葛布織成的衣)及五絃琴,還為他建了堆米的倉稟,又送給他牛羊。可是瞽叟 等三人還是想殺他,有一次叫他去修理倉稟,等舜上了倉廩的屋頂,象就偷偷拿開梯子,瞽叟就從下點火焚燒穀倉,想活活燒死他。但因為他曲盡孝道,有大善根, 雖不是有神通,但是很聰明的;當他上去修理倉頂時,就帶了兩頂笠帽,本來一頂就夠了,他預備這頂沒有了,再用那頂。那時他一見穀倉底下著火了,就一手張開 一頂笠帽,像張著兩隻翅膀,從穀倉頂上跳下來,就像乘降落傘下降,毫髮無損,所以沒有摔死他。回來一叫門,把他父親、母親和象都嚇死了,說:「他不是燒死 了嗎?這是鬼回來了!」舜說:「我不是鬼,你們不要怕。」所以就把他放進來了。

放進來還要殺他,怎樣殺呢?說用火燒不死,就用水把他淹死!因為井水不夠用,叫他收拾井,搯井 去。舜聽父親的招呼去搯井,井裏有泥,把泥拿出來,就有水來了。舜一下井,他父親怎麼樣啊?廣東有一句話「落井下石」,他父親在上面就丟下一塊大石頭,以 為這一塊大石頭,一定會把他砸死。想不到舜吉人天相,也是有天龍八部來護持他,那井裏有一條龍,這條龍看上邊砸下一塊大石頭,就用龍爪把石頭捉住了;又用 牠的尾巴一鑽,就在井的旁邊鑽出一個洞來,大舜看見這有個洞,就從洞走了,也沒有砸死他。

父親、繼母與象落井下石後,在上邊又用一塊石頭把井蓋上,以為這次舜決定出不來,死定了。就開 家庭會議要瓜分他的財產,象對父母說:「這次謀害舜,都是我的功勞,現在把他的牛羊、倉庫裏的穀子給父母,所有的財產也都給父母,我不要這些。我要什麼 呢?他的干戈兵器、五絃琴、雕花弓還有兩個太太都歸我所有。」瞽瞍說:「好!好!你要什麼就給什麼。」

當象歡天喜地跑往哥哥舜的屋裏,要接收兩位嫂嫂時,一進屋,卻見舜好端端地坐在床上彈琴呢!這 個大舜啊,一點也不發脾氣,一點也不瞋恨,他不會說:「你們先用火燒我;等我到井裏去,又用石頭把井堵上。啊!想害死我。」就不高興了。他還是那麼歡喜歡 喜的,見到弟弟來了,還很歡迎他,和祥地問:「你找我有事嗎?」象很窘,進退兩難地說:「我心裏很抑鬱氣悶,因為想你的緣故。」其實象是想要佔有兩位嫂嫂 做他的太太。

舜天性仁孝,感天動地;他年少的時候卑微,曾經從事各種行業。當舜在歷山耕田的時候,歷山那兒 的人都互相讓田界;他在雷澤捕魚時,雷澤那兒的人都互讓捕魚的地方;他在河濱製陶時,河濱的陶器都不粗劣。舜是孔子之前最博學多能的人,他所到的地方,居 民都聞風而化,紛紛搬到他的附近去住,所以一年不到就形成一個小聚落,兩年的工夫就擴大成一座鄉鎮,三年後就變成了一座城市。帝堯也曾數次試讓舜擔任各種 公職,他都能稱職,將公務處理的井然有序,足見他非常博學多能。

帝堯又派使舜進入原始山林川澤之地,結果舜即使在暴風雷雨也不迷失,平安地返回。帝堯知道舜的 德行和才識足以將天下傳授給他,於是在大舜輔政三十年後,將天子位禪讓給舜。「禪」是祭禮的一種,帝堯在這一祭禮中,向天神保薦舜為繼承者,行使天子的政 令。帝堯一本大公無私的胸懷,傳賢不傳子,開創了中國幾千年來為人所稱頌的「禪讓政治」。

帝堯禪位於舜,大舜政治清明,從不擾民,老百姓男耕女織,過著太平安樂的生活,卻不知道帝舜對 他們真正的好處是什麼。所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說太陽出來我就做工,太陽落山我就回來休息,鑿井可飲水,耕田 就有得吃,帝舜的力量與我有什麼關係?那時人民真正不貪,禮讓相處,故感「五日一風,十日一雨,風不嗚條,雨不破塊。」宇內風調雨順,河清海晏,無狂風暴 雨破壞大地農物,四海歸心,鳳凰來儀,天下明德,都從虞帝開始。

帝舜崩於蒼梧,在位四十九年,享年一百一十歲。舜晚年有感於禹治水有功,雖有子商均,可是商均 不肖,於是舉薦禹於天,仿肖帝堯的禪讓,禪位於禹,自此中國「禪讓政治」再添一筆。他是中國最孝順的皇帝,不論父親、繼母對他多麼不好,弟弟多麼驕傲,都 不放在心上,仍然曲盡孝道。

贊曰

美大聖神,忍讓斯文:: 「仁義禮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於面,盎於背,施於四體,四體不言而喻。」仁義禮智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謂「聖」,聖而不 可知謂「神」。大舜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忍辱力又特別強,無論誰對他如何不好,他總是寬宏大量的饒恕他。不但不發睥氣,不動無明火,反而謙讓,以誠待 人,斯斯文文,逆來順受。他的父親有眼如盲,不辨是非;其後母愛搬弄是非,打妄語,其弟則驕慢成性,常常欺負他;這些他都能忍讓,並希望以德感化他們。

號泣昊天,屈己待人:他常常向天禱告,希望能使父母生歡心。有時無法可施,只得無語問蒼天,甚至對天號泣,反省又反省;他總是委屈自己,善待他人,這是聖人的行為。

象鳥服勞,撫五絃琴:他的孝行感動天地,連大象都來替他耕田,百鳥則來助他耘草,代服其勞。休息時,他常彈五絃琴來陶冶身心。

唱南風歌,解慍吾民:南風歌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他的清淨德行就像南風一樣,能將百姓的熱惱消除於無形;他的清明政治,也像滋長萬物的南風一樣,令老百姓衣食無缺,安居樂業。

又說偈曰

天生大聖迥不同:大聖、大賢之人,天生就與眾不同,能任勞任怨,平心靜氣的接受考驗。故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大聖人能刻苦耐勞,絕不向環境低頭。

出類拔萃眾中龍:大舜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的聖人,是眾中之龍。

樂取與人以為善:他以行善為最快樂的事,有菩薩的心腸,予眾生快樂,拔眾生的痛苦。

敬慎律己化群倫:他對別人很寬厚,對自己的要求卻很嚴格,處事謹慎,以身作則,因此感化了全國的老百姓。

自耕稼陶皆如此:無論是在耕田或製陶的時候,乃至當了帝王,都是這樣,沒有一時的放逸,一舉一動都可作為人民的楷模。

學禮書數盡精通:他又好學不倦,禮、樂、射、御、書、數樣樣都精通。

無為而治平天下:他以德行來感化人民,所以能以無為而將天下治理成太平盛世。

至德感物性允公:他以德行來感化眾生,遵守唐堯禪位給他時的訓詞:「允執厥中」,將它奉為治國的圭臬;這也就是存心誠意,守住中正的道理。他時時為老百姓設想,其聖德足以作為後世的楷模。


宣化上人講述於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三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澄德 的頭像
    澄德

    福善書院

    澄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