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

【釋】咒前先誦偈文者。此咒發起。因阿難示遭摩登伽。攝以幻術。如來說咒,敕文殊護歸,求說妙定。佛徵其當日舍愛隨佛初心。即語阿難云。一切衆生。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受輪轉。乃至七處破妄八還顯真。四科七大等。身心蕩然。得無罣礙。是以述偈贊佛。發願報恩也。然此贊佛。發願報恩,正爲吾人持咒之本源。此誦通別兩種三寶。乃冥求加被。次誦咒前經文。爲開咒之發端,今先釋偈。

【釋】南無是梵語,譯爲皈命、敬投。就是把我們身心性命都皈給佛了。對佛恭恭敬敬地五體投地,只有佛是我們相信的。楞嚴即一切事究竟堅固。一切事就不是一種事,而是無論什麽事都包括在內,究竟到達不可破壞的程度。這句是皈命楞嚴會上一切佛、一切菩薩。念楞嚴咒先要皈命楞嚴會上佛菩薩,念三次。

妙湛總持不動尊,首楞嚴王世希有。

【釋】疏云。此二句述贊,首句贊佛,是通贊三身。一。報身。淨智圓顯云妙湛。二。化身。隨緣普應云總持。三。法身。本體常寂云不動。然三身皆妙湛。三即一故。三身皆總持。一即三故。三身皆不動。非一非三。而三而一故。故特以妙字概之也。於一切世間九法界內爲獨尊。稱爲尊也。首楞嚴王四字贊法梵語首楞嚴。此云一切事究竟堅固。是大定之總名。能統攝一切三昧。是王義也。通經所顯。唯此定義。世希有三字。雙贊佛法。希有者。阿難是時。既領七徵八遠,四科七大等示。無非顯此三昧體性。以是法唯佛能證知。非九界衆生所能逮。是法唯佛能開示。於一代時教爲獨圓。昔所未顯。而今乃顯。向所未聞。於今始聞。佛之與法,皆希有也。

【釋】妙湛,妙即不可思議,不能想象。若能想象,能知道都談不上妙。妙是出乎意料之外,思想達不到,所以叫「不可思議」。湛是湛深。不止是妙,而且妙得湛深,非常的不可思議。總持是總一切法、持無量義。總一切法即包括所有的法,持無量義即受持無量的義,都在這裡面包括著。所以「妙湛」是顯密圓融。「總持」是隨緣普應。所有盡虛空遍法界,有求無不應的境界。本體常住即不動,本體是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妙湛、總持和不動都是妙湛,三而一。三者都是總持,一而三。三者都是不動,非三非一,亦三亦一。詳細分析,每一個意思裡都有三種意思,「世希有」是世出世上最好的。「不動尊」即佛另外的名字。

首楞嚴王世稀有」這句是讚歎楞嚴大定。脩行此楞嚴王大定能生一切的定。一切的定沒有不從這個定生出的。世希有是說世界上不易有的、最難遭難遇的。這偈頌是由於阿難被先梵天咒所迷,佛說了楞嚴咒,派文殊菩薩用咒把阿難救回來。阿難感謝佛的深恩,所以說偈頌形容他的感受。

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曆僧祗獲法身。

【釋】疏云。此二句述悟。梵語劫波。此云時分。顛倒想者。凡計有計無,執斷執常,皆名顛倒。今阿難所言顛倒者,是述其從前認物迷己。緣妄昧真。指心見則認內認外。觀世界則有大有小。執因緣,計自然。乃至和合非和合等。此皆億劫,由攀緣識心,成顛倒妄想。今始知如來藏性。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則前之種種戲論虛妄相想。如日消水。如炬破暗。當下消除矣。梵語阿僧祇。此云無數。按小乘經律論從來成佛者皆曆三祇百劫。脩行種因。方獲五分法身乃至獲究竟清淨法身。今阿難聞佛開示,頓悟真心。是本具法性身。即如來藏性。不待僧祇之曆。而已獲法身矣。

【釋】人從無量劫來就有一些妄知妄見、邪知邪見、顛倒夢想。顛倒想即非常計常,非斷計斷,非有計有,非無計無。跟著妄的境界跑,不能把妄的境界轉過來,亦即人爲境轉而不能轉境,也即常爲業風所牽。所差的只是一點點,並不是多,可是只這一點點就和真正的常住真心性淨明體大相徑庭,其謬何止千里。顛倒即不應想而想,不應貪而貪,不應瞋而瞋,不應迷糊而迷糊。再往清楚來說就是自性裡的顛倒想。不能大公無私就是顛倒。這種顛倒想就令我們在六道輪迴裡受生死的因緣。脩就是要把顛倒想銷了。像阿難那麽聰明的人還是一樣有顛倒想。他的記憶力非常強,佛所說的經典一曆耳根便永劫不忘。但當他見到摩登伽女時就被她搖動了,就跟著她走到黃發外道家裡。這是他的顛倒想。男貪女愛就是顛倒想,這是無量劫以來就有的。所以說首楞嚴王這種大定大法是世間所希有的,能銷除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的顛倒想。

「不曆僧祇獲法身」,佛成佛經歷三大阿僧祇劫,所謂「三祇脩福慧,百劫種相好。」脩福一百個大劫能得到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阿僧祇劫即無量數,三個阿僧祇劫即三個無量數。這個數目有多少?連電腦也數不過來。現在阿難說:「不曆僧祇獲法身」。我得到這個楞嚴咒啦,有這種堅固的大定,不需要經歷三大阿僧祇的時間就可得到法身,也就是成佛,證得法身自在、神通變化。誠心誦楞嚴咒不需要經過那麽長的時間便可得到法身。

 


願今得果成寶王, 還度如是恒沙衆。

將此深心奉塵剎, 是則名爲報佛恩。

伏請世尊爲證明, 五濁惡世誓先入。

如一衆生未成佛, 終不於此取泥洹。

【釋】疏云,此八句發願請證。前四句是四宏誓願。阿難前獲法身,但得性具之理。未斷圓脩之功。故今發得果之願。首運度生之心也。果,即佛果。佛爲衆聖中尊,如衆寶中王也。此句攝二願。即佛道誓成,兼法門誓學。還度句,是願度生無盡,此句亦攝二願。即衆生誓度,兼煩惱誓斷。此四宏誓,依無作四諦。而發悲智雙運。故名深心。奉塵刹者,將此心承奉塵刹諸佛。同諸佛行事。報我佛深恩。若不如是。不足云報。故言是則名爲報佛恩。後四句是增上誓願。五濁衆生,剛強難化。今達藏性平等無二。方能無畏。願先入化度也。又先入有二義。一、對刹。雖塵刹具入。而先五濁者。五濁之苦最急也。二、對人。惡世人所怯入。而能入者,能行難事之甚難也。末後二句是廣大增上。由達藏性豎窮橫遍。故不遺一衆生。亦不憚盡未來際也。不取泥洹者。一、不取二乘獨得泥洹。二、不取諸佛究竟涅槃。直欲衆生界盡,我方入滅,因所願重遠。故請加證明也。

【解】阿難前面說「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曆僧獲法身」。現在又說:「願今得果成寶王」,我今發願,願先成佛。得果即得佛果,寶王即佛。

「還度如是恒沙衆」,我成佛不是爲自己,還要倒駕慈航,回入娑婆,來教化恒河沙那麽多的衆生。所有的衆生我都要教化。

「將此深心奉塵刹」,深心即般若的智慧。「奉塵刹」,變化到十方的世界去教化衆生。我以願力普遍到十方微塵刹土那麽多的世界去教化衆生。

「是則名爲報佛恩」,用這至誠懇切的心才是報答佛對我的恩德。「伏請世尊爲證明」,又很虔誠地請求世尊爲我阿難證明這種願力。

「五濁惡世誓先入。」五濁惡世的衆生是最難度的,我要先度。在這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的五濁中,剛強衆生難調難伏。我要先到這罪惡的娑婆世界來度衆生。

「如一衆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我始終不會取阿羅漢的果證。初果須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亦不會取佛的涅槃果位。只要有衆生未成佛,我就在這兒等著來教化他,令他們都成佛之後,然後我才取泥洹。泥洹在二乘即阿羅漢的果位,在佛就是涅槃的果位,亦即無上正等正覺。這是阿難發的願,來助佛揚化,幫助釋迦牟尼佛來教化衆生。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審除微細惑。

令我早登無上覺,於十方界坐道場。

【釋】疏云:前二句更希後示。尊無上故云大雄。破諸有故云大力。拔苦予樂故云大慈悲。又證妙湛總持不動理體。破其顛倒妄想曰大雄。具妙湛總持不動智照援其愛欲污泥曰大力,起妙湛總持不動妙用。應機除九界苦曰大慈悲也。微細惑者,即前三果,已滅三界見惑。所謂「銷我億劫顛倒想」,乃蠱惑也。然猶未斷意根中積生無始虛習思惑。及界外之生住異滅別惑。故希更除也。後二句專祈極果。無上覺。即究竟覺。十方。即寂光。實報。方便。同居。一切國土皆現也。

【解】大雄即大英雄。這其中也就包括大智、大慧、大行、大願。「大力」,再也沒有比這種力量更大了。既有大雄力,又有大慈悲。以大雄大力來支持大慈悲心。慈即給衆生一切樂,悲能拔衆生一切苦,愛護衆生無微不至,滿衆生的一切願。衆生對佛有什麽要求,佛都滿他的願。「希更審除微細惑」,希即希望,更即再次。前面已請佛「銷我億劫顛倒想」,是指銷除見惑、思惑。現在更銷除塵沙惑。塵沙惑是一種微細惑,在你覺察不到的地方,沉在你心底下,微細微細的妄念、無明。希望大雄大力佛世尊更把我微細的迷惑也給除去。

令我早登無上覺」,令我早成佛道。

於十方界坐道場」在十方界都能建立大道場,宏揚佛法。有人說阿難發的這個願很矛盾。前面說:「如一衆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現在又希望早成佛道,於十方界坐道場。這個願豈不是矛盾嗎?不是的。他前邊說的「終不於此取泥洹」,是把衆生度盡了才取泥洹,若沒度盡就不取正覺。現在請佛加被他,令他粗惑斷了,細惑也斷了,衆生也度盡了,令他的願力,早得成就。「」就是使令我早登無上覺,早成佛道,也即請佛幫他度盡他要度的衆生。說「如一衆生未成佛」是指和他有緣的衆生,他都要度盡。如果和他沒有關係的衆生,當然要等待另外的人去度。譬如在他的法會上聽過他講經的,和他有法緣的,他要度盡。如果和他沒有法緣的衆生,就等另外的人去度。不是我給阿難尊者作辯護律師,的確是這樣的。若這世界上所有的衆生都等著阿難尊者去度,那麽,其他的菩薩做什麽?就等著受香煙嗎?沒有這個道理。佛菩薩也是要分工合作,各盡其能隨緣度生。好像我們這裡來了這麽多客人,大家分工合作,這個安安床,那個掃掃地,那個撿撿樹葉,剪剪草。這都是各司其事,爲的是成就道場,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你不要以爲阿難發這個願矛盾了。你這麽一批評,把阿難也弄得一身罪過。阿難想度你,你卻給他下一個大的批評。說阿難矛盾。阿難矛盾就算他矛盾,你自己不矛盾不就得了?各位想一想,不要以凡夫測聖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亂加批評是不可以的。

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

【釋】疏云:此二句約況不退。舜若多,此云空。爍迦羅,此云堅固。亦云金剛。謂空性無可銷。猶云可銷今所發堅固誓願心。同于藏性。終無動轉。不似空之可銷也。此十八句。出本經第三卷末。

【釋】什麽是舜若多」?「爍迦羅」又是什麽?

舜若多性可銷亡」,是說虛空的性也可以沒有了。你們說虛空會不會沒有?不會的。因爲它就是空。還銷個什麽?它根本就沒有什麽,有什麽可銷?但是阿難又說它可銷亡。這只是假設之詞。不能銷亡的虛空也可以銷亡,但是我這金剛不壞的心,堅固的心卻不能動轉。永遠都不會改變的。

南無常住十方佛。南無常住十方法。南無常住十方僧。

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佛頂首楞嚴。

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金剛藏菩薩。

【釋】疏云:前三句通歸三寶。梵語南無。此翻歸命。佛陀翻覺者。具自覺覺他。覺滿三義也。法者以可軌可持爲義。即三藏十二部類。僧翻和合衆。有二義。一、理和。謂同證擇滅無爲。二、事和。謂戒和同脩。見和同解。利和同均。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後四句別歸本經三寶。釋迦牟尼。翻能仁寂默。是此會佛寶也。首楞嚴見前釋。咒從佛頂光中化佛所說。即以佛頂立名。是此會法寶也。觀世音。是當經圓通首選。與此界緣最深。即誦咒人。亦應返聞聞自音故。金剛藏。乃密部之主。能護持咒之人。成就功德故。故當歸敬。以祈冥加被也。

【解】南無常住十方佛。南無常住十方法。南無常住十方僧。」這是皈依三寶。我們皈依十方諸佛。又皈依諸佛所說的法。又皈依十方三世的賢聖僧。賢聖僧就是大菩薩、大阿羅漢都包括在內。

南無釋迦牟尼佛。」皈依十方三寶之後,又皈依本尊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是梵語,翻譯過來就是能仁、寂默。能仁就是普度衆生。寂默就是寂然不動。能仁也就是感而遂通。能以仁慈施予衆生。這就是動靜不二。能仁是動,寂默是靜。動靜一如。動裡就是靜,靜裡就是動。動不礙靜,靜不礙動。你脩道脩得動靜一如的時候就找到本體,更沒有什麽妄念了。

南無佛頂首楞嚴」,再皈依佛頂首楞嚴這個大定。

南無觀世音菩薩」,再皈依觀世音菩薩。

南無金剛藏菩薩」,再皈依八萬四千金剛藏菩薩。念楞嚴咒有八萬四千金剛藏菩薩常保護你,隨侍左右。所以能念楞嚴咒不是一生一世所種的善根,而是在無量百千萬億劫以前種諸善根,才能學習楞嚴咒和誦持、受持楞嚴咒。不是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百千萬佛所種諸善根,才能遇著楞嚴咒,才能聽講楞嚴咒。有人想到:師父你昨天說,不明白就是個妙,那爲什麽又要講給我們聽。那你可以把耳朵堵上,不要聽嘛!我講我的,你不聽是你的事。你可以在那兒睡覺,那就更妙了。入了睡覺三摩地,一睡就去見周公。周公說:「歡迎你來!和你下一盤棋。」就在那兒擺上棋盤,和你下起棋來。等楞嚴咒講完了,你棋也下完了,說:「哦,什麽?」我也不知道。

有一位居士要求我給你們各位灌頂。我也願意滿你們的願。現在我就用觀音大法來給你們集體灌頂。大家就坐在座位上,合起掌來,一心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最好把眼睛閉上,拿出真誠的心。不要懷疑,也不要有試驗的心。要一心一意來接受灌頂。你們脩四十二手眼要誠心一點,好好地脩這種法。脩這種法將來都能在天上天下得千手千眼,像觀音菩薩來教化衆生。這是我對你們的期望。脩法必須要有正當的行爲,好的心地。不可以有貪心,不可以有染污心去欺騙人。不可用這種法去向人攀緣。要老老實實的,不可以有不正當的行爲。這是很要緊的。

 


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湧百寶光。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華中。頂放十道,百寶光明。一一光明。皆遍示現。十恒河沙。金剛密迹,擎山持杵,遍虛空界。大衆仰觀,畏愛兼抱,求佛哀佑。一心聽佛。無見頂相。放光如來。宣說神咒。

【釋】疏云:肉髻。准無上依經言。佛有頂骨湧起。自然成髻。即斯之大佛頂。表不動體也。百寶光。表百界。蓋四聖六凡十界。以界界各具十,故云百也。千葉寶蓮。表千如者。以百界各具有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故云千也。有化如來。坐寶華中者。寶華是因,如來是果。表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因果同時也。頂放十道。乃至十恒沙。表若界若十如等法。法有差別。光無差別。皆一如來藏心故。又法界雖若河沙。不出乎十。言皆遍示現。正表清淨本然。周遍法界也。金剛密迹等者。梵語散那。即散脂。此云密主。具名行智理四密。爲護法主。示迹爲金剛神。故曰密迹。表此寶光。如金剛不可沮壞能破十界恒沙煩惱。遍顯十界恒沙妙用。故遍虛空也。畏愛者。具威折故。大衆咸畏。具慈攝故。大衆咸愛。頂佛說咒。表無爲心佛。不假脩證之密體也。說無上咒。表不可思議之密用也。放光化說。化說皆光。表無礙清淨之密相也。又從佛頂者。表即顯即密。法無異故。而無見者。表非顯非密。法本寂故。此即如來圓證之理。而衆生同具之體也。然理因事彰。法隨機感。但阿難前之蒙咒攝歸。唯得密義。未曾顯聞。蒙如來層層開示。信解已臻。欲踐行證。攝心入定。離魔成道。再請佛說。而如來說持淫殺盜妄四種律儀。皎如冰霜。若有宿習。不能除滅。當誦我佛頂神咒。是以更請重說。而如來放光。說此神咒也。以上三段。乃誦咒之前茅。已久流通。遍行宇內。理合補入。於是再閱大疏。節錄要釋。而補疏之。

【解】爾時」即當時說楞嚴咒時。又是現在講楞嚴咒時。說楞嚴咒是幾千年以前。講楞嚴咒是幾千年以後。聽楞嚴咒是現在,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因過去已過去,未來還未到。至於現在,現在也不停的。當你說這是現在時已經過去了。連現在也不存在。爲什麽這樣說呢?因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三心了不可得。只有楞嚴咒是可得的。

世尊」爲世出世之尊。沒有再比這更尊貴、高超的了,就是佛。在此時佛從頂上肉髻湧出百寶光明,光明中湧出千葉寶蓮。這裡百寶表百界,千葉寶蓮表千如。說是這樣說。並不僅僅表百界千如,而是無窮無盡、無量無邊的。可以說三千大千世界沒有不是從百寶光明所化成的、所造成的。在寶蓮上有佛的化身。化身是由無化有。說它有它又沒有,說它沒有它又有。忽顯忽隱,忽有忽無。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化如來即佛的變化身,在千葉寶蓮華上坐著。在如來頭上又放十道百寶光明。十道表十法界。一一光明都普遍地示現恒河沙那麽多的金剛密迹,就是金剛護法,亦即護法金剛。密迹即默默地保護你。念咒最底限度有八萬四千金剛保護著你。你自己看不見,但他可真是有的。看這金剛藏菩薩一手拿著大山,一手拿著大寶杵。看有多大!遍滿虛空。大衆仰觀,畏愛兼抱。畏就是很怕,心裡像有一隻小兔子在那兒蹦跳。說不敢看又捨不得。想看嗎又很怕。毛骨悚然,頭髮都豎起來。身上的毛孔都起了雞皮疙瘩。畏愛兼抱,又有怕又有愛。兩種心情,兩種思想。

求佛哀佑」這時就求釋迦牟尼佛憐湣我們。

一心聽佛」,在這時候真是沒有妄想了。女孩子不想男朋友,男孩子也不想女朋友。這叫一心,沒有第二心。不像你們聽楞嚴咒,法師在這裡講,心裡總打別的妄想,不能一心。當然我沒佛那麽大威德,所以我給你們講,你們都打妄想。

無見頂相」,佛的無見頂相,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這無見頂相看似有如無,說沒有又好像有。無見頂相是你看不見的,也是無所不見,沒有看不見的。

放光如來宣說神咒」,就是在大寶蓮華上變化的如來在他無見頂相上生出百寶光明,百寶光明又有千葉寶蓮,千葉寶蓮上有化如來,又放大光明宣說神咒。這是佛的化佛宣說的神咒。不是一般人可以聽得見的。當時都是那些法身大士菩薩才可以聽到神咒。你願意聽,就先要學楞嚴咒。學完了才可以聽。

 


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囉無上神咒

略釋名義

【釋】佛頂放光。光中化佛說咒。名佛頂光。摩訶。翻大。體遍十方曰大。薩怛多。翻曰。相絕諸染曰白。般怛囉。翻傘蓋。用蔭萬物曰傘蓋。三皆圓融具德。歸三藏心也。此是諸佛種智。亦即衆生自性。徹果該因。窮理備教。持之現證覺道。誦之宿障盡蠲。高明無極曰無。尊上莫等曰上。威靈叵測曰神。感應難思曰咒。經言。若我說是般怛囉咒。經恒沙劫。終不能盡。是也。咒凡五會。一會。薩怛多。般怛囉。二會。薩怛他。般剌舍悉多。三會。蘇波囉拏。摩訶般輸般怛夜。四會。薩怛多。般怛囉。五會。悉怛多。缽怛囉。今釋咒與全經標題不同。曰。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囉無上神咒。金口所宣。密因了義。罔不圓具。

【解】楞嚴咒的名字叫摩訶薩怛多般怛囉陀羅尼」。又叫「摩訶薩怛多般怛囉無上神咒」。摩訶是梵語。譯爲大,體相用皆大。體遍十方。盡虛空遍法界是其大用。說到相,它是沒有相的。咒有什麽相呢?但無相無不相。也可以說它沒什麽用,但無所不用。盡虛空遍法界無所不用。這用是大用,相是大相,體是大體,這便是摩訶之意。「薩怛多」亦是梵語,譯爲白色,亦即清淨,沒有染污之義。所以說:「相覺諸染曰白。」楞嚴咒是白淨法,清淨無染污之法。「般怛囉」亦是梵語,譯爲傘蓋。這是個譬喻,譬喻一個傘蓋用蔭萬物,蔭護一切有德的人。誰有德行,誰便能遇到這個法。沒有德行是遇不到這種法的。所以說:「三光普照透三才」,一般人一定認爲「三光」是日月星。日月星是外邊的三光。誦持楞嚴咒身上有身光,口裡有口光,心裡有心光。身口意三業都放光。聽說過這個嗎?這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身上所放的是黃光。脩成功了便成金光。金光萬道。開始脩楞嚴咒是黃光,淡黃色的。久而久之就變成金光。所以說紫磨金色萬道光明充滿法界。這都是脩楞嚴咒脩成的。口裡所放的光是紅光。心裡所放的光是白光。但是有時口裡也放黃光,有時又放青光。有時又放黑光。有時青、黃、赤、白、黑的光都會放。不過這是要脩成了才會。般怛囉即用蔭萬德,大白天傘蓋保護所有有德的,受持楞嚴咒的衆生。所以說「三光普照透三才」。三才即天地人。

閻浮世界你不來」,在閻浮界你各處找不著,一定要受持楞嚴咒才能看到這種光。

大德大善能於得」,要有大德行大善才能得到此法門。「無德無善不明白」,若無德行,沒有善功德,就是遇著了也會當面錯過,失之交臂。看到金以爲是銅,見到鑽石以爲是玻璃。見到楞嚴咒卻認爲是很普通的,沒有什麽。不知道寶,不知道妙。不知道楞嚴咒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心光即意念,即第六識。不過你若不脩行,什麽用也沒有。若脩行便會放光。剛剛說的光還不止這身口意三業清淨放出清淨的光明。還有紅光繚繞。你誦楞嚴咒自然就有紅光繚繞。所以說「千朵紅蓮護住身」,紅蓮華放出的紅光。

坐駒騎著墨麒麟」,在這科學的時代說這個,學科學的人會笑掉牙齒。不過這樣也好,否則不笑掉牙,天天還在那裡科學科學的。

萬妖一見往裡躲」,什麽妖魔鬼怪一見這法身千朵紅蓮護的威德相,都往遠躲。

濟公法師有妙音」,誦楞嚴咒時又有紫光紽紽,白光旋轉。爲何一誦楞嚴咒,妖魔鬼怪不敢出來?因爲力量太大了。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個地方不是祥光瑞氣到處彌漫。所以有人誦楞嚴咒就是補天地正氣之不足。一人念楞嚴咒就有一人的力量,百人念楞嚴咒就有百人的力量,世上的妖魔鬼怪都會老老實實的。

楞嚴咒爲咒中之王。亦是咒中最長的。這個咒關係到整個佛教的興衰。世界上若一個人也不會念楞嚴咒,這個世界就快毀滅了。因世上沒有正法了。只有《楞嚴經》和楞嚴咒是正法中最要緊的一部經和一個咒。《楞嚴經》是爲楞嚴咒而說,是解釋楞嚴咒,讚歎楞嚴咒的。《楞嚴經》中結壇法一段經文說得很詳細。要想詳細知道可看這一段經文。楞嚴咒叫佛頂光明,是佛的頂上化佛所說。所以是微妙不可思議的。每一句有每一句的用途,每一字有每一字的奧妙,都具足不可思議。

「佛頂光明」就是表示咒的力量能破除一切黑暗,能成就一切功德。你若能受持楞嚴咒將來一定成佛,一定得無上正等正覺。離開咒文能念叫誦,對著咒文念叫讀。若能常誦楞嚴咒,可以消除宿世業障。這是楞嚴咒的妙用。何謂「無」?高明無極。光明到極點了,沒有再超過這光明的。「上」是尊上莫等的上。沒有再比這更尊貴更高尚了。「神」就是不可思議,也就是威靈叵測的意思。「咒」就是感應道交。它有一種力量。你念咒就有感應。「佛頂光明摩訶薩怛多般怛囉無上神咒」,佛頂的光明猶如大白傘蓋來一切誦持咒的人。以上爲其名稱的大概意思。


譯咒微旨

翻譯經咒。例有四則。一。音字俱翻。諸經文也。二。音字俱不翻。西來梵筴。三。翻音不翻字。卍字是也。四。翻字不翻音。諸咒語也。今當第四。

【翻譯經咒。例有四則】:翻譯經咒的方法有四個原則。

一。音字俱翻。諸經文也。】:音也翻,字也翻。就是所有一切的經文。

二。音字俱不翻。西來梵筴。】:音是梵音,字是梵字。就是西來梵文的經典。

三。翻音不翻字。卍字是也。】:如只卍字翻它的音。

四。翻字不翻音。諸咒語也。】:字翻成中文,但音還是梵音。所有的咒都是這一類。翻成英文亦同,字是英文字,但音還是梵音。

今當第四】:現在說的就是這第四類。翻字不翻音。

 

又有五種不翻。一。秘密。諸咒是也。二。多含。薄伽六義。三。本無。如閻浮樹。四。順古。阿耨菩提。五。生善。般若尊重。今屬第一。

【又有五種不翻。一。秘密。諸咒是也。】:旁人不知道,很秘密的,怎可以翻。咒語翻出來就不秘密了。怎麽秘密,一句裡包含著多意,很多的力量、很多的用途,所以不翻。

【二。多含。薄伽六義。】:一句裡含有很多意思所以不翻。如「般若」有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三義,所以不翻。又如薄伽梵有六義所以不翻。六義爲:一、自在。就是不打妄想。一打妄想心向外馳就不自在。二、熾盛。光明熾盛。不是五蘊熾盛的熾盛。三、端嚴。端正威嚴、莊嚴。四、名稱。五、吉祥。六、尊貴。

【三。本無。如閻浮樹。】:在中國本來沒有的。如閻浮樹在中國沒有,翻出來沒人懂,所以保留原來的閻浮樹。【四。順古。阿耨菩提。】:就是古人翻過了都很不錯的,如阿耨菩提爲無上正等正覺。尊重古人費了很多心血翻出來。我們不標新立異弄出一個新的。說我超過古人。

【五。生善。般若尊重。】:能生出種種善法所以也不翻。般若亦生善不翻,亦尊重不翻。

【今屬第一】:現屬第一秘密不翻。

 

正胍云。顯教。如授方顯說。密咒。如授藥密治。義開三力。一。理法力。以一字含無邊妙理。如元亨利貞。二。威德力。三寶神聖。名德力大。如王臣聲勢。三。實語力。

正胍云。顯教。如授方顯說。密咒。如授藥密治】:經就好似藥方,很明顯的。密咒就好似一服藥,包好了,那一服藥治那一個病,到時自然有那力量,你不容易知道的,所以叫密治。

【義開三力。一。理法力。以一字含無邊妙理。如元亨利貞。二。威德力。三寶神聖。名德力大。如王臣聲勢。三。實語力】:密咒三種力量:一、理法力,道理沒有邊際,所以說一字裡邊包含無量無邊微妙的道理。如易經所說的元亨利貞」四個字,就包括八卦裡很多的義理。二、威德力。如大衆威德畏。有的人當只有二、三個人時就說個不停。等叫他在大衆前演講,一句也說不出。這就是大衆的威德嚇得他說不出了。佛法僧三寶神聖,名稱普聞,功德也大,力量也大,具大威德。又好象國王大臣具大聲勢。三、實語力。

 

真演咒願。超凡入聖。如詔敕繼極。長水亦云。自古不翻。略有五意。一。諸佛密語。餘聖難通。二。諸佛密印。如王印信。三。總持法門。婆伽六義。四。鬼神王名。呼敕守護。五。不思議力。赦罪受職。孤山曰。諸經密咒。例皆不翻。

【真演咒願。超凡入聖。如詔敕繼極】:我們念的真言給人祝願,說願你一切吉祥、平安。因這裡沒有謊言所以叫真言。好像四十二手中之真言都是咒願,如願你超凡入聖,早成聖果。真言又如皇帝的詔書或敕語,叫你作什麽作什麽。繼極即承繼王位做皇帝。

【長水亦。自古不翻。略有五意】:長水法師說古來不翻譯大略有五種意思。

【一。諸佛密語。餘聖難通】:諸佛所說的話,其餘的聖人都不明白。

【二。諸佛密印。如王印信】:諸佛秘密的心印,好像國王的印信。

【三。總持法門。薄伽六義】:能總一切法、持無量義,就如薄伽六義。

【四。鬼神王名。呼敕守護】:鬼神王的名字,叫他來守護持咒的。

【五。不思議力。赦罪受職】:把罪業都赦免了。叫他擔任一點職務,做點事。

【孤山曰。諸經密咒。例皆不翻】:孤山法師說諸經密咒照規矩是不應翻的。


自古人師。多有異說。天臺會之。不出四悉。一云咒者。鬼神王名。稱其王號。部落敬主。不敢爲非。此世界歡喜益也。二云咒者。如軍中密號。相應無所訶問。不相應即執治。是爲人生善益也。三云咒者。密默遮惡。餘無識者。如賤人奔他國。詐稱王子。妻以公主。多嗔難事。人來剖明。假一偈言。默然自歇。即對治破惡意也。四云咒者。諸佛密語。惟聖乃知。如王索先陀婆。一名四實。鹽。水。器。馬也。群下莫曉。惟智臣知。咒祇一語。遍有諸力。病愈罪滅。生善合道。入理第一義。咒具四益。亦如是也。

【自古人師。多有異說。天臺會之。不出四悉】:古來所有的法師都有不同的說法。天臺把這些說法總括起來不出四悉壇。

【一咒者。鬼神王名。稱其王號。部落敬主。不敢爲非。此世界歡喜益也】:咒裡有鬼神王的名字。如楞嚴咒裡有許多鬼神王的名字如鳩槃荼、毗舍遮。你稱大鬼的名字。小鬼因爲恭敬鬼王的緣故就不敢撒野,都守規矩了。這是世界悉壇。世界上的人得歡喜之益。

【二咒者。如軍中密號。相應無所訶問。不相應即執治。是爲人生善益也】:又如軍隊中每天都有口令,是司令官發出來的。下邊的兵都知道。晚上回來走路碰到不認識的人便問他口令。或回答「天」,或回答「地」。若答對了便沒事。答錯了便要開槍了。你不能問旁人口令是什麽。若你答對了便不責罰你。若答得不相應便把你捉起來治罪。這是爲生善益也。

【三咒者。密默遮惡。餘無識者。如賤人奔他國。詐稱王子。妻以公主。多嗔難事。人來剖明。假一偈言。默然自歇。即對治破惡意也】:咒能秘密把罪業消了,人們仍不知道。好像賤人逃奔他國。欺騙人說我是某某國的王子。國王相信了,就把公主嫁給他。他便如俗語窮人詐富、挺腰凸肚,有很大脾氣,這個也不好,那個也不對。周身都是脾氣,很難侍候。有一個知道他來歷的人來了。就假借一首偈頌說也。這偈頌以前講過。既然大家都不記得了,我就再做一偈:無德去他國,欺誑一切人,本是貧窮者,何來斯多嗔。沒有德行跑到其他國家去,欺誆世間所有的人。本來就是一個窮人,何必發這麽大脾氣。這個偈頌給他一念,他就老實,曉得人家知道他的秘密。怕人說穿,就不敢發脾氣。這是對治人的惡習慣,把惡習慣給破了。

【四咒者。諸佛密語。惟聖乃知。如王索先陀婆。一名四實。鹽。水。器。馬也。群下莫曉。惟智臣知。咒祇一語。遍有諸力。病愈罪滅。生善合道。入理第一義】:咒是諸佛的秘密言語。只有佛才知道其道理。就好像國王要仙陀婆。仙陀婆是什麽?鹽、水、便器、馬都是仙陀婆。王要仙陀婆時沒人知道他要什麽。只有有智慧的臣子才知道。譬如國王在吃飯時要仙陀婆,智臣便知道是要鹽。吃過了飯要仙陀婆,便是要水洗手和漱口。等國王要出去旅行時要仙陀婆便是指馬。所以說四種東西同一個名稱。要看國王在什麽時候要什麽東西,要知機。所以說惟智臣知。咒也是一樣,一句咒有很多意思,鬼神都知道。只一句咒含很多的義理,很多的力量。什麽力量呢?能使病好,解中毒,消除業障,還會生善,與道合一。恢復本有的天理。

【咒具四益。亦如是也】:咒具有四益,好像仙陀婆一樣一語具有四益。四益是對治悉壇,破惡悉壇、入理悉壇、生善悉壇,如上面所說的。

楞嚴咒是很稀有的,難遭難遇的一個法會,可是你們在這裡聽楞嚴咒,一邊聽一邊睡覺,一邊聽一邊打呼,不但自己得不到受用,旁邊的人,也坐在那裡打妄想,這是不恭敬法的行爲。假如你學了法,而沒有師承,就叫盜法。你在聽法的時候不好好聽,只是睡覺,這叫慢法。慢法和盜法這都是不合法的。各位,聽法的時候要睡覺,可以在沒來之前喝一杯咖啡,或者一杯濃茶。不要才到這裡一陣子,就支持不住啦!在這裡睡覺,可和周公去下棋去。這是把大好的光陰空過啦!把機會錯過了。你要知道,你到這講堂來,是爲了法而來,不是爲了睡而來,也不是爲了吃而來,既然爲法而來,就要得到一點法,不要累我浪費很多氣力,你在那裡入了睡覺三昧,很自在很盛,很端嚴,很大的名稱,很吉祥,也很尊貴,把薄伽梵的六義都包括了。這不太好。所以我希望歡喜睡覺的人,在聽經的時候,打起精神來,不要睡這麽多覺。

 

幽溪云。初曰。鬼神王名。如毗舍遮。鳩槃荼。揭囉訶等。又初會。婆伽婆帝等。皆諸佛菩薩名。此使聞感其恩。又初會末。跋闍囉。商揭囉制婆等。皆金剛密迹號。此便聞畏其威。皆歡喜生善。又每會末。或如軍中密令。或如密默遮惡。或是諸佛密語。無非欲令聞持誦者。歡喜生善。滅惡入理而已。故顯密說。義利一也。

【幽溪。初曰。鬼神王名。如毗舍遮。鳩槃荼。揭囉訶等。又初會。婆伽婆帝等。皆諸佛菩薩名。此使聞感其恩。又初會末。跋闍囉。商揭囉制婆等。皆金剛密迹號。此便聞畏其威。皆歡喜生善。又每會末。或如軍中密令。或如密默遮惡。或是諸佛密語。無非欲令聞持誦者。歡喜生善。滅惡入理而已。故顯密說。義利一也】:幽溪法師說,鬼神王的名字如毗舍遮、鳩槃荼即甕形鬼,揭囉訶等,等到我們講到咒時會詳細講的。又初會婆伽婆帝等都是諸佛菩薩的名字,令一切聽到的人感佛菩薩的恩。又初會末跋闍囉、商揭囉制婆等都是金剛密迹的名字,令一切天魔外道、魑魅魍魎聽到了生一種畏懼的心,這些都是歡喜益。又每會末,或如軍中密令,或默默中把惡給遮住了,或是諸佛秘密之語。沒有不是想要令聽見楞嚴咒或持誦楞嚴咒的人歡喜生善、滅除惡業、恢復本有的天理。所以或顯說,或密說,利益衆生都是一樣。

 

長水亦曰。跢姪他前。諸句咒語。俱是皈命諸佛菩薩衆賢聖等。及敘咒願加被。離諸惡鬼病等諸難。至唵字下。方說咒心。然此即是秘密首楞嚴也。自古不翻。補遺云。聖地密語。凡豈能解。縱翻華嚴。義亦莫曉。例如典語名物。物實不異。後人莫知。其猶大武柔毛。以召牛羊。清滌清酌。以召水酒。而庸俗者。不了此爲何語。顯密之談。亦若此也。

【長水亦曰。跢姪他前。諸句咒語。俱是皈命諸佛菩薩衆賢聖等。及敘咒願加被。離諸惡鬼病等諸難。至唵字下。方說咒心。然此即是秘密首楞嚴也。自古不翻】:長水法師說,最末的跢姪他前(即咒心前)都是皈命諸佛菩薩、賢聖、或者是咒願加被,遠離諸惡鬼病離苦得樂等。至唵字下方說咒心。這咒心就是秘密首楞嚴的大定,從古以來都是秘密不翻的。

【補遺。聖地密語。凡豈能解。縱翻華嚴。義亦莫曉。例如典語名物。物實不異。後人莫知。其猶大武柔毛。以召牛羊。清滌清酌。以召水酒。而庸俗者。不了此爲何語。顯密之談。亦若此也】:補遺上說,在聖人果位上的密語,我們凡夫俗子怎麽明白呢?縱然把它翻譯成華文,也不能懂得它的義理。好像典語、名物,東西實在不是兩樣,但後人聽了典故,不知所指的是什麽?這就好像人講文雅的話,叫牛大武」,叫羊「柔毛」,說「清滌」指的是水,說「清酌」指的是酒。沒有學問的人不明白說什麽。好像現在我講了你們才知道,如果我沒講,你們也不知道大武、柔毛、清滌、清酌是什麽。顯密種種講話也就好像這樣。

 

上敘諸解秘密不翻。今家釋云。考諸古德。亦有翻者。晉。竺法護。正法華中。陀羅尼咒。翻字又翻音也。持心梵天所問經中。咒句字音。亦並翻也。又五不翻。薄伽。翻聖尊。閻浮。翻勝金。阿耨菩提。翻無上覺。般若。翻智慧。昔秘不翻。今何能知。至於秘密諸咒。唐。金剛智三藏。略出念誦中。翻譯咒語。不空上師。仁王般若理趣釋。宋。三藏求那。譯神咒四十八名。賢首國師。解般若咒。西土龍樹菩薩。持明藏中。釋准提咒及諸密語。守護國主陀羅尼經。大悲空智。一字等經。佛與菩薩。親口贊釋字種咒語。涅槃般若。華嚴經中。佛與迦葉。善現。衆藝知識。解釋四十二字母義。則知諸部秘密真言。亦依密藏。可翻譯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澄德 的頭像
    澄德

    福善書院

    澄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