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二二六)帝唎菩婆那

【譯】皈命三世諸佛。設此壇場。

【釋】帝唎。同上帝。菩婆那。大悲儀。菩馱夜。即佛陀。翻覺者。密部。婆誐婆。翻聖尊。

【頌】皈依一切三世佛 至誠頂禮諸聖賢
八萬四千金剛藏 護持行人出迷津

【解】這是皈命三世諸佛,感謝三世諸佛建立了楞嚴壇場,所以說:「皈依一切三世佛」,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三世諸佛無量無邊那麼多。

「至誠頂禮諸聖賢」:不但皈命諸佛,也要皈依一切菩薩及八萬四千金剛藏菩薩,至誠頂禮這一切賢聖。護持楞嚴咒有八萬四千金剛藏王菩薩,常隨行者左右。

「護持行人出迷津」:從最初發心念楞嚴咒那一天起,他們就保護著你,跟隨著你。只要你不破戒,不犯殺戒、盜戒、淫戒、妄語戒和酒戒,能常守護這五戒,八萬四千金剛藏菩薩便常護持著你。你若破戒,他就不護持你了。所以信佛的人有時災難來了,便說我信佛難道還有災難嗎?你要知道,你雖信佛,但是不守戒律,不依照佛法脩行,當然有很多災難會發生的。因爲八萬四千金剛藏王菩薩不護持你了,你能依法脩行守戒,誦持楞嚴咒,八萬四千金剛藏王菩薩會常護持你,令你早出六道輪迴。

 

(二二七)曼茶囉

【釋】曼句。瑜伽云。曼拏羅。亦云滿怛囉。翻云。印證壇神咒界。菩提場。般若會。謂現證三昧之壇。神咒吉祥之界。菩提道得之場。般若理趣之會也。如是諸佛大壇。非大金剛王。頂力加護。何能入佛咒心。現證楞嚴大定也哉。

【頌】覺者印證設法壇 速成三昧救倒懸

      普攝衆生離痛苦 楞嚴大定永現前

【解】曼茶囉本來念曼怛囉,茶字不一定要念茶的音。前邊菩婆那翻譯爲覺者。這位覺者印證楞嚴的大定,設楞嚴壇場。曼茶囉就是一個壇場。楞嚴咒的壇場念唵啞吽,便隨念成壇。所以說「覺者印證設法壇」,設立法壇來給你印證。

「速成三昧救倒懸」:誦咒誦得有點感應,便能入了楞嚴大定。三昧又叫正定正受。你得到這正定正受,得到一切神通妙用,便可到世界上救倒懸,救度一切世間顛倒的衆生。

「普攝衆生離痛苦」:佛菩薩都願我們衆生早日離苦得樂,沒有一切痛苦。他們用攝受的法門來攝受一切衆生。

「楞嚴大定永現前」:能常得到這堅固的楞嚴大定,天魔外道所不能破壞。這大定時時現前,行人則時時都在定中。

 

(二二八)烏合牛

【釋】再敕一切。普令諸部神衆。常護隨從。

【釋】同前覺悟意。

【頌】再敕一切護法衆 普令諸部各神童
常隨行人使覺悟 同赴龍華會群雄

【解】前邊諸佛菩薩吩咐護法好好保護脩行人。佛因爲慈悲,所以「再敕一切護法衆」,特別注意護持行人。衆就是所有的都包括在內。

「普令諸部各神童」:命令各部的童男童女,一切護法。

「常隨行人使覺悟」:常常跟隨一切脩行者,令他們覺悟,一天比一天進步。

「同赴龍華會群雄」:將來到彌勒菩薩成佛,龍華三會中會見許多成道的大英雄。

 

(二二九)娑悉帝

【釋】娑悉帝,或蘇悉提,謂一切悉地法,妙能成就也。

【頌】成就諸法正定聚 圓滿三德妙覺尊

自度度他菩薩行 登涅槃山般若峰

【解】「成就諸法正定聚」:娑悉帝,又叫蘇悉提,翻譯爲成就諸法,所以得到三昧,正定正受。

「圓滿三德妙覺尊」:圓滿三德,各位記得什麼叫三德嗎?三德就是「法身德、般若德、解脫德」。我們法身是遍一切處的,佛是法身德;般若德,般若是智慧的功德,也是遍一切處;解脫德也是遍一切處。妙覺尊,你圓滿三德了,證得妙覺菩提,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然後在行菩薩道,行菩薩所行的行,去自度度他。

「登涅槃山般若峰」:再登到涅槃山。涅槃山就是常樂我淨,得到涅槃的四德。般若峰,到般若的最高峰,智慧的最高峰。

 

(二三○)薄婆都

【釋】薄句。即婆伽婆帝。佛世尊也。有。跋刺拏。翻圓滿。跋刺陀。翻隨心。跋難陀。翻善喜。

【頌】婆伽婆帝佛世尊 也譯圓滿及遂心

善喜能入楞嚴定 無量智慧此中生

【解】「婆伽婆帝佛世尊」:薄婆都也就是婆伽婆帝,翻譯成佛世尊,也就是薄伽梵、佛世尊,翻譯佛,翻譯世尊。

「也譯圓滿及遂心」:又有個翻譯叫圓滿,又翻譯爲遂心,遂心滿願。你求什麼有什麼,你看念楞嚴咒有多好,求什麼有什麼!你求上天,你就不會下地;你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求什麼有什麼,所以叫遂心滿願。

「善喜能入楞嚴定」:又翻譯叫善喜,能入楞嚴定。爲什麼他有這樣的好處?就因爲你念楞嚴咒,就能入楞嚴定。楞嚴定是無定無不定,無有不定時。「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楞嚴定是堅固定,天魔外道不能破壞的,所以叫楞嚴大定。

「無量智慧此中生」:入定幹什麼?入定就好像你到迪斯耐樂園似的,又有歡喜的事情,又有恐懼的事情,都是你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在定裡面你能如如不動,了了常明,不被境界所轉,而能轉一切境界,這是入楞嚴定的。你沒有楞嚴定,就被境界所轉,來一個什麼你就跟著什麼跑了,被境界所牽。你有楞嚴定,不被境界所轉,所謂「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世心不知」,「見事省事出世間,見事迷事墮沉淪」。在定裡頭能生出無量的智慧,因爲它能生無量的智慧,所以才說定能生慧,由定才能開發出智慧。你要不入這個定,就不開智慧。好像你到迪斯耐樂園,你就不知道那裡頭是什麼,你到了迪斯耐樂園,哦!那裡有海邊,又有什麼什麼。好像某居士勸我去迪斯耐樂園很多次了,要我去看看,他以爲我沒看見過呢!實際上什麼形形色色那種玩的東西,沒有什麼很特別的。我們在無量劫以來看這些東西不知看見多少,不過你看過都忘了,你要想起來了就不錯。

 

(二三一)麽麽

【釋】麼麼。字母。磨磨迦邏。秦言我所作法。謂仗佛力加持。令我作法。隨願圓成也。

【頌】仰祈佛力加持護 我所作法令圓成

早證不退常精進 選聖拔賢速題名

【解】「麼麼」是字母,意思就是仰仗佛的力量來加被我們,令我們一切一切得以成就。

「仰祈佛力加持護」:所以說仰仗佛的力量來加持我們,保護我們。

「我所作法令圓成」:我所作所脩的法,就是我脩的誦持楞嚴咒的楞嚴法,一切都早圓成,我所脩的四十二手眼也早一點圓成,我所脩的一切一切的禪定也早圓成。總而言之你誦這句「麼麼」,就是所脩的一切一切的法快一點成就,意思就這樣子。

「早證不退常精進」:我早證不退轉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有三不退,誰知道嗎?什麼是三不退?一、位不退,地位不退到小乘。二、念不退,不發小乘心。三、行不退,總是行菩薩道,行大乘法。這是三不退。早證這三不退才能常精進,你不得到這三不退,就不能常常精進。

「選聖拔賢速題名」:在脩行中,佛菩薩也要選拔,看我們誰夠程度了,應該入菩薩的果位或者應該入佛的果位,早一點就告訴我們,令我們得到這種不退的果位,令我們知道怎麼樣去脩行。

 

(二三二)印兔那麽麽寫

【釋】印兔那。或蘊馱喃。謂少意言。印我誦持。又都羅。翻喜。謂示教利喜也。麼麼寫者。謂所作諸法。悉皆究竟也。大品。磨字門。入我所作諸法。不可得故。二會咒中。密開爲八。一。烏下。應作五部。二。虎下。現證三寶。三。薩婆下。化二神王。四。者都下。跡示金剛將。五。羅叉下。護佛頂法。六。波羅下。力持三寶。七。摩訶下。迴遮壇下。八。烏合牛 下。印令圓成。準義思知。

【頌】誦持默念少意言 示教利喜化大千
所作諸法悉究竟 不增不減到涅槃

【解】學咒要先正心誠意,若心不正學什麼咒都是邪的,心正了學咒才有感應。心正了還不行,還要誠意。誠意即念茲在茲,絲毫都不馬虎,不可敷衍了事,苟且塞責,才有感應。若你不是正心誠意,而存邪知邪見,想去害人,就是魔法,是魔王所行的法,魔是害人不利人。真正想脩法的人在任何情形下亦不會害人,要存利益衆生的心。不要有學咒爲了降伏魔鬼的思想,或者和其他人起對待心。在佛教裡沒有敵人。不向任何人報復。就是任何人對自己有害處,也要忍耐,脩忍辱波羅蜜,不生報復之心。這就是佛教高超之處,佛教的優點。其他的宗教都沒有這種精神。雖然基督教說愛敵,但也祗不過口頭上說說而已。他真能愛敵人嗎?他認爲佛教是他的敵人,他愛佛教嗎?絕不。他開口就是「魔鬼」,閉口也是「魔鬼」。佛教最重要的教旨,就是:你是魔鬼,我也絕不傷害你,也要攝受你而不生一種對待法,這就是佛教最特別的教義,對任何衆生都存慈悲心,不去傷害他們。楞嚴咒是驚天地,泣鬼神,最有效的靈文,所以我們學會楞嚴咒便要時時刻刻存慈悲心,舉心動念都不要去傷害人。旁人就是對自己怎樣不好,也不怪他,也不去傷害他。量要有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大,把所有森羅萬象都包括在裡面,這才是佛教徒的本分。我們切記,莫作犯上作亂的行爲,有這種行爲是很危險的。印兔那譯誦持,又譯默念,又譯少意言,就是不要講那麼多話,打那麼多妄想。專一則靈,分歧則弊。何謂專一?就是不生害人之心,若存害人的心,將來是很危險的。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害人反害己。殺人之父,人必殺其父;殺人之兄,人必殺其兄,這是因果。我們佛教徒要避免惡因,以免將來受惡的果報。所以說「誦持默念少意言」。

「示教利喜化大千」:這句又翻示教、利喜,指示衆生,佛教令他們得到利益歡喜。由此看來,我們要在能利益人時就趕緊利益人,所謂「栽培心上地,長養性中天」,能常利益其他人,久而久之便有德行了。不是盡叫人利益自己,自己不利益人,養成一種依賴性,這是最沒出息,盡想找便宜。看世上專找便宜的人結果都失敗了,你若不信,細細研究,無論那一個失敗者都是貪而無厭,各處找便宜,結果一敗塗地。你能利益人,令人歡喜,無論到什麼地方,四方都來歸附你。孔子說:「言必忠信,行必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說出的話一定要誠實有信用,不能瞪著眼睛盡打妄語,好像是說真話,其實盡欺騙人,行爲一定要很誠實,很篤厚,低聲下氣,一切恭謹。凡事總要存謙恭和藹之心,不要有貢高我慢的思想,覺得人人都不如我,我是天老爺。這是不可以的。

 

 

 


第三會 觀音合同會

覺者慈悲攝有情 聖賢設教化頑冥
    世尊種族佛寶印 燈燈互照心傳心

(二三三)囉闍婆夜

【譯】除王難。

【釋】初即曷囉闍,翻王,金剛部。婆夜者,婆誐,鑁翻聖尊,或毗藥、毗牙,翻最勝尊上,能利樂故。又婆耶翻可畏,拔苦難故。

【頌】除滅一切王難苦 救度所有衆孤獨
最勝尊上能利樂 可畏消災增慧福

【解】這一段咒文是除一切的災難。什麼災難?諸如王難、賊難、水難、火難、風難、咒咀的災難等。有人譬如想給你降落石頭要來害你,用一種邪咒想害你,你誦這一段楞嚴咒,就可以把他一切的邪法給破了,破的他盡意無餘。所以這段咒文是很重要的。囉闍就是王,除王難,國王要想加罪到你身上,給你災難,就能除去。但這你要知道,這是你沒有犯法,冤枉遭王這個難的苦,冤枉你。沒有罪。他就硬說你有罪。這可以除去這種難。你要是犯罪。譬如你殺人就要償命,國王把你抓去,一定要殺的。殺人要償命,欠債要還錢的。你犯法。說是我會楞嚴咒。他如果把我抓去放到監獄裡。或者要殺我的頭,就念楞嚴咒。就可以把這種的災難就除滅了。這是不可以的。你存心去犯法。而你想用這個咒逃避這種的災難。那是辦不到的。因爲如果你沒有犯法。你很冤枉的。政府就把你抓去了。譬如你沒有偷過東西。他硬說你偷東西了。你沒有殺人。他硬說你殺人了。某某人是你殺的。並且又有證人證明。那麼。你沒有殺。你冤枉了。這樣的時候。可以除這個王難苦。所以說除滅一切王難苦。除滅一切的冤枉委曲王難的苦。你要是不冤枉。你犯了罪了。若是其中沒有冤枉之情。那是不可能的。爲什麼呢?因爲菩薩不會不講道理。他什麼事情都是大公無私。祇正不偏的。你要是應得這個果報。諸佛菩薩也都不管這個閒事。所以你們要知道這種道理。要知道佛菩薩不是一个窩主。專門包庇犯罪的人。或者誰偷東西。把賊物存放在那兒。或者誰犯法便跑到佛的地方去躲避災難。佛不是這樣子的。所以我們學佛的人。一定要有真正的智慧。能判斷是非。不能以是爲非。以非爲是。將黑做白。將白做黑。

「救度所有衆孤獨」:救度所有的鰥寡孤獨。一切值得可憐的人。護法菩薩都會救度幫助他們。

「最勝尊上能利樂」:這個咒又翻譯爲最勝。尊上。利樂。能利樂一切衆生。

「可畏消災增慧福」:又翻譯可畏。因爲護法菩薩都具足威德。有威可畏。有德可敬。令你一見到他就生恭敬心。又能消災。又能增福。又能開智慧。有了真正的智慧了。人才不會顛倒。我們人爲什麼盡做錯事。就因爲沒有真正智慧。所以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不合法的。地藏經上說:南閻浮提衆生。舉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菩薩晝夜不休息的來教化我們。我們總是不聽話。還罵佛罵菩薩。罵祖罵師長。不恭敬經典。所以我們在道場裡。切记不要造罪業。因爲因果是很厲害的。你種什麼因。將來就結什麼果。我們現在受到很多苦是爲什麼呢。別人反而產生一種誤會。或者故意來考驗你。所以我們一切事都要迴光返照。反求諸己。不要認爲佛也不靈。菩薩也不靈。我念什麼咒也不靈了。不要這麼怨天尤人。怨佛。怨法。怨僧。盡造無量的罪業。

 

(二三四)主囉跋夜

【譯】除賊難。

【釋】主囉或窶嚕。舍喃翻師。又孤嚕俱嚧即毗盧。謂上師。舍那佛部也。又末利翻賊。故破賊難。寇難也。跋夜即婆夜。世尊。天人師也。

【頌】此咒除滅賊寇難 眼耳鼻舌身意拴
上師舍那佛衆部 世尊教法當細參

【解】這句咒文是屬於鉤召法。鉤召法好像警察去抓人似的。你一定要來。你要不來。抓你來。鉤就好像用一個鉤子把它鉤來。召就是將它召來。好像警察抓人。下一個傳票。你不來也要來。楞嚴咒從第三會開始便屬於鉤召法。能把天魔外道。魑魅魍魎。無論他在千里萬裡。甚至在其他的世界。都可以把他鉤召來。

「此咒除滅賊寇難」:此一句咒文是除賊難的。賊即竊盜。所謂今年命運不好。賊星照命。常常有賊來光顧。打劫。賊就是偷偷摸摸的小偷。寇就是遊擊隊。流動性的。又叫流寇。土匪。紅鬍子。就是戴上假面具。把鬍子染紅了。又叫響馬。因爲他們多數都是騎馬。他們有一個暗號。祇有他們自己人知道。或有響箭射到空中。他們一看。便知道有自己的人來了。這種寇賊防不勝防。多數在風高月黑的時候來打劫。你若遇這種賊難。誦了這句咒便能解除。這句咒不祇是能解除賊難。其他很多難亦可解除。

「眼耳鼻舌身意拴」:賊有外賊。內賊。內外賊。外賊即上邊所說的土匪。流寇。響馬。內賊是屬於我們貼身的賊。就是裡邊的賊。裡邊的?是什麼呢。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你眼見色。被色塵所轉。就想偷看色。耳聽聲。被聲塵所轉。就想去偷聽聲。鼻嗅香。被香塵所轉。便想偷嗅香味。舌嘗味。被味塵所轉。便常常願意吃好的味道的東西。身覺觸。便被觸塵所轉。便貪滑膩。意緣法。便被法塵所轉。便起顛倒。被六根六塵的境界所轉。都叫被賊偷去東西去。所以底下用一個拴字。拴就把它拴上了。不叫它跟著六塵的境界所轉。外邊的賊容易防備。裡邊的賊是不容易防備的。

「上師舍那佛衆部」:因爲我們人有這麼多的賊。這麼多的麻煩。這麼多的災難。所以金剛上師盧舍那佛所管的菩薩。護法天龍八部都日夜忙著。

「世尊教法當細參」:跋夜又譯世尊。世尊教化我們的教法。要很細心的研究明白。

 

(二三五)阿祇尼婆夜

【譯】除火難。

【釋】阿祇尼。火神名。又祇夜。重頌部名。以此分教熄火災也。名義教王儀:南方火天掌火。又:白衣菩薩。應作火天。

【頌】重頌神名熄火難 白衣南方應丙丁
救護有情離熱惱 普獲清涼得明燈

【解】「重頌神名熄火難」:阿祇尼翻重頌。又是火神的名字。重頌就是將前邊長行的意思。用頌再重複說一遍。使人容易記。容易明白。阿祇尼。是火神名。能停息火災難。火也有內火。外火。內外火。內火即無明火。外火或是天火。野火。譬如有些祖師自己以野火(三昧真火)自焚。無明火是厲害的。所謂無明火。老像老虎似的那麼厲害能傷人。爲什麼有火呢。爲什麼常常發火。因爲德行不夠。人才有火氣。常常動無明。對人發脾氣。在中國有一句話:缺德带冒煙。這雖是俗話。但其中很有道理。你若不缺德。就不會發脾氣。你若不缺德。就會常常發脾氣。盡看人家的不對。誰都不如自己。現在應該明白了。爲什麼自己這麼大脾氣呢。就是因爲德行不夠。因此要常常回光返照。問問自己的良心。中國人講良心道德。你若不講良心道德。將來是一定會墮落的。

「白衣南方應丙丁」:白衣菩薩屬於南方丙丁火。因爲他管著火。便能除火的難。

「救護有情離熱惱」:人發脾氣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才發脾氣。就覺得周身都不舒服了。周身都難過了。甚至於氣得太厲害時。比被人打一頓都覺得痛苦。所以這不是孽障是什麼。有孽障才有脾氣大。離熱惱。就是離開了一切內火。外火。

「普獲清涼得明燈」:普遍都得到清涼。沒有熱惱即是清涼。沒有無明便是智慧。無明若減智慧便生。清涼是智慧的表明。熱惱是無明的表現。愚癡的才盡生煩惱。有智慧的人常常逍遙自在。沒有一點無明煩惱。得到智慧也就得到真正的光明。真正的快樂。一切煩惱都沒有了。這便是減了火災的難。如果六根不被六塵所轉。便是除了賊寇之難。學法要會用。若不會用。學了多少年佛法。也等於沒學一樣。若會用了。才真是明白佛法呢。

 

(二三六)烏陀迦婆夜

【譯】除風難。

【釋】烏陀迦翻風,或優陀那,翻無問自說。又阿波陀那翻譬喻。此二分教,脫免風災。教王儀:北方風天,多羅菩薩應作。

【頌】六欲諸天具五衰 三禪尚且有風災

任君脩到非非想 不如西方歸去來

【解】這四句偈是現成的,我祇改了幾個字。本來是「三禪天上有風災」,我改「三禪尚且有風災」,因爲前面已有「天」字,我不願意把它重複了。我給你們講一講,爲什麼我寫一個現成的呢?因爲這句咒文是除風災的。楞嚴咒你念起來,不知不覺地就把什麼災難都除去了。風災是屬於三災之一,三災就是水,火,風。火燒初禪,水淹二禪,風颳三禪。人間的颶風是很大的,有的時候把房子也給吹倒了,樹也給拔起來了,把人也吹到虛空中去了。你念這一句咒文,就可以消除風的災難。

「六欲諸天具五衰」:那裡的天人壽命終時,就有五衰相現。五衰是:一、花冠萎謝,二、衣裳著塵埃,三、兩腋汗出,四、臭氣入體,五、不悅本座。

「三禪尚且有風災」:在三禪天,即離喜妙樂地,仍有風災之患,在四禪天,舍念清淨地,則三災都不會受了。初禪天是離生喜樂地,要受火災;二禪天是定生喜樂地,要受水災。

「任君脩到非非想,不如西方歸去來」:就算你脩到非非想處天「無色界頂天」,也不如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再倒駕慈航,到這個世界來教化衆生,這樣比較有把握一點。

 

(二三七)毗沙婆夜

【譯】除毒難。

【釋】毗沙者:(一)鞞沙社,藥王名。(二)毗舍支,翻「別枝」,神名。(三)毗婆沙,翻「廣說」、「勝說」、「異說」,論名,謂藥王神衆,菩薩論法,除諸毒藥及一切草木毒也。

【頌】此咒能除諸毒藥 草木化學害人者

一切所有皆平定 離苦得樂又解脫

【解】這句能除毒藥,常誦則不會中毒,什麼毒都可以解。某人曾吃了十幾顆毒菇,我就是用這咒給他解的。他能解一切的毒,不單是毒菇而已。你若會用就能解,若不會用就像衣裡的寶珠你不知道,那就沒有用處了。所以說「此咒能除諸毒藥」。

「草木化學害人者」:草木或者有毒的東西,對人有害的東西,你一持這咒,毒藥便化成甘露。

「一切所有皆平定」:你誦這句咒,所有的毒都沒有問題了,都毒不了你。

「離苦得樂又解脫」:你能離苦得樂,又得到解脫。

 

(二三八)舍薩多囉婆夜

【譯】除刀難。

【釋】舍薩。一蘇娑怛嚩囉他,翻善利衆生。金剛神名。二奢薩怛羅。翻論。三脩多羅翻契經。謂金剛神以經論二藏。除刀杖難。令得善利也。

【頌】善利衆生金剛神 辯才無礙息刀鋒
杻械枷鎖均解脫 消災免難止紛爭

【解】這句咒文能除刀難。包括槍炮。氰氣彈。原子彈。若能常誦這句咒,便把這些難都解除了。用什麼解呢。是用經和論二藏的力量來解刀難。所以說「善利衆生金剛神」:這句咒文翻譯過來即善利衆生。善於利益一切的衆生。也就是巧把塵勞爲佛事。用種種的法門都是恰到好處。來利益一切衆生。誰利益衆生呢。護咒的金剛神和咒神。他們因爲在往昔發願。若有人誦楞嚴咒。便保護這個人。除一切的刀難。

「辯才無礙息刀鋒」:他又具有無礙辯才。能停息刀槍箭戟等十八般兵刃。

「杻械枷鎖均解脫」:就是披枷帶鎖。手銬。腳鐐。脖子上所戴的刑具爲枷。凡屬刀難。這一句咒文皆能解脫。

「消災免難止紛爭」:念了這句咒。災也消了。難也了。紛爭也沒有了。

 

(二三九)婆囉斫羯囉婆夜

【譯】除兵難。

【釋】婆下婆囉或毗勒。翻篋藏。迦旃延論名。斫羯囉即羯磨部。翻作法。合則伐辣底斫迦羅。此轉輪。謂金剛薩埵羯磨法輪。除諸兵刃軍旅難也。

【頌】論議作法轉妙輪 金剛大將息戰氛
軍旅聽命幹戈止 兵戎解甲慶昇平

【解】這句咒文能除一切兵難。兵就是軍隊。不遭軍隊的難。軍隊到處欺負老百姓。有的人被殺了。或者給打死。又要雞又要鴨的。到老百姓家裡欺負老百姓這屬於兵難。所謂刀兵水火瘟疫流行。這都是屬於難。這句咒文也可以譯論議。也可翻論戰。又翻羯磨。即作法。頌說論議作法轉妙輪。金剛藏菩薩論議。作法。轉妙法輪。

「金剛大將息戰氛」:金剛大將一現他的大身形。就把兩邊的軍隊都給嚇住了。使他們不敢作戰。遂把戰爭的氣氛停止了。

「軍旅聽命幹戈止」:軍隊都聽命。下命令說不打仗了。不作戰了。幹戈終止了。也不拿刀槍了。把武器都放下了。

「兵戎解甲慶昇平」:因爲不作戰了。盔甲都不用了。把它解下了。所謂「槍刀入庫。馬放南山」。太平盛世。世界就沒有戰爭了。如果想要世界沒有戰爭。就要常念這句咒。便會有感應。把大的戰爭化小。小的戰爭化沒有。能這樣就是利益世界也就利益於人。

問:何謂辯才無礙?

答:辯才即辯論。如流水滔滔不斷。源源流長。說話越說越會說。沒有道理也會講成道理。譬如兩國軍隊將要作戰。這個人去講和。說明作戰有什麼不好。兩方面都會受損失。講得很有道理。雙方一聽於是乎不作戰了。不打仗了。雖有辯才。也不可拿不是當理講。否則就叫強辭奪理。辯才是講得井井有條。頭頭是道。說出的話人人願意聽。不令人討厭。這叫辯才。

問:恕道的意思(己所不慾。勿施於人)。是否有(己所慾施於人)的意思?

答:自己不願意的事。不加在旁人身上。我自己不願人罵我。打我。壓迫我。我也不罵人。不打人。不壓迫人。這就是恕道。若自己歡喜的事。要看看那件事正確不正確。譬如你歡喜抽鴉片煙。吃麻醉藥。便也給別人鴉片煙、麻醉藥。L˙S˙D。這是既害人又害己。不是願意的就對了。要考慮看這事正確不正確。不能一概而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澄德 的頭像
    澄德

    福善書院

    澄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